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為什麼父母越愛擔心,我們的孩子反而越差勁呢?

2020-09-03 媽咪很帥TW

我們父母帶孩子啊,時時刻刻都在擔心的狀態裡。比如說;當寶貝年齡還小上幼兒園的時候,擔心他會不適應,擔心他會吃不飽,擔心他會被同齡人欺負,有時候表現的比孩子還要緊張;孩子上了小學以後,擔心孩子學習跟不上,還要時時刻刻的盯著孩子上學和學習情況;上了初中以後,又擔心孩子早戀,所以也會特別的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孩子參加了工作,擔心大會和同事相處不好被排擠,甚至他還會擔心孩子在單位會受領導的氣。其實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越愛擔心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反而會越差勁。

1;你在擔心什麼就越容易來什麼。其實你越是害怕一件東西或事情的發生,它就會控制你。有時父母對於孩子的擔心就變成了一種焦慮,而這種焦慮將會深深的影響著我們孩子的情緒和狀態。貪心的是一種詛咒,他會把我們孩子的幸福全部都擔心掉。其實這句話是挺有道理的,就是因為父母每天處在一種焦慮當中,所以在處理孩子的問題上就不夠冷靜,也不夠那麼理性。

不冷靜不理性,孩子的問題就會一點點的被放大化,很容易產生一些情緒上的波動。如果你不夠理性,那麼你就想不出積極科學的方式就教育我們的孩子,容易採納一些暴力的方式,反而會讓問題愈演愈烈。還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懷疑自己,經過不斷的強化,遇事父母就越擔心什麼,越會來什麼。

2;擔心會被管教與控制。父母如果總是擔心孩子會出現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不信任。不相信孩子在學校會自覺的學習,總是懷疑猜測,考問不停的囑咐孩子;因為不相信父母擔心什麼就會做什麼。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讓孩子吃冷的,是因為害怕擔心孩子肚子會痛;不然還得騎電動車,是因為在騎電動車的過程中會擔心孩子出事故;不讓孩子自己倒水,是怕被燙著;不讓自己的孩子學遊泳,是因為他學遊泳以後就會經常的下水玩怕發生意外。

我們總是把所有的事情都給孩子想的好好的,事事都要插手去包容,擔心孩子做這個不好,做那個不好。時間久了以後,孩子就很容易被我們掌控,慢慢的他還會向我們嘮叨不停。反而會讓孩子對我們有一種厭惡的感覺,總感覺自己的人生是被掌控的。孩子的一些能力就是這樣被剝奪的。慢慢的就會成為一個身體敏感脆弱,無法自立自理,做事也畏手畏腳的人。越是不信任越是擔心,越是愛包辦控制,孩子會越來越無能。

3;把擔心變成信任和期待,孩子反而會變得更優秀。每一個人的信仰,實際上都受到了它的現實,也就是自我實現的預言。父母的擔心的會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孩子的一種信念,他的性格心裡已經行為都不朝著這個信念不斷的發展,直到它變成一種現實。其實每個孩子與生俱來都帶著一種很強大的生長潛力和優秀的生命特質。只是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父母要做的是應該更加的信任他。期待著他能成為一個更好的榜樣和更優秀的人才。過度的擔心,反而會對教育孩子沒有絲毫的幫助。

不會因為影響父母在內的狀態,而且教育起了一些負面性的作用和影響。其實不擔心的並不代表著不作為,而是提醒父母呢,首先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緒。把用於擔心的精力和能量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才行,通過實際的行動來幫助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心疼輕鬆從容一些,更加的遊刃有餘。我們要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暗示,帶著美好的期望,這些會在無形中為孩子的成長增添一些正能量。比如說在這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在某些面不好,父母呢就不用去擔心。

可以學習正確的育兒方式來幫助我們的孩子改變一些現狀,讓他慢慢的把壞的東西改掉。與其擔心孩子在學校不守規矩,不相信孩子,倒不如給他一個表現和表達的機會。當孩子感覺到父母無條件的心理與關愛的時候,孩子反而會不自覺的有一種不能讓家長失望的動力,自發積極向上的調整自己的心態。我相信什麼時候當父母把他們的擔心,變成了對孩子的一种放心,那麼這個孩子會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喜歡的點讚轉發。

