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熱議 | 家境普通還要不要讀博?

2020-09-17 曼漢教育

「家境普通還要不要讀博?」一位某985高校碩博連讀生,勸退動力工程專業,最近被導師問到要不要轉博。在知乎上發布了該問題。

從問題的描述中了解到,這位同學家境普通,單親家庭非獨生,哥哥已結婚並承擔了撫養母親的主要責任,賺錢壓力不大,然而,就現實而言,讀完博士出來差不多30歲了,博士階段月收5K+一年大概存6w,相比而言,就業每年能存10w,也許讀博的時間用來工作大概可以賺一套首付了。

看似普通的問題,撕扯出了一個很殘酷的真相,即家庭經濟支持有限的情況下,讀博真的能達到你預期的投入產出比嗎?

首先我們要清楚,博士培養的目的,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研究型人才,而不是為了培養高收入人才。誠然,一些博士走在產學研結合潮流前端,自己的研究和努力最終能獲取高額回報,但這些人終歸是少數。

所以,家境普通到底要不要讀博呢?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其實你已經看透了讀博的某一部分本質,即經濟問題。而這個問題對於家裡沒礦的同學來說,核心都是投入產出問題。

知乎原問題的案例中,題主如果轉博,一年省點能存5w,其實讀博也是能賺錢的,但是這其中投入產出比是否值得呢?放諸職場上,就相當於你拿6年5k月薪,薪資不漲。

那麼就要看你這6年後畢業,能否拿到翻倍的產出。

拿題主舉的例來看,這六年用來工作,預估儲蓄10w/年,共60w。

比選擇讀博路線,儲蓄多了30w,反過來推算,

那讀博畢業工作後,假設總開支為10w/年,且工作路線每年儲蓄總額不變的情況下,

想1年內追上工作路線儲蓄目標,則需年賺50w以上

想2年內追上工作路線儲蓄目標,則需年賺35w以上

想3年內追上工作路線儲蓄目標,則需年賺30w以上

...

所以,在經濟問題上考量比重佔多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本專業師兄師姐們,畢業後綜合收入水平是否有達到相應標準(薪資+人才引進政策獎勵等其他收入)就能知道從經濟利益上來說,值不值得你讀博的時間成本。


當然,這只是短期可見的經濟利益,讀博帶來的利益更加多元且深遠。


小曼相信如果讀博畢業後可預見能賺大錢的,就是家裡沒這個條件,也會創造條件繼續讀。

回歸這個問題「家境普通要不要讀博呢?」 其實讀博也有不輸於工作路線的賺錢模式,只是看你打開方式是否正確罷了。有哪些情況下,能在讀博的同時,賺到不輸於工作能積累下來的財富?


一、走歐洲崗位制讀博路線

一些海外國家的博士生收入水平其實不比國內碩士畢業就業差,

其中以歐洲崗位制博士最為突出,不僅兼顧了學術科研,也積累了「工作經驗」,還賺錢。

崗位制博士顧名思義,讀博不像其他國家一樣是去當學生,而是當僱員,享受當地工資&福利體系,每年還有帶薪休假(一般在25~30天),當然作為僱員那當然也涉及到繳稅等問題。一般工資水平在2-4k歐,扣除月生活花費,算來月盈餘平均可達2k歐,按現在匯率大概在16000rmb每月。這還沒算永居、其他項目獎金申請等這些利好政策...這就是同博不同命的人間真實。

當然,如果真的那麼好為啥不人人都申歐洲崗位博士呢?小曼得摸著良心地說:難啊!

二、走高薪就職路線(理工科)

之前刷屏的華為天才計劃招收美女博士,年薪156萬的新聞刷屏,其實她還不是這個計劃中拿到最高職級的,全球有四人拿到該計劃最高薪資,201萬。

鍾釗(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秦通(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方向);
左鵬飛(本科和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張霽(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這些牛人畢業出來,一年就能「回本」,這個路線讀博不受家境影響,但這個跟你當初選的專業和研究方向相關,還需要自身極其優秀。對於多數博士生來說,借題主的情況舉例,畢業後如果能拿30w年薪,家境普通讀博也不會虧的。

回歸到問題本身,家境普通可以讀博,讀博甚至還能賺錢養家拿高薪,但是需要你足夠優秀的同時,加上足夠好運。如果讀拿不了高薪的博,那就看畢業後預期收入是否能夠跟碩士畢業工作路線持平。


你會如何衡量其中的得失利益呢?

