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0考研的逐漸落下帷幕,調劑的也基本塵埃落定,到現在還沒有調劑上的,基本是沒希望了。所以對於大多數考生來說,這次徵程基本結束了。然而對於那些沒有上岸的同學,有開始面臨一個新的問題了。二戰還是就業?
這應該是很多學子都逐漸在思考的問題了,我是再奮鬥一年還是去找一分好工作呢?作為一個二戰後上岸的學子,也有一些小經驗分享給大家。
首先就得看你的信念夠不夠堅定,一戰付出的夠不夠多,如果你一戰只是隨大流考的研究生,也沒怎麼認真準備,就考個一百多分,200出頭的樣子,那建議你去找工作吧,別浪費時間了。但如果你一戰的時候付出了足夠多的努力,你捫心自問對得起自己的每一天,只是一些其他因素導致你一戰沒過國家線,或者一戰的時候對考研不夠熟悉,方法出了問題,並且真的想上研究生,那就不要再猶豫,考!再戰他一次。
其次得看看你專業方向的就業前景是不是真的特別需要研究生學歷,當然客觀的說不管怎樣研究生學歷都比本科生要好,但不同的行業對你未來的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但其實這個方向的考量不是很必要。但有很多一戰失利後的學子會用這個理由來進行自我安慰,覺得我這個專業不是很需要研究生學歷。比如說建築領域的專業,很多學子可能覺得證書會比學歷更有用,比如多考個二級建造師、一級建造師之類的。實際上是本科階段的限制了你的視野,你只夠看到這麼高。然而你拿到一二建,依舊是幹工地,或者幹到項目經理就挺好,但這需要你付出時間和更多的汗水,而建築領域的研究生層次,你接觸的都是這個行業的頂尖大佬,可能他們制定了建築行業的相關標準和規範,他們是制定規則的人。相比你在規則內玩遊戲玩到王者,但相比之下你怎麼選。這只是拿建築類舉個例子。
但要不要二戰,更多的學子考慮的是經濟問題和年齡問題,大部分男生會因為年齡問題選擇就業,女生則較少因為年齡而放棄二戰的。經濟問題就是,二戰的話,基本是不工作的狀態,需要父母的支持,如果家裡條件確實不太好,那也不建議二戰,可以先找份清閒一點的工作,隔年再戰也行,當然效果肯定比次年二戰好,畢竟直接二戰的話,拉格朗日,泰勒公式都還記得呢。
不少同學會這麼想,先工作幾個月,攢點生活費,再準備考試,這個是好的,但今年情況特殊,6月份才複試結束,如果想先工作攢錢再備考,時間上可能比較緊,如果你報的學校比較好考,你最多幹到8月份你就得停下進入複習狀態,並且工作期間不要徹底不看書。但如果你選擇學校競爭比較大,建議你不要放棄二戰的優勢,現在已經6月份了,趕緊把書撿回來看,趁現在知識基本都還記得,趁早進入狀態,搞不好你還可以提高一下目標,考個985什麼的。
你選擇的院校競爭比較大的話,又想二戰,真的希望你和父母先溝通好,讓你父母支持,不要覺得良心不安,也不要管別人怎麼說你,說什麼畢業了還「啃老」,也少看朋友圈,因為朋友圈可能有很多就業的朋友,發了工資,秀美食,秀美景。這些統統不要理睬,而且二戰讓父母支持,不是啃老,是投資,你可能以前沒好好學習,一戰後嘗到失敗的滋味,開始奮發,浪子回頭金不換,就怕你不回頭。所以不要有心理壓力。如果你一邊二戰,一邊擔心每天生活費的問題,那二戰再次失誤的風險極大。都二戰了,不能再輸了,也輸不起。但只要你考上了,所有的流言蜚語都會閉嘴。
不過找工作也沒什麼不好,也許你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還是要考,但學習力肯定不如現在。我這次考上的院校,一志願裡面有個1988年的,這年紀夠大了。
失利的同學們不要灰心,這也只是人生的一道風景,決定就業,那就趕上春招的末班車,海投網,智聯招聘等投簡歷就是;決定二戰,那就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