相關焦點

  • 閱聽|父母越愛擔心,孩子反而越差勁
    ·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越愛擔心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反而越差勁。 因為如果父母內在總是處於焦急、擔憂的狀態中,就會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不夠冷靜、理性、客觀。 實際上,我們都低估了孩子自身的潛力,不是他們不會做,而是父母根本不相信他們,也不願意給機會。 越是不信任,越是擔心,越是愛包辦、控制,孩子也越來越無能。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每個人的信念,實際上在塑造著他的現實,這就是自我實現的預言。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
    為什麼許多從小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往往越懂事、越處處為他人著想、越懂得付出和貢獻?這其實是一種迎合。在五六十年代,大多家庭都是重男輕女,我媽會主動承擔家務,照顧弟弟妹妹,所以幾乎就沒時間上學,後來長大後,我媽也是他們五個兄弟姐妹中對我外公外婆最好的那個子女,她也是最賢妻良母的那個。我外公外婆經常給我們說,我媽小時候特別懂事,也從來都不向他們提要求,愛幹活,她幾乎就是我外公外婆誇大的孩子。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反而越不幸福?背後三大現實原因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同的時代,這種扭曲的成長只會讓孩子獲得不幸福。前不久,一位媽媽在後臺留言:我家孩子平時很乖,進入幼兒園時很順利,不哭不鬧。但是一兩個星期後,他開始打人,而且半夜還會哭醒,為什麼呢?當時,小編回復她:「與其說你家孩子不聽話,不如說他是缺乏安全感。」因為3歲的孩子仍然不知道為什麼要去幼兒園,所以以為他去幼兒園時看不見父母。如果孩子不哭鬧,那意味著他覺得他想成為父母眼中的一個「乖」孩子,所以既不能哭也不能鬧。
  • 父母越能「忍」,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們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態,切忌用力過猛,因為很多時候,「收」要比「放」更重要。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我想,那該是放風箏的人和風箏的關係吧。為什麼這麼說呢?想要把風箏放起來,放風箏的人就必須能做到把握「有風」的時機,更好的助力起飛,起飛後還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如此風箏才能飛得高飛得遠。
  •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替父母撐腰,有的孩子越大越嫌棄你?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替父母撐腰,有的孩子越大越嫌棄你?為什麼有的孩子會替父母撐腰,有的孩子越大越嫌棄你?做父母的,拼勁全力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可在孩子心中,早已給他們打上了不及格。沒有幾個人可以稱得上是完美的父母。然而,誰又規定,父母必須完美呢?
  • 父母越愛講道理,孩子越不聽?「魚缸法則」幫你打破親子溝通壁壘
    然而,憑藉一句話就能點醒一個思想與三觀還在建立當中的孩子嗎?現實告訴我們不可能,就算有也非常少。事實上,父母講的很多大道理並不會讓孩子理解並接受,對於他們來說反而會因為覺得晦澀難懂而敷衍或感到牴觸。父母愛講道理,離不開思維慣性我們會發現,愛講道理的性格其實具有那麼一點遺傳性,那些自己從小聽大道理長大的父母,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
  • 為什麼家裡越亂日子過得越窮,孩子也沒出息?原因很現實
    家裡越亂就感覺家庭越窮,這個雖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但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還帶有普遍性。家庭環境整潔程度跟貧富程度還是有點關係的。今天說的是 為什麼家裡越亂日子過得越窮,孩子也沒出息?原因很現實有的人回到家以後就覺得心很煩,老想發脾氣,覺得自己幹什麼都不順。每個月就那麼一點工資什麼都不敢買,越想越生氣。其實大家只要觀察一下他的家裡,就會明白他為什麼那麼窮了!因為他的家裡非常的亂,所有東西擺放的都沒有秩序,早上急著上班,可怎麼也找不到襪子放到哪裡了,你說他心情能好嗎?
  • 為什麼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反而越優秀?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注意過一個現象,有些父母看似不怎麼「關心」孩子學習的,孩子的成績反而很優秀,越是緊張孩子學習的家長,其孩子的成績倒是越學越不理想。,給別人的感覺是,這些孩子什麼補習班都上,卻越學越不好。
  • 為什麼有些父母,孩子越長大,對他們越失望?
    自己在家裡沒有飯吃,不要緊,可如果父母回家聽到弟弟說餓肚子了,準會罵他為什麼不給弟弟做飯?甚至還要罰他晚上不準吃飯。長大以後,讀者就自己出門打工了,包括後來結婚都是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父母說沒有錢,也不願給帶孩子,由著他隨便過什麼樣的日子,父母不疼愛自己就罷了,對自己的孩子也冷漠無情。
  • 讓孩子自在的成長吧!父母越焦慮,孩子越痛苦
    越擔心越焦慮,越焦慮越恐慌,就這樣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因為我們生長在社會變化最快速,競爭尤為激烈殘酷的時代。當父輩包分配工作,分房子已經成了歷史,我們所生活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打拼。見到過無數的同齡人在這場競爭中失敗,自然也讓我們為自己的孩子擔憂不已。
