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歌唱家範宇文:音樂溝通心靈 歌聲溫暖兩岸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8月17日電 題:臺灣歌唱家範宇文:音樂溝通心靈 歌聲溫暖兩岸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夏日,從臺北市區一處小型音樂廳傳出《秋水伊人》《我愛你,塞北的雪》等歌曲的合唱聲。舞臺上帶領大家排練的是曾被譽為「臺灣最美聲音」的著名歌唱家範宇文,她曾以一曲深情的《我愛你,中國》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為大陸觀眾所知。

  1946年出生的範宇文從小就愛唱歌、不怯場,當年同時被臺中女中和臺北女師錄取,父親堅持讓她選擇後者,為的是將來能有穩定的教師工作。

圖為範宇文在為臺北蘭心合唱團教授一首新歌曲的演唱技巧。

中新社

記者 路梅 攝

  範宇文當了十餘年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後,出於對音樂的熱愛與執著,28歲時申請到臺北師範大學音樂系讀書,那時她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在家人支持下,範宇文以第一名的成績完成了學業,「唱歌讓我快樂,大學時光是最快樂的日子」。畢業後,她繼續到義大利米蘭的威爾第音樂學院深造,並用兩年時間完成了五年的學習,且成績優異。

  上世紀80年代初,臺灣經濟快速發展,藝術活動頻繁。留學歸來的範宇文不僅成功找到一份教授音樂的教職,還獲得很多演出邀請,在《弄臣》《卡門》《圖蘭朵》《西廂記》等著名歌劇中的精彩演出,令她迅速成為臺灣家喻戶曉的「聲樂天后」。

  近日,範宇文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向記者展示了其珍藏的十餘冊《宇文締造的天地》剪貼冊,這是她父親親手製作的,記錄著她從第一次登臺演出到蜚聲樂壇的各類報導和演出信息。範家1949年隨軍來臺,範宇文說,「父親一直說等我去四川辦獨唱會,就跟我一起回故鄉。可惜他卻沒能等到那一天」。

  1988年,兩岸交流尚未全方位開放時,範宇文便和上海歌劇院的演員合作演出了《西廂記》,飾演女主角崔鶯鶯。「第一次來到在歷史書裡學到的上海,心情非常激動。」範宇文回憶起與大陸同行的合作,「心中的溫暖不知道怎麼說」。當時她的演出鞋尺寸做小了,來不及重做。「有一個男生,每天穿我那個小鞋,幫我撐大」。

  上世紀90年代初,大陸歌唱家成明到臺灣時把《我愛你,中國》的歌譜送給範宇文,她立刻在家中鋼琴上彈奏起來。「歌中描述的大山大海,四季變化的中國,讓我不自覺地流淚。我唱這首歌的節奏比別人慢,因為每次演唱,歌詞中描繪的景色就一幕幕展現。我用心地在歌聲裡訴說著感情。」

  範宇文在音樂道路上追求「藝術歌曲通俗化,通俗歌曲藝術化」。她說,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歌劇、聲樂,所以她開創了獨特的演唱會方式,先把藝術歌曲通俗化地講解,再演唱。

  範宇文第一個在臺灣唱響了《我愛你,中國》,也讓這首歌成為當時熱門歌曲之一。1998年,她在央視春晚演唱了這首歌,成為最早登上春晚舞臺的臺灣歌唱家之一。範宇文還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知名高等學府舉辦過獨唱音樂會,將許多名曲分享給莘莘學子,《我愛你,中國》是保留曲目。

  範宇文自1995年起,帶領愛好音樂的女性朋友組成臺北蘭心合唱團,「我教她們唱《我愛你,塞北的雪》等歌曲,用藝術感染大家」。她一直堅信,音樂是最好的表達,藝術的薰陶可以消弭兩岸間曾經的誤解。

