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以來,北京大學法學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法治人才培養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系列決策部署,緊密圍繞「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目標,紮實推進「雙一流」建設工作方案,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傳承創新優秀文化、國際合作交流等學科發展建設各方面,北京大學法學院均取得了實質性豐碩成果。
「葛爺」「薛Sir」「車神」……這些親切的稱呼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師生間早已不再陌生,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們習慣用這樣飽含深情又略帶詼諧的方式表達著對恩師們傳道授業的喜愛與敬仰。從老師們的身上,同學們不僅收穫了紮實的法學知識、專業的法律技能,更在潛移默化中收穫了為人做事的道理和未來發展的啟迪。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師資隊伍作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基石,是培養「德才兼備」的拔尖創新人才的根本。2016年以來,北大法學院高度重視高素質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始終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評價體系的第一標準,全面促進師德與師能相統一,聚焦教學科研質量、高端人才引進、青年教師培養、人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關鍵問題,著力打造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新時代教師隊伍。
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書育人本領
近年來,北京大學法學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中央關於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師的系列會議精神,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師德師風建設全過程。學院堅持黨建引領,定期開展「三會一課」,積極舉行「如何當好一名大學老師」系列主題黨日活動和專題講座,樹立優秀教師典型,進一步加強全院教師的思想引領,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教師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學院全體教師深入貫徹立德樹人根本要求,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做好學生的貼心人與領路人。
法學院校友、「人民教育家」高銘暄教授主講「如何當好一名大學老師」暨法學院法學名師系列講座
北大法學院依託國家「雙千計劃」,進一步暢通高校和法治實務部門雙向交流渠道,選派多位優秀青年教師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司法實務部門掛職鍛鍊或開展研修,在深入研究中國法治實踐的同時,將最新經驗與生動案例轉化為優質教學資源,融入中國特色法治人才培養體系,在課堂內外充分展現中國智慧與中國實踐。同時,學院立足自身專業特色,有效藉助午餐沙龍、學術沙龍、學科讀書會等活動平臺,多次開展教學方法、教育規律的交流研討,著重加強對新入職教師、青年教師的培養指導,發揮傳幫帶作用;鼓勵引導全院教師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係,實現教學與科研能力的雙向促進,在日常教學中守好講臺主陣地,在言傳身教中增強育人主動性、針對性與實效性,在育人實踐中不斷提升師德素養與師能水平。
在以教書育人為首要職責的評價導向指引下,學院廣大教師,特別是正高職稱教師堅持為本科生授課,認真履行導師職責指導研究生全面發展,湧現出以北京大學教學成就獎獲得者白建軍教授、北京大學教學卓越獎獲得者葛雲松教授為代表的一批深耕教學一線、深研教改創新、深受學生愛戴的優秀教師。
北京大學教學成就獎獲得者白建軍教授授課現場
學科布局均衡發展,人事改革卓有成效
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科專業完整齊備,擁有國內領先的經濟法學、法理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刑法學四個國家重點學科,在職教師全面覆蓋各個法學二級學科,傳統優勢學科與新興前沿學科實現均衡並重發展,各學科師資梯隊完整,年齡及學緣結構合理,擁有國內外知名的法學學者和在同年齡段水平優異的中青年教學科研骨幹教師。
2016年來,北大法學院加快推進人事制度綜合改革,有序實現新老體制平穩轉換。學院以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及職業道德水平為重要指標,以專業素質評價為抓手,進一步制定完善《北京大學法學院教師招聘管理規定》《法學院教研系列預聘職位(Tenure-track)工作量要求》《法學院教研系列教授晉升申請基本條件》《法學院教研系列長聘職位教師基本考核要求》等一系列制度規範,嚴格健全「院黨政聯席會—專業委員會—二級學科及研究中心」縱深管理機制,充分發揮學院人事改革專家小組、學院特別評估委員會等團隊的專業效能,形成了完善的師德師能綜合評價體系和人事管理制度體系。
北大法學院注重多元評價,採取多維方法,力戒「四唯」傾向,科學客觀設置教師績效考核評價機制,鼓勵教師以上好每一堂課、對每一位學生負責為教書育人的核心要求,圍繞國家法治發展建設重大問題實事求是開展科學研究,以高質量代表作品推動學術創新和實踐進步。
高端人才國內領先,涉外師資多元完備
北京大學法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眾多蜚聲中外的知名學者,在我國法學教育、科研以及法律實踐領域發揮著領軍作用。2016年以來,學院積極聚焦人才梯隊未來發展戰略,全面推進各類高層次專家人才的培養、推薦和引進。學院現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6人、教育部長江青年學者4人、教育部青年拔尖人才3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9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6人。學院2016年以來新引進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專任教師12人,分屬憲法與行政法學、訴訟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等8個二級學科,有效促進了人才隊伍結構的優化和質量的提高。各類高端人才有效奠定學院可持續發展的師資隊伍,為拔尖創新人才的高質量培養提供了充分的師資保障。
為全面實現卓越法治人才培養目標,北大法學院積極推進涉外師資隊伍建設,堅持以專業化、國際化教師隊伍助力高質量涉外法治人才培養。2018年,北大法學院在全國高校中首創「全球教席」(Global Faculty)計劃,聘請來自美國耶魯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世界著名法學院和機構的20位法律學者和實務精英擔任教席。「全球教席」學者們在學院開設國際前沿法律課程,擔任優秀學生的國際導師,並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
「全球教席」計劃20位法律學者和實務精英
同時,北大法學院積極推進優秀涉外法律專家人才「請進來」與「走出去」戰略。在全球範圍內重點引進具有世界知名大學博士學位、擁有多年海外研學經歷、熟練運用外文授課的各類頂尖人才。北大法學院與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芝加哥大學法學院、荷蘭萊頓大學法學院籤署了「青年教師發展項目」合作協議,每年選派青年教師赴海外高校進行教學實踐活動。
長期以來,北京大學法學院始終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持續推進高素質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合理完善人才評價體制機制,不斷提升教師教書育人本領,全力打造一支與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相匹配、與法學教育和法治進步相呼應的高素質高水平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