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生產「北方銀耳」助農民致富

2020-12-22 河北日報

□記 者 宋柏松

通訊員 陳永存 鄧燕濱

「一看大小、二看開片、三看朵型,當年我試種成功的第二茬銀耳大的就重達八九十克,比福建那邊產的還要大一點。雖然那時屬於試種階段,產量較小,但質量已經達到了一級。」近日,在撫寧區臺營鎮臺營六村萬民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銀耳生產廠房,該合作社理事長史寶山拿著自己生產的銀耳介紹說。

史寶山今年63歲,是臺營六村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2009年,我了解到全國市場上90%的銀耳來自福建省,而北方很少有人從事這方面生產。當時,我覺得種植銀耳有非常大的市場,於是開始探索在本地的培育種植技術。」從那時起,史寶山多次南下福建學習銀耳栽培技術,並耗資30萬元進行試驗生產,終於在2013年試種成功並實現工廠化生產,填補了我國北方規模生產銀耳的空白。2013年7月,史寶山拒絕了石家莊一家公司的高薪聘請,在臺營六村成立了萬民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社員從事銀耳種植。

走進位種廠房,史寶山拿起一個菌棒說:「銀耳栽培,關鍵在制種,銀耳菌和伴生菌要配比適當,否則就會互相抑制,由於銀耳菌和伴生菌無法通過肉眼觀察,所以在制種過程中只能通過試驗摸索才能調配出適合銀耳生長的菌棒。實現工廠化生產後,我們已全面轉型生產有機銀耳,跨入了全國少數幾家能夠生產有機銀耳的行列。」

「結合實際,我對許多技術進行了改良,並自製配種箱、溫控器等設備,自己買材料建大棚和烘乾室。」史寶山介紹說,在生產起步期,合作社僅有一個生產廠房,當年生產銀耳6茬,純利潤達到8萬元。為了擴大生產,2014年,合作社又投資200萬元,建設9間廠房、10個包裝及貯存庫,並配套建設制菌車間、發菌室、消毒室、烘乾車間,整個工程佔地3000多平方米。

「我們嚴格選料,採用未經化學處理的非轉基因優質菌種TR08,栽培基質選用的木屑和石膏保證未經過任何化學處理和化學汙染,這些無害原料為生產有機銀耳奠定了基礎條件。」史寶山說,通過改良生產,控制銀耳的生長周期為55天,生長時間雖然比普通銀耳長了三分之一,但營養積累多,保證了口感更好。

為拓寬銀耳銷售渠道,史寶山多方聯繫,與秦皇島網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懶到家」網絡超市合作,網上銷售優質銀耳。「我要把技能傳授給父老鄉親,讓大家都富起來!」史寶山說。