  合唱團成立至今已22年,多次跟隨範宇文到大陸各地演唱。「在一次演出途中經過黃河,我們特別興奮,一定堅持要停車去看看。」範宇文說,「我們帶著歌聲走遍大江南北,感動過很多人。」她們既唱《我愛你,塞北的雪》《我愛你,中國》,也唱《望春風》《思慕的人》《白牡丹》等經典臺灣歌曲。「中國人要唱中國歌,中國人要把中國歌唱好,這是最重要的。」

  範宇文說,兩岸交流30年,讓她收穫了很多大陸音樂界的好朋友,也看到了大陸音樂的進步發展。「兩岸同為炎黃子孫,流著同樣的血,同受中華文化薰陶」,範宇文說,「我在大陸的舞臺上感受到了觀眾們對我的喜愛,我也願意促成更多兩岸音樂交流活動。音樂是很好的溝通方式,希望兩岸青年在音樂領域多交流,越交流才能越了解。」(完)

相關焦點

  • 兩岸三地歌唱家在香港「同唱一首歌」
    來自海峽兩岸和香港的著名歌唱家及音樂愛好者,今天晚上在香港文化中心攜手舉行「海峽兩岸同唱一首歌」音樂晚會,透過文藝交流,增進骨肉同胞情誼。  這場音樂晚會,由香港華僑華人總會與亞洲電視聯合主辦。香港華僑華人總會會長古宣輝表示,在新世紀第一個春天到來的時候舉辦音樂會,旨在通過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增進兩岸同胞之間的了解和骨肉情誼,共同期望二十一世紀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空前團結和全面復興。
  • 用民族音樂架起兩岸溝通橋梁 以民族元素串聯兩岸年輕心靈
    用民族音樂架起兩岸溝通橋梁  以民族元素串聯兩岸年輕心靈——山東省臨沂市沂蒙青少年民樂團
  • 第八屆海峽兩岸合唱節唱響臺灣花蓮
    新華社臺北10月4日電(記者 曹檳)在臺灣花蓮舉行的第八屆海峽兩岸合唱節4日舉行頒獎音樂會,來自新疆的「天山百靈女教師合唱團」等三支隊伍獲得成人組金獎,花蓮太平小學合唱團等兩組獲得少兒組金獎。獲得成人組金獎的還有「河南省教師合唱團/陽光學院合唱團」以及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青年合唱團;「蘇州小荷合唱團」則與寶島的小夥伴們分享了少兒組的金獎。此屆合唱節由中國音樂家協會、福州市政府和花蓮縣政府主辦,共吸引了海峽兩岸21支合唱團逾1200人參賽,其中大陸團隊14支,臺灣團隊7支,為歷屆規模之最。
  • 臺灣教授福建授課:音樂可讓兩岸神通意會
    中新社福州4月17日電 題:臺灣教授福建授課:音樂可讓兩岸神通意會  作者 林春茵  3年前的一次交流訪問,臺灣東海大學音樂系教授陳思照獲聘為福建民辦高校——陽光學院的客座教授。原以為「是客套」的機緣,卻給了陳思照至今仍感嘆不已的「沒想到」:一是次年再三接到陽光學院的盛情邀請,「我就真的過來了」;二是開啟兩岸高校合作演出高雅音樂先河。
  • 用民族音樂架起兩岸溝通橋梁 以民族元素串聯兩岸年輕心靈 ——山東省臨沂市沂蒙青少年民樂團首開山東省兩岸青少年藝術交流先河(二)
    用民族音樂架起兩岸溝通橋梁  以民族元素串聯兩岸年輕心靈——山東省臨沂市沂蒙青少年民樂團
  • 陳思思海峽兩岸續「不了情」 回顧經典臺北個唱
    點擊進入鳳凰美女音樂秀場內地著名歌唱家首次在臺灣舉辦的個人音樂會——陳思思《美麗之路》音樂會2009年10月31日晚在臺北「國父紀念館」大會堂激情上演,獲得圓滿成功。音樂會由曾慶淮、蔣孝愚總策劃;兩岸的王榮起、闕聰華任總導演;音樂指導為吳頌今;藝術總監為屈塬;兩岸電視臺的李紅、徐乃麟任主持人,現場由臺灣特意為這次音樂會組成的「思路管弦樂團」以及由臺灣著名演奏家組成的民樂隊伴奏,管弦樂團由著名指揮家楊洋執棒,合唱和舞蹈均由臺灣同行友情擔當,兩岸都派出了精英陣容運作這臺音樂會,雙方配合極其默契與成功。
  • 臺灣音樂人楊品驊:兩岸音樂可以有更多融合,不可阻擋
