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族音樂架起兩岸溝通橋梁 以民族元素串聯兩岸年輕心靈

2021-01-19 山東省臨沂市沂蒙青少年民樂團

用民族音樂架起兩岸溝通橋梁  以民族元素串聯兩岸年輕心靈

——山東省臨沂市沂蒙青少年民樂團首開山東省兩岸青少年藝術交流先河(一)

 

   受臺灣神奇樂坊、歸仁國中邀請,8月10日至17日山東省臨沂市沂蒙青少年民樂團師生一行83人赴臺灣展開為期七天的交流演出活動。我團「四樂章」規劃之第三樂章——赴臺交流正式奏響。此次活動不僅開創了臨沂地區兩岸藝術文化交流的先河,也是山東省兩岸青少年間藝術文化的首次交流。此次赴臺由吳氏國際文化傳媒總裁吳澤洲先生、著名音樂家孫志誠老師、孫鉞老師親自帶團,兩岸音樂交流橋梁陳紹箕先生、著名作曲家盧亮輝老師高度重視並在桃園機場親自迎接。



8月13日,我團赴臺小樂手前往嘉義表演藝術中心,與神奇樂坊、下輯國小同臺演出,進行臺灣之行的首次亮相。神奇樂坊、下輯國小的同學們在嘉義表演藝術中心門外列隊,夾道歡迎我團師生的到來。


交流期間,樂團小樂手與臺灣小朋友互贈禮物。


上午9時,兩岸藝術文化交流觀摩賽在嘉義表演藝術中心準時進行,樂團小樂手精心準備的比賽曲目依次登臺,與臺灣的小朋友同場競技。本次比賽,我團參賽同學共獲得「金獎」14人次、「銀獎」6人次、「銅獎」5人次。其中樂團中阮學生盧灝文演奏《雲南回憶》獲得本次比賽的最高榮譽——「特金獎」。


   下午兩點半,樂團赴臺灣的首次演出在下輯國小國樂團喧天的鑼鼓聲中拉開帷幕。我團小樂手在樂團常任指揮孫鉞老師的指揮下演奏了組曲《到郊外去》的第三、五、六樂章《手拉手圓舞曲》、《小鳥與蝴蝶》、《登山》及《擦亮星空》、《沂蒙山水好風光》。


《擦亮星空》由泰鬥級作曲家盧亮輝老師專門為我團創作。《沂蒙山水好風光》由樂團特邀指揮劉文祥老師作曲,本次演出是兩首作品的的首演。


我團小樂手與神奇樂坊、下輯國小的小朋友共同演奏《金蛇狂舞》。超大的演員陣容,雖然從未共同排練,但在樂團常任指揮孫鉞老師的指揮棒下天衣無縫,令人嘆為觀止。


8月13日,樂團赴臺的首次亮相獲得圓滿成功,與神奇樂坊、下輯國小的交流讓小樂手們不僅找到了寶島的朋友、加深了小樂手對音樂的感悟,更為小樂手們增添了前進的動力,兩岸小朋友互相勉勵。以我團及神奇樂坊主導的兩岸音樂策略聯盟正策劃將此類交流常態化,願兩岸更多的學校、組織、樂團加入到我們的聯盟,讓兩岸青少年間的交流更加多元化。期待2017年再次相見的日子。

 

8月13日《兩岸音樂交流觀摩音樂會》

指導贊助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神奇樂坊

協辦單位: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財團法人菜脯根文教基金會  

        山東省臨沂市沂蒙青少年民樂團  

        臺灣微笑樂團  樸子配天宮  東榮國中  下楫國小

 

 


 

臨沂市沂蒙青少年民樂團分團:

臨沂第二實驗小學民樂團

臨沂紅旗小學民樂團

臨沂北城小學民樂團

臨沂第六實驗小學民樂團

臨沂勝利小學民樂團

臨沂第四十中學民樂團

辦公地點:臨沂勝利小學藝術部3樓

聯繫電話:15269900072      18265163639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山東省臨沂市沂蒙青少年民樂團】




