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定是否考研二戰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什麼情況適合二戰?

2020-08-28 馬特奧Mateo


先說一句考研這個念頭直到你考上,否則你直到生命停止的時候你依舊會爬起來考研。

如果現在來搜這個問題,那代表你有想二戰的想法。

如果你想二戰當然要想好怎麼分配自己的時間,這邊說的不是僅僅考研上時間的分配,而是你生活甚至工作時間分配。二戰代表你已經不再是應屆生的身份,你已經是社會的一份子。這意味著一旦失敗你畢業半年多或者更長,也意味著你沒有工作經驗,這點是至關重要的存在。絕大多數企業的校招已經與你無關,你要被排擠到社招的洪流中去。或許剛就業半年或者沒就業過的你沒有這個概念,可以用一個例子來告訴你形式的嚴峻。假如你已經是「現實」中的非應屆生,在你想網申投簡歷的時候,由於你不再是「現實」意義中的應屆生。大廠的簡歷篩選系統會直接把你篩選過去,你的簡歷根本到不了HR手中,何來的面試機會?

或許你會說沒有工作經驗就沒有工作經驗,我想拼搏一下,或許你不知道現在就業形勢是多麼的嚴峻。2019年的裁員大潮,2020年的疫情更是給想找工作的農民工當頭一棒。我不是勸阻你去考研或者說打擊你考研的決心,你要有計劃有覺悟的去考研。即使你讀完研究生,也要面臨一件事情——工作。所有的本質問題矛頭都指向工作,因此如果你有更好的工作機會現在可以完全不用考研。等你到升職加薪受限開始評定你硬體的時候,在有需求的情況下考研或者二戰,未必不是一件優選項。

朋友A因為一戰未能成功上岸,順理成章就職一家公司,工作一兩年工作受限需要提升自己。他辭職之後考研,考上了top3的學校。這裡面有部分是他這一年的努力還有一部分是他工作中的積累。所以不必過於心急,有時候沿著時間的潮流也會達到自己的目標。

OK看到這裡你們如果覺得我以上說的都是廢話,你還是想考研怎麼辦呢?

考研有的時候是天時地利人和:好的年份題目相對簡單(雖然對所有人都簡單);每年部分院校會擴招,雖然每個學院只有幾個名額,但是萬一你正好上岸;選對學校以及區域很重要。

除此之外,因為你已經二戰了,要調整好自己的目標院校。雖然這樣說,大部人是不會調整的,這才是研究生入學考試!

個人比較推薦工作到今年中旬在全力考研,前期自己可以利用瑣碎的時間學習一下。這樣對你自己的損失是最小的,並且你考完試之後也有工作經歷會大大提升你面試上的機率。等到上岸之後在辭掉工作繼續複試!

OK看到這裡還是有點懷疑自己,不知道考不考?我還有一招,在職考全日制!

這要求的是非普通人的毅力,你這一年除了白天工作就是晚上學習,你要放棄睡覺,放棄社交,甚至放棄吃飯。。。但是身邊也不乏有在職考上211 985的人!所以道路千萬條看你選哪條。

你的思想覺悟,決定你的未來;你的見識,決定你的層次。無論是以上哪一種,你需要的都是相信自己,因為你沒有其他人可以相信。講真的拼搏真不一定成功,不試試怎麼知道?

所有隨波逐流的行動真的是在逃避什麼,你真正要做的是直面慘澹的人生。

如果你考研中堅持不下去了,就在這條下面留言我來陪著你!

