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網站6月15日發布《2019年教育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小學在校生人數連續6年保持增長,2019年達到1.056億人,這是近10年連續第3年達到1億人以上。
但是,2019年,全國幼兒園入園兒童人數比上一年減少175萬餘人,延續減少態勢,且降幅擴大約2.4倍。
小學生人數被認為是衡量未來人口紅利的重要指標,在地區分布方面,河南省連續多年全國小學在校生人數第一的座次易主,廣東取而代之。
2019年,廣東省小學在校生人數達到1033萬人,約佔全國總人數的9.79%。
2019年廣東省GDP突破10萬億。兩個數據疊加解讀,意味著廣東省1000多萬小學生將獲益於經濟發展成果,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也意味著廣東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將得到更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
得人才者得未來,現在的小學生分布格局,多大程度上決定著區域競爭力?
圖/人民視覺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發現,近20年來,我國小學生人數呈現V形走向。2000年-2010年,小學生人口總人數多但逐年遞減,從2000年的1.3億減少到2009年的1.0071億,在2010年跌破1億人。
此後,小學在校生人數繼續下降,到2013年達到低值9360萬餘人。
不過,2014年-2019年,我國小學生人數出現反彈,且保持平穩、持續增長,並在2017年達到1.0093億,重回億人級別。
(數據來源:歷年教育統計數據,下同)
從人力資源角度來看,過去10年小學生人數連續增長意義重大,這意味著10年後的適齡勞動力供給將有所保證。
不過,需要警惕的是,2019年全國小學招生人數僅比2018年增長17441人,而2018年比2017年則增長超過百萬人。儘管近年來小學招生人數變化波動較大,但增速下降如此之大仍可謂震蕩。
我國人口形勢仍值得警惕。生育政策的提振作用需要理性研究,以2014年各地開始實施的「單獨二孩」政策為例,首批「單獨二孩」兒童於2017年進入幼兒園,在教育統計數據中,2017年的入園兒童的確扭轉了此前的下降趨勢,較2016年增加了15.87萬人,但到了2018年,全國入園兒童人數就減少了74萬人,剛剛公布的2019年數據顯示,入園兒童人數再次減少175萬人。
可以說,從入園數據來看,「單獨二孩」政策對我國人口形勢的提振作用極為有限。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年,各地還大力開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入園率普遍得到提升。
「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實行。據媒體6月16日報導,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劉建孟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等人發表的論文稱,「全面二孩」的出生高峰在2016年冬季到來,該政策實施半年後的十八個月內,受該政策影響,估計額外多出生約540萬人。
也就是說,首批「全面二孩」兒童入園高峰將在2020年到來,屆時的數據表現,將是對人口政策成果的又一次檢驗。
廣東省是2019年教育統計數據中的亮點。
2019年,廣東省小學在校生人數一舉超過河南,結束了長達多年的全國第二身份。廣東小學在校生人數已達1033萬餘人,佔全國約9.79%。
這與兩個因素有關:首先,廣東常住人口總量連續多年位於全國第一,龐大的人口基數自然帶來了龐大的小學在校生人數;其次,廣東常住人口中有大量非戶籍人口,這意味著流入廣東人口在相當規模,由於近兩年大力度的人才引進力度,大量高素質勞動力來到廣東,而他們恰好處於小學生父母的年齡段。
這從廣東與河南兩個人口大省的對比中可以發現,2015年-2018年,河南省小學在校生人數始終位於全國第一,且呈增長態勢,但位於中原大地的河南,人口流入速度低於廣東,即使同樣人口基數龐大,小學在校生人數增長仍然落於下風。
2015年-2019年,河南省小學在校生人數年增長率分別為3.05%、1.71%、1.28%、1.8%,而廣東省的年增長率則達到了4.18%、4.06%、4.93%、4.56%。
也可以說,由於廣東省的經濟發展動力強勁,經濟結構轉型步伐快,吸引了大量優質人才流入,進而帶來了規模龐大的小學生群體。而這些小學生,經過若干時間,將成為廣東的後備人才和勞動力。
「規模龐大的小學生群體的意義還在於,能夠延緩和稀釋廣東省的人口老齡化。」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說。
他認為,由於全面二孩政策影響,以及廣東省適齡生育人群的經濟條件整體較好,生育意願較強,未來一段時間廣東省小學生人數仍將繼續增長。
在廣東省內,人才引進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尤其是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小學在校生人數也是如此。
2018年,廣州、深圳的小學生數量都超過了100萬,在全國城市中排名二、三位,僅次於人口基數大的重慶。
深圳的小學生數量從2008年的58.59萬增長到2018年的102.8萬人,增量達到了44.21萬人,十年增長了75%。
2018年,東莞小學在校生人數達到80.35萬人,竟然超過上海(80.02萬人)。值得注意的是,東莞的常住人口只相當於上海的1/3,而小學生數量居然超過後者,東莞人口的年輕可見一斑。
不止在廣東,在全國範圍內,小學生都在隨家長向中心城市集中。
2018年,除了重慶、廣州、深圳三個小學生人數超百萬的城市,鄭州、北京超過了90萬,石家莊、東莞和上海都超過了80萬。
2008年,重點城市中,小學生人口數量超過60萬的僅有4個城市。但到2018年,已達到了13個之多。
過去十年,人口城市化特徵明顯,由於中心城市擁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因此出現了小學生人數更為集中的現象。
當年,增長的小學生群體也給公共政策提出了挑戰。廣東省各地近年來為何不惜重金招聘中小學教師?這有其現實需求。
6月15日發布的《2019年教育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省普通小學生師比高達18.68,僅次於福建的18.79,位於全國第二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