  • 為什麼一個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待見?真相很戳心
    同時也會發現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在孩子比較多的家庭裡,往往最孝順的那個孩子過得最委屈,也最不受父母待見。為什麼一個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待見?真相很戳心。嘴巴甜的人討人喜歡會發現那些嘴巴甜能說會道的孩子,就算他們什麼也不做,照樣很得老人喜歡,而那些孝順的孩子不管做的多好,也敵不過人家的一句甜言蜜語。在很多父母看來,做得再好,不如說的好聽。所以會發現生活中那些不做事,沒有實際行動,但是擅長曲意逢迎,謊話連篇,會哄會騙的人卻甚得老一輩寵愛。
  • 從心理角度分析《安家》「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的愚孝行為
    那麼為什麼房似錦明明怨恨潘貴雨的偏心與狠心,明知道父母的行為無比過分,反而會對只知道索取的潘貴雨進行無限付出的「愚孝」呢?」正是這種歉疚感,是我們大多數人有血有肉有良知的人無法忍受的,於是為了消除這種歉疚感,迎合者成了一個被人指「愚孝」的人。他們其實在通過無限的回報來消除這種歉疚感,但是往往迎合者越努力,並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很多父母反而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不但不會給予迎合者渴望的溫情與親近,反而有恃無恐,愈演愈烈。
  • 為啥越受父母冷落的孩子長大越孝順,父母偏愛的反而越自私?
    為啥越受父母冷落的孩子長大越孝順,父母偏愛的反而越自私?有句老句「偏疼的果子不上色」,什麼意思呢,一棵果樹最大的那個,主人最喜歡的也就是它,經常伺候把旁邊的樹葉剪掉,恐怕遮住陽光照射,到最後顏色還是不理想,不如一些比的果子好看。
  • 這4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優秀
    可越在親密關係中,越需要清晰的界限,這樣愛才能夠流動,靈魂才能起舞。做個有界限感的父母,尊重孩子作自己生命主人的權利,尊重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尊重孩子獨特的生活節奏和方式,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獨立、有邊界感的人。
  • 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不愛去外婆家?並非不孝順,原因既現實又扎心
    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不愛去外婆家?王女士每次回娘家,孩子都鬧著跟媽媽去外婆家,所以每個月女士都會帶著孩子回去吃一次飯。而且每年孩子最期盼的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是過年,第二件事就是過年時可以去外婆家吃團圓飯。
  • 父母越嚴厲,孩子越容易撒謊?說謊的孩子更需要愛,而不是懲罰
    在兒童的世界裡,童話和現實的界限並不清晰。媽媽的做法,無疑會讓孩子更加混淆了童話與現實世界。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出,妞妞的「否認」行為是習慣性的。孩子為什麼要撒謊,為什麼對媽媽的說法習慣性否認?比起撒謊的行為,這一點更值得深思。隨著孩子長大,童話故事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小。
  • 有一種痛苦叫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孩子越出息,父母晚年越悽涼
    但緊接著父母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殘酷現實是:隨著孩子越出息,父母看不到孩子的時間會越長,晚年悽涼的景象似乎已經近在咫尺。想到逢年過節家中只有自己和老伴孤零零的兩個老人,常先生不禁感慨:「年輕想讓孩子有出息,而現在孩子越有出息,自己反而越孤獨。」
  • 我們為什麼會對越親近的人越沒耐心?
    其實,對越親近的人越沒有耐心,已成為一個日益普遍的心理現象。而且,社會發展速度越快,人的這種心理傾向就會越明顯。那麼,為什麼我們會對越親近的人越沒有耐心呢?簡單歸納一下,蔚藍認為至少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其一,當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更多的選擇時。
  •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依賴父母?黏人≠不獨立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依賴大人?怎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你有沒有經常因為這些問題困惑呢?也有家長擔心孩子缺乏獨立性,長大以後在社會上吃不開!還有家長擔心如果是男孩子這麼黏人,以後是媽寶男怎麼辦?誰都想看到孩子大大方方的玩,開開心心的樂,又獨立又自強,讓父母放心,儼然別人家的孩子!但是當事與願違的時候,作為家長,被孩子消磨了耐性之外,你有正確看待孩子依賴自己的問題嗎?孩子依賴家長,與培養獨立性有怎樣的聯繫?
  •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想遠離父母?真實答案戳心窩,父母要挺住
    聽到小表弟這麼多說,我很驚訝,要知道他父母可是我們親戚圈裡有名的「會教育孩子」的父母。他們學歷高,工作好,周末、假期全都用來陪伴兒子和督促兒子學習,為什麼小表弟還有這種想要逃離他們的想法呢?其實,不僅我表弟,很多人,包括我們自己不也如此嗎?那麼,究竟為什麼孩子越大越想遠離父母?真實答案戳心窩,父母要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