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寒冬雖然仍在持續,但表演類綜藝節目卻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表演類競技節目,把表演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搬到了臺前,讓越來越多的觀眾對這個行業有了新的認識。相對於許多把表演搬上舞臺的節目,《演技派》在於正的精心策劃下,走起了以拍代練的模式,直接在綜藝中拍起了電視劇。通過邊寫邊拍、競爭上崗的方式考驗著演員的實戰能力。
於正,是伴隨著爭議聲成長起來的影視製作人。雖然一直有爭議,卻也一直屹立不倒。雖然人們對於他本人及作品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於正常常把握市場的能力一直很強,所以屢屢創造出爆款。《演技派》裡,於正也是當家做主的一位,以拍代練就是他提出來的概念。
在綜藝裡拍戲,如果只是看到這樣一個節目概念,很多人或許會覺得這只是節目為了吸引眼球放出來的煙霧彈,覺得綜藝就是綜藝,與實際拍攝還是會有很大的差距。但通過近兩期節目的呈現,我們會發現,於正這次是動真格的。
《演技派》中於正拍攝的這部名叫《紫禁城裡的小食光》的劇集,服化道完全對標《延禧攻略》,請到了導師張靜初以及曾在《延禧攻略》中出演魏瓔珞父親、姐姐的專業演員沈保平、鄧莎前來與選手搭戲。一會兒拍火場、一會拍水下,完全不像是在鬧著玩兒。只能說,這一回於正玩得挺大。
《延禧攻略》中,秦嵐塑造的皇后富察容音因其溫婉、優雅和智慧,成為了萬千觀眾心目中的"白月光"。同為清宮戲的《紫禁城裡的小食光》裡也出現了皇后的角色,這次的扮演者是作為節目導師之一的張靜初。
拍過許多電影、拿過許多獎的張靜初,表演實力和拍戲經驗自然沒話說。但在拍攝皇后的第一場戲時,張靜初對於現場的打光設計有了不同看法,現場燈光組根據她的建議調整打光後,拍出來的效果於正並不滿意。於是隔日於正聯繫張靜初,要求按原有的燈光設計重拍這場戲。最終於正與張靜初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於正的嚴格要求恰恰說明他並沒有因為是綜藝就去敷衍。
與此同時,《紫禁城裡的小食光》在服化道方面的用心程度也令人瞠目。用於正自己的話來說,在製作上一定是堪比《延禧攻略》的,甚至比它還要精緻。比如張靜初頭上戴的點翠,每支的價值都在三千多元。因為翠鳥現已是瀕危物種,所以劇組使用的點翠都是上百年的老物件,是一點點收集來的真品。
女演員們頭上戴的絨花,亦是用真蠶絲製作的手工絨花。演員的服裝上面的刺繡也全是手工刺繡。於正自己開玩笑說,自己到現在都沒住上大別墅,就是因為把錢都花在這兒了。
當然,無論是演員陣容也好,服化道也好,並不能代表一部戲的全部。按照節目的競技規則,於正需要隨時調整劇本來讓表現較弱的演員戲份邊緣化,同時讓表現好的演員成為主角。這樣的規則下,這個劇本的水準究竟會怎樣?還有待後續節目播出,在釋出的成片效果裡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