努力努力再努力。

相關焦點

  • 考研失敗,需要二戰嗎?
    所以希望在戰的考生還是需要分析清楚自己是否還要繼續自己的考研之路,做一個合理的選擇。這之中的幾類考生在對於二戰的選擇上還是需要更加謹慎。第二類:經濟條件有一些家庭經濟並不寬裕的同學就需要考慮一下了,二戰期間的花銷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包括房租、自習室費用、生活費。這些對於脫產二戰的學生都是一股無形的壓力。之後研究生期間的學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學年學費:學碩8000,專碩12000+)。當然如果你肯努力,也可以邊工作邊讀研,前提是要保證身體健康。
  • 藝術考研 | 關於複試\二戰\面試\就業等需要注意的問題
    朝五晚十的日子裡,課本和習題是最親密的朋友,在自修室一坐就是四季的輪迴,近乎山頂洞人的生活…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講,都是第一次考研,甚至是跨到一個全新的專業考研,這就確定了我們要幹的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而且我們也可以看一下每年的考研數據,競爭對手不僅僅是一戰考生,還有很多二戰甚至三戰的考生。所以,一次考研的失利完全說明不了什麼。
  • 考研二戰備考!陷入這些誤區,再來一年也是白搭
    這裡要特別提醒二戰考研黨,千萬不要陷入備考誤區,別讓一戰經驗成為你的絆腳石!你以為已經有了複習基礎就是優勢?你以為上次失利是你不夠努力?快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哪些是二戰考研黨必須注意的事情!,哪裡是強項只需鞏固,哪裡是弱項還可以提升,如果不能滿足預計的分數線還需要做什麼調整。
  • 為什麼有些考研二戰的人考不過應屆生?
    每年考研時,有人一戰成碩,有人二戰三戰仍舊名落孫山。為什麼有些考研二戰甚至三戰的同學會考不過應屆生?還有些同學考了三次,不但沒進步,反而成績一次比一次差?這個話題對於二戰三戰失敗的考生而言,或許有些殘酷。
  • 2019考研失敗選擇二戰與應屆生考研有什麼區別?
    2019考研國家線發布,相比以往今年分數線上漲比較大,尤其像經濟學管理學上漲都有15分之多,很多考生可能會沒有過線或者是沒有達到學校分數線被刷掉或是調劑失敗,肯定會有很多考研人會選擇二戰,其實近年來考研二戰甚至三戰的人佔比也是越來越多了,目前很多剛剛準備二戰的考生可能會不清楚考研二戰跟應屆生考研有哪些區別
  • 考研為什麼會失敗?二戰、三戰如何擇校才能保證上岸?
    如果是第二類考生,必須根據自身複習情況來決定是否調整目標,如果能通過一年時間的學習和積累彌補落下的差距,仍然可以堅持初心,但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發現離預期仍有很大差距,建議及時更換報考院校。  ►二戰、三戰考生擇校要考慮的因素  1、總體上擇校可以求穩  第一次考研基本上擇校都是按自己喜歡的選,沒有考慮太多,但是二戰的話,一般都是秉持著考上才是王道的態度,相對穩一點的學校,自己更有把握,到時候可能發揮的更好。
  • 考研二戰成功率有多大?
    首先先回答一下考研二戰到底值不值?我覺得先應該先考慮好這個問題,然後再想想,到底二戰的話成功率有多大。值不值這個問題主要看自己得能力,考研目的大多數得想法是去找一個好的工作,或者追求自己好得發展,但是如果自己有這個能力找到一份好得工作得話,那又何必二戰去考研呢?
  • 二戰考研與應屆生相比,誰更佔優勢?
    在考研大軍中,往屆生不少,但應屆生應該是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很多應屆生會擔心,自己第一次考研,經驗不足,會被往屆生秒殺!往屆生更擔心,應屆的同學一直處於學習的環境中,而自己都與世隔絕了!據網友們的不完全統計,二戰成功率高達70%,而應屆生卻只有15%。
  • 鹹寧二戰考研寄宿學校,讓我的夢想繼續閃亮
    ,空閒時間還會在宿舍打打遊戲什麼的,當時確實是過於浮躁,所以一戰考研的結果差強人意也是情有可原,基本的考研國家線都沒達到,後來因為出去找工作四處碰壁,決心二戰考研,但是因為本科階段沒怎麼好好學習,專業知識甚至說空白都不足為過,但與找工作的痛苦相比學習的苦有能算什麼呢?
  • 2020考研落榜,找工作OR二戰,我該何去何從?
    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沉下心來,回憶一下考研的初衷,考研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次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你是為什麼考研呢?如果你一戰是為了逃避工作,對於未來還很迷茫或者當時只是跟風選擇了考研的話,那麼現在更要考慮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你可以找個工作去實習,看看自己現在是適合繼續讀書還是已經具備了進入職場的能力,畢竟二戰和工作其實並不是一道二選一的選擇題。
  • 調劑院校落差太大,我要二戰嗎?
