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望道故居,同學們認真聆聽了講解員講述的陳望道在簡陋柴房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故事。「現場沉浸式教學讓我們身臨其境式地重溫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時刻,更容易產生思想共鳴。」 學生黨員江亞琪說。
這是中國計量大學思政課教學的一幕。中國計量大學積極探索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變「講道理」為「講故事」,變「輸入式」為「互動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通過新的「打開方式」,讓原本枯燥的思政課教學變得「生動」起來,讓廣大青年學生在「都愛聽」「真相信」中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創新教學方式,讓課程「活」起來
疫情是最生動的思政教材。2020年7月,中國計量大學在學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與傳播中心舉辦了一場「仲夏已清和」——抗疫圖片展,展出了抗疫過程中一個個讓人感動的瞬間,為師生們帶去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課。
「我被鍾南山院士的精神所感動,老當益壯,當祖國和人民需要時可以挺身而出,他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偶像』。」來自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許學彬說,讓他印象最深刻的照片是83歲的鐘南山院士趕往武漢時,因勞累在列車上暫時休整的畫面。
為了增加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打造更有溫度的思政課,董穎選擇從「老師講」轉為「學生講」,同學們通過課程群發言、抗疫徵文等各種方式講述發生在身邊的動人故事以及自己的感悟與啟發。
「以前總感覺思政課就是照本宣科或者刻板說教,現在一學期上下來,老師經常會用故事和案例來闡釋理論,授課方式生動形象,我們理解起來很容易。」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倪雲星說。
注重實踐教學,讓學生「動」起來
目前,中國計量大學共有5門本科生思政課已逐漸形成各自的實踐教學品牌。「綱要課的紅色歷史劇展演、基礎課的『德馨杯』演講比賽、原理課的新發展理念讀書報告會、概論課的時事政治巔峰對決賽、形勢與政策課的線上線下互動式教學等,在學生中廣受好評。」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隋金波說。
「實踐教學可以打破思政課教學的場所邊界,讓思政課堂流動起來,讓同學們活動起來,提高學生的參與感、體驗感。」隋金波表示,學校充分發掘利用社會實踐資源,走進基層,走進鄉村,走進博物館、展覽館,走進網絡,打造思政「大課堂」「雲課堂」,積極構建學生樂學、善學的思政課生態。
此外,學校還大力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近百門「課程思政」重點課程、317個優秀案例庫、「課程思政」示範課、「課程思政」教學研討會等與思政課程共同發揮作用,形成協同育人效應。
提升教師水平,讓教學「硬」起來
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不斷加強思政教學隊伍建設是重要一環。從2012年起,中國計量大學就在全省高校率先舉辦校級思政課教師教學競賽,每兩年舉辦一次,至今已連續舉辦五屆。
「通過這些教學競賽,思政課教師隊伍正在不斷成長。」學校黨委副書記程剛說,在教中學、在學中教,思政課教師需要不斷錘鍊自身的業務能力,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
年前,學校還專門制定了校領導帶頭抓思政課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學校領導幹部的示範帶頭作用,學校黨委書記、校長作為思政課建設的第一責任人,深入「助」思政課,集體「備」思政課,共同「研」思政課,帶頭「講」思政課,全面「聽」思政課。
此外,學校還在省內率先成立了校級思政課教學督導組,聘請專家對全校思政課教學進行全方位督導、指導,不斷提高思政課教師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中國計量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實施方案》《中國計量大學思政優秀教師工作室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的出臺,也為學校提高思政理論課質量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