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王軍是我任教中師時的學生,他多才多藝,書法、繪畫、音樂都有一定資質,加上中師素質教育的熔爐裡鍛造,幾十年興趣不減。
他是中國千千萬萬優秀中師生的傑出代表,中師畢業後,又不斷拼搏,在大學深造,後考進市委公務員。但天有不測風雲,事業心強的他,年紀輕輕卻突然腦溢血爆發,在死亡線上昏迷掙扎了22天,出院後,身體大傷,在醫院呆了一年半,在搖搖晃晃的人間,他堅強地挺過來了,依然琴棋書畫地詩意活著,記錄著自己康復的生活。
在他面前,我們都是幸福的,但同時似乎又是渺小的。人生該如何度過,王軍在告訴我們……
01
寫楷書如顏真卿的、柳公權的,有好多好多年!當然,中間也有好多好多年,沒有寫毛筆字,徹底中斷了~
最近開始,接觸行楷。呵呵,路漫漫,其修遠兮!照這樣計算,學寫到80歲的時候,能否自己滿意~
另外,聽說過,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但,察(「察」)言觀色,為什麼老是學不會呢?
02
為什麼喜歡?三個:
腦溢血後,活著真好!
1.練字,動手動腦,促進恢復!
2.默默無聞,不影響他人。
3.重拾愛好,樂在其中。
今日感悟,兩個:
1.周圍環境,需要安靜。
2.對個人的追求,標杆、步驟、環節,以及現狀等,既要理論支撐,也要客觀準確的自我評價,切記盲目攀比,心無雜念,心如止水,腳踏實地。
今日分享:
提升自我形象,給人好印象。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長期練字,寫一手好字,在這個時代,更是難得,也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可。把每個字寫好,是一種美,更體現了這個人做人做事的態度,對於一些懂心理學的,更是能從一個人寫字的筆畫順序、寫字速度、自行推測出這個人的性格。
字,代表了一個人的才學和修養,能寫得一手好字,別人羨慕、教師誇獎、領導賞識,一手好字,讓我們離成功更進一步。
03
人生如戲 戲談「三」
中國人與這「三」字,太有緣了!
譬如,今天:練字隨筆,第三次;用紙,三張;拍照,三下!
常說,三生有幸、三三兩兩、三番五次、事不過三、三羊開泰、三心二意,三下五除二,三碗不過崗,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等。
與「三」字,這麼有緣,不是?你看:
昨日,遇見一位原單位一起工作過的老同事、老朋友丁某。現在,也是「新老同事」!見面後,問寒問暖,聊起往日的那場個人「故事」!
我說,"劫後重生,活著真好」這八個字,成了我現在的「口頭禪」了!
然而,他對當時的所見所聞,特別是奇蹟般的活著、堅強而樂觀的恢復過程,以及良好的恢復現狀,卻只說兩個字:「穿越!」
頓時,懵了!
醒前和醒後,不是一種穿越嗎?
這裡與那裡,不是一種穿越嗎?
理想與現實,不也是一種穿越嗎?
自認為,那八個字,已經高度概況其感其悟、其事其得了!
可是,他卻脫口而出,只有這兩個字!
這實在是令人折服!
詫異難掩,靈機一動,為反映個人對人生對生活的樂觀而積極態度,說:請再補上一個字,「玩—穿—越—」
.
「三個字」,又是「三」!
04
很喜歡這句詩。最後,在一本書的空餘地,隨心所欲、龍飛鳳舞了一下,以此「收工」: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如果把你比作美麗的花兒,我願意當作你腳下的泥土。
有一天,我雖沒有開花時的光彩奪目和嬌豔尊貴,會從枝葉掉下來,與泥土融化在一起,即使悄然無聲、無人知曉,但是,還是在保護著你。
相信,你有了泥土的肥沃養分,有了泥土的默默奉獻,你來年的花兒夥伴,也會長得更好!
因為,我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在守護著你,在滋養著你,在祝福著你!
