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種遊戲,讓你在陪娃玩的同時搭建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2020-12-24 漫步秋葉

01.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曾遇到這樣的場景:孩子漫不經心地做著某件事,比如在畫畫或者在看電視,當你提醒孩子可以結束正在做的事情,雖然孩子滿口應著,但就是嘴動身不動。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家長難免火大,要麼用吼,要麼動手,無論哪種,和孩子之間一場不和諧的「爭執」是難免的。

比如昨晚,小寶在擺弄她的布娃娃,用自己的襪子和衣服給布娃娃打扮。看時間差不多,我提醒小寶到睡覺時間了。小寶立刻答應:「哦,馬上就來。」可是,五分鐘過去了,小寶依然在擺弄她的布娃娃,我不得不再次提醒。這次小寶一邊收拾玩偶一邊答應:「好的,我來了。」可是,即便回答如此乾脆,手上的動作卻仍是不緊不慢……如此,又五分鐘過去了,我強壓住心裡的火氣,走過去收了她的布娃娃。

不得不說,當孩子答應很爽快時,我們心裡是開心的,可見到孩子遲遲不動時,我們心裡又是恨恨的。為什麼孩子會我們的話充耳不聞、聞而不動呢?

原因有很多,但十之八九是專注力太強,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還有一兩個是故意不理你。

無論哪一種,都和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有一定關係,當然,也不排除有可能是我們的「喊」法不對。

對於此類情況,除了需要把清晰的邏輯用簡單明了的表述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明確自己要做什麼,並適時站在孩子面前進行監督。

除此之外,對於那些充耳不聞的孩子,有家長支招,可以和孩子玩「你喊我答」的遊戲,規則很簡單,就是你回答我,我下次就能回答你,你若是不回答我,那麼,同理,下次我也對你的呼喚充耳不聞。

一個簡單的小遊戲,在一喊一答間,不僅能讓孩子在玩得興味盎然時不知不覺間改掉了充耳不聞的「習慣」,歡樂的親子時光還讓親子關係更進一步。

02.

說到遊戲,很多父母想到的是帶著孩子走出家門去玩耍,如果給遊戲區域劃分一個有限空間,比如在家中,「和孩子玩什麼」,幾乎是困擾所有父母的普遍難題。

那如何才能既陪伴孩子成長,一起度過歡樂的親子時光,又能讓孩子玩得興味盎然,甚至還能長些本事呢?

由被譽為「中國非職業戲劇教父」的資深戲劇導演、導表演訓練導師顏永琪與近年來一直關注兒童教育和能力培養的少年得到App「泉靈的語文課」教研負責人陳達萌所著的《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一書中,提供了整整100種適合在家裡玩的遊戲。

書中的遊戲形式豐富多樣,有肢體動作的,語言表達的,還有表情拿捏的。不僅如此,操作起來都非常容易,遊戲道具都是隨處可見的物件,比如墊子、紙張、凳子等等,都是不需要特意準備的東西。

當然,這些遊戲並非「瞎玩」,而是來自戲劇訓練中非常成熟和系統的學習方法,並將這些訓練方法融入符合孩子成長特點的遊戲中,讓孩子在玩的同時,不知不覺間培養起控制力、注意力、感受力、觀察力、表現力、想像力和記憶力等等底層能力。

在書中,針對每個能力的訓練,都提供了10個作用的戲劇遊戲,並且,每個遊戲都標註了適合孩子的年齡,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興趣隨意挑選孩子喜歡的來操作。

03.

