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20年的探索,廣東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目前,全省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4.96萬家,入社成員72萬戶,輻射帶動農戶117萬戶,入社農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促進農民增收、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農民合作社發展普遍存在規範化水平不高、服務能力不強、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鑑於此,為護航廣東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著力在優化政府服務扶持方式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在全省培育建設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為合作社提供制度建設、運營代辦、市場拓展、農業生產、交流培訓等服務。目前已有廉江、樂昌、龍門、陽山、高要等31個縣(市、區)級合作社服務中心投入運營。
1.完善服務機構。廣東省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按照「省級支持+縣級運營+鎮村接單」的架構進行設置。在省級層面,設立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管理後臺,由省級農民合作社聯合社運營,統籌協調、對接縣級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在縣級層面,每個縣(市、區)設立1個以上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其承接主體優先選擇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同時也允許農業服務公司、管理諮詢企業,以及其他農業創業團隊承接。縣級農業農村部門以招投標形式遴選確認該地區的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授以「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牌匾。在鎮級層面,縣級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探索在一些重要鄉鎮設立服務站,就近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提供服務,由縣級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具體管理。
2.健全服務網絡。合作社服務中心重點培育由家庭農場組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由村集體領辦的合作社和跨區域發展的合作社聯合社,引導各地培育新農人合作社、婦女合作社等,推動合作社在更大區域範圍內合作和聯合。推動建立「農戶+合作社+聯合社(縣級合作社服務中心)+省聯合社(省級支持中心)」的合作聯合體系。探索建立農戶、合作社、聯合社、關聯企業間的合作機制,合作社內部探索會員制服務,合作社與關聯企業通過股權合作,農戶與合作社、合作社與聯合社之間,從下到上是逐級股權合作,從上到下是逐級賦能聯合。
3.建立服務隊伍。合作社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一般具備合作社輔導員資格和能力,陽山縣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有10名工作人員,其中6人取得了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發放的合作社輔導員培訓證書。不少地方農業農村局依託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搭建農民合作社輔導員隊伍,吸納市場主體、社會力量參與合作社培育工作。目前,已有9個縣建立了輔導員隊伍和管理制度。合作社服務中心通過整理編輯輔導員工作手冊,指導合作社輔導員分類型、分產業培育農民合作社。
4.健全運作機制。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依託承接主體運營,不在市場監管、民政等部門登記註冊,也不刻制印章,服務中心通過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委託項目等方式運行。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負責本級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業務指導、績效考評、行為監督等工作,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要在農業農村部門指導和監督下,依據服務購買和項目委託等合同,按照項目承接要求合法合規開展工作。各服務中心接受本級委託單位的指導和監督,各服務中心之間需要配合事項,由市縣農業農村部門進行協調解決。地方農業農村部門以購買服務、委託項目等方式,委託、支持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從事約定的公益服務事項,引導其開展以生產託管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鼓勵其開展農業經營主體需要的市場化服務,並進行業務監督和動態管理。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的業務發展總體可以分為3個大類:
1.面向政府部門,承接提供公益性服務。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充當農業農村部門相關工作落地的幫手,承接政府農業經營管理相關部門外包業務,包括政策宣傳、信息採集錄入、經營主體發展調研、研究報告寫作、經營主體培育和培訓交流等工作。根據2020年的工作安排,農業農村部門購買的服務包括農民合作社培育、合作社財務代理、合作社登記代辦等,至少做到合作社政策宣傳全覆蓋、上門代辦全覆蓋、運營輔導全覆蓋、業務培訓全覆蓋、技術推廣全覆蓋。