相關焦點

  • 知乎熱議|家境普通還要不要讀博?
    「家境普通還要不要讀博?」一位某985高校碩博連讀生,勸退動力工程專業,最近被導師問到要不要轉博。在知乎上發布了該問題。從問題的描述中了解到,這位同學家境普通,單親家庭非獨生,哥哥已結婚並承擔了撫養母親的主要責任,賺錢壓力不大,然而,就現實而言,讀完博士出來差不多30歲了,博士階段月收5K+一年大概存6w,相比而言,就業每年能存10w,也許讀博的時間用來工作大概可以賺一套首付了。
  • 貧窮使我讀博?知乎瘋狂熱議: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
    有志於在學術事業中發展,如果知乎上有人給你200萬讓你退學,一定要拒絕。 8. 家境殷實,沒有養老壓力。不讀博睡不著覺,以至於在每個不讀博的夜晚都要靠安眠藥勉強入睡。 4. 發文章如流水,不愁畢業。 5. 性格極其樂觀,對未來工作薪資待遇毫無要求。 6. 心理承受能力極強。 同時滿足上述三點以上條件,即可讀博。否則會騎虎難下。
  • 出國讀博的3條有效路徑!英語不好、家境一般不是問題
    一直想讀博,尤其是想出國讀博,想體驗不同的科研環境。而且長期被壓榨,心理存在陰影,實在不想在國內讀博。但是英語又不好,又沒錢,咋出國留學呢?為了能實現出國讀博的理想,制定了以下三策。所以並不非常擔心讀博後英語問題。關鍵要解決讀博前英語這道門檻。我決定申請CSC獎學金,試圖避開或降低英文困境。聯繫了幾位老師,研究領域相近也非常感興趣。有的學校雖願意提供獎學金,但排名比較差,我不太想去。多方比較最終選擇了A老師,業界大牛,在讀的博士生對他評價非常高,學校排名全球前30。A老師也非常支持我申請CSC獎學金。
  • 考研成功後,還要不要考博?多數學生放棄讀博,過來人道出真相
    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其中,考研成功後,還要不要考博?多數學生放棄讀博,過來人道出真相!話不多說,趕緊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第一點:考博士的門檻太高了,直接卡住很多學生考博士和考研究生可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考博士的難度要更高一些,因此不少學生最後會選擇放棄繼續讀博!
  • 「家境一般,我要不要出國留學呢?」
    並且,就國內現在的發展趨勢,洋博士總是比土博士更好發展一些,但是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也讓一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望而卻步。知乎上有一位想留學的童鞋私信:海膽,我今年研三,想去澳洲留學,但是我家裡條件一般,雖然父母很支持我,但我還在猶豫,要不要出國呢?
  • 科學網—不要輕易選擇讀博
    在有關要不要讀博士、為什麼要讀博士、讀博之後要不要從事學術研究的各種討論中,有一個重要問題被忽視了,那就是
  • 只為進高校而讀博,可以嗎?
    我和我老公仔細聊過,讀博虧不虧的問題,最終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對於普通家庭/窮人家庭,讀博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老公讀博的幾年攢下了30多萬,我10多萬,算是衣食無憂,得益於計算機專業好賺錢,隨便實習實習做點小項目,就會有不錯的收入。其它專業請慎重。
  • 「窮人」該不該讀博?正反觀點大解析
    正方觀點:窮人不應該讀博 1. 「錢」的問題。 該觀點認為「窮人不應該讀博」最主要的原因是「錢」的問題。通過大多數人的實例來看,讀博工作後並不會讓你賺很多的錢,並不會讓你大富大貴,但是會讓你小康有餘。因為讀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賺錢,如果你已經確定了明確的目標--賺錢,那麼就和讀博背道而馳了。
  • 窮人孩子要不要讀研讀博?
    窮人孩子要不要讀研讀博?最近我在瀏覽網站時看到一個求助的帖子,大致內容是:一位大四學生,大學四年一直都是專業前三,在校連續三年拿到國家勵志獎學金,可是考研發揮失常成績不理想,很想調劑學校繼續深造。雖然爸媽支持,但因農村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爸媽老實又不受親戚鄰居待見,怕給家庭造成經濟負擔。糾結是找份工作賺錢為家裡分憂,還是繼續深造讀研讀博。
