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廣東今年將打造11條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初夏郊遊走起吧~

2020-12-16 金羊網

就在最近,古驛道好事連連!

今年廣東將打造11條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

併力爭在今年國慶期間推出數條

投入使用的古驛道歷史遊徑,

這11條重點線路沿線擁有豐富的

歷史古蹟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自然資源,

修復將以保持古驛道本體及驛站古亭等

重要標誌物的原真性為首要原則,

利用或建設連接線貫通古驛道。

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現存古道本體共計233條,總長710.44公裡,其中新發現135條,古驛道沿線歷史遺存豐富、種類繁多,文物古蹟共906處,其中新發現430處,包括驛道本體、驛站、驛亭、古關、古鎮和古村落等實物遺存。

從地區分布上看,南粵古驛道主要集中在粵北山區珠三角地區的惠州市粵東地區的汕尾市粵西地區的雲浮市

別急,

粵遊君現在就帶你們一起看看

這11條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有哪些?

周邊又有哪些好玩的美麗鄉村~

廣州從化古道

珠海中山岐澳古道

惠州羅浮山古道

汕尾海豐羊蹄嶺-惠州惠東高潭古道

梅州大埔三河壩-潮州饒平麒麟嶺古道

梅州興寧-平遠古道

河源粵贛古道

韶關南雄海關-烏逕古道

韶關乳源西京古道

清遠連州豐陽-東陂古道

清遠連州秦漢古道

廣州從化古道

廣州從化地區歷史悠久,自古商賈平民來往眾多。根據《明代驛站考》、《廣州府志》(清光緒)、《從化縣誌》(清康熙)等文獻記載,從化區境內古驛道線路主要包括一條陸路驛道(官道)和一條(流溪河)古水道,另外根據調查,還發現錢崗古道、溉洞古道和蓮麻古道三條民間古道。

從化境內古水道保存相對完整,沿線仍保留有碼頭遺蹟、古墟、古村等歷史遺蹟。陸路驛道因城市建設和歷史變遷,絕大多數已不復存在,僅存的局部段落也是呈零散分布,主要在沙溪水庫的三坑口、上清幽村還保留有部分段落。其中蓮麻古道蓮麻村段落其中橋邊一段,還依稀可見當年鋪路的大鵝卵石。

周邊旅遊推薦

廣州從化蓮麻村

蓮麻村地處古時兩條重要官道交匯處,

為廣府北鑰,這裡難能可貴地保存有

粵北東西向古官道近2公裡,

古道蓮麻段沿蓮麻河而築,

為就地取材的山石、

鵝卵石鋪砌而成,寬1.5至2米,

今仍為社道交通用。

蓮麻村是流溪河北源頭之一,

清澈的溪流貫穿村落,

這裡還是一個避暑勝地,

與廣州市區的溫差可達7℃左右,

在這裡,你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綠水,

聞得到花香,仿佛來到了世外桃源。

珠海中山岐澳古道

岐澳古道是指從中山市石岐途經珠海市抵達澳門的陸上道路網絡及沿途人文景觀。岐澳古道分「東幹大道」和「南幹大道」兩條,其中,南幹大道是主要通道。岐澳古道在明朝中葉即已形成,清朝初年,已是官商兩用大驛道,一直沿用至1936年石岐至澳門的現代公路全線通車。

岐澳古道是近代中國聯結中西方文明的重要管道,孫中山、陸浩東、蘇兆徵、唐紹儀、鄭觀應、容閎、蘇曼殊、陳芳等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人物都誕生在古道兩旁,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歧澳古道現存有中山市的五桂古道、珠海市的鳳凰古道和長南逕古道。

