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本報通訊員 景 婧 李永梅
近年來,泰安市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著力打造一支有著「過硬的政治素養、高尚的職業道德、較高的專業能力」的卓越教師隊伍,形成了助力教師成長的培養模式。
師訓、幹訓齊頭並進
2010年,泰安市教育局成立「師資培訓科」,圍繞教育改革創新大局,承擔教師培訓、教師資格考試、師德建設與語言文字工作,致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我們樹立『培訓是最大的福利』的工作理念,完善覆蓋全員、遵循規律、分層施訓的培訓制度,將培訓過程做到細處,培訓效果落到實處,築牢育人之基。」泰安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鞠允平介紹。
泰安六中校長劉建國先後參加了校長任職資格培訓班和提高培訓班,「培訓的內容和方向都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通過學習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境界。」
為系統化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近年來,泰安市超前謀劃,從「人才強市」的戰略出發,「一手抓師德師風建設,一手抓專業素質提升;一手抓校長培訓,一手抓教師培訓」,從師訓、幹訓兩項工作出發,抓校長培訓,切實提高校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抓教師培訓,切實提高教師立德樹人的水平和能力。
姚宗嶺齊魯名師工作室首創的課例打磨教學研究模式獲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獎。開發的課例連續兩年作為全省教師遠程研修的課程資源。核心成員劉萬元在國家級數學課比賽中獲第二名,四名成員成為省教師遠程研修課程專家。「多名核心成員赴全省各地作報告、講示範課,與北京、江蘇、深圳、河南、新疆等多所學校進行交流,對泰安市各縣(市、區)30多處鄉村學校對口支教,對重慶巫溪縣等省內外15個貧困縣給予指導。」全國模範教師、泰安師範附屬學校校長姚宗嶺介紹。
據悉,泰安市啟動名師工作室計劃,打破學校、縣域和城鄉界限,增進合作交流和優勢互補,目前已建立起名師工作室372個。
藉助專業力量提升培訓質量
泰安在教師培訓中,採用「請進來」的同時,還積極「走出去」,每年均派校長、教師到國家級培訓基地,藉助國培基地先進的教育理念、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科研優勢,更新教育觀念,豐富辦學理念,汲取前沿教育成果,培養泰安市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的校長、教師隊伍。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浙江大學、齊魯師範學院均成為泰安高端培訓基地,今年,又與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體育大學籤訂長期教師培訓協議,定期開展培訓活動。第三方專業教師培訓機構,具有豐富的培訓資源和靈活的培訓方式,也是泰安開展培訓的有力補充。
泰安市教育局師資培訓科科長張衍偉介紹,選派校長、教師到經濟發達、教育理念先進的地區、學校掛職鍛鍊是泰安市開展培訓的特色和亮點,自2013年來,泰安先後選派200餘名校長到上海、深圳、無錫、常州等地,進行一個月至兩個月的掛職學習,並與掛職學校籤訂友好協議。
2018年,泰山景區盤坡希望小學校長劉連階到無錫連元街小學參加掛職。盤坡希望小學是泰安市最北端最偏遠的山區學校,連元街小學是百年老校,獲得省級以上榮譽數百項,兩校差距明顯。「我們全程參與掛職學校日常管理和相關活動,深入了解學校的管理理念、課程設置和文化建設,對於我們學校的整體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劉連階說。
實施人才遞進培養工程
自2006年起,泰安市教育局開始在全市教育系統實施「人才遞進培養」工程。
依據教師的年齡教齡、師德修養、業務水平、貢獻大小等條件,對教師按照「泰山教學新星→泰山教壇英才→泰山名師→泰山功勳教師」四個由低到高、依次遞進的層次進行培養,每兩年評選認定一次,8年一個培養周期;對校長按照「泰山名校長→泰山功勳校長」兩個層次進行培養,每兩年評選認定一次,4年一個培養周期。
同時制定《教育遞進培養工程人選培養規劃》,籤訂《培養計劃任務書》,通過制定引領標準、分層分類培養、逐級遞進幫帶、名師團隊發展、動態考核管理、校際和約聯聘等措施,推進廣大教師、校長按照教育規律健康成長、快速成長。
2016年,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增加了班主任系列,對班主任按照泰山新星班主任→泰山英才班主任→泰山名班主任→泰山功勳班主任四個遞進層次進行培養;在泰山功勳教師、泰山功勳校長、泰山功勳班主任層次之上,增加「泰山教育名家」層次,精選高層次教育人才,進行集中高級研修,先培養後認定。使工程的設計更加科學,覆蓋面更廣,引領教師按培養周期發展、終身從教、全程成長的作用更強。
目前,泰安市已搭建起由183名泰山功勳教師、709名泰山名師、1320名教壇英才、31名泰山功勳校長等組成的教育骨幹人才梯隊。
泰安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梁久軍表示,將繼續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高目標、高標準,凝聚和激發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