    (海外網 李昊/攝)海外網12月5日電「最初,我只對臺灣少數民族音樂有著通透的理解,但當我接觸到大陸民族音樂的時候,我更加發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我們有更多可以進行融合、走向世界的可能性」。12月4日,在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的「兩岸青年文化主題沙龍」上,來自臺灣的少數民族歌手楊品驊圍繞兩岸音樂交流與融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第六屆兩岸族韻喜福匯在臺灣竹北市歡樂唱響
    21日晚,第六屆兩岸族韻喜福匯活動在臺灣竹北市拉開了帷幕。圖為節目《草原音樂大串燒》演出現場。(中國臺灣網 郜利敏 攝) (中國臺灣網 郜利敏 攝)   中國臺灣網10月22日竹北市訊 (記者 郜利敏)「滔滔的河水永遠流淌 香甜的奶茶永遠飄香 騎士的馬兒永遠健壯 古老的歌聲傳遍大地.....」來自蒙古族歌曲《蒙古依舊》21日晚在臺灣竹北市唱響,1300餘名觀眾感受著來自草原的歌聲魅力。
  • 堅果幼評音樂記憶力項目——森林歌唱家
    音樂是最接近心靈的藝術,很多難以表達的情感都可以從音樂中尋找到傾瀉的出口,欣賞音樂可以提高美的認知,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孩子對音域已開始有了區分和組織的了解,為了讓孩子能夠更接近距離的感受到這份美感,近日堅果幼評推出「森林歌唱家」項目,小朋友可以運用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進行探索和解答在測評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 海峽兩岸音樂文化藝術節與海峽兩岸青年影視文化周正式啟動
    活動現場, 「海峽兩岸音樂文化藝術節」與「海峽兩岸青年影視文化周」 作為兩岸交流的重要專項活動正式啟動。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談及此次海峽兩岸青年文化交流,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派第三代男旦傳承人胡文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從09年開始,連續6年去臺灣演出,並將京劇帶進臺灣大學校園。「當地很多年輕人對京劇非常感興趣,希望像今天這樣的海峽兩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動繼續辦下去,辦得更好。
  • 通訊:用歌聲傳承土著文化——記秘魯土著女高音歌唱家西爾維婭...
    原標題:通訊:用歌聲傳承土著文化——記秘魯土著女高音歌唱家西爾維婭·法爾孔  新華網利馬8月7日電(記者張國英 賈安平)上個月秘魯獨立194周年紀念日前夕,一個用南美洲土著語言克丘亞語演唱秘魯國歌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流傳。歌唱者清亮、空靈、委婉、悠遠的聲音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震撼著聽者的心靈。
  • ...夢想盛放」第三屆兩岸高校音樂大賽《青春最強音》總決賽在臺北...
    (中國臺灣網 發)  中國臺灣網1月14日訊 近日,兩岸高校音樂大賽《青春最強音》第三季總決賽在臺北順利舉辦,兩岸大學生相聚臺北,心跳同頻,歌聲共鳴,用最熱血的方式,貯藏了這個冬天的溫暖記憶。(中國臺灣網 發)  用音樂連接兩岸,搭建兩岸青年交流平臺。  兩岸高校音樂大賽《青春最強音》,是兩岸青年在文化交流上持續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的最熱門賽事之一。第三季《青春最強音》於2018年9月啟動,198所兩岸高校參與,其中覆蓋臺灣全島158所高校。
  • 海峽兩岸合唱節金獎巡演在苗慄舉行
