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彩博物館 搬進地鐵站

2020-12-20 南方網

  日前,在越秀公園地鐵站粉綠色的平臺中心拱形長廊,多了一個值得駐足的打卡點。由廣州地鐵與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共同主辦、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支持的《指間的廣州製造——「匠心積金」廣彩瓷文化展》今起與乘客見面,展覽以廣彩瓷為載體,全方位、互動式地展示廣州彩瓷工藝文化。一件廣彩瓷的誕生要經歷幾個工藝流程?廣彩的常用顏色有哪些?別人家的沙拉碗長啥樣?在「廣彩」的前世今生中穿行,不少乘客被這個美麗與知識、趣味共存的空間吸引,紛紛停下匆忙的腳步欣賞。

  廣彩瓷的前世今生

  掃二維碼就可聽到

  「走廊的牆是粉綠色的,很有復古感,配上這些廣彩的圖片、元素,挺漂亮的!」 昨日上午,不少步履匆匆的乘客被越秀公園地鐵站平臺中心走廊的展覽吸引。記者了解到,展覽是廣州地鐵「地下文化長廊」年度主題「指間的廣州製造」的特別呈現,繼五月份與廣東省博物館合作的《外銷扇文化展》後,廣州地鐵與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合作的《廣彩瓷文化展》進一步挖掘廣州本土的工匠精神,並嘗試多元素互動,讓乘客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會不一樣的嶺南歷史文化。

  此次展覽共分為「啟航」「『錦』為人先」「廣彩紛呈」「歷史之窗」「中西互融」「傳承創新」六大版塊,涵蓋了廣彩瓷的歷史背景、傳統工藝、色彩特點、貿易場景和發展狀況等。記者看到,各大版塊充滿了巧思。為了展現一件廣彩瓷誕生所需要經歷的工藝流程,五個碩大的瓷盤被印在牆上,再現一件白瓷從選胎、墨稿、寫瓷黑、撻花頭到積金五個環節的變化,而為了展現廣彩瓷炫彩華麗的色彩,一扇以廣彩瓷常用色彩為底色的大型滿洲窗「上牆」,一旁整整齊齊排列赤紅色、紫紅色、綠色、藍色、黃色、白色的細分色卡。「廣彩用色大膽、多彩,一種顏色分了好多個細類,這些顏色在當時大都是用礦物質調配出來的。我們想告訴參觀者,嶺南的傳統色彩取材於自然,也能做到如此紛繁美麗。」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工作人員何先生說,「有人常說笑,甲方要求的』五彩斑斕的黑』是不可能的,其實在中國傳統工藝中,說不定真的可以做到。」

  展覽突出互動性,有不少好玩的元素:一是「聽」,掃二維碼可以聽專業講解;二是「看」,展出當代廣彩大師的廣彩瓷盤作品,以畫有陳家祠、五羊雕塑、紅棉花等廣州元素的廣彩瓷盤為主;三是拍照打卡,展覽設有廣彩文化特色互動牆,讓市民可以拍照留念。

  有趣的是, 「眾星拱碗」「別人家的沙拉碗」「消暑法寶」等一些俏皮的文案下都配上了二維碼,記者掃碼發現對應的竟是十三行博物館中的特色廣彩瓷,還有文字、聲音解說。

  比如廣彩描金人物紋鑲小天使銅座大碗裝有天使雕塑、卷草紋和西式花卉組成的底座,有眾星捧月之感,所以叫「眾星捧碗」;廣彩人物魚藻紋蓮花形大碗可以用來盛放沙拉或酒水,碗的凹槽位置可以勾放酒杯或者沙拉勺,為西方人喜愛,被稱為「別人家的沙拉碗」;廣彩庭院人物紋雙獅耳帶層蓋冰壺腹內可裝滿清涼的井水或池水,是夏季供人們消暑降溫的工具,所以是「消暑法寶」。

  3D風情畫

  帶你穿越回廣州十三行

  昨日,街坊林伯正巧路過,他放慢腳步、認認真真地把每一個版塊都看了一遍。「我對有歷史的東西都感興趣,廣彩,廣州人都知道,但這麼全面地介紹很難得。」林伯說。

  為了展示廣彩瓷的歷史背景,展覽中還特地加入十三行貿易背景。牆面的十三行風情畫被做成3D效果,幾扇窗被推開,可以看見窗內交易的場景,仿佛讓人穿越回去。

  據悉,展期將持續至9月5日。展覽期間在社交平臺上發布分享本次展覽的圖片及感受,可憑發布內容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免費領取外銷文物主題的明信片一套。此外,主辦方在展覽期間安排兩場專業導賞及廣彩瓷文化體驗課程,讓適逢暑假的學生們可以更近距離地感受廣彩文化,體驗親手畫廣彩的樂趣,讓廣府文化的傳承從小普及,廣彩繪畫體驗活動的時間為8月17日,感興趣的可通過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廣州地鐵微信公眾號報名參加。

