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西安3月26日電(記者 李永鵬 代紅玉)因被質疑「穿著類似和服」與「未辦理預約賞櫻手續」,3月24日,兩名試圖進入武漢大學觀賞櫻花的男子與武漢大學保衛人員發生肢體衝突。25日晚,武漢大學新聞中心發布事件情況說明,稱兩名男子中的一人未辦理預約賞櫻手續,保安在勸離過程中受到男子的言語挑釁,雙方溝通不暢引發肢體衝突。
針對男子身著「唐服」與「和服」的討論,26日上午,中國青年網記者聯繫到了西安培華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副教授李媛,其向記者表示,「僅從新聞圖片來看,暫時無法給出結論。但從當事人表示自己穿的是『吳服』來看,男子應該身著的是『和服』,因為中國服裝史上並沒有『吳服』這個稱謂。」
李媛稱,圖中當事人所穿的木屐確實源於中國漢代時期,甚至更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一名武漢大學的學生向媒體透露,始發地為武漢大學教五教學樓旁,上述兩名青年男子欲進校園賞櫻,保衛人員稱其穿和服不讓進入。雙方先是發生語言衝突,穿休閒裝的青年男子爆了粗口,隨後便發生了視頻中的一幕。
3月25日凌晨,武漢市公安局珞珈山派出所一民警表示,衝突起因系遊客穿著類似和服的服裝入校賞櫻,「武漢大學是國內一流大學,穿著這種衣服去賞花不合適,制止他們入校賞花沒錯。」民警還稱,他們正在聯繫衝突中的兩名青年男子。此外,警方還在調取監控錄像調查衝突的全過程。
記者發現,一份2002年出臺的「關於櫻花開放期間校園管理的通知」印有「不允許在校內穿和服照相」的字樣。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外,武漢大學學生曾向媒體表示今年賞櫻季到來後,武漢大學除安排保衛人員值守外,還安排了學生,並傳達了穿和服不準進校園的規定。26日下午,記者隨後多次致電當事男子及武漢大學新聞中心,但截至記者發稿前,雙方均未回應。
「唐裝」還是「和服」?專家:吳服是和服的一種類型
針對網友關於唐服與和服的討論,中國青年網記者聯繫到了西安培華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副教授李媛,請她對和服與唐裝做了專業區分。
李媛告訴記者,因為現在市面上我們常見的唐裝與和服基本上都在人們認知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它的溯源性和代表性都不是很強,所以單純從新聞圖片中顯示的具體穿著來看,沒有辦法準確判斷其穿的是唐裝還是和服。
「但相關採訪中提及當事人說自己穿的是吳服,如果從這一點來判斷,他穿的應該是和服,中國服裝史上沒有吳服這個稱謂。」李媛說,三國時期,日本在與東吳通商交流的過程中,將東吳服裝的縫製方式引入到了日本,所以便產生了吳服,吳服是和服的一種類型。
如何區分唐裝與和服?李媛表示,「從領子上判斷可能會更直觀,和服以交領的形式為主。」李媛說,日本的和服有固定形制,融合了自己的文化,不會隨意加入其它的元素,雖然和服本身有一定的隋唐風格,但其對唐代服裝的吸收在於圖案和縫製方式等方面,而不是完全照搬唐朝的服裝造型,與唐代服飾還有著一定的區別。
學校通報:男子未辦理預約賞櫻手續 言語挑釁安保引衝突
25日晚,武漢大學新聞中心就此事發布事件情況說明,稱通過調取完整監控視頻和調查取,雙方衝突的原因在於:「兩名男子中的一名未辦理預約賞櫻手續」;「女性保安在勸離過程中受到男子的言語挑釁」;「男性保安加入勸阻,雙方溝通不暢,從身體頂撞發展到嚴重的肢體衝突」。
武漢大學關於事件情況說明截圖。
情況說明強調,事件發生後,學校對涉事保安進行了嚴厲批評教育,並將進一步加強校園文明執法專項工作。在歡迎社會公眾進校賞櫻的同時,希望公眾遵守賞櫻預約規定,在校期間舉止文明,服飾得體,共同維護良好育人環境。
爆料請撥打中國青年網新聞採編中心熱線010-56937112、010-57380667或發送至郵箱news@youth.cn、qwxwzx@163.com。傾聽青年心聲,關注青年權益,我們24小時在線。更多新聞內容請關注@中青網新聞中心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