相關焦點

  • 用民族音樂架起兩岸溝通橋梁 以民族元素串聯兩岸年輕心靈 ——山東省臨沂市沂蒙青少年民樂團首開山東省兩岸青少年藝術交流先河(二)
    用民族音樂架起兩岸溝通橋梁  以民族元素串聯兩岸年輕心靈——山東省臨沂市沂蒙青少年民樂團
  • 民族融合暖冬寒 兩岸同胞大聯歡
    本次活動以共同傳承和弘揚兩岸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為主線,依託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歌舞器樂演出,為兩岸少數民族同胞搭建溝通心靈、深化感情的交流平臺,不斷深化兩岸少數民族同胞心手相連的血脈情誼。國家民委、全國臺聯、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市相關委辦局和黨派團體,臺灣東華大學、臺灣少數民族文創交流協會等領導和島內嘉賓出席此次活動,與在京臺胞和兩岸少數民族同胞共襄盛舉。
  • 民族融合暖冬寒 「兩岸少數民族大聯歡」專題晚會北京上演
    你好臺灣網12月8日消息(記者 魏倩)激昂的舞蹈《舞躍阿里山》、悠揚的歌曲《臺灣卑南古調》、熱烈的原創《文樂豐年祭》、歡樂的民謠《山海歡歌》,充滿臺灣各族群原生文化特色的精彩節目,引領觀眾穿越寶島的綠水青山,感受質樸的溫暖;歡快的新疆維吾爾族民歌《沒有麥西來普的地方》、暖心的侗族歌謠《紡花車》、熱烈的藏族音樂串燒《吉祥酒歌》、群舞《青稞》、以及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民樂
  • 高倩:30載舞臺 用話劇架起兩岸溝通橋梁
    時代發展促觀念更新 曾拒絕「小劇場」演出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精神世界的追求與日俱增,話劇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喜愛,尤其是年輕觀眾的熱愛,對於現在的人來說,看話劇儼然成為了一種時尚風向標。
  • ...韻·兩岸情」——上海學生民族樂團與臺灣新竹縣國樂團交流演出。
    原標題:2016年7月15日下午,於楊浦區少年宮夢想劇場舉辦了「中華韻·兩岸情」——上海學生民族樂團與臺灣新竹縣國樂團交流演出。上海學生民族樂團成立於2015年,基於為促進上海青少年民族音樂教育普及事業的發展,提高學校和課外、校外民族音樂教育教學水準,充分發揮文教結合的平臺作用而建立。旨在全面提升上海學生民樂藝術水準,力爭建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上海名片。
  • 第四屆兩岸族韻喜福匯暨兩岸少數民族大聯歡活動舉辦
    中國臺灣網11月2日屏東訊 10月30日,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的「民族風兩岸情」——第四屆兩岸族韻喜福匯暨兩岸少數民族大聯歡活動再次來到臺灣,於臺灣南部的屏東美和科技大學拉開序幕。  為積極促進兩岸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交流,充分展現彼此獨特的藝術魅力,不斷凝聚民族共識與文化共識,本屆活動得到了中央民族大學和北京舞蹈學院的鼎力支持,分別派出包括國家一級演員和全國歌舞表演大賽金獎獲得者在內的多名歌舞專業少數民族優秀本科生和研究生隨團參訪,與美和科技大學、大仁科技大學、內埔農工、美和中學等屏東地區院校的臺灣少數民族藝術社團學生一起,共同為400
  • 陳思思海峽兩岸續「不了情」 回顧經典臺北個唱
    音樂會由曾慶淮、蔣孝愚總策劃;兩岸的王榮起、闕聰華任總導演;音樂指導為吳頌今;藝術總監為屈塬;兩岸電視臺的李紅、徐乃麟任主持人,現場由臺灣特意為這次音樂會組成的「思路管弦樂團」以及由臺灣著名演奏家組成的民樂隊伴奏,管弦樂團由著名指揮家楊洋執棒,合唱和舞蹈均由臺灣同行友情擔當,兩岸都派出了精英陣容運作這臺音樂會,雙方配合極其默契與成功。
