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越秀公園地鐵站粉綠色的平臺中心拱形長廊,多了一個值得駐足的打卡點。由廣州地鐵與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共同主辦、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支持的《指間的廣州製造——「匠心積金」廣彩瓷文化展》今起與乘客見面,展覽以廣彩瓷為載體,全方位、互動式地展示廣州彩瓷工藝文化。一件廣彩瓷的誕生要經歷幾個工藝流程?廣彩的常用顏色有哪些?別人家的沙拉碗長啥樣?在「廣彩」的前世今生中穿行,不少乘客被這個美麗與知識、趣味共存的空間吸引,紛紛停下匆忙的腳步欣賞。
廣彩瓷的前世今生
掃二維碼就可聽到
「走廊的牆是粉綠色的,很有復古感,配上這些廣彩的圖片、元素,挺漂亮的!」 昨日上午,不少步履匆匆的乘客被越秀公園地鐵站平臺中心走廊的展覽吸引。記者了解到,展覽是廣州地鐵「地下文化長廊」年度主題「指間的廣州製造」的特別呈現,繼五月份與廣東省博物館合作的《外銷扇文化展》後,廣州地鐵與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合作的《廣彩瓷文化展》進一步挖掘廣州本土的工匠精神,並嘗試多元素互動,讓乘客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會不一樣的嶺南歷史文化。
此次展覽共分為「啟航」「『錦』為人先」「廣彩紛呈」「歷史之窗」「中西互融」「傳承創新」六大版塊,涵蓋了廣彩瓷的歷史背景、傳統工藝、色彩特點、貿易場景和發展狀況等。記者看到,各大版塊充滿了巧思。為了展現一件廣彩瓷誕生所需要經歷的工藝流程,五個碩大的瓷盤被印在牆上,再現一件白瓷從選胎、墨稿、寫瓷黑、撻花頭到積金五個環節的變化,而為了展現廣彩瓷炫彩華麗的色彩,一扇以廣彩瓷常用色彩為底色的大型滿洲窗「上牆」,一旁整整齊齊排列赤紅色、紫紅色、綠色、藍色、黃色、白色的細分色卡。「廣彩用色大膽、多彩,一種顏色分了好多個細類,這些顏色在當時大都是用礦物質調配出來的。我們想告訴參觀者,嶺南的傳統色彩取材於自然,也能做到如此紛繁美麗。」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工作人員何先生說,「有人常說笑,甲方要求的』五彩斑斕的黑』是不可能的,其實在中國傳統工藝中,說不定真的可以做到。」
展覽突出互動性,有不少好玩的元素:一是「聽」,掃二維碼可以聽專業講解;二是「看」,展出當代廣彩大師的廣彩瓷盤作品,以畫有陳家祠、五羊雕塑、紅棉花等廣州元素的廣彩瓷盤為主;三是拍照打卡,展覽設有廣彩文化特色互動牆,讓市民可以拍照留念。
有趣的是, 「眾星拱碗」「別人家的沙拉碗」「消暑法寶」等一些俏皮的文案下都配上了二維碼,記者掃碼發現對應的竟是十三行博物館中的特色廣彩瓷,還有文字、聲音解說。
比如廣彩描金人物紋鑲小天使銅座大碗裝有天使雕塑、卷草紋和西式花卉組成的底座,有眾星捧月之感,所以叫「眾星捧碗」;廣彩人物魚藻紋蓮花形大碗可以用來盛放沙拉或酒水,碗的凹槽位置可以勾放酒杯或者沙拉勺,為西方人喜愛,被稱為「別人家的沙拉碗」;廣彩庭院人物紋雙獅耳帶層蓋冰壺腹內可裝滿清涼的井水或池水,是夏季供人們消暑降溫的工具,所以是「消暑法寶」。
3D風情畫
帶你穿越回廣州十三行
昨日,街坊林伯正巧路過,他放慢腳步、認認真真地把每一個版塊都看了一遍。「我對有歷史的東西都感興趣,廣彩,廣州人都知道,但這麼全面地介紹很難得。」林伯說。
為了展示廣彩瓷的歷史背景,展覽中還特地加入十三行貿易背景。牆面的十三行風情畫被做成3D效果,幾扇窗被推開,可以看見窗內交易的場景,仿佛讓人穿越回去。
據悉,展期將持續至9月5日。展覽期間在社交平臺上發布分享本次展覽的圖片及感受,可憑發布內容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免費領取外銷文物主題的明信片一套。此外,主辦方在展覽期間安排兩場專業導賞及廣彩瓷文化體驗課程,讓適逢暑假的學生們可以更近距離地感受廣彩文化,體驗親手畫廣彩的樂趣,讓廣府文化的傳承從小普及,廣彩繪畫體驗活動的時間為8月17日,感興趣的可通過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廣州地鐵微信公眾號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