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講完了今天的課,抬頭看到了書架上的一本舊書《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翻看朋友圈時,又看到了18年教過的學生小陸從北京大學畢業的照片。
她說:「再見啦,我的北京大學!再見了,我的學生生涯!」
想起了一些她的往事:那是一年前,請她來跟尚在考研路上的同學做分享。
這個小姑娘挺特別,因為一般人喜歡分享的是自己的高光時刻和成功經驗,但那天,她跟我說:「其實,我更想分享的是自己一戰失敗的教訓。&34;你居然是二戰才考上的,我以為考上北大的,都是天賦異稟,一戰成碩的那種!」
她笑了笑,說:「我雖然從未覺得自己天賦異稟,但一直覺得自己如有神助,因為小升初、中考、高考,幾乎人生的每次大考,都比平時考的好,最終都踩著錄取分數線考上自己想去的學校。」
我說:「這麼牛?&34;牛?我要是真的牛,一戰就不會考砸了,摔的還慘不忍睹。&34;其實,一戰考北大,即便考不上,也不丟人。&34;如果一戰時就全力以赴了,即便考不上,也不遺憾,關鍵是自己假裝勤奮。再說了,誰願意二戰呢?&34;沒事,人生的每種經歷,都是營養,有的人是聽不進去道理的,他們只有摔了跟頭,摔的鼻青臉腫時,才知道疼。&34;
她繼續說:」我在書桌上,還貼滿了很多勵志考研標語,還經常發微信朋友圈曬書、曬自習室、曬決心,身邊的親朋好友都覺得我是學霸,甚至還有親友打電話勸慰我要注意身體,不要太辛苦.&34;這宣傳工作搞的,很轟轟烈烈。&34;實際上呢?這樣的努力裡,有很多水分。雖然每天早出晚歸,但並未扎紮實實地看進書裡,要麼在愣神,要麼在幻想,幻想自己考上了,走在北大的校園裡。&34;
二、
告別自我感動,是真正努力的開始。
再戰北大的小陸,要求自己每天至少確保8小時的高效學習,從早上起床洗漱吃飯到做到書桌前看書,不磨蹭,一氣呵成。
當然,她也讓手機靜音,提前和朋友、家人溝通好,有事打電話,不接受在線聊天,保證徹底沉浸在書本中。
我翻看她寫的經驗貼時,有段描述,摘錄分享給你們:」一低頭,一抬頭,4個小時就過去了,找到這種感覺,就對了,效率剛剛的。每天8小時一到,我就合上書本,出門散步、跑步、聽音樂、獎勵自己看電影,或者和爸媽、男朋友打電話,說說今天的心情,維持好生活的平衡。「
很多考研一戰失利的人,無法釋懷的不是沒考上,而是沒有竭盡全力。
很多人說自己好焦慮、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事實上,你有焦慮的時間,就一定有努力的時間。而當你真正盡了全力時,往往更能坦然面對結果,而此時的結果,一般不會太差。
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沒有捷徑。
假裝勤奮的人,醒醒吧!哪個會更痛苦,是努力?還是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