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廣彩、寫書法……荔灣兩所幼兒園小豆丁體驗廣府文化

2020-12-14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丘敏華 通訊員 潘婉華 吳金藝)畫廣彩、寫書法、唱粵語童謠……7月10日上午,荔灣區桃源幼兒園、西關幼兒園開展了「童心向黨、文化傳承」文化年系列活動之「共繪彩瓷、共舞筆墨」活動,小豆丁一起體驗廣彩、書法創作的樂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彩瓷燒制技藝項目代表性省級傳承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陶瓷藝術大師許恩福和嶺南書畫名家李卓祺在現場手把手教孩子們創作。




據介紹,此次活動將廣州彩瓷、書法藝術與廣東童謠相整合,融合三者間的文化特色,是一次以場景化形式開展的創新型文化傳承活動。當天活動共設五大場景,分別是樂繪廣彩、墨香滿園、暢玩童謠、唱響童謠、暢遊荔枝灣。

活動現場,許恩福向小朋友介紹廣彩的知識和製作過程,讓大家對廣彩有較深入的了解,接著組織大家一起欣賞了廣彩作品,並指導孩子怎麼畫廣彩。在四樓音樂室裡進行的「墨香滿園」,李卓祺用輕鬆易懂的方式向大班小朋友介紹了書法藝術的形成與發展,現場提筆書寫了幾幅字畫讓小朋友欣賞,最後指導小朋友書寫「天天向上」。

其他場景小組的活動同樣精彩紛呈,有中班表演廣府童謠、小班玩民間童謠遊戲……「快來買嘍。」在「暢遊荔枝灣」遊戲中,孩子們化身茶樓老闆、廚師、藝人等,不停吆喝著大家前來購買,親身體驗廣府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現場還直播連線了三所了貴州對口幫扶的幼兒園,共同感受和了解廣府文化。園長李宏表示,孩子們在快樂的藝術薰陶中感受了傳統文化,增進了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與喜愛之情。

李宏介紹,西關幼兒園地處西關,是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從2004年開始舉辦廣府文化系列活動,至今已有16年。從小班、中班到大班,一層層遞進,把廣府文化融入到國家課程、通識課程,並開設了本園的特色課程,通過遊戲、音樂等方式讓孩子深入了解和學習廣府文化,包括廣彩、廣繡、粵劇等。她表示,將進一步深化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優秀本土文化深深紮根於孩子心中。