周邊旅遊推薦

中山五桂山石鼓村

石鼓村是革命老區村,紅色聖地。

1942年南番中順中心縣委

決定在五桂山區開闢抗日根據地,

1943年7月,

廣東南番中順遊擊區指揮部從禺南轉移到五桂山區,

從而開展中山抗日遊擊戰爭,

由原「中山縣抗日遊擊大隊」改編為

「中山人民抗日義勇隊」最後改編為

「珠江縱隊第一支隊」,

司令部設在檳榔山古氏宗祠。

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的古氏宗祠為硬山式頂,

前進為磚木結構,兩邊有偏殿,天井兩邊有廊。

其建築藝術價值較高,

現已被闢為革命歷史文物的陳列館,

一直被中山人民視為重要的革命紀念地。

惠州羅浮山古道

羅浮山自古就是嶺南名山,山上有許多古道。其中之一的撥雲寺到飛雲頂的古道保存最好,大塊石頭鋪路,山上霧氣重,石頭上長滿青苔,更顯古樸。周圍竹影搖曳,令人心曠神怡。羅浮山還有一些古道,由於改道或景點荒廢,漸漸湮沒在叢林之中,只能依稀辨認林中的古道痕跡。

周邊旅遊推薦

惠州羅浮山酥醪村

▲酥醪村風景如畫 惠州日報 林文燕 攝

位於羅浮山東北部谷地的酥醪村,

地勢海撥相對較高,氣候溼潤,

植被豐富,山林竹木成片,山青水秀,

風景如畫,民風古樸,猶如世外桃源。

除了優美的風景和清新的空氣,

這裡還是夏日避暑的不二選擇,

走在村中,

可以看到瀑布從山澗譁譁流下,

清涼隨著夏風迎面撲來,

水潭周邊綠樹成蔭,

村中層巒疊嶂、寧靜舒適,

山澗涓涓細流清澈見底。

汕尾海豐羊蹄嶺-惠州惠東高潭古道

汕尾海豐羊蹄嶺-惠州惠東高潭古道總長90公裡,保留了眾多碑刻和宋存庵、壯帝居、羊蹄嶺古驛道、方飯亭等遺存,同時途經海豐紅場紅宮、彭湃烈士故居、高潭老蘇區革命紀念堂、中洞革命紀念廣場等紅色紀念地,歷史資源十分豐富。

羊蹄嶺是這條重點線路上的一大亮點,驛道本體保存較好,它位於海豐縣赤石鎮與梅隴鎮交界處的「楊桃嶺」,開鑿於西漢初年,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是古代粵東各縣通往惠州、廣州的官道要衝。李綱、劉克莊、林則徐、屈大均、周恩來等名人均在這條千年古道上留下了足跡。

周邊旅遊推薦

汕尾海豐梅隴鎮淺沙村

石南淺沙村位於梅隴鎮南端,

該村地理位置特殊,

於明代年間已為惠州府通潮州府

官道之一的必經之地,

是當時的交通總樞紐。

特殊的地理位置給村中帶來了許多歷史建築物,

如9間王爺鋪,當時是建來以供

行人過客休息、補養,

後來慢慢形成圩集,

成為了周邊十幾個村莊商品交易市場;

有著「海豐三大橋頭之一」美稱的安康橋,

潮汕傳統建築下山虎古民居等歷史古蹟,

都能在這裡看到。

梅州大埔三河壩-潮州饒平麒麟嶺古道

大埔三河壩—潮州饒平麒麟嶺古道約67公裡(其中本體遺存18.9公裡,關樓、驛站、茶亭遺址8處,古橋、碼頭、碑刻等遺址12處,歷史建築23個),古道基本用碎石鋪成,至今依然保存完整,目之所及是一片片樹林,沿途可見茶亭等一些歷史遺址。

因梅州市全域屬原中央蘇區,古驛道中有一部分是毛澤東、朱德率領紅軍轉戰粵閩贛的紅軍路,梅縣、五華、平遠、興寧、蕉嶺等地也在毛澤東的《尋烏調查》中多次提到,具有寶貴的歷史意義。

周邊旅遊推薦

潮州饒平錢塘村

▲陳塘古橋 黃超英 攝

錢塘村有700多年屹立不倒的宋代古橋,

有著元代的官路,

還有供奉著三山國王的明朝大廟,

以及民國四馬拖車格局的「崇德裡古宅」,

都值得我們慢慢遊賞。

當地有一處有趣的去處名叫「九十九門」,

是由華僑黃萬金出資組建的私人住宅,

一座大宅中有九十九扇門,

想必有「房房相通」、方便走動的意圖。

梅州興寧-平遠古道

平遠縣八尺鎮位於粵贛交界之處,千百年來,在兩省交通貿易、郵政轉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八尺境內,至今保存較為完好的古驛道有兩條,它們曾是通往江西「鹽上米下」的經濟交換之路,也是紅色政權傳播要道。梅州岃鹽米古道是興寧—平遠古道的其中一段,穿過這段在八尺境內2公裡長的古驛道,可以到達八尺鎮和江西尋烏縣留車鎮。

