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初研究生招生考試複試開始進行到現在,2020年大多數考研學生上岸旅程就此已經結束了。對於選拔類型的研招考試,大家肯定有人歡喜有人愁。有許多考生因為種種原因希望二戰或者三戰,按照今年研究生擴招的趨勢,大家對於考研的熱情度肯定會更加提升,加之就業市場的壓力,想必2021屆考研報名人數可能會突破400萬人數創歷史新高,競爭也會更加激烈。所以希望在戰的考生還是需要分析清楚自己是否還要繼續自己的考研之路,做一個合理的選擇。這之中的幾類考生在對於二戰的選擇上還是需要更加謹慎。
每年 ,考研大軍中都有許多學生沒有為考研做好準備,害怕步入社會,害怕面對競爭,害怕面對失敗,對畢業生就業沒有方向或計劃。這樣的同學的結果 ,會盲目地以後隨便 填校,隨便複習,最後的考試結果也不盡人意,因此還錯過秋招等實習實踐的機會和時間。
有一些家庭經濟並不寬裕的同學就需要考慮一下了,二戰期間的花銷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包括房租、自習室費用、生活費。這些對於脫產二戰的學生都是一股無形的壓力。之後研究生期間的學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學年學費:學碩8000,專碩12000+)。當然如果你肯努力,也可以邊工作邊讀研,前提是要保證身體健康。
心態處理不好的人,一戰極有可能會失敗,雖然我們會在「一戰」中積累出不少的經驗和教訓,但「二戰」的壓力是不限於學習複習上的,還有家庭、工作、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壓力,如果承受不了「二戰」的心理壓力,建議還是提早選擇其他道路。
複習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自律性較差的同學,在「二戰」考研隊伍裡還是佔有很大比例的。如果自知是一個意志力和自治性極差的人,對二戰的選擇還是要謹慎。畢竟這是一場一個人的戰鬥。
反其觀之,這之中還是有很多人有更多的追求和目標希望二戰的。
在二戰中,你必須知道失敗的原因!是公共課弱還是專業課沒有好好複習,還是考試學習過程中的哪個部分出了問題?如果你在考場上沒有犯任何心理錯誤,你所確定的目標院校都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並且如果你堅持今年進行認真踏實的複習,「二戰」肯定不會白來。
一些同學對學術研究十分感興趣,並且想把科研作為一種以後的就業方向,之後還有深入學習讀博和執教的打算,正所謂熱愛才會產生動力,有動力才會給予再來一年的勇氣和信心。這樣的同學目標堅定,取勝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考研這件事情是有AB兩面。考研的A面:研究生的學歷意味著就業有了更多選擇和機會、有了更多人脈、人際交往的圈子提升。考研的B面,那些失敗了錯過的同學,他們可以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從而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好的基礎。考研的確是距離夢想較近的一條路,這之中不妨有的人一戰結束二戰,二戰結束三戰,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但是真正的世界裡,考上研的人有的也活得渾渾噩噩,沒考上研究生的人也未必就會發展得不好。
面對「二戰」時,其實你的心裡應該十分清楚你考研的動機,直接面對它,才能選擇你認為正確的道路。而每次做選擇都會有利弊,在理性分析之後得出最終的結果,最後別猶豫,拼盡全力向前衝就完了!在選擇工作的一些人中,也不妨有人是在工作穩定之後繼續考慮讀研的事情,當時也不會考慮經濟壓力、生活壓力等外界因素。對於複習來說,效率也會更加高。相信不管是否考研,大家規劃好自己人生道路之後,都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