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河北普通農民家庭,自幼家境貧寒,後來的人生經歷卻跌宕起伏,努力進取從不止步,書寫了一部部精彩的人生篇章。達則兼濟天下,長存報國和回報家鄉之心。在美國的產業蓬勃發展之際,毅然把事業重心轉移回祖國,並從地產向精準醫療和大健康產業轉型,為「健康中國」服務。
他,就是不斷奮鬥、連續創業的樂土投資集團董事長,樂土沃森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劉如銀先生。
寒門出孝子,商海弄潮兒
1963年金秋,劉如銀出生於河北省玉田縣。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很小就非常自立自強。畢業後進入體制內,他工作努力,積極上進,到30歲出頭時,就成為公務員幹部。然而他的內心卻嚮往著更廣闊的世界。風起雲湧的大時代在召喚。2003年,他縱身躍入商業大潮。
劉如銀拿出拼命三郎的幹勁,從南漂上海租用不到100平米的辦公室,用了十年時間,一步步打拼到一個橫跨地產和實業的集團公司—山海樹集團(後更名為樂土投資集團)。十年磨一劍,似乎人生的第二個目標也實現了。
這一次,是遠方在召喚。
2013年,劉如銀把眼光投向遙遠西方,資本世界金字塔頂端的紐約。2014年,樂土集團正式進軍紐約地產界。短短兩年時間,樂土集團在紐約曼哈頓、加州、北達科他州等地已擁有近十個地產項目。這時,劉如銀又開始思考:下一個挑戰是什麼?
「達則兼濟天下」是劉如銀的人生目標。在事業上取得一定成就後,他更想做的是能夠利國利民,回饋祖國和家鄉的「大事」。他敏銳地意識到:沒有什麼行業,比高科技和醫療健康產業更能創造價值,造福人類。
從2015年起,樂土集團在美國矽谷成立了VC公司,投資了十幾個高科技項目,聚焦於生命科技和精準醫療領域。樂土投資的生物科技方面的主要項目包括:全球領先的綜合腫瘤液體活檢公司 Guardant Health(納斯達克上市);基因編輯公司 CRISPR Therapeutic(納斯達克上市);微生物合成生物工程公司 Synlogic(納斯達克上市);全球領先的指尖血免疫病檢測公司 Genalyte;免疫治療癌症的藥物研發公司 Immune-Onc Therapeutics;醫療大數據分析與藥物數據挖掘公司 TwoXAR;第三代基因測序晶片研發公司 Centrillion Technologies等。
健康樂土,福佑眾生
2016年初,劉如銀回到中國,一心撲在了醫療科技產業發展上,開始了人生的第三次、也許是最艱辛的一次創業。
從地產和實業轉型,尤其是轉向最前沿的高科技領域,精準醫療,需要商業模式的重大改變,企業和領導者文化的重塑。沒有過人的膽識、破釜沉舟的勇氣,再加上好運氣,這種轉型往往會虎頭蛇尾,半途而廢。劉如銀和樂土,在這個轉型過程中,雖然遇到了重重困難和挑戰,但是歷經數年的摸索和碰撞,也許找到了一條天時、地利、人和的路。
2016年1月,北京樂土基因科技公司成立;3月,深圳樂土精準醫療公司成立。3月26-27日,樂土組織的「2016深圳國際精準醫療峰會」隆重舉行。這次峰會是中國最早推廣「精準醫療」理念及技術產業投資的活動之一。樂土在北京和深圳的子公司發展迅速。北京樂土醫學檢驗所在6月獲批。
2017年1月,樂土與 「DNA之父」、諾獎得主詹姆斯·沃森先生籤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生命科技在中國的發展。3月底,沃森先生被樂土邀請到中國訪問,走訪了北京、成都、深圳等地,受到了各地政府、高等院校和師生們的熱情接待。在4月初舉辦的「2017深圳國際精準醫療峰會」上,沃森先生正式受邀成為樂土集團科學總顧問,以及「樂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終身名譽主席。
劉如銀先生為「DNA之父」詹姆斯·沃森頒發「樂土科學總顧問」聘書
在此次訪問深圳過程中,沃森先生訪問了大鵬新區壩光國際生物谷,對當地的山海風光留下了深刻印象,認為此地非常像他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紐約冷泉港。他希望能把沃森中心放在此處,打造成中國的冷泉港實驗室。
沃森先生離開深圳後,樂土與大鵬新區政府立刻展開洽談。大鵬派團在9月份考察了樂土在美國的產業和投資項目,並回訪沃森先生,洽談合作事宜。
短短一年之後,2018年3月18日,沃森先生又回到深圳,參加「2018深圳國際精準醫療峰會暨樂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啟動典禮」。劉如銀與沃森先生、樂土集團聯席董事長(前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等嘉賓一起揮鍬,為「樂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奠基鏟下了第一抔土。
樂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連續被評為2018、2019、2020 年深圳市新興產業重大項目。在政策的支持下,中心落戶於深圳壩光國際生物谷核心啟動區,總規劃面積 1100 畝,第一期 170 畝。未來樂土將在這裡,打造世界一流的生命科技研發中心、成果引進轉化中心、生物醫藥研發中心、產品研發生產中心和國際生物科技交流中心,形成集「產、學、研、醫、會」為一體的綜合產業發展模式。同時,樂土將與大鵬新區政府共同組建10億美元基金,投入科技產業項目的落地轉化。
