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花30分鐘陪孩子玩遊戲,11個好習慣上一年級讓老師刮目相看

2020-09-05 金牌教育經

「細節決定成敗」,一年級的孩子養成一系列小小的好習慣,得到老師的肯定,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成就感,建立強烈的自信心。

今天,我們就講講幼升小的孩子需要養成哪些好習慣,家長又如何去訓練孩子?

孩子上一年級之前需要學習的三大板塊內容如下:

第一是語數知識類

題目:《5個方面3000字,全方位告訴你幼升小的孩子應提前學習什麼知識》

第二是特長技能類

題目:《美術電腦PPT,4大方法練體育;提前布局幼升小,特長技能變容易》

第三是行為習慣類(今天的文章)

前兩塊的知識我們已經講得很詳細了,今天我們來講解行為習慣的養成。

上幼兒園,孩子就像是從家換到了學校玩,一旦上了小學就不一樣了,正規學習的校園,行為習慣必須規範。

規範的行為習慣需要家長提前在家給孩子養成,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利用幾十分鐘陪孩子做遊戲,刻意練習以下項目。

1、練習靜坐

學會了靜坐,才能在教室安安靜靜聽老師講課,並且提前告訴孩子上課不能走動,不能下位,不能說話,不能玩東西等。

練習方法:家長和孩子輪流當老師和學生,分別用一人扮演老師講課,其餘人當學生,讓孩子從家長的表現中學會怎麼上課。

2、強化時間觀念

不斷告訴孩子,上課鈴響要立即跑進教室坐好,等待老師上課;下課鈴響,老師說了「下課」才可以離開座位。

告訴孩子,下課要先準備好下節課要用的書本再去上廁所,一是養成提前準備的習慣,二是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錯峰入廁不擁擠。

練習方法:用標準的下課10分鐘時間,家庭模擬上下課情景。

3、自己收拾書包

給孩子提前買好書包,並準備一些書本、文具等,可以稍微多一些。教孩子下課以後自己換書本;放學以後自己收拾文具盒,收拾書包。

收書包前,先檢查書桌裡面,地下有無遺漏的書本和文具,做到整齊無遺漏。

每天練習一兩次,到開學時,孩子就可以收得又快又好。

練習方法:在家模擬上課,把書本,文具等多拿一些出來,桌子上,桌子裡,地下都散亂放一些,讓孩子學會收拾。

4、練習握筆的姿勢

在網上查一下握筆的正確姿勢,不管多難,一定要孩子掌握。

握筆姿勢不對,以後寫字一定不好,這一點不接受反駁,一定寫不好,而且姿勢不對,會導致脊柱受損,眼睛近視。

這個很重要,一定一定要讓孩子養成正確的握筆姿勢。

5、借、還東西

爸爸媽媽先做示範,怎麼有禮貌地向同學借東西,如果同學借給他了應該說什麼,同學不借又應該怎麼辦,用完以後如何歸還同學。

然後換位,如果有同學向孩子借東西,孩子應該怎麼辦。

練習方法:孩子和家長分別扮演借東西和被借東西的人。

練習方法:每天用正確的握筆姿勢寫一點字,少寫點,重在練姿勢。

6、學習禮儀

見到老師要停下主動大聲喊老師好,不僅是自己的老師,其他班的老師,甚至食堂和做清潔的叔叔阿姨,都要讓孩子學會問好。

在學校走路不能跑跳,不能大聲喧譁,衣服穿著要乾淨整潔。

練習方法:在家裡模擬校園的情景。

7、自己吃飯

上了小學,中午都是統一在學校吃飯,如果孩子還不會吃飯,那每天下午就只有餓肚子了。

讓孩子養成自己吃飯,認真吃飯,定時吃飯的習慣。

練習方法:每天吃飯時告訴孩子,20分鐘內吃完飯,超時就不能再吃了,把東西全部收走,而且在下頓飯之前不能給他吃任何水果或零食,餓幾次,孩子就知道好好吃飯了。

家長要知道,孩子餓幾頓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如果你現在心軟,那就等著開學後孩子天天挨餓。

