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施策推動我國應急產業快速發展

2020-12-20 人民論壇網

我國應急產業從2003年之後開始快速發展,業已形成規模龐大、基礎比較夯實、門類比較齊全的產業格局。在社會重大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和緊急救助過程中,應急產業的發展實踐,亟須精準施策大力推動應急產業快速、健康和全面發展。

國家層面進行精準定性

2007年,時任國務院秘書長的華建敏在全國貫徹實施突發事件應對法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中,正式提出要「進一步加快發展應急產業」。2011年,國家發改委制定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將「公共安全與應急產品」作為單獨產業類別鼓勵發展,但沒有對應急產業進行清晰界定,導致實際操作缺乏判斷依據。2014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正式對應急產業作了界定:「為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處置與救援提供專用產品和服務的產業。」明確指出發展應急產業是提高公共安全基礎水平的迫切要求,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內容,是提升應急技術裝備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該界定是對2007年1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三條規定的正式回應。2015年,國家工信部和發改委發布了《應急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5 年)》,2017年工信部又印發了《應急產業培育與發展行動計劃(2017—2019年)》,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無疑為我國應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現實運作中,應急產業發展應真正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創新驅動,需求牽引,統籌推進,協同發展,服務社會,服務經濟」原則。應急產業既是為應急管理和公共安全提供技術支撐和物資保障的產業,又肩負著公共社會安全和優化產業結構、培植新經濟增長點的神聖使命,是經濟性和公益性並存的新興骨幹產業。

加大中小微企業精準扶持力度

雖然工信部等牽頭在全國積極推動應急產業發展示範基地建設,形成應急產業全國布局,推動應急產業積極發展,但很少有對應急產業企業精準扶持的政策措施。當前,中小微企業對應急產業的熱情、投入和付出並不比大型央企國企小,但因為獲得資源能力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市場培育嚴重不足,大多數中小微應急企業運行狀況都不太理想,難以依靠應急技術研發、應急產品製造銷售和應急服務維持生計,這種狀態不改變,對應急產業的長效布局是不利的。

制定實施認證認定標準

2015年,工信部和發改委已經發布了《應急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5年)》,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確定的4個領域、15個發展方向,進一步細化到266項細分產品和服務(其中監測預警69項、預防防護49 項、救援處置108項、應急服務40 項)。但是,與應急產業所承擔的使命和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獨特地位極不相符的是,直到目前,還沒有官方、權威的各項應急產業統計數據。同時,應急產品與服務的認證和認定標準的缺失,也是導致各級政府難以對應急產業企業實施有效引導和精準扶持的重要原因。儘快研究制定應急產業統計體系,制定類似於軟體企業認定和軟體產品認證的辦法,並在實施中根據產業發展態勢和實際需求變化,適時更新完善,從根本上解決應急產業邊界不清的問題,才能分類精準施策,實現應急產業長效發展。

落實「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制度

應急管理、公共社會安全以及防災減災抗災需要的技術、產品和服務離不開創新。近年來,各地陸續建立了諸多不同行業領域的應急技術研究中心,但因為種種原因,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效果不盡如人意。全面推動應急領域技術創新中「政產學研用」緊密合作,給企業更多資源(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規範合作機制,理順創新成果轉化後的收益分配關係,對有效挖掘應急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快速提升應急技術能力、推動應急產業長效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完善應急物資儲備保障體系

在社會重大公共事件的應急救助中,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我國現行應急物資儲備保障體系的短板和脆弱性。儘快完善應急物資儲備保障體系,既可以有效提升應急物資供應保障和服務能力,又能實質性地實現政府對應急產業發展和市場培育的引導作用,對應急產業長效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一是制定並實施能有效支撐應急戰略物資儲備模式和依託平臺體系長效發展及穩健運行的保障機制、政策和法規,實現「平戰結合」的有效轉化,形成法治條件下,由政府引導和監管,社會廣泛參與,市場化規範運營的應急物資儲備保障模式和能力。二是加快應急戰略物資儲備資料庫建設,建立常態化的實時動態監測統計機制,對應急物資和裝備做到了如指掌,力爭「關鍵時刻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三是從應急治理和應對的實際需求出發,制定應急戰略物資分類目錄和適用標準,在國家總體儲備體系基礎上,針對不同地域應急救助需要,實事求是進行細化和調整,完善區域性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四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應急戰略物資儲備模式和依託平臺體系,充分挖掘、發揮相關行業協會、救援機構等社會組織的專業能力和資源積累優勢,支持社會力量在應急物資儲備保障體系中發揮積極作用。

