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寶寶健康的成長發育,離不開寶媽的營養供給,最重要的當屬媽媽的奶水了,如果寶媽奶水充足的話,那麼寶寶也能夠吃得飽,若是哺乳期遭遇「回奶」現象,那寶寶少不了餓肚子了。
所以在哺乳期,寶媽們都很注意自己的飲食,但是就算再小心,還是會出現回奶的問題。其實回奶主要是因為寶媽經常做這三件事。
1、寶媽情緒起伏
寶媽在生產之後,處於一個非常無助的境況中,需要家裡人都幫把手,但很多時候,家人的照顧和關心是不到位的,在面對老公、婆婆等人際關係時,寶媽很可能會出現非常多的負面情緒,委屈、憤怒、傷心、壓抑、煩躁等等,這些情緒都會對寶媽的身體產生影響。
所以說,寶媽一定要在母乳期調整好自己情緒,可以聽聽音樂或者讓老公多陪陪自己,保證寶寶有足夠的口糧吃。
2、為了下奶,剛出院就開始喝油膩的肉湯
寶媽生完孩子後,一般會在醫院裡住幾天。在醫院的幾天因為條件受限,飲食還算清淡。但剛一出院回家,老一輩就會做很多油膩的骨湯、豬蹄湯給產婦喝,說是多喝湯下奶。
但過於濃稠的肉湯堵塞了乳腺管,導致母乳淤積,排出不暢進而引發乳腺炎。其實,剛生產完的前兩周並不適合喝油膩的肉湯,相反飲食要清淡些。想要保證母乳量,只要保證身體攝入足夠的水分就行。
3、總擔心母乳不夠,每天額外給寶寶餵數次奶粉
生完寶寶後,由於擔心母乳可能不夠,再加上有的家庭對母乳餵養不是很贊成,因此寶寶主糧直接就換成了奶粉。這樣一來寶寶的吮吸自然就減少,母體腦垂體因此受到刺激也會減少,導致泌乳素分泌量不足,這樣母乳要想充足難以得到保證。
以上三種問題,都很有可能導致回奶,寶媽不想寶寶斷奶一定多留心。寶媽一定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情,堅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母乳親喂,同時也不要跟身邊的家人置氣,大家都是為了寶寶好。
每一天的用心呵護,成就寶寶的健康未來。在這裡靖媽為大家推薦一本育兒書籍,本書從餵養、護理2個方面,吃喝、拉尿、哭鬧、安睡、洗護、穿衣、疾病7個主題講解新生兒護理、母乳餵養的正確方式和輕鬆上手方法。媽媽可以隨時查閱,能夠對寶寶的情況瞭然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