  • 既然博士這麼慘還有人願意讀博呢?
    還有讀碩士的羨慕直博的,比自己就多混兩年就能拿到博士學歷,後悔當初沒有直博。直博的羨慕讀碩士的,天天混吃等死都能畢業。自己天天苦逼做實驗,熬夜寫論文,搞不好還要延期,覺得自己當初真是腦子瓦特了居然直博。學文科的覺得自己寫論文全靠編,天天在宿舍抓破腦袋,想著怎麼把別人的觀點改成自己的話。羨慕學工科的做實驗的數據都是獨一無二的,根本不怕查重。
  • 都說讀博難,為什麼還是會有很多的碩導鼓勵學生讀博呢?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博士就業的新聞一度成為很多大學生熱議的話題,例如北大、清華的博士研究生去中小學任教,名校博士去大學任教,安家費幾百萬等很吸引眼球的新聞報導,而對於在讀的碩士研究生來說,他們或許是最為關心博士研究生的學生了,畢竟碩士畢業的時候面臨著要不要讀博的問題,要不要為自己冒險一次
  • 讀博讀廢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來源:科研小助手綜合自知乎、E探索醫學、考博圈等 從全社會總體來看,讀博是個人能力極大提升的過程,博士們也都在各行各業裡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 不愛科研,只為當大學老師而讀博,有錯嗎?
    我和我老公仔細聊過,讀博虧不虧的問題,最終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對於普通家庭/窮人家庭,讀博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老公讀博的幾年攢下了30多萬,我10多萬,算是衣食無憂,得益於計算機專業好賺錢,隨便實習實習做點小項目,就會有不錯的收入。其它專業請慎重。
  • 關於要不要讀博的問題
    關於要不要讀研,我覺得現在這已經不是個問題了吧,研究生都已經那麼多了,好工作也幾乎都是研究生起步,所以,明明有機會讀研確不讀的,要麼你是真牛逼,要麼你就是腦袋被驢踢。現在的焦點問題應該是碩士生要不要讀博的問題,這個對於大部分人還是真有點難選擇。(1)你不要跟別人比,只跟自己比。假如你碩士就比差,想要通過讀博超過他,這個還真不一定。
  • ...一人已讀博18年,網友熱議:博士畢不了業不僅僅學生的問題吧
    虎撲10月22日訊 近日,東北大學宣布清退52名超最長學習年限博士生,一人已讀博18年。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東北大學清退52名超最長學習年限博士生#,一人已讀博18年】對於超過最長學習年限的博士研究生,東北大學作出果斷處理。
  • Nature:讀博不該有害身體健康
    △ 圖片來自網易新聞 | 數讀懷抱科研理想與學術追求的博士生,但現實讀書生涯中卻讓博士生難過,抑鬱比例是普通人的6倍以上,每個博士都各有各的苦……離諾貝爾獎還遠,但離諾貝爾不遠了在知乎「讀博壓力有多大」問題下,2.2k
  • 【今日知乎熱議】《羋月傳》有哪些史實錯誤?
    徐雅言:新人不要鋒芒過露,強龍不壓地頭蛇。補充一點:同輩不要批評同輩,同行不要批評同行,自己在一個圈子裡混就不要說這個圈子的壞話查看知乎討論你不能對著一個孩子說(也不能對著自己說),因為你家境這麼差,所以你的人生早就輸給別人了。這是錯的。大錯特錯。
  • 在德國學BWL/VWL專業究竟要不要讀博?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更讓人頭禿的話題—德國商科/經濟學究竟要不要讀博?鑑於最近越來越多在德國讀經濟和商科的小夥伴們開始私信我們諮詢讀博的規劃,可能因為是疫情之下的就業壓力?今天就來跟大家討論一下讀博是不是BWL/VWL專業的好出路以及到底什麼特質的學生才適合讀博? 你想像中的博士生生活是怎樣的呢?
  • 家境不好是不是應該放棄學醫?│嘮嘮
    南方某大學即將本科畢業,碩士選擇放療學術,想一口氣到博士,但家境不行,放療學術碩士出來感覺又沒有出路,感覺自己當初就不應該學醫。
  • 讀博不抑鬱姿勢大賞
    讀研讀博的人都知道這壓力到底有多大,知乎上問大學裡哪裡有哭的地方的問題已經有了成千上萬的閱讀量。在網際網路的另一個角落豆瓣裡有一個很火的話題「讀博期間你都做過哪些不務正業的事「,有一群可愛的博士在科研之餘活出了自己的青春,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麼把自己的讀書生活過的多姿多彩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