相關焦點

  • 新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施行 重慶農民「抱團」致富更有底氣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7日訊(記者 劉雪琴 路奧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下簡稱《合作社法》)2018年7月1日施行以來,重慶市認真宣傳貫徹,積極引導和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在決戰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運城市供銷系統新絳珍糧專業合作社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
    新絳縣珍糧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是由新絳縣供銷社領辦的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省供銷社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運城市社和新絳縣社的共同扶持下,堅持為農服務宗旨,通過土地託管、土地流轉、土地入股三種形式拓展服務功能,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糧食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經營,切實帶動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
  • 合作社成農民脫貧致富「領頭羊」
    果樹修剪、打藥、嫁接……這些在農民眼裡最常見的農活,卻有著不一樣的結果。在沙雅縣託依堡勒迪鎮勝利村豐禾林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作下,農業生產逐步走上產業化、集約化、標準化、市場化的現代化發展軌道。  截至目前,豐禾林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除了帶領32名社員增收脫貧外,還帶動37名技術人員實現增收致富,幫助48戶貧困家庭實現脫貧,林果面積也從最初本村的1000餘畝,擴大到全鎮的1.3萬畝。  科技引領——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今年3月,鐵熱克村農民艾麥爾·艾海提找到豐禾林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繫技術人員修剪他家的棗樹。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蘇恩達來駱駝養殖馴化專業合作社、陝西省米脂縣楊家溝村寺溝亨亨養殖專業合作社等探索「黨支部+農民合作社+農(牧)戶」黨建富民新模式,走出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集體能增收、村民有奔頭的多贏之路。二是助力脫貧攻堅,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全國貧困地區72萬多家農民合作社發揮對貧困人口的組織和帶動作用,發展特色產業脫貧。
  • 山東發布推廣36個優秀典型案例 涉及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
    日前,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網站發布《關於推介山東省2020年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典型案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12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12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以及12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典型案例名單進行公布。
  • 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
    重慶涪陵區洪家大院家庭農場 ——建四季精品水果園 走農旅結合致富路 16. 重慶巴南區昌元家庭農場 ——種植養殖雙增效 生產服務齊增收 17.
  • 龍門縣:農民合作社「社社聯合」
    近期,位於龍門縣龍江鎮沈村村的惠州非凡農業種養專業合作社獲評第四屆中國·廣東「農電獎」電商助農貢獻獎,是惠州唯一上榜者。合作社負責人蔡瑞錦坦言,他接到省農業農村廳和省農村電子商務協會的參評通知後,得到龍門縣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的大力幫助。
  • 丘北沙鈴果樹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帶動山楂樹村貧困戶致富
    —丘北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瞭望丘北—文圖視頻 新聞速遞 深度報導 美文欣賞 2018年,丘北沙鈴果樹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
  • 福建:和溪花卉合作社助推花農「抱團」致富
    中國園林網5月9日消息:為進一步推動花卉產業的規模化生產,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南靖縣和溪鎮依託花卉產業優勢,成立了漳和花卉苗木合作社,帶領花農「抱團」致富奔小康。
  • 創新服務載體和服務方式 護航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 —— 廣東省探索培育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
    鑑於此,為護航廣東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著力在優化政府服務扶持方式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在全省培育建設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為合作社提供制度建設、運營代辦、市場拓展、農業生產、交流培訓等服務。目前已有廉江、樂昌、龍門、陽山、高要等31個縣(市、區)級合作社服務中心投入運營。1.完善服務機構。
  • 曲靖馬龍馬鳴鄉:農民合作社裡開出致富花
    在曲靖馬龍馬鳴鄉新樓房鄉村振興基地裡,來回作業的旋耕機,三五成群的農民,剛種植的青花幼苗……一切顯得那麼井井有條,甚至讓人感到「熱氣」騰騰的。 11月4日,筆者來到新樓房村青花地邊,看到的一切讓所有人都想不通,為何到冬天了,還有群眾在土地裡忙碌,並且是成群結隊地作業。原來,這些農民群眾是新樓房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蔬菜合作社的員工。
  • 山東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作出修改:辦理農民專業合作社設立等事項...
    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決定,對《山東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作出修改。1.將第二條第一款修改為:「本條例所稱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指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
  • 【勞模風採】王躍龍:帶著農民兄弟致富奔小康
    他敢為人先,是農民致富的領路人;他暖心幫扶,是貧困群眾的貼心人;他銳意進取,是鄉村振興的帶頭人。他就是孫吳縣哈屯現代玉米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黨支部書記王躍龍,先後榮獲黑河市勞動模範、黑龍江省勞動模範、省級拔尖人才、2019年省「十大」扶貧致富帶頭人、國務院授予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等榮譽稱號和獎項,今年他又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
  • 道縣:富硒大米試種成功 讓農民看到致富「錢」景
    道縣綠色富硒大米生產基地觀摩會現場。紅網時刻8月31日訊(通訊員 蔣曉國 彭雲峰 )8月28日上午,道縣農民生態種植行業商會、道縣振朝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道縣祥霖鋪大井村舉辦了綠色富硒大米生產基地觀摩會,道縣農業農村局領導和部分水稻種植戶參加了觀摩會。
  • 荔浦砂糖桔緣何成為農民「致富果」
    大塘鎮黨委書記陸月梅告訴記者,近年來,荔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砂糖桔產業的發展,以砂糖桔產業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為抓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整合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大力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民」的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的合力推進機制。
  • 順義區經管站到大孫各莊鎮調研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項目工作
    為進一步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近日,順義區經管站站長王猛元、四級調研員潘徐春、相關科室負責人到大孫各莊鎮調研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項目工作,大孫各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安建軍,相關科室負責人陪同調研。
  • 羅平縣第一家農民合作社餐廳在縣城開業……
    6月16日,羅平縣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餐廳——「以宜老家」在縣城西屏街395號正式開業。縣委組織部、縣扶貧辦、連萬家公司及阿崗鎮相關領導為阿崗鎮豐宜農民專業合作社揭牌。農民合作開辦餐廳是「三個組織化」中的產業扶貧組織化的一種創新形式,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又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 青創農場「眾樂樂」 別樣紅花卉合作社創新搭建共同致富模式
    這家專業從事荷蘭香水百合鮮切花生產、技術推廣的合作社成立於2012年,地處安吉縣天子湖鎮溪港村。先後獲評「優秀專業合作社」「省農業精品園」示範項目基地、「青年信用示範戶」等榮譽稱號。 據了解,青創農場是指依託現代農業示範區、專業農民合作社等平臺建設的,為返鄉創業青年提供場地、技術、資金支持的青年農業創業綜合孵化空間。
  • 新修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明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法律地位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董峻、胡璐)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27日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該法明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法律地位,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法案室主任張福貴27日介紹,新修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主要在三個方面作了修改和完善。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第二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    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