2.面向市場主體,創新提供社會化服務。合作社服務中心建立專業的服務隊伍,為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專業化的服務,為新農人創業創新提供孵化賦能平臺。一是基礎性服務:代辦服務,為對接政府提供項目申報驗收等服務,為各主體間的交流培訓提供服務;生產服務,提供市場和生產託管(農機、技術、勞務等)服務;市場運營服務,為升級產品提供技術、信貸、市場服務,為升級企業提供運營管理諮詢服務。二是增值性服務:為創業企業提供前期孵化、託管運營、新媒體運營等業務;為農業企業發展提供全面系統的解決方案,包括管理諮詢、商業模式優化、優質資源對接、融資投資、市場拓展等業務。
3.面向區域發展,提供資源整合平臺服務。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利用政府部門信用背書、政策信息、項目優先支持等優勢,整合區域技術、市場、資本、管理、人才等資源,推動本地企業實施技術、產品、品牌、運營模式、產業升級措施,提升農業全產業鏈,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聯合村集體整合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資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目前,31個縣級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都已掛牌運營。由於是分2批成立,加上運營時間較短,各服務中心的工作進展存在不平衡,就清遠市陽山縣、惠州市龍門縣、湛江市廉江市3個地方的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看,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打牢服務中心運營基礎。主要包括人員招聘及培訓、內部組織架構設計、各種軟硬體平臺的建設等。清遠市陽山縣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配備了10個大學畢業生,其中1人獲得農藝師資格,組織參加了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舉辦的合作社業務培訓,主要業務以農業經營戶的事務代辦、農民合作社培育、現有合作社託管運營、項目申報等服務為主。惠州市龍門縣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建立了6人服務團隊,擁有農業規劃、品牌策劃、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員,主要業務以農民合作社培育、農業農村發展項目申報、合作社託管運營、產業規劃服務為主。廉江市合作社服務中心採用全程數位化、信息化、網格化的管理方式,構建了覆蓋市、鎮、村三級的服務體系,即合作社服務中心(市級中心)——鄉鎮分中心(區域中心)——村級服務站(網點),業務以農民合作社培育、農資農技服務、生產託管服務、主導產業供應鏈打造為主;有專職服務人員14名,各片區分中心設專職服務人員1名,下設12個服務板塊。
二是摸清底數制定服務方案。各地合作社服務中心掛牌運營後,對本地區的經營主體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對未來鄉村產業發展潛力進行了評估,提出了服務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清遠市陽山縣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走訪了全縣所有合作社、家庭農場和村集體,已培育農民合作社100家左右,為67家合作社制定了「一社一策」輔導服務方案。惠州市龍門縣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開展轄區內的農民合作社摸底調研,走訪了全縣156個行政村宣傳農民合作社政策法規,與超過90%以上村委會書記或主任添加了服務中心客服微信;通過實地走訪、電話訪問、微信交流等模式,宣傳農民合作社相關政策法規,了解合作社發展情況、面臨痛點難點和業務需求,梳理了本縣內的農機、勞動力、土地等方面的資源,形成情況報告,並制定了下一步具體服務方案,為縣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了有力依據。廉江市合作社服務中心建立數字合作社大數據中心,內容涵蓋合作社名稱、所屬區域、聯繫人、電話、成員數、種養規模、產品、產量、產值等,為合作社提供針對性服務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對該市水稻、荔枝、番石榴等主導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摸底,為接下來的生產託管和全產業鏈服務奠定了基礎。
三是逐步推進合作社規範提升。清遠市陽山縣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4人1組,每月上門服務合作社1次,指導合作社建章立制、規範管理,已為16家合作社提供產品銷售對接渠道,代理了31家合作社的帳務處理,為2家合作社完成「一村一品」項目申報,為3家合作社完成產業發展項目申報。惠州市龍門縣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採取重點大項目和常規中小項目服務齊頭並進的方式,截至 2020 年 11 月,服務中心已協助成立合作社 68 家,財務託管及代理記帳 88 家,幫助10多家農民合作社申報了省、市、縣級示範社,幫助合作社策劃「一村一品」「農業公園」等項目5個以上;開展了龍門縣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全程策劃跟蹤服務、蘭花出口產業的規劃和項目運營。廉江市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設立了農業生產服務、農產品產地供應鏈、運營託管服務、新媒體服務、農業金融服務、智慧農業服務、農產品深加工服務、土地流轉服務、教育培訓交流服務、創新創業孵化、美麗鄉村建設服務和農村民生公共服務等部門。合作社服務中心從提高農民合作社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合作社規範化水平、利益聯結機制、精準社會化服務、增強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和提高合作社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入手,在廉江市全市範圍內開展建設「一村一社」和打造100家廉江市市級示範社活動。截至2020年11月,廉江新增農民合作社92家,其中,由村集體領辦的合作社11家,成為農村發展的一股新力量。還為30多家合作社提供了省市縣級示範社申報、涉農資金項目申報、「一村一品」項目申報、財務記帳、稅務申報、全國名特優產品申報等服務;為40多家縣級及以上示範社配置省廳推薦的合作社財務管理軟體,並指導做好財務記帳工作;整合協會、銀行的力量,已成功為18戶農戶辦理月息3.9釐的政策性扶持貸款約400萬元,正在提交資料待辦農戶8戶。由於成立時間短,承接主體服務能力各異,目前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是新生事物,個別承接主體之前對合作社發展工作不是特別熟悉。儘管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對合作社服務中心人員進行了3期業務培訓,但不少合作社服務中心的業務模式、運營機制尚未成熟,業務拓展還處於探索階段。