開始時可以給他一個鍾,讓他知道20分鐘是多久,過段時間鍾就要收走,讓他自己養成時間感覺。


8、扣扣子繫鞋帶

讓孩子學會自己扣扣子和繫鞋帶,不然在學校是沒有人隨時伺候孩子的,總不能扣子開了就敞著,鞋帶散了就掉著,那也太沒形象了。

如果繫鞋帶孩子學不會,家長就不要給孩子買繫鞋帶的鞋子,儘量買搭扣的鞋子。

練習方法:家長反覆教,孩子反覆學,一天不會兩天,兩天不會三天,學會為止。

9、擦屁屁提褲子

如果孩子還沒有學會大便後自己擦屁股和提褲子,那麼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總不能在學校解便以後讓老師來給孩子擦屁屁和提褲子吧。

練習方法:每次孩子大便後都教孩子自己擦,自己提褲子,然後洗手,孩子反覆練習,學會為止。

10、單獨買東西

練習孩子獨自到商店買簡單的物品,為他開學以後自己買文具打下基礎,更重要是讓他學會與陌生人打交道,在學校才敢與同學玩,有問題才敢找老師,找保安叔叔幫助。

練習方法:先告訴孩子我們要練習買東西,可以是他喜歡的零食,把錢給他,前兩次陪他一起進超市,教他怎麼選,怎麼付款。

再用兩次家長只陪孩子進去,什麼話都不說,完全讓他自己來,除非孩子向家長求助。

接著家長不進去,就在超市門口等,讓孩子自己買出來。

注意兩點:選小區裡的小超市,只有一個出口的;如果是大超市,那就需要家長進去悄悄跟蹤,否則孩子都給弄丟了。

買熟悉以後就去找一些孩子沒去過的超市練習。

11、安全教育

(1)告訴孩子,不管什麼人都有好人和壞人,老師和保安叔叔也有好人和壞人,當他們做什麼事情時是不正確的,就不能聽他們的。

但他們大部分都是好人,在學校遇到困難和危險要向他們求助。

(2)如果是女孩子,一定要教會她哪些地方是不能讓人摸的。

(3)放學後如果媽媽沒有來,一定不能跟任何人走,熟人也不行,如果是幫忙來接放學的熟人,一定要當著面給媽媽打電話,確定了真實性才能跟熟人走。

(4)在外面不能吃任何人給的東西,也不能跟任何人走,包括熟人。很多兒童拐賣以及性侵都是熟人作案。

(5)告訴孩子,任何事情都要跟爸爸媽媽講,對壞人不需要保守秘密。

好了,幼升小孩子需要學習的內容我們已經全部講解完畢,三篇文章寫了近萬字,如果覺得有用,謝謝點讚關注,以後我會為大家奉上更多學習的乾貨文章,陪孩子們一起成長!