說到「戲劇訓練」,可能有很多父母會認為那就是教演戲,認為那並不適合兒童,或者說那並不能算是兒童的遊戲形式。

其實,早在18世紀,法國教育家盧梭就提出了「在戲劇實踐中學習」的教育觀念。也就是說,對兒童進行戲劇訓練,到現在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如今,很多國家也已經把戲劇訓練作為各學科不可缺少的部分。

比如在美國,其中戲劇佔重要部分的藝術課程是唯一由國家教育部制定標準的課程。其國家教育大綱規定,戲劇教育應該從幼兒園開始,戲劇不僅應該作為藝術學習的對象,更應該成為學習的方式和技能。

《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一書,作者顏永琪和陳達萌為家長和孩子開發了戲劇遊戲。他們先從訓練演員能力的系統方法中,精心挑選出上百個遊戲,再結合孩子的成長和認知發展特點以及興趣,進行了改編,從而有了書中「陪孩子玩的100個遊戲」。

此書一經出版,就得到了「凱叔講故事」創始人凱叔、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寧、央視著名主持人王曦梁,以及少年得到App董事長張泉靈的聯袂推薦。

04.

無論是小學家長還是初中生家長,甚至高中生家長,都不可避免地嘮叨過或聽過這麼一句話——又粗心了!

寫了錯別字——「你又粗心了!」數學運算把加號當成減號——「你又粗心了!」考試審題不對——「你又粗心了!」上學帶錯了課本——「說了多少次,你怎麼還是粗心!!!」

家長總是習慣把粗心看作孩子犯錯的原因。但實際上這些錯誤背後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缺乏觀察力。

寫作業時,觀察力好的孩子能夠發現字和字的區別,能夠準確捕捉每個符號;而觀察力差的孩子在每道題上即便花了大量時間,錯誤依然頻頻出現,日常表現就這樣拉開了差距。

考試時,觀察力好的孩子能看見每道題下的提示和要求,觀察力差的孩子很容易錯過,成績就這樣拉開了差距。

閱讀時,觀察力好的孩子看得快,而且還有餘力去記憶和分析讀到的內容;但觀察力差的孩子集中全部能量,不僅讀得慢,效率還低,長此以往,知識積累就拉開了差距,

在生活中,觀察力好的孩子能更容易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可以很快地看清各種標誌牌,輕鬆找到需要的東西。他們還因為懂得「察言觀色」,能更體貼人,也能交到更多朋友。

觀察力是能力積累的基礎,是學習的底層能力,但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不懂得觀察周遭的人和環境,特別是有了手機和平板電腦以後,更是沉溺於網絡世界的生活,忽略了身邊的人和事物。那到底要怎麼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呢?

如果你的孩子處於3歲以上,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五處更動」遊戲

訓練目的:培養孩子對人的觀察和關注道具要求:室內、計時工具參加人數:3人

第一步:1人坐在沙發上先擺好一個舒服的靜止動作,成為「靜止人」。讓孩子仔細觀察「靜止人」,包括其穿著打扮,面部表情、身體姿勢等。

第二步:孩子觀察3分鐘後,請孩子轉過身去,或者到其他房間去。由另一位家長在「靜止人」的身上進行5處更動,這些更動可以是衣飾的調整(比如換掉一個發卡,調整手上的戒指,或是捲起衣袖等),也可以是動作姿勢上的細微變更(比如彎曲某根手指,腳尖的位置改變等)。

第三步:調整完以後,讓孩子再次回來觀察,並在3分鐘內找出「靜止人」的5處變化,一一告知家長。

這個遊戲也可以和年紀小的孩子玩。只需要在遊戲過程中把變化加大,把變化的部位減少。比如只給兩到三處變化,在訓練中隨著孩子觀察力的提高,再提高難度。

如果你的孩子處於4歲以上,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手的不同」遊戲

訓練目的: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提問能力道具要求:無參加人數:2人以上

第一步:讓孩子仔細觀察自己的手,說說自己觀察到了什麼。比如:

食指和中指有什麼不同?

手心和手掌有什麼不同?

手掌上有幾條最明顯的線?

每根手指的指紋都一樣嗎?

第二步:讓孩子觀察一位家長的手,說說自己又觀察到了什麼不同。比如:

家長的手有什麼特殊的地方?(有繭子嗎?有傷疤嗎?有裝飾嗎?哪裡有裝飾?)

孩子的手掌和家長相比有什麼不同?

