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募格課堂 作者:初心
前 言
如果你想出國讀書,但是家境貧寒,英語不好,似乎出國留學這條路與你無緣。其實不然,機會還是有的。
本人出身寒門,三代貧農。無奈喜愛科研,本科畢業後選擇繼續讀研,沒有按照家人的希望去工作掙錢。父母雖然不知道讀研是什麼,但是也比較支持我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為減輕父母負擔,自付研究生三年的學費生活費。心想我不能工作掙錢支持家裡,但也不能再增加家裡的負擔。我通過助學貸款交了第一年的學費,做了兩年的助研/助教,平時節省點,掙的錢剛好可以支付學費生活費。
一直想讀博,尤其是想出國讀博,想體驗不同的科研環境。而且長期被壓榨,心理存在陰影,實在不想在國內讀博。但是英語又不好,又沒錢,咋出國留學呢?為了能實現出國讀博的理想,制定了以下三策。
一策:申請港校
首先港校世界排名不錯,科研實力雄厚。其次,世界排名前200的學校裡絕大多都要求雅思至少7.0,而港校則對英語水平要求底一些。比如,2020年泰晤士排名57的香港中文大學要求雅思最低6.5,而排名62的阿姆斯特丹大學則要求最低7.0。而且港校的獎學金比較豐厚,回家方便,風俗、飲食習慣也相近。
打算把得到的國家獎學金用來投資學英語,要有英語成績才能境外申博嘛。這就要提到我用錢的理念,我雖缺錢,但對投資自己的大腦不吝嗇。這點小錢,存著也起不了大作用,還不如拿來投資自己,讓它發揮更大的效益。
我買了一些雅思資料,複習了一段時間,去考雅思,得到了一個令我十分心痛的5.5分,比我花掉2千大洋報名雅思考試時還心痛,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英語這麼差,好歹也看了兩年多英文論文,同時手握2篇英文論文啊。我發現最慘不忍睹的是口語,自認為與考官侃侃而談,我也只是說錯了幾個單詞的時態而已,而且考官一直面帶微笑,頻頻點頭。原來是考官笑裡藏刀,鼓勵我這個口語小白而已。
痛心之後,理性分析了一下自己的英語水平,思考有沒有可能考出個滿意的分數。發現可能性微乎其微。且不說申請季快到了,這麼多年的啞巴英語,想短時間內把口語提高到滿意的水平,也實在困難。
但也是繼續複習著英語,打算在申請結束前再考一次。但是11月香港暴亂升級,學校放假,內地生離校。考慮安全問題,便放棄申請港校。
二策:申請歐洲高校,拿CSC獎學金
國家留學基金委(CSC)資助中國學生國外攻讀博士學位,歐洲的導師一般喜歡招拿CSC獎學金的學生,而且對這類學生的英語要求不高。如果沒有英語成績也可以申請CSC獎學金,可以提供國外導師提供的英語水平證明,如圖中第六點。
其實,我認為語言這個東西,把自己扔到純英語的環境中,英語會很快提高(至於提高到什麼水平,還要看個人努力)。而且科研最重要是英文寫作能力,多思多看論文,寫作還是比較容易提高。所以並不非常擔心讀博後英語問題。關鍵要解決讀博前英語這道門檻。我決定申請CSC獎學金,試圖避開或降低英文困境。
聯繫了幾位老師,研究領域相近也非常感興趣。有的學校雖願意提供獎學金,但排名比較差,我不太想去。
多方比較最終選擇了A老師,業界大牛,在讀的博士生對他評價非常高,學校排名全球前30。A老師也非常支持我申請CSC獎學金。我便委婉地向他說,自己忙於科研沒時間考雅思,能否提供英語證明。A老師爽快答應,便約定Skype面試。提前準備了一些問題與答案,練習了幾遍,又找小夥伴模擬了一下面試。最終面試比較順利,A老師同意開英語證明,便在聖誕節前把offer和英語證明發給我。
雖然offer上寫必須是拿到CSC獎學金才生效,我還是比較有信心能拿到CSC獎學金。通過學院負責的老師了解到我院一般會有4、5個學生可以拿到CSC獎學金,混跡各大論壇也發現CSC每年分配到每個學校、學院的名額一般都差不多,從科研情況來看在我院我也能排到前4。我再查查我院18年、19年獲得CSC獎學金的學生,從科研情況來看我也超過80%的學生。僅從科研情況來看,他們能獲得CSC獎學金,我也能獲得吧。而且CSC要求名校名導,我選擇的這個學校和導師也完全符合這一要求。
最擔心的則是英語水平能不能達到CSC的要求,通過了解發現不少申請成功者使用的也是外導的英語水平證明信。不過也有位學姐,為保險起見參加了出國留學培訓部的英語培訓,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通過培訓。一般認為,這個培訓考試的難度相當於雅思6.0。相對來說會比CSC要求的雅思6.5難度底一些。
2020年1月2日,國家留學基金委頒布2020年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選派方法,計劃資助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2500人。聽說今年學院今年很多同學打算申請CSC。也不免擔心了一把,網上找到如下的評價標準,對照一下,自己信心也增加不少。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對照自己的情況分析一下。如果想申請CSC,可以儘早按照上面的要求提升自己。
三策:國內讀博+國外聯培
在國內讀博,博士期間申請國外聯培。CSC資助資助在讀博士國外聯合培養,今年計劃資助8500人,比去年增加1000人。而且這個申請的難度較低。首先大多數學生用的都是外導英語水平證明,其次申請成功的學生,有手握多篇論文的,也有一篇論文也沒的。而且除了CSC,還有一些省市也有聯培項目,甚至學校也有聯培項目。這些都可以嘗試。我認識有同學國內1年+國外聯培2年,這操作也實在令人敬佩。
但是,如果打算選擇這個模式,國內導師最好與國外有合作,一方面導師會比較支持你去國外聯培,另一方面也方便研究項目開展。
後 記
本人最終實現二策:拿CSC獎學金在歐洲某高校讀博。我沒有實施三策作為保底,碩士期間的心理陰影太大,實在不想在國內讀博。如果不能境外讀博便去工作。
也許會有人說拿CSC獎學金要回國服務兩年,其實我不care,因為我也一定會回國的。我認為,可能國外某些方面比國內好,但是為他們工作,我找不到工作意義與自豪感。而工作意義和自豪感只有在祖國才有。
曾經我也認為出國留學是有錢人家才能考慮的事。本科畢業時,看著GPA比我低很多的同學拿著國外名校offer去留學,而自己辛辛苦苦考研考上的學校,世界排名排到太平洋去。當自己真正去了解留學時才發現,它並不是有錢人的專屬。而且境外讀博,基本都有獎學金,在維持政策開銷內還能剩個小金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