石條路保存較為完好,特別是在88碫那一段,望著眼前沿山勢而上的88級階梯,仿佛看到了曾經肩挑物資來往的繁華。它不僅見證了八尺鎮商貿曾經的繁華,還見證了紅色革命歷史。1929 年,朱德曾率領紅四軍第一縱隊經過此處,進入平遠開展革命鬥爭。此外,在抗戰時期,這條古道為駐在江西留車的紅軍運送了許多被控制禁止的物資。

周邊旅遊推薦

梅州平遠角坑村

角坑村位於平遠縣八尺鎮,

因均是坑坑窪窪的地方,故名角坑村。

村中角坑小河由西向東流,

匯入樟田河流入黃田水庫,

是平遠縣有名的「三田一坑」山村。

角坑村處處都是迷人美景,

獨有醉人的風情,

村中有四座形態各異的名山,

西面的稱「雄鷹落陽」;

北面的稱「孩兒拱手」和「獅子滾球」;

東面的稱「金龜駱岃」。

罕見的天然造型景觀,遠近聞名,婦孺皆知。

河源粵贛古道

河源是客家古邑,從秦朝趙佗建立龍川縣至今2000多年來,東江上中遊地區一直是嶺南北接中原的主要通道之一。粵贛古道主要分布於河源市和平縣、連平縣和東源縣境內,向北接通江西贛州龍南縣,南可通過水道連接河源城區,總長約254.13公裡。

據記載,古道最早為南宋期間隸屬河源縣大湖鄉(明朝改名為宋烈鄉)石馬村的謝志鴻帶領商隊踩出了一條貿易通道,後為了便與外地連接,由他斥資,由官府承名,修築了大湖至青州、熱水、浰源連接江西龍南,再分叉轉道贛州和湘南的古(驛)道。

周邊旅遊推薦

河源熱水鎮北聯古村

古村在明清時期開始形成,

平坦地域和龍脈構成一個展翅飛翔的鳳凰,

展現出一幅龍鳳呈祥的藍圖。

興隆鎮屋是北聯古村落中

佔地面積最大,人口最多,

圍屋結構保存最完整的一個古民居。

韶關南雄海關-烏逕古道

烏逕古道的開通遠早於梅嶺古道,正所謂"庾嶺未開,南北通衢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烏逕古道由南雄市區溯昌水而上約65公裡可抵烏逕,然後轉陸路經田心、松木塘、鶴子坑、鴨子口、逕口圩等地達江西信豐,再從九渡圩下桃江、入章水,可遠至閩南、江南或中原,為粵鹽、贛糧、閩茶運銷之路。

周邊旅遊推薦

南雄烏逕新田古村

烏逕古道上的烏逕新田古村始建於西晉,

「遷徙南雄第一村」之稱,

歷史上是中原與珠三角連接的重要中轉站。

"先有新田李,後有烏逕鎮",

新田古村自建村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

村內現存豐富的歷史遺蹟,

村頭近千年樹齡的古榕參天蔽日,

村中青磚瓦房錯落有致,古色古香的

庭院臺閣數不勝數,唐、宋、元、明、清

五朝建築散布其間,隨處可見。

其歷史文化甚至比珠璣巷更為古老、豐富,

許多風物民情保存完好,

堪稱一座鮮活的民俗博物館。

韶關乳源西京古道

「西京路」,也即當年的古都京城來到嶺南地區的「高速公路」。「西京」,東漢、隋、唐時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指今陝西省的西安市;五代晉至北宋的「西京」,是指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也就是說,古代乳源所謂的「西京古道」,是指當時當地直達京城的道路。這最遙遠的追溯要從秦始皇的年代說起。

