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課程我們老生常談,不少國際學校也以西方的教育理念為核心,那麼西式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是如何應用在課堂的,我們不妨溯源到到原汁原味的西式課堂去感受一番~
西式的教學方法,學生佔據主導地位。
就一個事實問題來舉例。我們都知道在一個班級裡,學生由於身心特點不同,展現的能力和水平也會有所差距,那麼面對進度分層的課堂,老師們會採取什麼措施,讓學生們既能吸收知識,又能同步進度呢?
1.採用靈活「拼桌」式課堂
通常老師們面對能力和水平分層的學生會進行差異化教學,雖然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也會耗時費力,同時限制學生的發展。經過長期的嘗試和實踐,老師們研發了一種「拼桌式」教學法,使學習進度有了成效,課堂效率有了提高,我們一同來看。
「拼桌式」課堂教學法有什麼效果?
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通過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並傳授給身邊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解決了他們疑惑的同時自己也會強化記憶,鞏固能力;同齡學生的表達是最容易理解的,他們共同交流和促進,也避免了因為分組而帶給能力較弱學生的打擊。
兩方面,孩子們都可以得到他人看問題的不同角度,這對他們而言,無論是學習平面上,還是個人思維拓展上都是很好的鍛鍊機會。
2.採用「開放式」提問
「開放式」提問,即沒有標準參考答案的問題。需要學生們通過自主探究、收集材料、總結整理的方式給出自己的見解,他們各抒己見,不用因為回答錯誤而膽怯,其他同學拓展和補充也是發散思維的一種方式。
於此同時,無論能力進度,孩子們貢獻出的答案疊加起來,作為一個班集體便是大家都能學習到的財富。
因為沒有標準答案,整個解題思路和過程都是在學習。對於進度稍快的孩子來說,這是個鍛鍊他們深入探索能力的機會,通過分析和交流,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深度也會有所突破。
而對於進度稍慢的孩子來說,聆聽其他學生的想法,觀察他們的解題思路也是開拓他們思維的最好嚮導。而最重要的是,探索的過程全部需要孩子們親力親為,這比坐在凳子上被動聽課的參與度要高出很多,知識的吸收度也不言而喻。
3.教學節奏也很重要
中學階段的孩子,課堂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一定限度的。雖然無法全程專注聽講,但是卻可以在有效時間裡高度吸收文化知識和完成學習任務。有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的年齡數+1即等於他們能夠注意聽講的時間數。
比如一個14歲的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情況大概也就只有15分鐘左右。
因此在安排課程內容上,時間概念也應該被重要考慮。英國的課堂不會一整節課都由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他們深諳學生學習心理,採用最高效的環節設置:主題教學(短時間講課)主題探索(自主學習)遊戲活動(學生參與)。
這樣的授課流程,既科學又合理,每個環節都是一個單獨的小組模塊,中間可能穿插著各種互動或者遊戲,讓學生們全程充滿參與感,同時在學習和放鬆的循環模式下,發揮最高效的課堂時間。
當然每種教學方法都要依據當地的學生情況而定,將國際化和本土化融合,不斷研討和實踐,才是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國際高中就是結合西式教育和本土教育的最佳產物,打造出最適合中國學生身心發展的特色教育之路。而坦途網國際學校就是為大家指明方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