  • 臺灣歌唱家範宇文:音樂溝通心靈 歌聲溫暖兩岸
    中新社臺北8月17日電 題:臺灣歌唱家範宇文:音樂溝通心靈 歌聲溫暖兩岸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夏日,從臺北市區一處小型音樂廳傳出《秋水伊人》《我愛你,塞北的雪》等歌曲的合唱聲。舞臺上帶領大家排練的是曾被譽為「臺灣最美聲音」的著名歌唱家範宇文,她曾以一曲深情的《我愛你,中國》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為大陸觀眾所知。
  • 民族風兩岸情-頂新公益基金會支持「兩岸喜福匯」
    中新網12月11日電 12月8日,來自臺灣的原住民交流團與中央民族大學和北京舞蹈學院等多家優秀表演團體的青年藝術家們身著民族特色服飾、演奏著獨特的民族樂器、舞動著民族特有的舞蹈,唱響鮮明的民族歌曲,以「民族風兩岸情」為主題,將臺灣少數民族歌舞與大陸朝鮮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歌舞
  • 第八屆兩岸族韻喜福匯暨兩岸少數民族大聯歡晚會在京舉行
    本次活動以共同傳承和弘揚兩岸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為主線,依託兩岸少數民族傳統習俗與豐富多彩的歌舞器樂表演形式,不斷鞏固和深化兩岸少數民族同胞文化交融。本屆晚會上,兩岸少數民族青年盡情展現各自風採,既有侗族少年激昂的《侗族大歌》,也有太魯閣小夥輕吟的《懷念故鄉》;既有藏族青年湧起的《翔雲》,也有阿美人樂團奏響的《一想到你呀》;既有兩岸歌手聯袂獻唱《艾依達尼》,也有兩岸舞者躍動的《錦繡中華》。
  • 架設海峽兩岸交流的橋梁
    經過兩天坦誠認真的討論,兩岸學者取得不少共識。其中之一就是兩岸合編一本詞典,反映並整合兩岸詞語相同相異的情況,以便兩岸交流溝通。——經過何景賢先生的策劃籌資,兩岸學者於1995年開始此項工作。臺灣地區由李鍌任主編,大陸由我和陳亞川(亞川去世後由施光亨繼任)任主編,經過五年努力編成《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
  • 「蓬萊仙韻」海峽兩岸道教音樂會在臺北舉行
    中新社臺北七月二十日電(記者董會峰)以「蓬萊仙韻頌太平」為主題的海峽兩岸道教音樂會今晚在臺北盛大舉行。  在擁有二千五百一十四個座位的臺北「國父紀念館」大會堂,兩岸知名道樂團體的二百多名道友同臺獻藝。
  • 臺灣花蓮縣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協會赴廣西開展體育交流
    該處即將舉行的一場籃球賽對陣雙方分別是臺灣花蓮縣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協會組織的籃球隊和南寧市體育總會籃球隊。圖為籃球賽現場 陳冠言 攝6月2日至6日,臺灣花蓮縣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協會總幹事李尚典率協會體育交流團到廣西南寧市開展體育交流。李尚典表示,花蓮與南寧間的文化交流一向十分密切,但協會組織來南寧進行體育交流還是第一次,這是很好的突破。
  • 臺灣音樂人楊品驊:兩岸音樂可以有更多融合,不可阻擋
    (海外網 李昊/攝)海外網12月5日電「最初,我只對臺灣少數民族音樂有著通透的理解,但當我接觸到大陸民族音樂的時候,我更加發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我們有更多可以進行融合、走向世界的可能性」。12月4日,在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的「兩岸青年文化主題沙龍」上,來自臺灣的少數民族歌手楊品驊圍繞兩岸音樂交流與融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臺灣阿美人楊品驊「北漂」13年:「在店裡實現兩岸少數民族融合」