除了用眼睛觀察,還可以去感受手的溫度、觸覺、氣味等。

第三步:讓孩子看著家長的手,試著提出至少3個有關手的他覺得疑惑的問題。如果孩子提不出來,家長可以和孩子輪流對對方的手來提問和回答。讓孩子模仿家長提出問題,從而慢慢學會主動提問。

再進一步,可以讓孩子觀察更多家人的手,找出不同。還可以把家人的手都拍成照片,讓孩子來試試能不能認出是誰的手。

這個遊戲看起來很簡單,就是讓孩子好好地觀察自己的手和家長的手,但是玩起來也可以有很多變化。

如果你的孩子處於5歲以上,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什麼不見了」遊戲

訓練目的:培養快速觀察能力和圖像記憶能力道具要求:室內,家裡的各種小物件參加人數:2人

第一步:家長在一張桌子上擺放許多小物件,如:鞋子、帽子、鑰匙、卡片、牙籤、鉛筆、針線、梳子等。根據孩子的能力確定數量,但每次遊戲最少需要擺放10件物件。

第二步:擺好物件後,讓孩子仔細觀察每個物件並記住它們。

第三步:讓孩子閉上眼睛,家長悄悄拿走一個物件藏起來,再讓孩子睜開眼睛,重新查看桌上的物件,問問孩子,剛剛丟失的物件是什麼?

參與的孩子年齡越大,可以放的物件就越多,在他閉上眼睛後,一次拿走的物件也可以越多。

以上只是提升觀察力中的三個小遊戲,在《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一書中,針對3-12歲孩子,提升每一項底層能力的遊戲都有10個以上。我們只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喜好選擇適合孩子的遊戲,即可在玩中培養並提升孩子的9大能力。

如果,你和孩子在一起時,除了讀繪本,玩玩具,不知道還能一起玩點啥,那麼,翻開《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趕快用書裡的遊戲和孩子玩起來吧!