周邊旅遊推薦

韶關乳源大橋鎮大橋村

▲乳源大橋鎮舉行「阿公搓轎」巡遊喜迎豐收

自秦漢起至今,

西京古道已存在了2000多年

至今默默地隱於大山之中,

沿途阡陌交錯、村落密集,

古橋梁、古涼亭、古村宅、今民居,

匯合成一曲水墨國畫。

其中,大橋鎮旅遊資源豐富,

觀瀾書院至今仍保存完好,

還有西京古道文化陳列館可以供遊客了解古道歷史。

清遠連州豐陽-東陂古道

秦漢時期的連州古道不但是軍事關隘,後來還成為了商貿之路。大量中原的鐵器通過騎田嶺嶠道進入嶺南,改變了嶺南刀耕火種落後的農出現狀。據雍正《廣東通志》記載,粵北地區早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在連州闢龍腹陂,開渠溉田五千餘頃」。據《廣東水利史》載,東漢時期沛相袁忠家族在連州龍口一帶修築的「龍腹陂」還是珠江水系的第一條人工灌溉渠道。連州古道西翼豐陽、東陂段,沿線古村保存完好,將打造成以探訪傳統古村落為主的旅遊路線。

周邊旅遊推薦

清遠連州東陂古鎮

▲清遠連州東陂古鎮

走進清遠連州東陂古鎮,

長長的石板古街,條條古巷,座座古宅,

仿佛都在向你訴說著這座粵北的邊城小鎮的悠悠歲月……

東陂古鎮是明清時期

粵北邊城的一個商埠重鎮,

自古以來,秦漢古道從鎮中經過,

連接湘、桂、粵三省邊陲,

從古時候開始,

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在這裡碰撞對接,

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

如舞火獅、調花鼓、唱春牛等,

逢節慶日表演。

清遠連州秦漢古道

秦漢古道位於五嶺山脈之一的騎田嶺。古道寬約三米,在山巖上一級級開鑿出來,從山下到山上共有八千八百多級。連州的秦漢古道,比韶關梅嶺古道歷史還要悠久。

據相關資料記載,秦漢古道是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最早官道之一,更是海上絲綢之路與陸路的交匯點。連州秦漢古道作為溝通中原與嶺南的重要通道,以它為緣起和橋梁,多次發生了影響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為中國的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奠定了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古道還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為研究嶺南的開化、發展保留了豐富的歷史、人文和民俗資料。

周邊旅遊推薦

清遠連州黎水村

黎水村古村,始建於南宋寶祜年間,

最初時稱為「麗水」,是因有一條從山洞中

流出來的「美麗的水」而得名。

黎水古村自古便是嶺南通往

中原古道的驛站,

其最亮麗的風景是村前的一排戍樓,

當地人稱為水樓,戍樓古建築臨水而建,

每座樓的頂部都砌有鰲頭飛簷,

每棟樓房的火山牆頂部,都砌有漂亮的流線,

形成型似古代的鐵鍋耳。

這麼多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古道,

這麼多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

心動不如行動,

大家趕緊做好計劃準備出遊吧!

素材來源丨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南粵古驛道網、新華網、金羊網、人民網、韶關生活網等

今日話題:天氣越來越熱了,這個時候你最想去哪裡玩?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相關焦點