    (聚焦海峽論壇)臺灣阿美人楊品驊「北漂」13年:「在店裡實現兩岸少數民族融合」中新社廈門9月20日電 題:臺灣阿美人楊品驊「北漂」13年:「在店裡實現兩岸少數民族融合」中新社記者林春茵四年前,來自臺灣花蓮的阿美人歌手楊品驊在北京雍和宮商圈,開了一家臺灣少數民族風情的音樂餐廳。
  • 巾幗風採 之 林佳燕:用「心」搭建兩岸溝通的橋梁
    當然,林佳燕看重的是杭州年輕家長們對高品質幼兒教育的需求,這意味著她的事業有著廣闊的商機。  2008年,經過兩年多的籌備後,林佳燕成立了杭州愛爾堡教育諮詢有限公司,並開辦了第一所幼兒園。「我們第一年開園的時候,老師們要去發傳單,但是招生不是很理想。我們當時有37個教職員工,只招到了31個學生。」回望初次創業時的那份艱辛,林佳燕笑著道出當時的窘迫。
  • 兩岸學者雲集中華文化論壇 海協會會長張志軍:需警惕民進黨當局...
    為兩岸民眾架起了心靈溝通的橋梁,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無可取代的作用。張志軍說,當前兩岸關係形勢嚴峻複雜。民進黨當局2016年上臺以來,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肆推行「去中國化」、「文化臺獨」活動,為其謀「獨」拒統製造社會基礎和文化氛圍,企圖毒化島內文化環境,通過割裂兩岸歷史文化連結和中華文化精神血脈,磨滅臺灣同胞特別是青少年的歷史記憶和民族意識。
  • 山東大學民族樂團赴臺舉辦兩岸交流音樂會
    山東大學民族樂團赴臺舉辦兩岸交流音樂會 2012年07月17日 08:50:00來源:你好臺灣網 ,參加了2012山東-寶島兩岸交流系列音樂會的演出。當極富山東音樂特色的開場曲目《田間歡歌》奏完後,會場上立刻掌聲如潮,這堅定了臺上所有演員的信心,大家更是忘我的投入演出。結束曲目《花好月圓》奏完後,觀眾們起立鼓掌不肯離場。指揮及演員們兩次謝幕後觀眾們仍然高喊「加演」。最後,樂團的演奏家們在觀眾們有律動的掌聲中,完成了加演曲目《拉特斯基進行曲》。樂團的精彩演出在當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以至於很多錯過當天演出的觀眾,第二天趕到臺南觀看樂團的演出。
  • 上海民族樂團攜手臺北市立國樂團帶來《臺灣風情》音樂會
    一來一往的上海臺北雙城樂展,用民樂架起一座橋梁,增進兩岸友好交流。音樂會由活躍於臺灣樂壇的青年指揮家江振豪執棒上海民族樂團,用音樂展現臺灣獨特的風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開場曲目《廟埕》中,作曲家大量運用充滿民俗特色的音樂素材,營造鮮活生動的畫面感。從歌仔戲、南北管、布袋戲,到臺灣民謠、攤販叫賣、迎神賽會的眾生喧譁……撲面而來的濃鬱臺灣民間風情,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聽覺體驗。作曲家盧亮輝的經典民族管弦樂作品《冬》,以歡快熱烈的小奏鳴曲式,展現冬日的磅礡氣勢和壯偉奇景,表達對寬宏胸懷和生命活力的讚美。
  • 海峽兩岸合唱節金獎巡演在苗慄舉行
    第十屆海峽兩岸合唱節金獎巡演昨日移師苗慄縣,兩岸歌者多次同唱一首歌,在歌聲中溝通心靈,共享音樂魅力。當天下午,來自海峽兩岸的8支金獎合唱團先後登臺獻唱。三屆海峽兩岸合唱節金獎得主河南省教師合唱團以一首俄羅斯歌曲開場,隨後唱起了兩岸同胞都十分熟悉的《甜蜜蜜》,臺上臺下共鳴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