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自2018年列入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以來,全力加快農民合作社發展步伐,推動農民合作社發展取得新突破。
一、堅持「分類施策」,培育高質量農民合作社
開展專項排摸,建立智慧農業合作社資料庫,根據農民合作社運行狀況、發展前景等情況分類處置。一是「扶優汰劣」。大力推進「三百強龍」(百個龍頭企業、百個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制定智慧監管、財政扶持、金融幫扶等12項舉措,鼓勵培育知名品牌和名特優新產品品牌,對優秀企業品牌、產品品牌進行獎勵扶持。大力開展清理整頓,對連續兩年未從事經營活動的「空殼社」批量引導註銷,目前已註銷243家,吊銷158家。積極引導「一人社」轉為家庭農場。二是「聯優培強」。以區域為單位,結合特色產業和優質農產,成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打造高標準區域合作聯盟,提升市場競爭力。如高樓片區作為瑞安優質茶葉主產區,引導該片區7家茶葉合作社組建東甌清明早茶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大力發展茶葉規範化種植、標準化加工、品牌化經營。修訂瑞安市示範性農民合作社評定和監測辦法,建立示範名錄,形成「以強帶弱」的農民合作社階梯化發展模式;對部分效益不高的農民合作社,鼓勵轉型發展農機服務、農產品加工等服務型農民合作社;鼓勵「低、小、散」農民合作社以區域為單位進行合併重組。
二、創新「融資模式」,推動金融多元化利用
通過金融槓桿放大財政支農效應,率溫州之先推出「農業先鋒貸」,瑞安農行、瑞安人保和瑞安農信擔保公司按2:6:2的比例分攤貸款本息損失風險,有力支持農民合作社50萬元以內的融資貸款需要,無需提供額外的抵押或擔保。穩步推進土地(林地)經營權、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訂單、保單的抵(質)押貸款和小額信用貸款業務,探索開展大型農機具融資租賃試點。優化授信模式,積極探索農民合作社互助金融,多渠道緩解小農戶產業融資需求,探索多渠道風險化解方式。成立全國首家農村財險試點的興民農村保險互助社,為農民合作社提供農產品保險、農產品貨運保險和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成立融達資金互助會、匯民資金互助社,截至2019年底分別發放互助金767筆8604.6萬元、貸款2900筆17000萬元。
三、引導「土地流轉」,推動用地集約化經營
加快做好農村承包地確權頒證工作,指導幫助農民合作社通過農村產權股務中心進行土地流轉,籤訂規範的土地流轉協議,支持農民合作社集中連片長期流轉土地,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出臺土地流轉補助政策,對在鄉村振興示範帶及主要交通幹線兩側進行整村土地流轉或集中連片流轉土地面積50畝以上,籤訂規範土地流轉合同且流轉期限5年以上的,給予標準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每畝100元、農戶每畝100元、村集體經濟組織或中介組織每畝150元的一次性獎勵。同時完善設施農用地使用和管理辦法,支持農民合作社建設農用附屬等設施,有力解決農民合作社用地難題。
四、深化「兩進兩回」,打造高素質人才梯隊
深化科技進鄉村、資金進鄉村、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落實《瑞安市人才新政40條(試行)》,推廣「鄉賢+招商引資」等模式,對加入農民合作社的大學生、鄉賢予以專項補助,吸引了一批青年農創客加入農民合作社隊伍。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制定農民合作社人才培育方案,2019年以來培訓省級、溫州市規範化農民合作社理事長、營銷負責人等500多人次。
五、探索「輔導服務」,推動服務專業化運行
堅持農有、農治、農享,組織成立市級農合聯,有機融入農民合作社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農民合作社發展難題。採取「政府投資、農合聯運作、社會化服務」模式,建成「一站服務型」「三產融合型」等8個為農服務中心,為農民合作社提供多種服務。建立推廣農民合作社輔導員制度,在農業農村部門專職工作人員的基礎上,引入瑞安市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發揮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職能作用,培養一支政策水平較高、實踐操作能力較強的農民合作社輔導員隊伍,構建指導、扶持、服務和監督農民合作社的工作體系,促進農民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推動合作社經營專業化。
下步,將繼續深化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重點做好「清理整頓」「培育骨幹」「典型帶動」「整合提升」「發展產業」五篇文章,著力加快農民合作社發展步伐,奮力譜寫高質量「三農」事業合作發展新篇章。
(供稿單位:瑞安市農業農村局)
點擊【藍色標題】查看通知詳情
關於招募2020年度農民合作社「興農」會員的通知
點擊【藍色標題】查看徵訂指南
合作社人必讀|2020年《中國農民合作社》在線訂閱指南(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