有學習方面的問題大家可以在下面留言,我會盡力為大家解答。

相關焦點

  • 陪孩子玩感統遊戲的好處,從感統遊戲中的收穫
    陪孩子玩感統遊戲,能幫你修復你與孩子破裂的親子關係,能增進你跟孩子的親子關係。很多家長告訴我,孩子總是讓我頭痛,總是跟我對著幹,真不知道怎麼辦!我總是建議他們多陪孩子玩感統遊戲。因為孩子不配合家長,說明你跟孩子的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就像你跟你的好朋友出現問題一樣,你們之間的相處就會變得不自然。那孩子也會通過一些「不自然」的方法表達出來。
  • 玩遊戲導致成績下降?聰明的家長陪娃玩遊戲,培養孩子的九大能力
    很多中國家長把遊戲視為洪水猛獸,認為孩子玩遊戲就等於「玩物喪志」,是學習成績下降的萬惡之源!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實際上,從古至今,玩遊戲都是人類的一種基本行為,例如,中國古代的投壺、雙陸、六博,以及騎馬、打獵等遊戲,都是文人雅士必備的技能,當時的貴族家庭從小就要培養族中子弟,教他們做這些遊戲。
  • 你有多久沒陪孩子一起玩遊戲了?
    你有多久沒陪孩子一起玩遊戲了?想必你也知道,陪孩子玩遊戲,能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有研究發現,家長和孩子之間相互配合交流的活動,能夠啟發孩子的智慧,有利於寶寶身心健康成長。別的不說,陪孩子玩遊戲,孩子從內心深處迸發的那種快樂是無可替代的。但並不是所有的遊戲都適合陪孩子玩!
  • 讓孩子不玩手機遊戲,教你三個方法
    無論你在什麼公共場所,抬頭一望,準能看見低頭玩手機的人,隨處可見一些小孩子拿著手機,專注地玩著手機遊戲,聊著天兒。曾經有人做過調查,發現:0-5歲幼兒當中,智慧型手機的使用率高達80%,其中,3歲就開始玩手機的孩子達到30%左右,這個數據令人瞠目結舌。
  • 100種遊戲,讓你在陪娃玩的同時搭建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那如何才能既陪伴孩子成長,一起度過歡樂的親子時光,又能讓孩子玩得興味盎然,甚至還能長些本事呢?由被譽為「中國非職業戲劇教父」的資深戲劇導演、導表演訓練導師顏永琪與近年來一直關注兒童教育和能力培養的少年得到App「泉靈的語文課」教研負責人陳達萌所著的《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一書中,提供了整整100種適合在家裡玩的遊戲。
  • AI時代,要陪孩子玩這幾個遊戲
    想必這是不少家長心中的困惑之一。近日,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老師寫了一篇文章,講述了他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幾個有趣的遊戲來調動兒子非非的學習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等思考方式,也分享了自身對孩子教育的看法和感悟。
  • 親子生活記| 不花一分錢,每天15分鐘,在家就能陪孩子玩出專注力
    今天先簡單分享10個小遊戲,不用花錢,也不費力氣,每天15分鐘,就可以逐漸培養孩子的專注力。1.靜坐頂物遊戲益處:這個小遊戲鍛鍊孩子的耐心,平心靜氣,感受時光靜止的力量,讓孩子能更專注當下的呼吸、感受,和自己的身心在一起。
  • 家長陪孩子玩這5個遊戲
    容易跌倒、膽小愛哭、偏食暴躁,大一點了可能會注意力不集中、記不住老師家長的話、唱歌跑調、口吃等,家長們常以為這些是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的正常現象,也常常把原因歸咎到孩子身上。但事實上,孩子出現這些問題並不是孩子不用心,而是感覺統合發育出現了問題。但真正了解「感覺統合」的家長並不多,「感覺統合失調」不是一種病,那麼「感覺統合」究竟是什麼?
  • 「媽媽,謝謝你花時間陪我玩了一周!」
    「Walter,媽媽問你個問題呦,上周你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呀?」 午後睡醒,兒子一邊換衣服,我一邊問。「我最開心的事是和媽媽一起聽黃蜂寶寶,一起畫黃蜂,我可喜歡了......」 兒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媽媽,你最開心地事情是什麼呀?」兒子也學著我反問道。「和你一起玩耍,拍球,錄視頻。」「謝謝媽媽陪我玩耍!」
  • 國慶中秋八天小長假,適合在家陪孩子玩的兒童遊戲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也是兒童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所以遊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中秋國慶的八天的小長假裡,精力充沛的「熊孩子」們也是讓家長感到十分頭疼的,因此,家長們可以在家陪孩子玩一些兒童遊戲,利用做遊戲的方式去釋放孩子多餘的精力,同時也可以訓練孩子的智力。
