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父母帶孩子啊,時時刻刻都在擔心的狀態裡。比如說;當寶貝年齡還小上幼兒園的時候,擔心他會不適應,擔心他會吃不飽,擔心他會被同齡人欺負,有時候表現的比孩子還要緊張;孩子上了小學以後,擔心孩子學習跟不上,還要時時刻刻的盯著孩子上學和學習情況;上了初中以後,又擔心孩子早戀,所以也會特別的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孩子參加了工作,擔心大會和同事相處不好被排擠,甚至他還會擔心孩子在單位會受領導的氣。其實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越愛擔心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反而會越差勁。
1;你在擔心什麼就越容易來什麼。其實你越是害怕一件東西或事情的發生,它就會控制你。有時父母對於孩子的擔心就變成了一種焦慮,而這種焦慮將會深深的影響著我們孩子的情緒和狀態。貪心的是一種詛咒,他會把我們孩子的幸福全部都擔心掉。其實這句話是挺有道理的,就是因為父母每天處在一種焦慮當中,所以在處理孩子的問題上就不夠冷靜,也不夠那麼理性。
不冷靜不理性,孩子的問題就會一點點的被放大化,很容易產生一些情緒上的波動。如果你不夠理性,那麼你就想不出積極科學的方式就教育我們的孩子,容易採納一些暴力的方式,反而會讓問題愈演愈烈。還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懷疑自己,經過不斷的強化,遇事父母就越擔心什麼,越會來什麼。
2;擔心會被管教與控制。父母如果總是擔心孩子會出現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不信任。不相信孩子在學校會自覺的學習,總是懷疑猜測,考問不停的囑咐孩子;因為不相信父母擔心什麼就會做什麼。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讓孩子吃冷的,是因為害怕擔心孩子肚子會痛;不然還得騎電動車,是因為在騎電動車的過程中會擔心孩子出事故;不讓孩子自己倒水,是怕被燙著;不讓自己的孩子學遊泳,是因為他學遊泳以後就會經常的下水玩怕發生意外。
我們總是把所有的事情都給孩子想的好好的,事事都要插手去包容,擔心孩子做這個不好,做那個不好。時間久了以後,孩子就很容易被我們掌控,慢慢的他還會向我們嘮叨不停。反而會讓孩子對我們有一種厭惡的感覺,總感覺自己的人生是被掌控的。孩子的一些能力就是這樣被剝奪的。慢慢的就會成為一個身體敏感脆弱,無法自立自理,做事也畏手畏腳的人。越是不信任越是擔心,越是愛包辦控制,孩子會越來越無能。
3;把擔心變成信任和期待,孩子反而會變得更優秀。每一個人的信仰,實際上都受到了它的現實,也就是自我實現的預言。父母的擔心的會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孩子的一種信念,他的性格心裡已經行為都不朝著這個信念不斷的發展,直到它變成一種現實。其實每個孩子與生俱來都帶著一種很強大的生長潛力和優秀的生命特質。只是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父母要做的是應該更加的信任他。期待著他能成為一個更好的榜樣和更優秀的人才。過度的擔心,反而會對教育孩子沒有絲毫的幫助。
不會因為影響父母在內的狀態,而且教育起了一些負面性的作用和影響。其實不擔心的並不代表著不作為,而是提醒父母呢,首先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緒。把用於擔心的精力和能量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才行,通過實際的行動來幫助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心疼輕鬆從容一些,更加的遊刃有餘。我們要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暗示,帶著美好的期望,這些會在無形中為孩子的成長增添一些正能量。比如說在這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在某些面不好,父母呢就不用去擔心。
可以學習正確的育兒方式來幫助我們的孩子改變一些現狀,讓他慢慢的把壞的東西改掉。與其擔心孩子在學校不守規矩,不相信孩子,倒不如給他一個表現和表達的機會。當孩子感覺到父母無條件的心理與關愛的時候,孩子反而會不自覺的有一種不能讓家長失望的動力,自發積極向上的調整自己的心態。我相信什麼時候當父母把他們的擔心,變成了對孩子的一种放心,那麼這個孩子會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喜歡的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