05
得
捨得,生活中常見,人們也常說。
舍和得,從哲學意義來看,就是事物發展的對立兩個方面。
不舍,哪來的得?只想得到,沒有付出,哪有收穫?
說說容易,做做很難。
悟
悟,我在學琴習字時,經常聽老師說:這個,要靠你自己去「悟」!
呵呵,但願自己早日有頓悟、會徹悟、突然大悟.但這個可能嗎?不會的。
悟,其修遠兮,永遠在路上!
簡潔的調調
06
07
這圓形「東東」,不是以往古人在寫字時磨墨、研墨汁、添筆等用的硯臺,現在只是一個盛裝墨汁的容器,但人們還是習慣叫它硯臺。
尺有
科普一下,歡迎了解:
硯臺,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筆墨硯始以粗見雛形。殷商時青銅器已十分發達,且陶石隨手可得,硯乃隨著墨的使用而遂漸成形,古時以石硯最普遍,直到在經歷多代考驗仍以石質為最佳。
我國傳統有四大硯臺,即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硯臺的工藝注意點:
1.刻制硯臺的石材必須質地堅實緻密、細膩滋潤、剛柔相宜,發墨好、下墨快,貯水不易幹、盛墨不易臭,發墨而不損毫等特點。
2.硯臺的設計要從傳統硯刻的因材施藝著眼,從整體的效果出發,在題材、形制、構圖等方面進行創作設計,既要根據石材質地、形狀、紋理、色彩等不同情況,因材施藝,又要注意美觀、古雅,適於研墨。
3.硯臺要適於研墨、泚筆和儲墨。如墨池過深,儲墨就易滯留,積累難以洗滌;過淺,研墨時易外溢且儲墨少,不便於書寫使用。
4.硯臺雕刻一般要求掩疵顯美,不留刀痕。
短。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知。知不足,乃進步。呵呵,因此,樂意「獻醜」!
08
先說,「室」。雖是陋室,惟吾德馨。是自勉,是自嘲!提到「室」,自然提及:
今天是2020年12月25日,是自己「重生」(腦溢血)三年的紀念日。 幾位好友,常送鼓勵,為之高興:12月25日,這是你的第二個生日!
呵呵,謝謝!劫後重生,活著真好。
這三年,常常自己關在自己的「室」裡,自我安慰,自娛自樂!
這三年,自嘲:人生兩糊,茶壺二胡!
這三年,喝喝茶,拉拉琴,散散步,看看書,追追劇,寫寫字,等等。
傻傻地,「宅」在「室」裡,慢慢的,動手動腦。呆呆地,「宅」在「室」裡,慢慢的,期待恢復。一日,有感於「室」,果斷取一網名:一畝三分地。
再說,「事在人為」。這是在自我激勵,或在鼓勵他人。即使眼前困難重重,也要迎難而上。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目標清晰,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是可以實現的。這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樂觀,也是一種方法。
因為,事在人為嘛!
最後說,「天作之合」。這是讚美之詞。常見這樣說,堪稱一絕,妙不可言,美不勝收,絕妙絕妙,美哉美哉,等等。雖有點恭維和奉承,但也是前進路上不可少的支持和力量!
藝無止境,真正意義上的「天作之合」,永遠是你的努力方向!
常在練字後,留於QQ日誌,這只是其中之一 。
臨表涕零,不知所言。雅俗共賞,只是紀念。
書韻閒話推送原創「中師」專題圖文如下:
教師節要來了,想起我那可悲可憐可嘆的最後一屆中師生
湖南幼專:載不動常師、桃師、津師的那縷縷鄉愁……
只想再為我的中師生學霸幫點忙
初為人師 | 苦澀的「師道尊嚴」
致已經逝去的中師 | 我的「唯一」中師班級!
一位桃花源裡的美女中師生棄教從商往事
苦難中師生逆襲成大學教師
自中師消失之後,不敢再稱素質教育!
聽聽昔日中師生的天籟之聲
一位琴友與兩根琴弦的故事
文史|教育|時事|生活
投稿郵箱:4214458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