相關焦點

  • 廣府文化,古風七夕——七夕非遺文化體驗展
    廣府文化,古風七夕。今年七夕節,廣州市城投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攜手廣州老字號協會,合力打造「廣府市集」活動,以傳統節日作為載體,宣傳廣府傳統非遺產文化,號召當下年輕一代了解優秀傳統工藝及人文精神。市集活動邀請了重量級嘉賓對傳統工藝文化知識進行普及,突顯本土文化、本土原創的力量,號召更多的年輕人對非遺產文化進行體驗和關注。
  • 廣彩博物館 搬進地鐵站
    由廣州地鐵與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共同主辦、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支持的《指間的廣州製造——「匠心積金」廣彩瓷文化展》今起與乘客見面,展覽以廣彩瓷為載體,全方位、互動式地展示廣州彩瓷工藝文化。一件廣彩瓷的誕生要經歷幾個工藝流程?廣彩的常用顏色有哪些?別人家的沙拉碗長啥樣?在「廣彩」的前世今生中穿行,不少乘客被這個美麗與知識、趣味共存的空間吸引,紛紛停下匆忙的腳步欣賞。
  • 來碧江體驗廣彩手作課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王鵬)前日,廣彩非遺傳承基地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順德北滘碧江的小蓬萊藝術館掛牌成立
  • 你幼兒園時在幹什麼?金花這家幼兒園的萌娃當起了「博物館館長」
    「醒獅館」裡小獅子們生龍活虎,仔細一看,原來奶粉罐做成梅花樁,廢紙做成獅子頭;「廣彩館」裡,迷你茶具「彩瓷織金」,廢舊洗衣液瓶、水瓶也打造成華麗的廣彩花瓶;「詹天佑紀念館」火車、地鐵飛馳而過
  • 留住歷史印跡 深耕荔灣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
    原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十三行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霍震霆先生為該書作序。全書共收錄王恆馮傑伉儷向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捐贈的700餘件外銷彩瓷。據王恆先生回憶,十多年前他就開始在歐美收藏廣州彩瓷,剛入門時,國內對廣彩研究的書籍和資料都非常少,而且有的資料相互間也有矛盾,當時國內的廣彩實物也不多,無法參考學習。經過十多年的摸索,從已收藏各個時期的廣彩作品當中,窺探到廣彩不同的藝術特點和風格。
  • 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9個在荔灣!
    在千百年的歷史變遷中,荔灣區形成了極具鮮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三雕一彩一繡」,(牙雕、玉雕、木雕、廣彩、廣繡)被譽為「西關五寶」,是嶺南地區傳統工藝文化的傑出代表。曲藝類項目——粵曲,更是荔灣非遺名單中的一大亮色。近年來,荔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較好工作成效。
  • 荔灣|將廣彩與親子教育相結合,多寶社工多種方式推動文化傳承與家庭教育
    「不用蘸太多水,如果畫錯了可以用紙巾將顏料擦掉重新畫……」剛剛過去的周末,多寶街這群孩子跟隨著國家級傳承人、廣彩非遺大師譚廣輝親手繪製了屬於自己的廣彩作品~現場有多熱鬧?活動邀請了國家級傳承人、廣彩非遺大師譚廣輝到場指導青少年繪製廣彩作品,讓親子家庭親身感受非遺,了解非遺,傳承非遺。此外,在感悟非遺文化的同時,多寶街社工站還通過簡單的親子互動任務,指導家長科學教子的家庭教育觀。
  • 文化強市|「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
    廣州琺瑯工藝包括掐絲琺瑯、畫琺瑯、鏨胎琺瑯、透明琺瑯等。景泰藍是銅胚掐絲琺瑯,是其中的一種。」入駐非遺街區的省級非遺項目廣州琺瑯代表性傳承人楊志峰常這樣一遍遍向遊客科普。除了廣州琺瑯,廣彩、廣繡、骨雕、欖雕、醒獅、餅印等9家非遺大師工作室來到永慶坊這個全國聞名的嶺南文化「窗口」。
  • 文化強市 |「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
    廣州琺瑯工藝包括掐絲琺瑯、畫琺瑯、鏨胎琺瑯、透明琺瑯等。景泰藍是銅胚掐絲琺瑯,是其中的一種。」入駐非遺街區的省級非遺項目廣州琺瑯代表性傳承人楊志峰常這樣一遍遍向遊客科普。除了廣州琺瑯,廣彩、廣繡、骨雕、欖雕、醒獅、餅印等9家非遺大師工作室來到永慶坊這個全國聞名的嶺南文化「窗口」。
  • 荔灣區舉辦慶祝「六一」活動「非遺小使者」現場推介西關
