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身邊野生動物和諧相處?來南京這所「貓頭鷹學校」學習吧!

2020-12-11 荔枝網新聞

  每年的春天,都是鳥兒繁殖季節,大量出巢學飛的幼鳥會因為極端天氣或者一時大意落到地面上,被市民撿到後送到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其中,貓頭鷹佔了很大比例。為此,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專門成立了一所貓頭鷹學校,經過幾個月救治和訓練,被救助的貓頭鷹也陸續畢業。昨天(8月29日)晚上,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邀請了市民來補課,如何與身邊的野生動物相處。

  遇到樹上掉落的小鳥,是不管不問,還是撿回家呢?山裡碰到一頭野豬又該怎麼辦?昨天,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邀請了市民參加一場「如何正確與身邊的野生動物相處」的主題課堂。長期參與動物救助的獸醫程王琨用科學常識告訴大家,如果碰到野豬,最好保持不動,更不要挑釁,因為野豬看到人,比我們看到野豬還要驚慌。看到小雛鳥落在路邊,更不要帶回家。

  補完課,市民們又來到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參觀。在這裡,眾多因為各種原因被收容救助的動物們,雖然身在鐵籠,但是救助人員依舊在有限空間儘可能營造和自然界相仿的生活環境,便於它們在恢復後無障礙地回歸自然。救助中心最多的動物就是貓頭鷹,其中90%以上的都是斑頭鵂鶹,其次是紅角鴞,儼然一所貓頭鷹學校。

  令人印象深刻的貓頭鷹「學生們」

 

  何為貓頭鷹學校?原來,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救護中心每年都會收到五六十隻「失學」小貓頭鷹,它們因各種原因不幸落單,失去被媽媽親身教養的機會,形單影隻又尚未掌握生存技能,居民或民警發現後就將其送來救護中心。

  救助到貓頭鷹學校的學員包括了斑頭鵂鶹、紅角鴞、縱紋腹小鴞、長耳鴞、短耳鴞和領角鴞,其中90%以上的學生是斑頭鵂鶹。可見,斑頭鵂鶹在學區房的入住率上明顯高於其它種類的貓頭鷹,它們更多居住在城市中離我們人類生活比較近的區域。

  基礎不一 因材施教

  被救助的貓頭鷹也不能直接進入貓頭鷹學校,需要先在單獨隔離的區域進行觀察,相當於學前班,當確定食慾良好,身體沒有其它問題只是需要更多時間的學習和成長的同學才能進入貓頭鷹學校。由於救助到貓頭鷹的情況比較多,所以貓頭鷹學校的插班生比較常見,動不動就會突然加入新同學,在高峰階段每天救護中心都會接收到貓頭鷹。

  有插班生也有跳級生,來的時候基礎就比較好的在校學習的時間就可以比較短,有的個體進入貓頭鷹學校不到一周就畢業了,有的個體來的時候比較低幼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才能畢業回到大自然。總體的趨勢是來得越晚的學員基礎越好,因為野外的繁殖期相對固定,越晚來的年齡相對也更大。

  貓頭鷹同學們畢業的情況都非常理想,但也有極個別學生被留校察看,比如被貓或者其它動物攻擊或者粘到粘鼠板上羽毛損壞嚴重的同學,雖然吃喝沒有問題,但由於羽毛破損無法達到正常飛行的標準,因為要等換出新的羽毛,所以需要更長時間的康復,目前還留在學校。

  老師領進門 修行看個人

  貓頭鷹學校也不是萬能的。雖然能給貓頭鷹們全面的營養讓它們成長,能給它們機會鍛鍊飛行,有條件讓貓頭鷹們在一起學習社交和貓頭鷹自己的生存方式,但對於捕食,學校能給到的學習機會並不太多,但在辦學初期,救助中心對這個情況有所評估,因為貓頭鷹類的捕食相對簡單,只是在夜晚觀察好後從樹枝飛向地面抓住獵物,並不需要像遊隼之類的猛禽那樣炫技式的捕食技巧,另外從各種節肢動物到小型鼠類,貓頭鷹食性廣泛也讓它們有更多生存機會。師傅領進門,放歸野外之後的日子,還要各位貓頭鷹學員自己多努力,給到它們更多的是強健的體魄和面對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老師的因材施教,加上自身的努力,大部分貓頭鷹都能順利畢業。昨晚,又有4隻貓頭鷹在市民的見證下,放歸自然,截至目前,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的貓頭學校已經放歸45隻貓頭鷹。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鄭麗麗 編輯/徐金吉)