相關焦點

  • 到荔灣區博物館看廣彩精品
    信息時報訊(記者王智汛)昨日,翟惠玲、周承傑師徒廣彩精品展在荔灣博物館前廣場開幕。本次展覽由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荔灣區文化館和荔灣區博物館聯合承辦,是繼譚廣輝廣彩個人展、歐兆祺從藝54年廣彩展和高兆華師徒玉雕展後,舉辦的又一次非遺大師系列展覽,已經成為荔灣非遺的品牌活動。
  • 81件精品廣彩作品現身荔灣區博物館
    今日(8月6日)上午,翟惠玲、周承傑師徒廣彩精品展在荔灣博物館前廣場隆重開幕。本次展覽由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荔灣區文化館和荔灣區博物館聯合承辦,是繼譚廣輝廣彩個人展、歐兆祺從藝54年廣彩展和高兆華師徒玉雕展後,舉辦的又一次非遺大師系列展覽,已經成為荔灣非遺的品牌活動。數百年來,廣彩以其富麗堂皇的的色彩、美滿的文化寓意,享譽中外。
  • 外銷廣彩瓷 傳播「廣作」美
    清乾隆廣彩開光花卉人物紋雙獅耳帶層蓋冰壺粉彩花卉紋花口杯碟清乾隆廣彩開光花卉紋帶蓋執壺清乾隆廣彩錦地開光洋人狩獵圖潘趣碗廣彩開光花蝶人物紋鑲銅橢圓大碗直擊黃金周中國是手工藝大國,廣州是手工藝重鎮。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卜松竹圖片由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提供十三行商館遺址上建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位於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上(現廣州文化公園),成立於2016年,館藏文物4800件(套),包括廣州彩瓷、通草畫、廣繡、象牙器、外銷扇、五常家具以及銀器、琺瑯器、玻璃畫、水彩畫、油畫等文物,涵蓋了清代廣州的主要外銷工藝品。
  • 廣彩瓷傳奇亮相!海珠曉港公園再添非遺工作室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圖/受訪者提供繼「曾氏欖雕研學傳承基地」啟用後,2021年1月7日,廣州海珠曉港公園再添非遺工作室——「趙蘭桂堂」廣彩藝術研究院。「趙蘭桂堂」研究院位於曉港公園石馬崗竹藝館2號館。
  • 金花這家幼兒園的萌娃當起了「博物館館長」
    「醒獅館」裡小獅子們生龍活虎,仔細一看,原來奶粉罐做成梅花樁,廢紙做成獅子頭;「廣彩館」裡,迷你茶具「彩瓷織金」,廢舊洗衣液瓶、水瓶也打造成華麗的廣彩花瓶;「詹天佑紀念館」火車、地鐵飛馳而過
  • 把森林的「老照片」搬進博物館
    原標題:把森林的「老照片」搬進博物館 森林與人類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從茹毛飲血到刀耕火種,從棲息巖穴到構木造屋,從樹葉遮羞到織麻為衣,人類不斷從森林中汲取資源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森林的奉獻史。尤其是在人類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森林仍然在調節溫度、涵養水源和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 來碧江體驗廣彩手作課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王鵬)前日,廣彩非遺傳承基地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順德北滘碧江的小蓬萊藝術館掛牌成立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內趣話古今迎國慶
    免費「鑑寶」、廣彩展覽……免費「鑑寶」活動、新舊廣彩展覽、博物館大講堂之「廣彩瓷器的古與今」……9月30日,系列迎國慶活動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
  • 廣彩世家「趙蘭桂堂」:嫡傳五代,門生五千
    彩筆丹青描作瓷面春花,說的就是廣彩。在嶺南之窗「非遺精品廣州塔展」的「華彩雲集——廣彩及嶺南工藝新品展」上,一碟《盛放世界》在鬥方裡繪就廣州代表性城市建築景觀,吸引各地遊客矚目。廣彩世家「趙蘭桂堂」傳人趙藝明攜新作向眾人講述了一段授徒五千、五代傳承的文化歷程。
  • 廣彩+廣繡+廣雕:「夢想世界」系列產品玩法實現粵博文物重現願望!
    正如明清時期發展興盛的「海上絲綢之路」,在《夢想世界3D》中也有著繁華熱鬧的港口城市設在「明月城」,而現實世界的明清時期最為繁華的港口城市要數「廣州十三行」,當時為東南亞、阿拉伯和歐美地區運送數之不盡的貨物,其中以「廣繡」「廣雕」「廣彩」等最為有名。如此可見,《夢想世界3D》中的「海市貿易」玩法與古代廣州的海上貿易不謀而合,這也許正是夢想大陸的海貿玩法融入粵博館藏海絲文物的好契機。
  • 這些地鐵站美得像博物館……
    瑞典斯德哥爾摩地鐵站提起地鐵站,你會想到什麼?早晚高峰擁擠的人群,無奈又不得不排隊安檢?是不是只想馬上逃離這座沒有靈魂的地鐵站……其實,在世界各地卻有著許多設計卓越的地鐵站。今天,跟時尚芭莎藝術一起來領略一下吧。