(作者系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廣東省應急產業協會執行會長)

相關焦點

  • 堅持精準施策 狠抓落地落實 以優質項目建設推動陝西高質量發展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精準施策,狠抓落地落實,以優質項目建設推動陝西高質量發展。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梁桂,副省長趙剛出席會議。趙一德在肯定前期央企進陝項目推進工作成效後指出,推進央企進陝是服務國家大局、構建富有陝西特色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選擇,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緊緊抓住央陝合作重要窗口期,找準央企發展和陝西資源稟賦優勢的契合點,以產業招商地圖為依託,加密對接頻次,提升對接效率,努力將更多合作意向轉化為優質項目,以優質項目落地延鏈補鏈強鏈,提升存量、做優增量,為高質量發展夯實產業基礎
  • 清水:精準施策助脫貧 產業拓寬致富路
    清水:精準施策助脫貧 產業拓寬致富路 2021-01-05 1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張北:精準施策「對症開方」 產業扶貧「多點開花」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張北精準施策,紮實推進脫貧工作,今年2月,張北整縣脫貧摘帽,10月,張北縣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脫貧攻堅獎——先進集體」。與此同時,積極爭取各職能部門,發動社會力量投入到幫扶活動中,全縣11家商會、167家企業投身「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結對幫扶199個貧困村,累計投入資金2.4億元,幫扶貧困戶增收6999萬元、幫助村集體增收2001萬元。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精準施策,打出新發展格局組合拳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全年經濟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主題主線,凝聚共識,精準施策,邁出開局之年的第一步,實現發展新突破,開創發展新局面,見到發展新氣象。
  • 渝北: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
    人民網重慶12月18日電 一處處水果產業基地,促進了貧困戶增收;一個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了貧困戶致富……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渝北區因地制宜推進「雙十萬工程」建設,通過一戶一策為貧困戶量身定製產業發展計劃,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符合渝北實際的、有特色的產業脫貧致富路,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 全文︱青海省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精準施策工作方案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青海省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精準施策工作方案的通知青政〔2020〕18號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辦、廳、局:《青海省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精準施策工作方案
  • 縣稅務局因企施策 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疫情期間,縣稅務局建立涉企服務團隊,「因企施策」實招頻出,為企業提供個性化定製服務,落實跟進式輔導,包括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社保減免等。  「我們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是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生命力,稅收優惠讓我們有更多資金,用於研發投入。」企業財務負責人胡照平說,他們每年從銷售收入中提取約4%的經費用於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和自動化、數位化的改造提升。
  • 虞城縣大侯鄉聶樓村:謀發展能幫盡幫 補短板精準施策
    虞城縣大侯鄉聶樓村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謀發展能幫盡幫,為補短板精準施策,幫助貧困戶協調資金、分析市場、找銷路,鼓勵有養殖經驗的農戶發展養殖業,規避貧困戶因養殖方法不當存在返貧的風險。截至目前,全村共發展小規模養殖戶魏成紅等6戶、零星養殖戶13戶,為全村弱勞動能力村民探索出一條增收渠道。   聶樓村2018年退出貧困村系列。
  • 紫雲猴場鎮:精準施策贏硬仗 踏步邁向新徵程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紫雲自治縣猴場鎮黨委、政府針對不同貧困村寨、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的治貧方式,找準「癥結」施良策,夯基建、保民生、拓思路、強經濟、抓治理、興鄉村,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兌現了對猴場4.1萬餘群眾的莊嚴承諾,摘掉了「窮帽子」。 脫貧有目標,幸福卻沒有終點。
  • 通道精準施策助推農村醫保繳費
