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我市多個村鎮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其中,宛城區黃臺崗鎮劉宋營村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村稱號。近日,本報記者走進這座全國文明村,探訪村裡崇德向善的「文明人」「文明事」。
無私奉獻好教師 義務掃街「不退休」
走進劉宋營村,映入眼帘的是枝葉繁茂的綠樹、平坦整潔的村道、設施完備的文娛廣場,好一幅文明鄉村的美麗畫卷!
提起村裡的「文明人」,村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多次被評選為黃臺崗鎮優秀教師的裴三德,他多年來堅持在街頭義務清掃垃圾的身影,是大家心目中一道獨特的文明風景。
「我這個人,就是閒不住,總想為大家做點兒事。掃街不僅能美化村容村貌,還能鍛鍊身體,對我來說,這是件一舉兩得的好事。」今年72歲的裴三德告訴記者,他是黃臺崗鎮一中的一名退休教師,平日裡,除了參與編寫村志,最大的愛好就是和村裡的志願者們一起打掃街道,清理路邊的果皮紙屑。
「村裡的路修得非常好,四通八達;很多貧困戶不僅脫貧摘帽,還有了新工作;村幹部們盡心盡力為家家戶戶辦好事、辦實事……」說起這些年村裡的變化,裴三德打開了話匣子,「我們村被評選為全國文明村,我打心眼裡高興,我為自己是全民文明村的村民而驕傲。」
當被問及準備義務掃街掃到什麼時候「退休」,裴三德說:「我可不打算『退休』,只要還能走得動,我就一直掃下去。我想給鄰裡鄉親做個表率,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能讓我們的村子變得更美。」
勤儉持家好媳婦 孝老愛親人人誇
提起曹亞雲,村裡的鄉親們紛紛豎起大拇指,誇她是孝老愛親的「好媳婦」:「她是咱們村裡年輕人的學習榜樣!」
今年30歲的曹亞雲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由於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年邁的婆婆和年幼的兩個女兒需要照顧,她辭去工作,專心在家照顧她們。多年來,她憑藉為家庭的辛勤付出、對鄰裡的熱心真誠,贏得了大家的交口稱讚。「這個好媳婦,不僅勤儉持家,還善良賢惠。亞雲幹活勤快,洗衣做飯樣樣都行,尤其是對婆婆非常孝順。對待鄰居,她總是笑臉相迎,有事找她幫忙,她從來不推辭。她要是我家閨女該多好……」曹亞雲的一位鄰居說。
「好媳婦」曹亞云為婆婆盛飯
「村裡每年都評選好媳婦,我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個。比起那些真正的好媳婦,我做得遠遠不夠。我只想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孩子們從小懂得孝敬老人、善待他人,長大後做文明有禮的人。」曹亞雲說。
據了解,黃臺崗鎮積極開展「好婆婆」「好媳婦」「好鄰居」等一系列評選表彰活動,平均每兩個月評選1次,每次表彰3至5人,表彰對象都是為家庭建設作出突出貢獻和在孝老愛親、崇德向善等方面表現突出的村民,號召全村村民向他們學習,以文明善舉助力全村文明建設。
「好媳婦」「好婆婆」評選活動表彰現場
盡心盡責好村醫 上門義診「在路上」
走訪中,記者發現,劉宋營村的「文明人」「文明事」非常多,除了無私奉獻的好教師、孝老愛親的好媳婦,還有盡心盡責的好村醫。
在脫貧戶劉中印家中,記者見到了每年為全村村民上門義診上千次的村衛生所醫生張志娟。
村醫張志娟為村民義務測量血壓
談到村裡醫療方面的變化,張志娟放下手中的血壓計,感慨萬千地說:「行醫多年,我不是在看病,就是在看病的路上。過去,最讓我揪心的是村裡那些貧困戶的看病問題。現在,他們每家都有家庭籤約醫生,看病還能醫保報銷,這讓我感到很欣慰。我願意為村裡人多作一些貢獻,跑得再累都值得。」
「我今年38歲,因為患有長期慢性病,肢體二級殘疾。以前,家裡總為我看病的事兒發愁。現在不一樣了,張醫生給我義務看病,村幹部們也總是上門給我宣傳各種補貼政策,還幫我裝熱水器、修廁所,給我找工作。現在,我家每年能有37000多元收入,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劉中印笑著告訴記者。
愛心扶貧好企業 心裡裝著鄉親們
「我家裡有個患有精神疾病的哥哥需要照顧,我自己也年紀大了,幹不動地裡的農活,基本沒有什麼經濟來源,以前的日子過得很艱難。現在,我有了工作,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在村裡的扶貧產業基地裡,記者採訪了脫貧再就業的村民範光榮。她告訴記者,自進入基地工作以來,她靠自己的勤勞工作,每個月至少能領到2000元工資,這份收入讓家裡的生活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我來這個基地十幾天了,收了十幾噸菜,都是按市場價收的,也算幫助那些再就業的村民了。這裡的菜,有多少,我就收多少。今後,我會跟咱們村長期合作。」上海一家蔬菜公司的負責人尹富國告訴記者,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劉宋營村在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產業,來到村裡考察後,發現這裡的蔬菜品質挺好,而且村裡還有很多農業扶貧項目,隨即決定大量進貨。
據劉宋營村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村今年土地流轉1000多畝,為村民年創收100多萬元。洪河苑農業生態觀光園、茂發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持續擴大養殖、種植規模,引進新品種,已經形成了特色產業。去年,該村產業銷售額達1000多萬元,安置村民就業近200人。
如今,劉宋營村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觀念蔚然成風,文明新風尚深入人心,村子的文明程度、村民的文明素養持續提升,營造出良好的發展氛圍,「全國文明村」這張名片越來越出彩。
記者 劉玲瑜 文/圖
編輯 蔡婧
審核 高如衡
(來源:南都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