    沒有調劑成功的同學還在焦急的等待,但是調劑成功的同學卻又有了新的疑惑,自己調劑的學校和自己的一志願差別太大,心理落差過大,不知道應不應該放棄選擇二戰。在做決定之前我們要綜合多方面進行考慮。首先,我們要確定考研的目的先問一下自己,我考研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獲得一個學位,能讓自己以後找工作有更多的機會和選擇性?
  • 二戰考研請注意!考試報名你需要注意這些點
    現在21考研大綱都已經公布了,研究生報名快要開始了,很多小夥伴問我能不能分享一下二戰生報名的注意事項和具體操作,我不知道最終在哪考試?>二戰生也需要重新看網報公告!,考研報名只有正式報名,因此請大家需要把握好時間,不要錯過。
  • 二戰這一戰,到底該不該戰?
    考研也一樣,不論一戰二戰還是三戰,只要能考上,你就是個研究生,你就能在找工作時名正言順地考慮那些「碩士研究生及以上」「碩士研究生優先」的崗位,提高就業臺階。與一戰考生相比,雖然第一年落榜了,但是你收穫了更多的備考經驗,積累了更多的社會閱歷,心智更加成熟,能準確地避開考研的一些坑。要說光有一份不怕輸的勇氣是完全不夠的,更需要其他的一些客觀因素的支持和寶貴的個人特質。
  • 一戰和二戰考研人究竟有啥區別?
    數據表明二戰考研比一戰考研成功率高!很多一戰的考研兒表示有點慌。這個數據是真實的嗎?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一戰和二戰考研有何區別,這些個成功率是否真實? 一戰二戰考研區別在哪?同時作為二戰的同學來說一般都是抱有破釜沉舟之心來備考的,選擇考研院校一般也是求穩的心態,所以考研目標明確決心較強。缺點就是壓力會比較大,一戰失敗的情感可能得不到發洩,同時複習時也比較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
  • 二戰經驗|2020擬錄取復旦公共衛生專碩!在糾結二戰的你看過來~
    二戰考生一枚~關於考研,有很多想要說的,但是又感覺不知從何開始說起。我是二戰考生,最終能夠進入自己理想的院校,內心來說非常開心。我非常感激說服我並支持我二戰的媽媽,還有去年那個決定再來一次的自己。考研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最佳的選擇,而在考研的道路上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目標是什麼,自己的計劃是什麼以及自己為什麼要考研都是非常重要的。目標能夠讓我們更好地堅持下去,因為考研的道路需要你自己一個人慢慢走。與中考高考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前你是由老師帶領著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大家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的都是一樣的。考研時你會發現,大家的選擇都是不盡相同的。
  • 一戰中傳,二戰川大,考研英語一78分經驗
    我的基本情況:四川普通本科,一戰中傳失敗,英一沒過線,無緣複試;二戰川大成功上岸,英一78。從決定考研以來,心情就像坐上了過山車,一戰分數出來,看到總分,很激動,感覺還不錯,再看了看英語,心情跌倒谷底,成功和中傳擦肩而過。打起精神準備二戰,調整了策略,想留在省內,改考川大,分數出來英語78,簡直要哭了,太不容易了。
  • 研究生入學考試二戰應注意什麼?
    研究生入學考試二戰我們應該注意什麼?考研的思路一旦確定,如果達不到目標就很難放下,我對此深有體會。然而我也知道,只要「一心專注考研,其他都是浮雲」足夠了,就不完全是「一心專注考研,其他都是浮雲」,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受到來自自身心理和外部因素的幹擾。所以,這裡是我的一些想法和建議。
  • 考研:二戰成功率比一戰高的原因是什麼?聽學姐說
    下面要說的,可能你也知道,不過還是要強調一下,心態這個東西,在考研裡是最需要磨練的!知識儲備方面二戰的考研同學,相對一戰準備的時間更長,知識的儲備比大多數一戰應屆生豐富,知識的各方面積累也比一戰生更多。但是這只是體現在考研初期的情況,一些一戰的考研學霸的學習效率比較高,到後期就會趕超二戰生。
  • 哪些人適合考研
    哪些人適合考研?這兩年的考研人數瘋狂的增長,去年的考研人數是341萬人,我們橫向對比一下去年的高考人數是1031萬人,錄取700萬人,而本科生的錄取人數是360萬,如果單從數據上來看,19年的考研人數和本科錄取的人數幾乎相當了。當然了,我們不能這樣分析問題,因為考研的報考人數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是二戰,三戰考研的,甚至是已經工作幾年後又繼續考研的。
  • 考研初試排名靠前,複試卻被刷,做好這三點,決勝二戰!
    但是每年都有高分學生複試被刷的情況,有些人質疑有「黑幕」,如果你拿不出證據,那對於考研的學生來說,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充分的準備,在複試的時候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而真的出現了初試排名靠前,而複試被刷的情況,對於想二戰的同學來說,是否能夠再堅持報考原來的學校的確需要仔細思考一番。結合工作經驗,有以下幾點建議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