  • 南粵古驛道,全域大旅遊,一種新的旅遊模式在國慶假期走俏
    國慶黃金周到來前後,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進入試運行階段,重點線路精華段陸續開門迎客,受到廣大群眾的關注。根據大數據監測,9月28日南粵古驛道11條重點線路,以及江門臺山海口埠、汕頭澄海樟林古港、雲浮鬱南南江古水道等處示範段已統計到遊客總人數24萬,9月30日遊客總人數26萬,而在黃金周首日遊客總人數突破44萬,黃金周7天共接待遊客281.5萬人次。
  • 廣東通過自然教育活化南粵古驛道
    南方網訊 尋梅小偵探、辨梅小能手、植物辨認、拼貼筆記……28日,類似的自然教育小遊戲在韶關梅嶺古驛道和粵贛古驛道連平段上演,2名大學教授分別在韶關梅嶺古驛道和粵贛古驛道連平段這兩條自然教育徑上給中小學生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自然教育課。據悉,這是省林業局聯合省自然資源廳在南粵古驛道上首次開展的自然教育古驛道行活動,也是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的一次新嘗試。
  • 南粵古驛道五周年 汕頭小公園辦潮汕音樂文化展演
    中新網汕頭11月23日電 (記者 唐貴江)適逢2021汕頭亞青會倒計時一周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舉辦五周年之際,11月22日夜晚,汕頭市小公園舉行「潮汕音樂文化」專題展演。潮汕籍青年歌手吳熹演唱的《夜色小公園》則以音樂的形式描繪了汕頭小公園這座百載商埠的歷史象徵,展現了潮汕人特別是汕頭人對於自己家鄉的深沉眷戀之情,該曲已成為汕頭市各大公園、廣場及文化場館的背景音樂;她的另一首單曲《鮀城之夜》更作為南粵古驛道音樂文化建設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三五重點規劃出版項目《中國南粵古驛道聲音檔案》。
  • 南粵古驛道第三屆少兒繪畫大賽全省總決賽舉行
    全省700多組優秀選手及家庭匯聚於這座廣東歷史文化名城,重走革命先輩的紅色之路,用童真炫彩的筆觸向世界講述汕尾的紅色故事、非遺民俗,展示當地特色美食以及名勝古蹟,分享汕尾的發展成果。賽事主辦單位代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曾穎如稱,藝道遊學·中國南粵古驛道少兒繪畫大賽自啟動以來依託南粵古驛道及其周邊的歷史文化資源,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開展了眾多古驛道特色主題活動,不斷賦予南粵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
  • 2020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首站在韶關樂昌開幕!
    2020年6月13-14日,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 5G杯」定向大賽首站在韶關市樂昌市坪石鎮隆重舉行,正式按下2020年賽事「啟動鍵」。今年賽事將向深度文體旅融合升級,關愛留守兒童、全力助推2020年脫貧攻堅戰。
  • 2019南粵古驛道少兒繪畫大賽總決賽將在汕尾舉行
    2019南粵古驛道少兒繪畫大賽總決賽將在汕尾舉行 2019-12-05 09:17:00來源:央廣網
  • 本周末,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第三站將在清遠陽山舉行(附直播入口)
    1987年,學發公祠列入「陽山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更被列入「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公祠屬宮殿式巨型建築,中西合璧,同時也具有鮮明客家建築風格。它集公祠、家塾、世第、私第於一身,其外形酷似拉薩布達拉宮,被稱為「民間皇宮」「廣東布達拉宮」。
  • 廣東率先開展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 創新性展示歷史文化遺產
    據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廳等部門在僑批、銀信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保護與活化中開展了豐富的創新實踐;未來,還將利用革命文物、南粵古驛道、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等推動廣東歷史文化創新性保護、創造性轉化,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 2019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在尋烏縣開賽
    圖為開幕式現場  中國江西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謝世金報導:4月20日, 2019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在贛州市尋烏縣南橋鎮古坑村開賽本次比賽的舉行,是尋烏縣體育事業發展的一件大事,也是江西廣東兩省定向運動的一件喜事。
  • 中國南粵古驛道少兒繪畫大賽廣東省總決賽在江門收官
    央廣網江門12月20日消息(記者何偉奇 通訊員陳江齊)12月19日至20日,「藝道遊學·中國南粵古驛道第四屆少兒繪畫大賽」廣東省總決賽在江門開平市塘口鎮舊墟糧倉成功舉辦,全省各地級市共計598組優秀選手及其家庭匯集於廣東省內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通過童真的筆觸展示僑鄉之美。