    福州新聞網臺灣苗慄電(福州日報特派記者 柯競)「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1日下午,一曲曲悠揚動人的歌聲迴蕩在苗慄藝文中心。第十屆海峽兩岸合唱節金獎巡演昨日移師苗慄縣,兩岸歌者多次同唱一首歌,在歌聲中溝通心靈,共享音樂魅力。
  • 兩岸族韻喜福匯交流參訪團深入臺灣布農部落
    中國臺灣網11月2日北京訊 剛剛結束與屏東美和科技大學的愉快交流,兩岸族韻喜福匯交流參訪團繼續深入島內基層,來到位於臺灣東部中央山脈地區的布農族部落,與當地族人交流聯歡。這也是時隔一年後喜福匯參訪團再次來到布農部落,摯友相見,分外親切,對再一次的共同演出更是充滿期待。
  • 融情同歌——臺商林大毅和崑山兩岸合唱團的故事
    他們是崑山兩岸合唱團,其中一半是臺灣人,一半是大陸人。男指揮林大毅是合唱團團長,也是一位「資深」臺商。「《崑山是我家》是我們平時唱得最多的曲目之一,它唱出了十萬臺商安家崑山的心聲。」林大毅說,成員們因愛好合唱而相聚,彼此間的感情也在歌聲中升華。
  • 首屆兩岸醫學人文合唱節在溫醫大舉行
    醫者仁心,樂動心靈。各參賽團隊深情並茂的演唱,使大賽精彩紛呈。慈濟科技大學原音合唱團成員由阿美族、布農族、泰雅族、排灣族及太魯閣族所組成,他們演繹的《原住民組曲》風格活潑、民族特色濃鬱,展現了不凡的唱功和出色表現力。
  • 陳思思憶臺北演唱會 搭建兩岸文化交流橋梁
    話題從她的臺灣之行開啟,2009年10月31日,她成功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個人演唱會,這是兩岸交流以來大陸歌手首次赴臺開個唱,對兩岸音樂交流的意義不言而喻。  回想起赴臺的點點滴滴,陳思思仍然記憶猶新。當然,臺灣演唱會也成了陳思思藝術之路的一個裡程碑,也為兩岸文化交流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大門,讓她對新民歌、對弘揚中華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思考。
  • 以中國夢聚兩岸交融 秉一家親促心靈契合——寫在第十次全國臺灣...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以中國夢聚兩岸交融 秉一家親促心靈契合——寫在第十次全國臺灣同胞代表會議召開之際  新華社記者 趙博  依依故鄉情,拳拳報國心。  在黨的十九大引領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踏上新時代新徵程的歷史時刻,廣大定居大陸臺胞迎來了第十次全國臺灣同胞代表會議的召開。  作為臺灣各族同胞的愛國民眾團體,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及各級臺聯組織以促進兩岸交流交往、融洽兩岸同胞心靈情感、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為己任。
  • 蔡衍明:兩岸心靈契合 臺灣人才能共享大陸發展
    中國臺灣網9月21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昨出席「兩岸新經濟論壇」時呼籲,回歸「臺灣人就是中國人」事實,有這個認同,兩岸就能步入真正「心靈契合」階段,臺灣人也才有資格、才有權利來共享大陸資源
  • 《放牛班的春天》:純真的歌聲讓心靈得到淨化,劇情走向觸動內心
    劇照音樂拯救靈魂,紙飛機真美。非常棒的電影,很能溫暖和治癒人心。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但是越簡單的事物往往越有直指人心的深刻力量。 音樂真是這世界上最美好最有靈性的創造。讓我感覺很溫暖。劇照《放牛班的春天》用音樂和歌聲為介質將感動舒緩的沁入心脾 ,法式浪漫並不僅專屬於愛情,在那名為"池塘之底"的校園,老師馬修用寬容和善良融化著一群問題孩子們被冰封的心靈,更令這些被定義標籤的學生唱響了那令人難忘的天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