相關焦點

  • 陪孩子長大的100個遊戲,孩子的控制力、注意力、觀察力藏在其中
    陪孩子長大,大概是很多爸爸媽媽想做的事。但是,怎麼陪伴孩子,怎樣才算是好好陪伴孩子,大部分爸爸媽媽的做法其實未必合格。比如,我們經常會看到爸爸一邊看手機,一邊陪娃,有時候娃摔倒了都沒看見,直到孩子哇哇大哭,爸爸才過去把他抱起來。
  • 戲劇大師帶你玩100種遊戲,培養孩子9大核心競爭力
    先問問大家,你們平時都跟孩子玩什麼?現場可以想像大家一臉茫然,小聲嘀咕:陪孩子能玩什麼?除了陪著爬爬山,逛逛公園,我們還能和孩子玩啥?還真是,都說父母沒時間陪孩子,真有時間陪娃時,可又不知道該玩啥?「和孩子玩什麼」,幾乎是困擾所有父母普遍難題。
  • 《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掌握這100種遊戲,輕鬆成為孩子王
    最近,朋友給我推薦了《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用戲劇遊戲培養九大能力》,我在書中找到了一些熟悉的遊戲內容,才發現原來我已經帶著孩子通過遊戲獲得想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能力方面的提升。我和身邊的一些朋友,陸續討論了在育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發現這些問題頗有共性,也確實通過一些遊戲使問題得到了改善。
  • 《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低質量陪伴不如高質量玩耍
    「爸爸爸爸請你放下手機,你有多久沒陪我做遊戲,曬一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現在成了奢望成了回憶……」每次聽到這首歌,都覺得很是心酸。100種遊戲》,也許能夠幫助你攻克難題、化解困擾。種遊戲,每一種都簡單易操作,不需要專業的指導,任何家長都能輕鬆上手。
  • 《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丨你有這麼多的新鮮點子陪孩子玩嗎?
    文丨易小星我已經很久都想不出來有什麼新鮮的遊戲點子陪孩子玩了,每每覺得自己就是那個最不稱職的媽媽,很多時候要向別的媽媽討教看看究竟要如何應對來自孩子的「糾纏」,哈哈,友好一點說是陪伴才對吧。閨蜜小米給我推薦了這本書《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用她的話來說就是我們照搬下來,孩子也就長大了,這多省心省力,等於一本遊戲指導書啊!有這麼神麼?我心裡嘀咕著入了一本,你還別說,看完了之後感覺真的佩服作者們的腦洞大開,這可真是用知識武裝頭腦的鮮活例子啊。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用戲劇遊戲教你在玩中完成孩子的核心能力訓練
    最近發現一本極好的家庭遊戲方法書——《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 用戲劇遊戲培養九大能力》(後稱《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封面這本《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是由「中國非職業戲劇教父」顏永祺和一直關注兒童教育和能力的培養的少年得到App「泉靈的語文課」教研負責人,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陳達萌一起共同完成的。
  • 每周一書:顏永祺、陳達萌《陪孩子玩的 100 種遊戲》
    越來越多 80、90 後成為了年輕一代的父母,大家在享受可愛萌娃帶來的幸福感的同時,也有甜蜜的苦惱,比如,好不容易放下工作有空陪孩子,但除了玩玩具、讀繪本、去遊樂園,似乎也想不到更多和孩子玩耍的方式了;孩子吵著要你陪他玩,你糾結半天最後卻拿出 iPad 讓他自己看動畫片,這可能是很多家庭的常態。
  • 《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童心童趣、快樂成長、愈發優秀
    而怎樣玩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好處呢?我推薦《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用戲劇遊戲培養九大能力。怎樣才能讓孩子在變優秀的同時也能享受童年的快樂呢?這本《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對新手父母來說,可謂是一礦教養助力的寶藏,適用於3到12歲的孩子。
  • 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培養九大能力,提升孩子核心競爭力
    現在的信息化社會,手機、電腦成為了孩子的玩具。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他們扔給電視機、扔給電腦,甚至有父母誇讚孩子聰明時,居然說"我家孩子才一歲,你看他手機玩的多好?"有實驗表明,長期面對屏幕的孩子,他的大腦可能會不正常成長。這又是為什麼呢?
  • 《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想要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其實很簡單
    《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一書寫的是用戲劇遊戲培養孩子的九大能力,通過書裡所寫的各種遊戲,讓孩子的各種能力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增強。書的作者顏永祺是一名資深戲劇導演、導表演訓練導師。他還是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駐校藝術家、博士生導師,2008年北京奧運會及帕運會體育展示導演,馬來西亞木卡空間藝術總監兼導演。