  • 熱辣報|中國南粵古驛道第三屆少兒繪畫大賽全省總決賽 在汕尾海豐...
    12月14日至15日,「藝道遊學·中國南粵古驛道第三屆少兒繪畫大賽」全省總決賽在汕尾市海豐縣附城鎮新山村圓滿收官。 來自全省各地700多組的優秀選手及家庭匯聚於這座廣東歷史文化名城,重走革命先輩的紅色之路,用童真炫彩的筆觸向世界展示汕尾海豐的多元魅力。
  • 廣東598名少年兒童以繪畫傳承南粵古驛道文化
    圖為「藝道遊學 中國南粵古驛道第四屆少兒繪畫大賽」廣東省總決賽開幕式。12月20日攝  新華網廣州12月21日電(記者魏蒙)12月20日上午,在廣東省江門市所轄開平市塘口鎮舊墟糧倉,「藝道遊學 中國南粵古驛道第四屆少兒繪畫大賽」廣東省總決賽拉開帷幕。598名少年兒童現場繪畫,展現出濃鬱的嶺南地域文化特色。
  • 中國南粵古驛道少兒繪畫大賽全省總決賽在江門開平舉行
    南方網訊 12月19日至20日,「藝道遊學·中國南粵古驛道第四屆少兒繪畫大賽」全省總決賽在江門開平舉辦。廣州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穆林致辭廣州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穆林表示,源遠流長的文化結合童真巧思融入即興作品,為南粵古驛道活化、歷史文化傳承提供創造性思路。
  • 南粵古驛道活化串珠成鏈 僑批銀信煥新生
    2016年以來,廣東率先在全國開展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保護活化僑批、銀信文化則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據悉,近年來,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等部門在僑批、銀信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保護與活化中開展了豐富的創新實踐;未來,還將利用革命文物、南粵古驛道、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等推動廣東歷史文化創新性保護、創造性轉化,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僑批是「愛國、愛鄉、愛家人」的中華民族美德的體現。
  • 中國南粵古驛道少兒繪畫大賽全省總決賽於江門開平圓滿收官
    廣州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穆林發言時表示,廣州美術學院師生將不斷通過專業能力,進行創新性探索,充分激活驛道沿途的文化根脈。這些源遠流長的文化都伴隨著孩子們沉浸於南粵遊徑,結合童真巧思融入即興作品,為南粵古驛道活化、歷史文化傳承提供創造性思路。
  • 基於南粵古驛道生物科普展示系統的自然教育構想
    在南粵古驛道上開展自然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環境保護意識,是落實許瑞生副省長「把南粵古驛道打造成開放式的、體驗式的、永不落幕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這一自然教育理念的具體內容。   在《關於2019年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工作的設想建議》中,許瑞生副省長指出,「要把具有華南地質和植物特徵的古驛道,深化為開放式自然歷史博物館」,以「滿足為青少年研學的載體需求」。
  • 598名少年兒童齊聚江門開平,執筆繪畫傳承南粵古驛道文化——中國...
    12月20日,「藝道遊學 中國南粵古驛道第四屆少兒繪畫大賽」全省總決賽在江門開平市塘口鎮拉開帷幕,賽事吸引全省幼兒、小學生、中學生共計598人參賽,通過童真的筆觸展示僑鄉之美。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陳杭、江門市副市長賴燕芬、開平市領導陳杰文、張偉業等出席了賽事開幕式。賽事開幕式現場。
  • 【本地】品牌化與普及化雙豐收,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五周年顯崢嶸
    11月21-22日,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 5G杯」定向大賽總決賽(汕頭·南澳島站)暨大美南澳活力海島「旅遊+」啟動儀式在汕頭市南澳縣南澳島成功舉辦,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辦賽5周年圓滿收官。
  • 中國南粵古驛道少兒繪畫大賽全省總決賽於開平收官
    日前,「藝道遊學·中國南粵古驛道第四屆少兒繪畫大賽」全省總決賽在江門開平市塘口鎮舊墟糧倉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廣東省教育局、廣東省體育局等主辦 ,江門市人民政府、開平市人民政府、開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廣州美術學院等承辦。
  • 南粵古驛道定向賽平遠啟動 粵贛聯手重走紅色路線
    南粵古驛道定向賽平遠啟動 粵贛聯手重走紅色路線 2019-04-「天翼4K高清杯」定向大賽首站啟動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梅州4月21日電 (記者 唐貴江)2019年4月20至21日,2019南粵古驛道「天翼4K高清杯」定向大賽首站——梅州平遠站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