    該鎮堅持在精細宣傳、精準施策、精心服務上下功夫,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醫保繳費工作,12月2日召開了醫保繳費專題動員會和培訓會,統籌「四支隊伍」協同發力,由聯合黨組書記統籌,因村施策,精準到人。
  • 廊坊精準施策治理臭氧汙染
    田海龍說,如今廠內的所有廢氣幾乎都能被收集處理,根據《關於加強重汙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立邦公司的績效評定為B級。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期間,廊坊共7204家企業納入應急減排清單。
  • 龍馬戰狼 | 精準施策,聯動「網」你!
    龍馬戰狼 | 精準施策,聯動「網」你! 為破解查人找物難題,全面剿「賴」,龍馬潭法院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實施精準懸賞
  • 同心築夢「燕子窩」 精準施策繪藍圖——工行助力外溝門鄉大營子村...
    駐紮在「燕子窩」的扶貧隊員們踏過溝溝坎坎,奔走在田間地頭,從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多個層面入手,積極助力脫貧攻堅,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的築夢人。  精準識別,「一個都不能少」  「燕子窩」因為地處偏遠,居住分散,全村3戶以上自然村達20個,當時全村總戶數480戶1280口人中就有貧困戶285戶614人,佔比分別達到60%和48%,道路泥濘、房屋老舊、水質渾濁、網絡覆蓋低、產業結構單一等因素嚴重製約著全村的發展,是全省深度貧困村之一。
  • 預想三步——看張家塞鄉怎樣精準施策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比方說,怎樣精準施策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他們就總是想到下一步、再下一步可能遇到的問題,然後堅持問題導向,未雨綢繆,精準施策,取得良好效果。張家塞鄉是資陽區的偏遠鄉鎮之一,也是全區唯一個鄉,由於種種原因,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全鄉尚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93戶、3251人。全區僅有的兩個省級重點貧困村——富民村和金壠村,也都在鄉境內。
  • 扶優汰劣 精準施策 全面推進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浙江省瑞安...
    浙江省瑞安市自2018年列入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以來,全力加快農民合作社發展步伐,推動農民合作社發展取得新突破。一、堅持「分類施策」,培育高質量農民合作社開展專項排摸,建立智慧農業合作社資料庫,根據農民合作社運行狀況、發展前景等情況分類處置。一是「扶優汰劣」。大力推進「三百強龍」(百個龍頭企業、百個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制定智慧監管、財政扶持、金融幫扶等12項舉措,鼓勵培育知名品牌和名特優新產品品牌,對優秀企業品牌、產品品牌進行獎勵扶持。
  • 白山市推動硅藻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王冰就深入推動白山特色產業與深化海南改革開放相結合,與客商進行了深入溝通和探討,決定將硅藻土產品引入海南精裝房工裝市場。進入海南市場後,和一硅藻泥因其良好的環保及優秀的除溼防黴性能獲得了當地業主的歡迎,成就「山海合作」一段佳話。  近年來,我市依託稟賦天然、享譽中外的硅藻土資源優勢,科學謀劃,精準施策,全力推進硅藻土產業發展,使其成為全市經濟發展中的靚麗「名片」和「品牌」。
  • 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健全視角下的醫療器械產業集聚發展路徑
    醫療器械產品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保障,目前仍存在著區域布局不合理、自主應急保障能力弱、高端醫療設備配置不足等系列問題,在國家推動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改革的趨勢下,各地醫療器械產業發展也面臨新的機會突破和區域格局的重塑。彌補五個不足醫療器械產業面臨的五個增量空間1.
  • 山東各地用好精準施策方法論 推動外貿企業平穩發展
    近日,本報記者深入企業,探訪當地在保市場、保份額、保訂單、保投資方面,如何暢通國際物流渠道,打通資金鍊、供應鏈、產業鏈堵點,推動外貿企業平穩發展。敬請關注。在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威海南海新區精準對接,幫助企業破解難題,讓企業的發展韌性逐步增強。  和潤實業有限公司是威海南海新區一家生產寵物食品和用品的企業,往年有99%以上的訂單來自國外。至今,該企業卻幾乎沒有受到海外疫情的衝擊。
  • 深圳精準施策穩住外貿基本盤4月份外貿進出口2493.9億元
    記者採訪了解到,深圳精準施策,有的放矢地出臺「惠企16條」等政策措施及實施細則,幫助企業應對疫情影響,積極拓展國內國際市場。特別是深圳海關,今年持續改革創新,壓縮整體通關時間,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口岸營商環境,推動和提升深圳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實現深化改革與「六穩」「六保」相互融合良性互動,穩住外貿基本盤,助力深圳「雙區」建設。
  • 範周丨推動「十四五」文化產業新發展
    「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要求 推動「十四五」時期文化產業新發展,必須以守正創新為核心引領,正確認識文化產業的雙重屬性,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統籌發展,以先進完備的技術為支撐,以健全的智慧財產權體系和文化應急管理體系為保障,努力營造更加穩定、有序、和諧、安全的產業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