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微言
教師要上好「師德第一課」
□張士勇
近年來,「開學第一課」已成為全國各地中小學生的必修課,也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立德樹人的實施主體,「親其師而信其道」,套用一句流行語,「你怎樣,學生就怎樣」。在學生上好「開學第一課」的同時,教師們也要潛心上好自己的「師德第一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延伸開來,具備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師,方能完成好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示範性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這是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特徵,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而深遠持久的影響。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正己,這應該成為每個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共識和行為導向。
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中,德育居首位,這是教育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而在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中,道德修養也是位於前列的。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提出,教育首先是道德事業,教師的第一身份是道德教師。自古及今,「傳道」都是教育與教師的首要使命。道德教師不是指負責德育工作或某個學科教學的教師,學校所有崗位的教職員工,都是道德教師。道德教育普遍存在於一切教育教學活動中,並且佔據主導地位,這也為教師在「德」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教師隊伍整體而言,絕大多數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是品正業精的好老師。但也不能迴避,在一些教師身上還存在違背師德、損害師道尊嚴、影響教師形象的問題。步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新徵程、新使命,有的教師素質難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需要,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有待提升,專業化水平需要提高。新學期伊始,教師也要上好「第一課」,對照新時代新要求,三省吾身,查找短板,給自己制定幾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
「善為師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 願每一名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園圃中,譜寫道德文章,潛心立德樹人。
讓教師節回歸低碳本色
□劉雲海
教師節前夕,筆者一個在外地工作的同學在群裡說:「我正在策劃請兒子的老師們吃飯的事,全部請來坐坐,再送一盒月餅。」但他同時又表示,這事費錢費力費人情,也是無奈之舉。那麼教師節該不該請吃送禮?這個問題家長苦惱,老師也糾結,國人尊師重教的傳統,正演變成一道令人焦慮的考題。
每年教師節,祝福教師、感恩教師的氛圍總是被營造得很濃,但在這種濃厚氛圍中,有一種現象卻日益變味,那就是學生和家長向教師贈送教師節禮物。如今,教師節送禮花樣越來越翻新,不少家長每年都要為教師節送什麼而發愁,而老師們也得為收還是不收這樣的問題而糾結。
