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V字型曲線是大家希望的,但任何一個曲線都不是單一的,會受其他因素的影響,V字型曲線也可能呈現U字形的形狀。」
12月15日,在《經濟藍皮書: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以下簡稱《經濟藍皮書》)發布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學部委員蔡昉談到了對經濟發展趨勢曲線的看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學部委員蔡昉圖片來源:中國網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社科院在當天發布的《經濟藍皮書》中指出,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迎來普遍的恢復性增長,但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多變。做好2021年的經濟工作,要緊扣「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著力推動改革創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加注重可持續性;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更加注重前瞻性、精準性和時效性;堅持就業優先政策,做到穩存量、擴增量和提質量有機結合。
蔡昉表示,疫情之下,「能夠抗疫的能力、恢復的能力都不一樣。」因此,當一部分群體表現出V字型復甦時,另一部分群體的狀況還在變換,「加起來就是人們看到的K字型的復甦,也會出現。」因此,他認為,觀察宏觀經濟不僅僅要看GDP,更重要的是看就業。「用就業的充分程度去度量勞動力市場的情況,還有城鎮戶籍人口的就業狀況和農民工返城的就業狀況,返城以後的就業狀況等等。」
12月15日,中國社科院發布《經濟藍皮書: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圖片來源:社科文獻出版社
他指出,統計數據顯示,「雖然中國經濟活動開始恢復了,但是居民收入恢復和消費恢復還相對滯後。」需求側的恢復相對於供給側也有滯後的表現。因此,要解決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平衡問題、相互促進問題,「這就回到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這既是長期的發展戰略,也是疫後復甦的指導方針。」
「由於還有一些薄弱環節制約經濟復甦,可以說我們的經濟還沒有完全見底,還有很多任務要做。」 蔡昉特別提到,從就業的情況看,穩就業、保就業,穩民生、保民生,仍應該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的優先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