深圳曾經發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時代最強音,而樂土速度,甚至超過了世界聞名的深圳速度。奠基儀式舉辦兩年後,雖然經受了新冠疫情的嚴重影響,2020年5月18日,樂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一號樓舉行落成典禮,正式啟用,成為樂土生命科技總部。沃森先生雖然由於疫情原因無法前往參加,他發來了一封熱情洋溢的致賀信,盛讚樂土和劉如銀董事長的建設效率和深圳、大鵬新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他祝願中心早日成為一個世界一流科研機構。
樂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立足深圳和大灣區,面向歐美,樂土依託自己位於矽谷和紐約的研發投資中心,積極引進高端人才、頂尖技術、前沿項目,實現生物醫藥領域的跨越式超越。同時,樂土正在融合海國內優秀的生命健康企業,共同發展,共創共享。到目前為止已投資控股了包括樂土佑嘉、樂土海圖在內的數個創業項目,涵蓋溶瘤病毒來源的核酸藥物、幹細胞和免疫細胞治療藥物等前沿領域。樂土基因也成長為年營收過億元的基因檢測行業知名品牌。
劉如銀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不忘回報家鄉,在唐山曹妃甸建設原料藥基地,總規劃2000畝,投資規模為15億,服務醫藥產業鏈上各類原料藥及製劑需求,打造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基地;建設河北萬莊悅榕醫療城,集檢測、治療用藥為一體,服務京津冀地區的醫養市場。除此之外,樂土夯基成都溫江醫療科技中心、上海醫療科技中心,研發新型藥物,打造技術、人才、資金集聚的醫藥產業集群。
在十年之內,樂土的願景是打造一個世界級的醫療健康科技企業,承載其「健康樂土,福佑眾生」的使命。這也是劉如銀董事長個人的人生使命。
十字箴言,止於至善
如果說劉如銀有什麼成功秘訣,除了永不安於現狀、不斷求新求變、追求更高的成就,他似乎永遠在「動」中,精力旺盛,遠超常人。不懈的努力,不斷的學習,才造就了樂土今天的一定成就。
劉如銀還非常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樂土」這個名字,來源於《詩經》中的詩句,也有佛教文化的根源。經過長期實踐,他提煉出一套融合了「釋儒道」 精髓的「十字箴言」:「和、學、敬、高、創,德、思、真、公、善」,作為樂土企業文化精神。其中的「善」字,實為「樂土之魂」。
劉如銀在《塑造樂土之魂-序》(2016年12月出版)中寫道:
「人之初,性本善,行善積德。從古至今,善良都是最大的美德。樂土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回國,為更多的人服務,善在千家萬戶。創建世界級的精準醫療健康科技企業,承載『健康樂土,福佑眾生』的使命,這就是與人為善,是大善,是大德!」
這一點,與沃森先生經過漫長一生的科學研究和思考得到的感悟,殊途同歸。老先生在給落成典禮的賀信裡說:
「這次的病毒大流行給世界帶來了很多教訓和思考,其中之一就是當面對全球性挑戰,我們必須攜手作戰。它也再次提醒了我們進行生物醫藥研發的重要性。我相信人性本善,這很可能也是由基因決定的天性。所以我希望,這個中心不但要成為一個代表性的世界一流科研機構,也要成為一座象徵人類善良合作天性的燈塔。」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正是劉如銀一直在實踐的「善」。他從創業開始就熱心於慈善事業。過去的十多年裡,每年春節劉如銀會回到家鄉,給村裡的貧困戶和老人們發紅包,從未間斷。村民們澆地、幹農活用的水電費,也是他給出。創業初期,為了修復家鄉玉田麻山寺,他賣掉家裡的一套房子,在當地有口皆碑。公司有所發展後更是經常回饋社會。2016年7月12日,樂土捐贈給南方科技大學一億一千萬人民幣(當時是南科大收到的最大的一筆民間捐贈),雙方並籤署了合辦精準醫學研究院等合作協議。2017年5月,在愛爾公益基金會舉辦的一場慈善晚會中,劉如銀為新疆、西藏地區捐贈價值2000萬元人民幣的基因檢測產品,以支持中國貧困殘障兒童康復事業。2017年8月,又為愛爾基金會發起的「向日葵計劃」向新疆自治區殘疾人聯合會捐贈價值500萬元的基因檢測產品。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蔓延期間,樂土心繫家鄉父老,為唐山市紅十字會捐贈現金500萬元,用於病毒治療研究,醫療、防護設施購置,保障醫護人員安全和病人救治,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力量。與此同時,組織科研人員加班加點完成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並從歐美採購防護用品,向湖北、河北等地捐獻了價值數百萬元的防護用品和檢測試劑盒。就在不久前,他把自己在樂土生命科技裡的所有股份,捐贈給了樂土沃森慈善基金(2017年成立,註冊資金500萬元),作為慈善和教育事業的投入。
從寒門之子,到商海弄潮兒,連續創業,不斷迎接新的挑戰。打造健康樂土,福佑眾生,回報祖國和家鄉,這就是樂土集團劉如銀董事長的宏偉志願。
立向潮頭,終彼樂土。
作者:馬炯博士,樂土集團海外投資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