筆者也是一名教師,深知作為老師,需要的不是學生或家長特殊節日的特殊「表示」,而是學生在學習上努力上進,生活上文明懂事,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家長對老師的工作理解信任並予以配合支持,關注孩子的學習等。而且,即便要體現對老師的祝福與感恩,也大可不必如此厚重送禮,可以走低碳、環保、綠色、節儉的「路線」。比如,家長給老師發個祝福微信、見到老師送上一聲節日祝福、動手製作一張感謝師恩的賀卡、用廢舊報紙雜誌等物品摺疊出一件件極具創意的環保作品等,以特殊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這樣的方式不僅環保,又顯得誠懇,而且更具有紀念意義。
教師節送禮不僅增加學生和家長的負擔,而且與當前倡導的廉潔節約的大風氣格格不入,理應予以摒棄。中國有句俗語,叫「心意到了就行」,教師節也是如此,不要讓形形色色的禮品顛倒了謝師的本意,否則不僅無益於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還會破壞教師節應有的純潔。
值得欣慰的是,很多地方已開始倡導「低碳教師節」,這是值得欣慰的,預示著謝師方式日漸回歸簡單和理性。希望這種風清氣正的低碳形式能成為慶祝教師節的主流。
用創意增加文化空間維度
□傅志偉
石家莊西山森林公園、龍泉湖溼地公園和龍泉寺三角腹地有座徽式風格建築,門坊橫額「熹悅和境茶書院」。走進書院,迎門一尊植著青荷的水缸,牆角數株翠碧的修竹,給人一種清雅的感覺。
大廳正面依牆擺放了各式茶葉,左手牆壁是一通到頂的書架,為了方便取閱,專門設置了一個帶護欄的站臺,順著梯階攀上去,又是別樣的閱讀體驗。
熹悅和境茶書院的創辦人是青年詩人天嵐,天嵐出版了多部詩集,為中國作協會員,河北文學院籤約作家。作家的社會責任感,讓他在搞好創作的同時,還要做文化功德,培育新業態,提升新品味。
說起石家莊文化,天嵐對封龍書院和趙縣柏林禪寺情有獨鍾。他認為,封龍書院起源於漢朝,是河北省最早的書院,在古代教育史上有著突出的地位。而由趙州和尚「吃茶去」公案引發的「禪茶一味」, 將不產茶的北方推向茶文化的高峰。所以,他集儒家之「和」與佛家之「歡喜」於一體,希望創造出「天地祥和人歡喜」的境地,給久居喧囂都市的人們以精神洗禮。
熹悅和境茶書院將書院文化與茶文化合二為一,既不同與一般的書店、圖書館,也有別於普通茶館,更像中國人居理想的庭院縮影。天嵐告訴我,他致力打造涵蓋文藝、文創、茶文化的美學空間,也就是小眾雅集的場所。
看到我對這種經營模式充滿了疑惑,天嵐說,北戴河海邊沙灘上有個最孤獨的圖書館,周圍沒有知名景點,卻吸引了大量讀者,甚至還有美國、英國、韓國、印度等國家的讀者慕名而來。秉承對詩和遠方的不懈追求,熹悅和境茶書院走過初創時的艱辛,開始關注出版、研討、研學、禪藝、展覽等業務,他們出品的趙州禪茶應邀在中國北方旅遊交易會、河北省旅發大會展銷。隨著眾多活動的成功舉辦,「石家莊作家志願服務基地」等在此落戶,文化文藝名流紛紛前來打卡,這裡正逐步成為一個文化資源聚集地和品牌孵化基地。
禪意清幽,茗香遠播,熹悅和境茶書院以獨樹一幟的文化地標形象,為國際莊帶來一股茶書馨香,也為新型文化空間的發展帶來全新的啟迪。
微博控
中山路施畫免費停車位,當贊
@霧裡看花
路過中山路,發現從西建街往西到友誼大街,道路兩旁非機動車道上新施畫了近百個免費停車位,在有條件的便道上也施畫了免費停車位。另外,把一些藍色限時免費停車位,也改成了白色不限時停車位。作為省會主幹道,中山路停車難問題存在多年,如今可望得到緩解,不得不贊!
為樹木安裝支撐網架,新鮮
@青山綠水
昨天路過裕華路民心廣場附近,見為了穩固路南側樹林裡的樹木,避免被風颳倒,整體用鐵管和卡扣把一棵棵樹固定在一個鐵管搭建的巨網中,樹幹與鐵管間留出樹木生長的空間,既穩固又不影響樹木生長,好創意。
行人等待區驚現螺栓,危險
@笑看風雲
昨天上午路過裕華路,發現裕華路與建設大街交叉口東南角地面塗為紅色的行人等待區裡,有施工遺留的兩處七顆螺栓,螺栓高有十幾釐米,也被塗成紅色,不仔細觀察真不容易發現。這些螺栓隱患不小,應該儘早清理掉。
把孩子塞進拉車袋裡,奇葩
@老百姓
前天晚上路過中華北大街,見一男子拉著購物小拉車前行,忽見拉車購物袋裡的東西在動,本以為是寵物,走近發現裡面是一個小女孩,有四五歲的樣子,全身裝在袋子裡,只露出頭和兩隻手,家長這樣做也太奇葩了吧。
好心人綠化帶建貓窩,溫暖
@莊裡空氣好
昨天路過中山西路民心河附近,見路北側綠化帶裡搭建了一個貓窩,這窩前後有兩個洞可供貓進出,上面蓋著一塊水泥板,裡面住著一隻流浪貓。為流浪貓搭建貓窩體現了城市的溫暖。
編輯 靜靜 責編 卡卡
石家莊日報全媒體新聞熱線
—— 96399 ——
傾聽大眾聲音 發布權威信息
架起媒體與用戶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