  • 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怎麼去?粵劇博物館地鐵站是哪個?
    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怎麼去?粵劇博物館地鐵站是哪個?  行走於荔枝灣畔,穿過恩寧路,走過百年老校培正小學,突然有一座宏偉的建築出現在眼前!開始的時候以為只是荔枝灣畔普普通通的配套建築。  慢慢走到建築物的正面才知道,這是新落成的粵劇藝術博物館!透過花窗,看到裡面綠意盎然,古色古香——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
  • 2019年12月市屬博物館展覽和文化展覽活動一覽表
    2019年12月8日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小作坊)  2  青少年廣彩體驗課堂第一部分,講師介紹瓷器與廣彩的歷史發展、外銷、藝術特徵,讓學員對廣州貿易歷史與傳統工藝有更多了解。第二部分,由工藝老師指導學員繪瓷盤,親身體會工藝的製作過程,完成一件自己的廣彩作品。
  • 廣彩非遺大師開課,筆筆勾畫絢彩華麗
    9月10日至10月20日,廣彩國家級傳承人譚廣輝大師來到非遺工作站「開班講課」,舉辦「廣正街·譚廣輝廣彩藝術作品展」,為市民遊客呈獻特色的廣彩文化,用非遺的傳統文化展示,喚起大家對非遺傳統文化的熱情。廣彩是「廣州織金彩瓷」的簡稱,是一種低溫釉上彩瓷,在清康熙年間由廣州工匠創製。廣彩以「絢彩華麗,金碧輝煌」聞名於世,至今超過三百年歷史,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藝術精華。
  • 疫情期間十三行博物館文物增至4700件(套)
    疫情期間十三行博物館文物增至4700件(套)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何曉光  2020-05-17 涵蓋廣彩瓷器、通草畫、廣繡、外銷扇
  • 127所學校和上海科技館及自然博物館合作 把中小學課堂搬進展館
    原標題:127所學校和上海科技館及自然博物館合作把中小學課堂搬進展館  東方網12月9日消息:除了教室,中小學生還能去哪上課?記者從昨天下午召開的市教委-上海科技館「館校合作」推進會上獲悉,復旦附中、七寶中學、上師大附中、位育中學等16個區的127所中小學與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籤訂了合作共建協議,將課堂搬進展館。圍繞「開發一門博物館課程、培訓一批科技創新教師、培養一群學習型學生」的目標,從即日起,自然博物館「館校合作」專屬網頁也正式開通,將為學校提供「定製服務」。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今日正式開館!國慶長假來享受一場免費文物「盛宴」吧~
    ● 六百多件從清康熙到現代的廣彩瓷器,種類齊全,為研究廣彩提供較為全面的實物資料;● 通草畫的收藏題材也相當豐富,這一失傳多年羊城珍品,見證了清代廣州的繁榮和活力以及市井百姓的生活風貌館內每一件展品的擺放,都經過精確量度,每一件文物的上下左右前後高低,都用四種尺量過定位,每一位參加博物館籌建的專家學者和所有工作人員,都帶著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精益求精,注入了極大的心血。旅美華人藝術家、文物鑑藏家伍冠文先生,美國舊金山亞洲文化藝術博物館文化大使Sally女士都對十三行博物館一致高度讚譽,認為十三行博物館的展陳效果可與國際頂級的展覽媲美。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正式開館 開館時間及領票方式一覽
    哥德堡號、中國皇后號……滿載著中西貨物,以廣州為起點,運向世界各地,昨日,歷經3年,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在昔日十三行原址正式開館,一館觀百年輝煌海絲路。國際奧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霍英東集團主席霍震霆先生及廣東省、廣州市和荔灣區負責人參加了揭幕儀式。
  • 畫廣彩、寫書法……荔灣兩所幼兒園小豆丁體驗廣府文化
    信息時報訊(記者 丘敏華 通訊員 潘婉華 吳金藝)畫廣彩、寫書法、唱粵語童謠……7月10日上午,荔灣區桃源幼兒園、西關幼兒園開展了「童心向黨、文化傳承」文化年系列活動之「共繪彩瓷、共舞筆墨」活動,小豆丁一起體驗廣彩、書法創作的樂趣。
  • 敦煌博物館將展覽搬進廣州西餐廳
    敦煌文創周邊獲得年輕人的喜愛據了解,從2019年開始,敦煌博物館不斷開始進行跨界合作,使得敦煌文化元素成為當下最受關注的文化創意之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與敦煌博物館的合作,是必勝客首次將這種敦煌藝術搬進西餐廳。該活動的系列敦煌藝術展,全國一共有9座城市9家餐廳限時開幕,設計以「中西融合」為理念,用西方的藝術手法演繹東方敦煌壁畫。這種設計將西方巴洛克藝術、波普藝術、朋克重金等世界藝術手法與敦煌壁畫跨界碰撞,力求融入當下年輕人對世界、歷史、藝術的解讀,給消費者帶來美食與藝術的雙重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