近些年,博士畢業成為了社會一個熱點難題,原本三年學制的博士基本都會延期畢業。根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我國有接近17萬的在讀博士研究生面臨畢業,然而,實際畢業人數只有不到6萬人,接近三分之二的在讀博士無法畢業。中科大在讀博士劉春楊正是因為讀博6年,沒能交出1篇論文,最後不堪學業壓力,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論文是博士畢業的至關條件,但是,想要出成果並不是容易的一件事。大多數高校博士畢業要求至少發表3篇期刊論文,其中必須有一篇被「科學引文索引」(簡稱SCI)收錄。而想要被SCI收錄,就必須能寫得一手漂亮的英文文章。
上海某985高校機械工程專業在讀博士陳銘(化名),正是因為英文基礎差,大學英語四級考了4次,六級考了8次,直到博士入學後才通過。以至於後來,博士論文投稿多次被拒主要原因就是英語語法錯誤太多,陳銘坦言:「如果英文好,一篇論文至少可以節省半年時間。」現在,四年博士學制,因為達不到畢業要求,他已經延期畢業一年。
博士論文背後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導師。博士畢業就像遊戲裡打怪升級,論文就是裝備,導師則是GM。裝備再好,也頂不住GM隨時可以「調高遊戲」難度。沒有導師的指導(包括提供課題方向和思路、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等),想要順利畢業,幾乎不可能。還有更糟糕的,由於高校對博士生導師把關不力,有些博導即便不從事科研工作多年,一樣還有招生權利,結果就是學生招進來了,畢業卻只能自己想辦法,因為導師根本無法給出指導。
同學的男朋友攻讀碩士研究生時就遇到過這種情況,讀的是學碩,發表的論文必須要被SCI收錄。導師是骨科主任,但是多年在一線工作不再做研究,手中沒有課題也沒有經費。到頭來,這位同學只能自己倒貼幾萬塊做實驗寫論文,再花錢找做基礎研究的老師幫忙修改論文、幫忙投稿。遇到這樣的導師,讀碩都已困難如此,可想而知,讀博想要畢業真要難於上青天了。
博士如此難讀,大學教師讀博卻另有「出路」。隨著「雙一流」高校陸續出臺「晉升正高級職稱必須要有博士學位」的硬性規定,大學教師讀博迫在眉睫,然而,根據教育部統計的數據,目前中國大學教師足有163萬,擁有博士學位的只有不到40萬。依照目前博士畢業的難度看,沒有拿到博士學位的大學教師想要在國內讀博,真不知猴年馬月才能畢業。於是,一條「全日制博士速成」的產業市場悄然形成。
5月20日,韓國三大報紙之一的《東亞日報》報導了一篇文章《來韓留學拿速成博士學位,韓國恐成中國的「學歷工廠」》,文章指出在韓留學生中,中國留學生佔據一半人數,其中攻讀博士學位的最多的群體是中國大學的在職教師。韓國大學甚至為這些讀博留學生開設「特色」課程,12天讀完一學期課程,3個月讀完三年博士課程。不僅如此,韓國大學還提供了一種「買」博士的方案,大約17萬的學費加上2萬左右的中介費,合計20萬就可以拿下一個博士學位。這樣得來的博士學位,還能讓人相信嗎?這樣成長的大學老師,有能力培養博士研究生嗎?
因此,博士畢業難,部分原因在於高校博士擴張導致生源不高,有些考生讀博沒有相關學術基礎和能力,不是因為學術上的喜愛,而是為了獲得「虛榮」的資本。另一部分原因則是高校對於導師把關不嚴,有些導師缺乏培養學生的能力,卻依舊在招收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