相關焦點

  • 南京人家門口的野生動物王國來啦
    與黑熊隔窗握個手 關在籠子裡的動物看著不過癮?那就來金牛湖野生動物王國吧。色彩各異的水母是美麗的,如果你喜歡,不妨來野生動物王國的水母宮來感受一下沉浸式的水母隧道,被五顏六色水母包圍的感覺,夢幻又神奇。
  • 探秘貓頭鷹學校:「我不是人」乃畢業標準
    通過紅山森林動物園籌辦的「助它重返自然」項目捐款,即可報名成為家長,參與貓頭鷹同學們的畢業典禮,見證它們學成後重返大自然的全過程。據悉,貓頭鷹學校的形式是紅山森林動物園參考美國動物園模式,今年首次開展的活動,致力於讓更多人親身參與到野生動物的保護中。家長們的捐款全部用於貓頭鷹的救護。
  • 南京民警:地鐵動物有野生有家養,我們都用愛心呵護
    地鐵警方供圖南報網訊 不僅有貓貓狗狗,還有寵物大老鼠、飛鳥、貓頭鷹,甚至還有野豬、孔雀……讓人吃驚的是,在總長378公裡的南京地鐵線路上,伴隨著大量客流,還時常有這些動物出沒。日前,記者從市公安局地鐵分局了解到,地鐵警方守護日均350萬客流,每月救助類警情佔接警總量的60%,被救助的對象中不乏各種動物的身影。
  • 東營:貓頭鷹受傷落難獲救 系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你好,我在路邊發現了一隻受傷的貓頭鷹,你們看能不能來救治一下。」近日,市自然資源局東營分局接到辛店街道茶坡村熱心村民王培廠先生的來電,稱其在德州路附近發現一隻翅膀受傷的貓頭鷹幼鳥。接到電話後,市自然資源局東營分局的工作人員迅速行動,按要求進行防護,立即趕往現場對受傷貓頭鷹進行救助,同時聯繫相關部門上報有關情況。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將其放入紙箱內,立即送往東營黃河三角洲動物園野生動物救護站,交由專業人員進行救治。
  • 男子捕獵貓頭鷹獲刑7年 盤點中國十大瀕危野生動物
    這時,男子打開包,把裡面的「獵物」扔出窗外,由此牽出一起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大案。吳某從樓上一共扔出8隻領角鴞(貓頭鷹的一種,學名亞成體領角鴞),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中有6隻經救護無效而死亡。因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吳某一審被臨安法院判處有期徒刑7年,並處罰金1萬元。日前,杭州中院二審維持原判。貓頭鷹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男子賣貓頭鷹判刑 獵捕7隻均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貓頭鷹在田野上空飛翔被告人韋某亮系廣西橫縣南鄉鎮紅宜村居民。2016年2月初至26日期間,被告人韋某亮在橫縣南鄉鎮紅宜村委東衝村其家附近的「補蒼嶺」果園處,以掛魚網的方式時行獵捕野生動物鳥類,獵捕得6隻貓頭鷹(5隻活體)、1隻「白面水雞(活體)及3隻不明種屬的鳥。2016年2月16日,韋某亮在橫縣某街進行販賣時被橫縣森林公安局民警查獲,民警扣押了上述野生動物鳥類。
  • 「關注」|貓頭鷹落難野外 警民聯手救助「做客」野生動物救助站
    近日,巴林右旗森林公安局野生動物救助站又迎來了一位萌萌噠的「新朋友」。一隻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雕鴞。4月27日早9時40分左右,巴林右旗森林公安局接到內蒙古赤大白鐵路望山站治安員恩和吉日嘎拉報警電話稱:上午巡邏檢查時在赤大白鐵路望山站哈日根他拉路段附近的防護欄杆旁樹叢下,發現一隻像貓頭鷹的大鳥受傷了,急待救助。接警後,巴林右旗森林公安局治安隊民警立即前往並展開救助。
  • 大巴山人熊和諧共片 野生動物和它們的保護神
    在城口縣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眾多野生動物繁衍生息。大巴山之所以這麼美,不僅因為山川秀麗,草木崢嶸,鳥獸活潑,更因為這裡的人們心中有愛,跟大自然相處和諧———  晨霧的面紗剛剛撩開,林間的小鳥就亮開歌喉,讚美新的一天。身手矯健的猴子們,在樹林裡攀援,跳躍,嬉戲。
  • 哪裡才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狀態?非北京野生動物園莫屬
    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帶孩子去哪裡玩,怎麼玩兒才是性價比最高的,這可是一門大學問。這些年的暑假,我帶過孩子去過很多地方,但我覺得北京野生動物園,讓我們收穫最多,讓我們真正看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狀態,讓孩子真正明白,其實,人也只是自然的一部分。
  • 非法購買食用這些野生動物或負刑責
    當前,四會市森林公安機關正在深入開展「颶風2020」專項行動,對「捕、養、售、運、食」野生動物違法犯罪全環節、整鏈條進行重拳打擊,連續偵破多宗非法收購、出售、獵捕、食用瀕危野生動物的案件,多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濫食野生動物是一種陋習。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吃的追求也開始多樣化。
  • 豹貓、野雞、貓頭鷹…三亞2名男子多次獵殺野生動物食用被刑拘
    三亞2名男子在山坡上搭帳篷持火藥槍多次獵殺野雞、松鼠、貓頭鷹等野生動物來食用還曾獵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豹貓近日三亞警方破獲非法持有槍枝案和非法狩獵案 將這2名頂風作案男子抓獲 經查,2020年春節後,該2名男子曾多次持火藥槍、繩套、捕鼠籠上山,獵殺野雞、松鼠、貓頭鷹等野生動物,得手後在山上生火加工食用。