  • 玩遊戲導致成績下降?聰明的家長陪娃玩遊戲,培養孩子的九大能力
    」 不過,讓很多家長犯愁的是,有哪些遊戲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呢?怎樣陪孩子玩遊戲,才能和他們一起度過歡樂的親子時光呢?有沒有什麼遊戲,可以讓孩子在玩的開心的同時,還能長些本事呢? 如果你有類似的困惑,那麼,由資深戲劇導演、導表演訓練導師顏永祺和少年得到APP教研負責人陳達萌合著的《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就是一本能解決你和孩子在一起玩什麼的親子書。
  • 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借戲劇遊戲之外殼,助培養孩子之能力
    一個朋友曾經將其正在上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作文拍給我看,小朋友很實在寫:我的媽媽天天化妝換衣服穿,每天買買買網購各種物品。爸爸工作忙,每天晚上回家吃完飯就躺在沙發上玩遊戲看短視頻。他們天天玩手機,還不讓我玩。朋友說語文老師把作文發過來自己看完看完有點汗顏,孩子說的全是真話。
  • 低層次父母喜歡給孩子玩具,而高層次父母,則陪孩子玩這3種遊戲
    是啊,怎麼陪伴孩子快樂成長,已經越來越引起孩子父母的注意,但很多家庭也因此而影響夫妻感情,甚至有的大鬧離婚,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婚姻生活的難題。剛好,最近在看新星出版社出版的《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這本書非常適合新手父母陪伴孩子玩耍,並且適用3到12歲的孩子,完全不用擔心不知道怎麼陪伴孩子度過童年,更不用擔心需要使用道具。
  • 下班回家很累,孩子卻纏著你玩,3個親子遊戲,讓你躺著陪孩子玩
    家裡有孩子的父母,想下班早點趕回家看娃,又害怕回家孩子纏著他玩。上一天的班已經筋疲力竭,孩子戰鬥力十足求陪玩。雖然很累,但又不想錯過親子陪伴的時間。分享三個我平時陪女兒玩的親子遊戲。以不動去應對好動的孩子,用最省力的方法躺贏,即可以休息放鬆,又可以高質量陪伴孩子。
  • 《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用戲劇遊戲提升孩子的九大能力
    而在兒童教育中,戲劇訓練的內容以遊戲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拓展和增強各種能力,讓孩子變得更自信,更積極。很多戲劇訓練的遊戲,其實並不複雜,它們往往很簡單,容易操作,普通家庭的父母和老人,都可以和孩子一起玩。
  • 《陪孩子玩的100個遊戲》:帶給你酣暢的體驗和快樂的親子時光
    如果你出於培養孩子的考慮,亦或是出於親情維繫的需要,我相信,不管是出於哪一種,《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都是不錯的選擇。而如果你是出於修復斷裂的親子關係或不知道如何有效陪伴孩子,這100種遊戲必定讓你深入於親子關係的大海,享受久違的親子快樂衝浪時光,遇見一個不那個討厭的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成人和一個可愛的父母。
  • 遊戲的魅力,成長的能力
    顏永祺、陳達萌兩位老師的作品《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可謂是幫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了一個非常棒的參考100種遊戲,讓父母在陪娃玩耍的同時,提升孩子的9大能力增加孩子的核心競爭力。在這本《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中顏永祺、陳達萌老師通過深入淺出,寓教於學的方式詳細闡述了用戲劇遊戲培養孩子的九大能力。在這本書中你會發現,玩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本書提供的這些遊戲,旨在培養孩子們的能力訓練方式,通過遊戲的參與度讓孩子們在小事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各類能力。
  • 陪孩子玩感統遊戲的好處,從感統遊戲中的收穫
    陪孩子玩感統遊戲,能幫你修復你與孩子破裂的親子關係,能增進你跟孩子的親子關係。很多家長告訴我,孩子總是讓我頭痛,總是跟我對著幹,真不知道怎麼辦!我總是建議他們多陪孩子玩感統遊戲。因為孩子不配合家長,說明你跟孩子的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就像你跟你的好朋友出現問題一樣,你們之間的相處就會變得不自然。那孩子也會通過一些「不自然」的方法表達出來。
  • 文末有禮 | 陪孩子玩到江郎才盡?這份免費陪玩資源送給你
    陪娃這件事兒,真真是極其考驗耐(pi)心(qi),除了照顧吃喝拉撒睡,還要變著方兒來陪玩!讀繪本、亂塗鴉、搭積木……可娃總有玩膩的時候,江郎才盡之感不時襲來,好扎心……玩博君這就給你補點腦細胞~玩博君最近發現一個免費的陪玩網站--Mattel Playroom,它是玩具巨頭美泰在疫情期間推出的一個線上陪玩遊戲室,內容除了提供給孩子們的塗鴉、線上遊戲、手工DIY、動畫、繪本等眾多資源,還有為父母開設的學習版塊……玩博君上去逛了一圈,發現它就是個妥妥的陪玩寶藏,真的超級好玩又有趣
  • 好玩又益智 6遊戲和娃玩起來
    好玩又益智 6遊戲和娃玩起來時間:2016-04-11 16:14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好玩又益智 6遊戲和娃玩起來 育兒專家表示,小孩子學習的 方式就是做遊戲。但這並不意味著家長要為孩子買許多昂貴的玩具。下面將為大家介紹6種有益於智力的有趣遊戲,一起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