二是合作社服務中心推動工作的力度還有待增強。開展有關服務需要前期大量具體而繁瑣的摸底調研和溝通工作,前期投入成本較高,且短期直接收益不高,光靠市場化經營收入難以維持團隊正常運營。當前,由於政府扶持資金還未到位,影響了合作社服務中心的工作積極性。
三是承接主體與政府部門之間的關係還有待穩定可持續。目前,有的服務中心的委託協議期較短,政府支持力度較弱,服務中心和農業農村部門關係不夠緊密。需要進一步完善服務採購機制,推動合作社服務中心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四是由聯合社或者聯合會承接合作社服務中心工作的情況還不多。嚴格來講,這樣並不利於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同時,由公司來承接合作社服務中心的業務工作,也存在容易被外界誤解、誤讀的隱患。廣東省設立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體系是一個重大的創新,將有力推進全省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為持續順利推進服務中心工作,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加強跟蹤研究,不斷完善服務中心建設發展思路。應立足地方資源稟賦,結合實際工作反饋,借鑑其他地方類似工作實踐經驗,匯聚各方專家智慧,不斷豐富完善廣東省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建設頂層方案。二是加強對合作社服務中心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外部資源賦能,提高縣級合作社服務中心的服務能力,形成合作社服務中心賦能合作社,合作社賦能小農戶的發展模式和機制,最終帶動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三是及時開展優秀典型個案和服務模式的宣傳和總結。為全體合作社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提供現實的良好示範,也激勵先行先試、富有成效的服務中心個體更加勇敢向前,有效探索。四是積極外出考察學習其他省份和境外的合作社服務機構的先進經驗做法,也可以積極考察借鑑工商業領域的帶有孵化器功能的創業創新服務平臺的做法與經驗,為廣東省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開展工作提供更為開闊的思路和經驗。
(作者:劉華彬 邵科 朱云云;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相關閱讀:
卷首語 | 雲帆高張 奮力推動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增刊)
創新服務指導扶持方式 推動實現廣東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
提升組織力 帶動小農戶 ——廣東多措並舉推動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
168家!廣東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社(2020年)評定名單公示
廣東省大埔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 整縣推進試點工作情況
廣東省羅定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情況
廣東省高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情況
廣東省連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情況
廣東省樂昌市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情況
廣東省陸河縣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情況
廣東省廉江市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情況
發展合作經營 打造富民產業——廣州市白雲區沙田檸檬農產品專業合作社
村黨組織合作社協同發展 整合盤活鄉村分散資源——梅州市蕉嶺縣夫妻樹食用菌產業專業合作社
黨建扶貧 產業興社——茂名市電白區譚儒種養專業合作社
打造茶旅融合生態村 聯農帶農惠農奔小康——潮州市饒平縣奔康種養專業合作社
返鄉創業謀發展 經營村莊共致富 —— 河源市連平縣喜愛多鷹嘴蜜桃種植專業合作社
巾幗標兵返鄉創業發展龍門年桔 —— 惠州市均悅農產品專業合作社
創新發展思路 帶動鄉親致富——清遠市佛岡縣喜萊益腎子種植專業合作社
密切聯結機制 產業興社富民 ——雲浮羅定市百事達種養專業合作社
揚合作社之所長 破解成員銷售困境——廣州市從化區悅野果蔬專業合作社
以工業化管理體系打造高山生態產業——韶關樂昌市綠樂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
市場化生產 公司化管理——茂名市茂南區金優種植專業合作社
規範聚合力 創新促發展 —— 韶關樂昌市九峰鎮綠峰果菜專業合作社
凝心聚力 合作共贏創品牌——東莞市新圍新荔荔枝農民專業合作社
小小禾花魚 帶活中衝村——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中衝富民蔬菜專業合作社
立足資源稟賦 實現合作共贏——江門市新會區和瑞農業專業合作社
開創管家式社會化服務 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韶關市曲江區勝意農機專業合作社
「校社」合作 助力返鄉青年發展南姜產業——潮州市饒平縣順和園姜種植專業合作社
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化州市輝雄農牧專業合作社
規範運作顯成效 農旅融合促發展 —— 廣州市從化區迷城水果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