    在古色古香的荔園之內,「我系粵劇小飛俠」「粵音粵粵越精彩」「童繪傳承百年廣彩」「繡出荔灣美景」等傳統民俗工作坊為來賓們獻上了精彩的視覺和聽覺享受。小戲臺上荔灣區青少年宮粵劇班的小紅豆們唱腔婉轉、扮相俏麗;三元坊小學民樂團的絲竹管弦演奏,聲聲悅耳;廣彩工作坊前一幅6米的彩瓷長卷《荔枝灣》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這幅由荔灣區青少年宮師生共同製作的廣彩作品,表達了荔灣少年對家鄉的熱愛;在廣繡工作坊裡,廣繡大師陳少芳的孫女譚靖榆老師展示廣繡的針法和繡工,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讓在場的人們嘆為觀止;漆畫古老而雋永,因製作工藝繁複,所以難以推廣普及,但荔灣區青少年宮的老師們將這種古老藝術用更為簡單
  • 廣彩非遺大師開課,筆筆勾畫絢彩華麗
    大洋網訊 今年8月,國內首個開在購物中心內的非遺工作站,正式落戶正佳廣場五層廣正街,其以非遺傳承、文化創意為依託,為市民、遊客帶來充滿廣府味、民俗味、文化味的特色活動。9月10日至10月20日,廣彩國家級傳承人譚廣輝大師來到非遺工作站「開班講課」,舉辦「廣正街·譚廣輝廣彩藝術作品展」,為市民遊客呈獻特色的廣彩文化,用非遺的傳統文化展示,喚起大家對非遺傳統文化的熱情。
  • 非遺傳承走進幼兒園 廣州幼師學校開展通草畫體驗活動
    大洋網訊 為弘揚傳統文化,推廣廣府非遺傳承,6月25日下午,廣州市幼兒師範學校(以下簡稱:廣州幼師)鄭立君名教師工作室前往廣州市幼師附屬天河第二幼兒園開展非遺傳承體驗活動,讓幼兒園小朋友也了解廣府非物質文化遺產——通草畫。
  • 到荔灣區博物館看廣彩精品
    信息時報訊(記者王智汛)昨日,翟惠玲、周承傑師徒廣彩精品展在荔灣博物館前廣場開幕。本次展覽由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荔灣區文化館和荔灣區博物館聯合承辦,是繼譚廣輝廣彩個人展、歐兆祺從藝54年廣彩展和高兆華師徒玉雕展後,舉辦的又一次非遺大師系列展覽,已經成為荔灣非遺的品牌活動。
  • 81件精品廣彩作品現身荔灣區博物館
    今日(8月6日)上午,翟惠玲、周承傑師徒廣彩精品展在荔灣博物館前廣場隆重開幕。本次展覽由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荔灣區文化館和荔灣區博物館聯合承辦,是繼譚廣輝廣彩個人展、歐兆祺從藝54年廣彩展和高兆華師徒玉雕展後,舉辦的又一次非遺大師系列展覽,已經成為荔灣非遺的品牌活動。數百年來,廣彩以其富麗堂皇的的色彩、美滿的文化寓意,享譽中外。
  • 廣州多個幼兒園推廣廣府歌謠遊戲
    案例:   本地幼兒園「變廢為寶」 建立「廣府遊戲俱樂部」   在採訪了多位廣州本地幼兒園教師後,記者發現,廣府民間兒童遊戲的傳承和推廣,也許要比人們的想像更為樂觀。多個幼兒園的案例表明,「廣府文化進幼兒園」不是口號,而藉助了「廣府遊戲街」「迷你行花街」等活動來推進。
  • 荔灣文化體驗月來了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吳多 通訊員荔宣)荔灣文化體驗月來了。
  • 廣府文化創意示範區:「傳統+現代」塑造文化新體驗
    中秋佳節期間秋色嘉年華吸引5萬人次遊客前來觀光,一眾粵菜師傅齊聚大顯身手,國慶假期花海怒放惹如織遊人到來觀賞……在以大旗頭古村為核心的廣府文化創意示範區,文旅集聚的效應正在顯現。 廣府文化創意示範區,是樂平鎮「一軸兩片四段24節點」的「兩片」之一。這一片區以廣府文化為主題,面積達6.81平方公裡。
  • 劉介民、劉小晨:廣府民俗藝術的民間審美
    詩鐘是廣府所特有的,雖說它是文字遊戲,它同樣反映生活、書法性情、抨擊醜惡、歌頌賢達。它縮龍成寸,篇幅雖小而寓意恢弘。燈謎是廣府文化中在民間流行的文化遊藝活動,節慶活動少不了燈謎,吸引群眾高高興興地動腦筋、猜燈謎。中國民間文字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民間文化傳統,以及民間的審美追求。它展示了中國廣大百姓各個時期的生活面貌和思維方式、心理。
  • 鰲魚「上天」了:逛廣府廟會,把文創產品帶回家
    鰲魚龍頭鯉魚身,源自傳說中的瑞獸,2016年作為廣府廟會吉祥物面世,一直以萌萌噠的外形和「獨佔鰲頭」的吉祥寓意受到大眾的喜愛。   今年,以廟會吉祥物鰲魚為主要設計原型,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南方報業文化傳播公司共開發了十款文創產品,有大眼萌寵小鰲魚公仔、適合小朋友戴的立體漁夫帽、鰲魚小丸子胸針、益智可愛的鰲魚積木等等。
  • 將廣彩與親子教育相結合,多寶社工多種方式推動文化傳承與家庭教育
    ……」剛剛過去的周末,多寶街這群孩子跟隨著國家級傳承人、廣彩非遺大師譚廣輝親手繪製了屬於自己的廣彩作品~現場有多熱鬧?活動邀請了國家級傳承人、廣彩非遺大師譚廣輝到場指導青少年繪製廣彩作品,讓親子家庭親身感受非遺,了解非遺,傳承非遺。此外,在感悟非遺文化的同時,多寶街社工站還通過簡單的親子互動任務,指導家長科學教子的家庭教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