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財經社 肖超
編 | 明萱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韓國提供了一種既能保住頭髮、又能讀完博士的方法。
近日,據韓國《東亞日報》報導,部分韓國大學為了確保財政收入,招收來自中國的在職留學生,為他們提供獲得博士學位的便利通道,成為「博士工廠」。
報導援引韓國教育部的數據稱,2018年前往韓國攻讀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有3636人,而2013年的這一數字為1906人,五年之中,幾乎翻了一番。
一方面,是國內部分職業和崗位對博士學位的「剛需」,另一方面,是韓國大學日益嚴峻的經營困境,兩者一拍即合,經AI財經社調查發現,赴韓讀博,確實已經是一個較為完整的產業市場。
20萬元買韓國博士學位
在得知AI財經社超超經管類碩士畢業、沒有韓語基礎、希望拿個輕鬆的博士學位後,一名留學中介向AI財經社推薦了韓國某大學的國際經營學科中文博士學位課程。
該課程的宣傳資料中寫明,申請時韓語或英語的證明材料都不需要提交,未來所有課程、論文指導、論文審查都以中文進行。中介人員還特意叮囑,由於此課程只針對中國留學生,所以所有宣傳在中國進行,而學校官網上並沒有關於此課程的介紹。同時中介稱,授課的教授均為能說中韓雙語的中國人。
在這份宣傳資料中,博士課程為期三年,學費共計約為17萬元左右。當AI財經社表示平時還有工作、讀博期間能否長時間請假時,中介人員表示,「開學稍微送點禮物」,「和教授搞好關係」,請假的時候「教授還是很好說話的」。
相比之下,另一家中介機構工作人員的處理方式更加簡單粗暴。他對AI財經社表示,如果工作時間不好協調,他可以幫助聯繫能夠提供寒暑假授課的韓國學校,且只要確定要去,他就可以跟學校「安排名額」,「99%保證入學」。
這名工作人員還介紹稱,現在赴韓讀博十分火爆,他現在手上的一個項目本期共有20個名額,但有意向申請的人數已經超過90人。他表示現在申請需要排隊,原本9月也是韓國高校的入學季,但現在排隊只能排到明年3月份的入學資格。
經AI財經社走訪的幾家中介機構均表示,這些他們推薦的課程上完回國後,均能拿到由教育部提供的學歷認證,而AI財經社也確實在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上能夠查詢到這些大學的信息。
17萬元左右的學費加上均價1.8萬元的中介費,這樣看來,20萬元確實能「買」到一個博士學位。
韓國大學招生難
據環球網2018年8月的報導,由於生育率低導致韓國學生數量減少,韓國政府預測,未來3年將預計有38所大學因招生困難而關門。
報導中稱,韓國2017年的平均生育率為1.05,排名全球最低,而預計2021學年的學生實際入學人數,將比大學招生數少5.6萬人,因此韓國大學將面臨大規模的招生不足。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韓國共有196家四年制大學、137所大專學院。這其中,約有五分之一為公立學校,其餘為私立學校。除有強大財團支撐的少數私立大學,如背靠三星的成均館大學、倚賴鬥山集團的中央大學,對很多排名在中下遊的私立大學來說,生源就是他們的經營支柱。
(圖為成均館大學教授舉行韓國傳統的跪拜儀式,為參加畢業典禮做準備)
因此,面對數量龐大的有讀博需求的中國留學生,韓國大學不得不選擇擴招。有報導稱,去年有150名中國留學生在韓國圓光大學攻讀博士課程,該校校長也經常跑到中國參加活動、賣力宣傳。
而並不是所有的博士留學生都有合格的個人素質,在當時的圓光大學在讀生裡,就有一名叫做孫赫的男子,後來因為在高鐵上霸佔其他乘客座位而成為「霸座哥」,被國家公共信息中心列入黑名單,限制乘坐所有火車席別。
對這種大學對中國留學生讀博大開方便之門的行為,韓國政府也曾採取過措施。2018年9月,據韓媒報導,因提供「12天上完5個月課程」的「博士速成班」,韓國教育部向境內的三所大學下發正式公文,要求其嚴格辦學。
但在現實的利益驅動之下,這種亂象在近期內或仍難以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