  • 愛護野生動物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月3日是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社會對濫食野生動物嚴重威脅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反響強烈的當下,今年這一日子格外引人注目。這一決定迅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同。圍繞保護野生動植物,共享美好家園,全國上下迅速行動起來,織密野生動物保護網,全面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從我做起,從管住嘴巴做起,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這樣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各方共同努力,實現全面禁止目標。
  • 人與野生動物如何和諧共生 保護野生動植物親子活動落地歐陽街道
    東方網12月14日消息:日前,由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組委會主辦,虹口區科學技術協會、上海科普教育促進中心、歐陽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共同承辦的第六屆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虹口區「人與自然:生命的閃爍」保護野生動植物親子活動落地歐陽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親子家庭們一同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作出了一盞盞獨具匠心的野生動植物主題燈籠
  • 吉首市成功救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貓頭鷹
    湘西網10月15日訊(通訊員 孫敏 高紀慧)近日,吉首市丹青鎮自然資源所接到電話,稱清明社區有一隻受傷稀有鳥類,需要救治。接到求助電話後該所工作人員立即前往清明社區,原來是一隻小貓頭鷹因翅膀和腿部受傷而不能飛翔。
  • 網評:愛護野生動物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月3日是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社會對濫食野生動物嚴重威脅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反響強烈的當下,今年這一日子格外引人注目。這一決定迅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同。圍繞保護野生動植物,共享美好家園,全國上下迅速行動起來,織密野生動物保護網,全面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從我做起,從管住嘴巴做起,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這樣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各方共同努力,實現全面禁止目標。
  • 白城市森林公安局在白城醫高專校園成功救助一隻貓頭鷹幼崽
    6月11日上午,白城市森林公安局接到白城醫高專一名老師報警:在學校行政樓門前的杏樹上發現一隻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貓頭鷹剛會飛的幼崽,請求森林公安前來救助。接警後,白城市森林公安局值班的3名民警迅速來到現場,立即將貓頭鷹幼崽帶回森林公安局,待其體力恢復後,將其放歸大自然。
  • 「紮根」家門口該如何與人相處?上海探索國內首個城市野生動物管理...
    類似的「野生動物紮根城市」問題,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遙遠,甚至已經在上海有了「苗頭」。記者從上海林業部門獲悉,根據相關研究,上海目前至少有147個小區發現了貉,據初步估算,全市各處分布的貉可能已經超過了2000隻。是為了排除隱患而將它們「拒之門外」,還是欣然接納、和諧相處?面對這道全新的問題,上海想好了嗎?
  • 保護野生動物,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只有片片白云為她落淚,只有陣陣風兒輕聲訴說,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這是一首流傳很久的歌,講述了一名女孩為救丹頂鶴而獻出生命的悽美動人故事。每當唱起它,都會喚醒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保護野生動物,才能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你知道身邊有哪些動物出沒嗎?
    大家一致的看法是,紹興的自然環境越來越好,給野生動物創造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生活條件,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在這裡繁衍定居,這幾年常有野生動物到鬧市區和居民小區裡「做客」。那麼,市民最可能與哪些動物小精靈遭遇呢?記者請教專家,作了一番梳理。
  • 麗水這戶人家 30年來一直是 貓頭鷹「月子中心」
    39歲的村民袁林偉和年邁的父母住在這棟黃泥房裡,以前的鄰居都搬遷建了新房,而袁林偉一家則沒有這樣的打算,因為這30年來,他們守護著一個「秘密」。是什麼秘密呢?  「每年都有一對貓頭鷹在我們家繁育雛鷹,30年了,大概有100多隻了吧,我們不拆老房子,準備把老房子裝修加固了繼續住,直到貓頭鷹不來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