  • 認真陪孩子玩的父母,會讓孩子「越玩越優秀」
    因此,當我們長大、為人父母之後,或許是潛意識裡那份童年的缺失,讓大多數父母都會有這樣的共識:陪著孩子一起玩很重要。但是,究竟應該陪孩子玩些什麼遊戲呢?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玩對了」遊戲,還可以讓你的孩子「越玩越優秀」?
  • 你可能正在用錯誤的方式陪孩子玩遊戲
    舅舅是個小學數學老師,摸透了孩子的心思,玩起來很有一套。他先引導我兒子搭了一個平面長方形,然後一層層疊高,轉眼變成了一個立體「停車場」。「咱們現在把小汽車停進去吧,可是沒有地方可以開進去怎麼辦?」兒子陷入了思考,左看右看了一會:「我們開一扇門吧!」他小心翼翼地抽出了一塊靠近地面的積木,把小汽車開了進去:「車子停好嘍,太好玩了!」
  • 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借戲劇遊戲之外殼,助培養孩子之能力
    一個朋友曾經將其正在上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作文拍給我看,小朋友很實在寫:我的媽媽天天化妝換衣服穿,每天買買買網購各種物品。爸爸工作忙,每天晚上回家吃完飯就躺在沙發上玩遊戲看短視頻。他們天天玩手機,還不讓我玩。朋友說語文老師把作文發過來自己看完看完有點汗顏,孩子說的全是真話。
  • 孩子越玩越聰明,家長該怎麼陪孩子玩?每天一個親子遊戲不重樣
    很多家長,白天上班疲憊,吃過晚飯就窩在沙發玩手機,雖然陪在孩子身邊,卻沒有達到真正陪伴的目的。特別是晚飯後的這段時間,父母放下手機,傾聽孩子,陪孩子做些有趣的親子互動遊戲,對孩子來說就是高質量的陪伴。3、鍛鍊孩子的觀察和思考能力玩遊戲一定程度上,需要孩子仔細觀察取勝的關鍵點,他會在一次次遊戲中總結每一次失利和獲勝的關鍵,這個過程能夠很好地鍛鍊他的觀察和思考能力。
  • 3個鍛鍊視覺的遊戲,家長沒事多陪孩子玩
    說到培養孩子好的視覺,家長們可能會疑惑,是視力嗎?當然不是。視力跟視覺是兩個概念,視覺就和聽覺、嗅覺、觸覺一樣,是一種感官感受。視覺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眼神兒好」,找東西準,看東西能注意到小的細節。人的視覺從胚胎時期開始發展,在1-2歲時快速發展,3-5歲時可以達到成人水平,十歲左右視覺系統已經發育得十分完善了。
  • 每天15分鐘,陪孩子玩這3個遊戲,你也能培養出英語小學霸
    掌握了這220個sight words就相當於可以看懂大部分初級兒童讀物了。學習高頻詞有門檻嗎?一般來說,更建議低齡的孩子學習。學習高頻詞其實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啟蒙階段的孩子,年齡普遍在3-6歲這個階段,即使每天學習3個高頻詞,也要花兩個多月才能把220個全部過一遍。
  • 明白的家長已經開始陪孩子玩優質的遊戲了
    我們總能看到新聞爆出某孩子沉迷遊戲如何如何毀了一個家庭,不少家長也在呼籲要禁止電子遊戲,騰訊公司沒良心等等。看上去好像是個挺爛的東西,害人不淺。但回過頭來我想問一下,電子遊戲是什麼?我想大多數呼籲封禁遊戲的家長們根本不清楚這個是什麼,單純的只是知道孩子喜歡這個東西,而且上面消耗了很多看上去不必要的精力。
  • 8個簡單又好玩的遊戲玩出專注力,提升孩子注意力!
    這樣的孩子不見得是書呆子,但是你可以發現他們的共性是:前一分鐘還在瘋玩,後一分鐘老師一進課堂思路就可以跟著老師走。遊戲一:挑遊戲棒、擺多米諾骨牌、抽積木等等都需要耐心和專注力。在陪孩子玩這些遊戲時,家長可以假裝催促,或者製造點小意外來對孩子實施幹擾。
  • 《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低質量陪伴不如高質量玩耍
    ,可是你讓他陪孩子玩一會,幾分鐘都變成了煎熬。有的家長會說:我也不知道要陪孩子玩什麼遊戲,讓我們大眼瞪小眼的幹確實,很多時候,家長也不是不願意陪孩子玩,而是不知道玩什麼、怎麼玩,久而久之,小孩便變得跟大人一樣,一抱著手機pad就不願意撒手,而家長明知道玩電子產品對孩子有害無益,卻又不知道還能幹嘛,於是,孩子什麼也不會玩不說,還沉迷手機無法自拔,這似乎成了許多家長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 小學生花一萬多元玩手機遊戲,怎麼教孩子少玩手機?這個方法「牛」
    昨天,我看到一則新聞,小學生(11、12歲)用父母的手機玩遊戲,充電要1萬多元。近年來,此類報導屢見不鮮,都是孩子們玩遊戲,或是無意中,或是沉迷於無法控制的、充值的消費,以及糾紛。如今,許多父母都為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而苦惱。一般來說,父母會這樣做:1。嘮叨,告訴他很多真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