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依賴大人?
怎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你有沒有經常因為這些問題困惑呢?
就拿我自己來說,每天早上起床去上班,兵荒馬亂一陣忙,收拾洗漱完自己,要用最快的速度做好孩子和愛人的早餐,還要督促孩子吃飯出門去幼兒園!
每天早上,最頭疼的不是時間有多緊,而是孩子這個「攔路虎」總是要求我給她穿衣服,自己不穿,偶爾我特別忙想讓愛人送女兒去幼兒園,偏偏孩子不同意,非要我送她去!
而晚上一進家門,「攔路虎」像個「跟屁蟲」又跟在身後,「媽媽,你陪我玩嘛」,「我就要你陪我玩」!
我做了一張圖,看看孩子經常黏人的口頭禪,你家孩子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其實,最開始發現孩子特別黏我的時候,我下意識的也是比較煩躁,1歲陪到2歲,2歲陪到3歲,想著孩子大了,上幼兒園了,老母親終於要解放了,結果發現,孩子比之前更黏人了!
有時候在小區玩的時候,也能看到一些孩子,特別黏家長,玩要拉著家長去,小手緊緊拽著家長的衣服或者手,不敢主動融入,看上去特別黏家長!無論家長如何鼓勵和引導孩子去玩,孩子都一個勁兒的搖頭,除非家長跟著一起去玩,才會特別開心放得開!
一些家長擔心孩子性格太內向了,不會交朋友,太黏人了!
也有家長擔心孩子缺乏獨立性,長大以後在社會上吃不開!
還有家長擔心如果是男孩子這麼黏人,以後是媽寶男怎麼辦?
誰都想看到孩子大大方方的玩,開開心心的樂,又獨立又自強,讓父母放心,儼然別人家的孩子!但是當事與願違的時候,作為家長,被孩子消磨了耐性之外,你有正確看待孩子依賴自己的問題嗎?孩子依賴家長,與培養獨立性有怎樣的聯繫?
兒科專家格迪·辛格博士,邀請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 200 多位嬰兒,進行了一場最有開創性的嬰兒腦科學研究。BBC 並將這些研究影像拍成了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 The Wonderful World of Babies )。
在《北鼻異想世界》中提到,請容許孩子依賴,寶寶天生離不開父母的關注,我們總以為孩子太依賴父母,會成為社會巨嬰。但事實上,卻恰好相反。研究員格迪博士表示,成長為快樂與自信的人,需要親密關係與溫暖。
也就是說,允許孩子在一定年齡段與你親密,依賴你,反而有助於培養孩子獨立性,因為他們需要從父母身上獲取安全感,心理安全得到保障,才能激發更多探索世界的欲望!
孩子黏人其實是獨立的一種表現,當父母要上班,孩子表現出黏人的時候,是他們走向獨立之前的第一個人生挑戰,他們更加希望得到家長的回應與關注,而不是家長快速的逃脫,被迫接受父母會離開的現實,保持情感連接,正視孩子的黏人,逐漸尋找合適的方式方法幫助孩子適應你的短暫離別,孩子黏人的情況反而會好!
孩子黏人也是愛父母的表現,的確,大多數時候孩子不分情況的黏人,讓媽媽們焦頭爛額,哄也哄不走,說又說不通,但反過來想想,孩子並不能理解爸爸媽媽口中的忙,在孩子的眼裡,爸爸媽媽每天都是早上出門,晚上天黑了回家,而此刻的他們正是安全感建立的時候,他們不知道工作有多辛苦,就想多親近父母,所以顯得很任性!
孩子終會長大,總有一天他們不會再黏父母,也不再分享心思給父母,父母之於孩子,終將漸行漸遠,想想未來到來的那一天,此刻孩子黏你、依賴你,就不如當作是甜蜜的負擔吧!
一位媽媽因為拿的行李太多抱不起3歲多的女兒,女兒在街頭大哭,媽媽在一旁無奈教育,「媽媽拿的東西多,太累了,抱不起你」,於是等了很久,哭過的女孩拉著媽媽一起回家了。
隔幾天,走在同樣的道路上,女兒問媽媽,「媽媽,你累嗎?」,媽媽疑惑地說,「不累呀」,女兒一臉開心,「媽媽,那你能抱我嗎?」,媽媽恍然大悟,抱起了女兒!
你們看,孩子的心思多單純、多善良,痛過一次雖然不知道什麼是累,但是媽媽說累不能抱,那不累了就能了吧!可愛到你都不忍拒絕!
所以,家長們,拿出足夠的耐心,陪過孩子度過這一階段,其實只有短短的幾年甚至是一小階段的時間,孩子只是無法表達對你的依戀,也只是想從你身上確定愛!你願意給孩子更多的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