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縣域經濟新增長極!梅州蕉嶺一季度多項經濟指標居全市第一

2020-12-22 騰訊網

在位於蕉嶺縣的廣東固特超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固特超聲」),一棟五層樓高的全新廠房拔地而起,黃藍相間的顏色在藍天白雲下分外顯眼,這是該公司新建的「洗碗機大廈」——G棟廠房,總投入1億元,計劃下半年建好並投入使用。

在各大企業車間、重點項目建設現場,均能感受到蕉嶺蓬勃的經濟活力。生產總值約21億元、比增7.1%,固定資產投資比增56.2%,項目投資比增約203%,工業投資比增約684%……這是該縣今年第一季度亮眼的經濟指標。

今年以來,蕉嶺縣圍繞省「一核一帶一區」和市「五星爭輝」區域發展新格局,落實省委「1+1+9」和市委「123456」工作部署,全力建設「世界壽鄉·富美蕉嶺」,打造梅州壽鄉品牌之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多項經濟指標居全市第一。

「技術創新」是驅動力

點燃綠色企業引擎

在固特超聲的車間,記者看到技術人員正在對新生產出來的洗碗機進行測試,水柱從洗碗機底部噴湧而出,不停的衝刷著透明的玻璃罩。「這是我們的二代洗碗機,旁邊的是一代,我們少量推出市場後反響不錯,所以新建的廠房打算擴大產量。」該公司財務總監肖金秀說。

近三年來,固特超聲已新建並投入使用的標準工業廠房達3萬平方米,新增價值2800餘萬元機器設備,新建各類生產流水線13條。目前已經形成商用超聲波清洗機(實驗室、珠寶、汽配、五金)、健康超聲家電(超聲足浴、超聲美容、超聲農殘解毒、超聲洗衣、超聲洗碗等)、工業超聲環保設備(超聲除垢防垢、專用超聲清洗設備、行業用超聲清洗生產線等)等三大產品組群。

據統計,去年度該公司產值達16000萬元,營業額1億元,繳納各類稅費600萬餘元。「今年第一季度我們的產值4000萬元,同比增長了50%」,肖金秀說。

數據增長的背後離不開企業的技術創新。固特超聲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堅定不移地走「產學研一體化」道路,目前已授權的國家專利1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該公司研發生產的超聲波智能視力保護儀、多功能全自動超聲波清洗機、多功能廚房超聲清洗器等十二款產品被評為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旗下「康道」牌家用超聲波清洗機被評為「廣東省名牌產品」,家用超聲波清洗器系列產品榮獲梅州市首屆創新創業大賽創新組一等獎。

「蕉嶺的每個學校食堂都有我們的產品。」相關技術人員介紹,他們正在參與建設該縣食品安全示範學校食堂陽光廚房樣板工程,為學生的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據悉,該公司擁有專業研發團隊,率先提出健康超聲家電新品類並開發了上百款產品,擁有超聲波洗碗機、超聲波解毒清洗機系列綠色產品。為助力蕉嶺打造梅州壽鄉品牌之星,固特超聲嚴格走綠色發展之路,做環境友好型企業。「我們的產品所使用的所有材料都為合格的綠色材料,所有的產品都通過各項環保檢驗設備的檢測,產品整個製成過程沒有噪聲、汙水、廢氣的產生。」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說,他們也大力提升園區環境,還獲得「梅州市綠化達標企業」稱號。

加快推動建材產業綠色轉型是蕉嶺縣點燃綠色企業發展引擎的另一舉措。為做優新型建材產業,該縣依託國家水泥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科研力量,打造旋窯水泥、建築構件、混凝土、新型牆體、纖維增強水泥板等龍頭產品。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該縣產銷水泥289萬噸,新型建材產業產值實現19.5億元、比增5.6%。今年以來共引進新型建材項目3個,計劃投資總額3.9億元,完成投資1.95億元;在建項目3個,項目履約率100%。

「長壽品牌」是主導力

卯足農業發展勢頭

在位於蕉城鎮龍安村的蕉嶺縣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裡,望著一片片廣闊的稻田是撲面而來的「綠意」。一株株水稻整整齊齊地「站」在田裡,田裡的五彩稻組成「壽鄉蕉嶺」四個大字,農民正彎著腰拔去雜草,在泥裡留下一排深深淺淺的腳印……

自去年蕉嶺縣絲苗米產業園成功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以來,蕉嶺縣高度重視,充分依託土壤富硒和「世界長壽鄉」優勢,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全力加快園區基礎設施、項目、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建設,致力打造「蕉嶺大米」高端品牌,推動蕉嶺大米高質量發展。

在位於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的主體企業之一——科誠農業,記者看到,連片秧苗株株健壯,長勢喜人。而另一邊的現代育苗大棚已建成使用,烘乾加工倉儲中心也在加緊建設中。「現在主要的烘乾加工倉儲中心主體建設已經完成了。接下來,我們是要採購烘乾設備和加工設備,還有農機設備,計劃在7-10月份要購置安裝完畢」,科誠農業總經理李春洪說,目前項目建設已投入約550萬元,總進度為47%,計劃今年底全部完成。

同樣,作為該產業園項目牽頭實施主體的梅州市建豐糧業發展有限公司,正通過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等,全力打造出「蕉嶺大米」區域品牌,帶動農戶共同發展。目前該公司已建有大米基地1000多畝,帶動農戶種植約10000畝。企業負責人溫崇文表示,他們計劃依託產業園建設載體,在龍安核心區打造一個絲苗米三產融合示範區,集示範種植、科研科普、良種繁育、烘乾、低溫冷藏、精深加工、品牌提升一體化的產業聯合體。「建成後將利用農業社會化服務這一抓手,更好地解決市場條件下農民種糧難、曬糧難、賣糧難等問題。」

據悉,蕉嶺縣絲苗米產業園地處石窟河衝積平原帶,涵蓋蕉城、長潭、三圳、新鋪4鎮,總面積約398平方公裡,水稻種植面積約12萬畝。產業園圍繞「一核一帶三基地」布局,打造蕉城、三圳、長潭、新鋪四個富硒標準化種植基地,提升稻米品質及產量,打響蕉嶺特色富硒優質絲苗米品牌,並以「姓農、務農、為農、興農」為根本宗旨,積極探索多種帶動模式,與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帶動農戶共同致富增收。

從該縣農業農村局獲悉,目前,該產業園項目實施主體有9家農業企業,項目總投資2.0461億元。規劃項目數18項,已開工項目16項;已完成蕉城鎮龍安村460畝產業園核心區三產融合規劃設計,建設用地正在進行招拍掛工作,「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量已達75%。」

據了解,蕉嶺縣按照基地化建設、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等思路,統籌布局蕉嶺縣絲苗米產業的生產、加工、文化、服務等功能板塊,總體形成「一核一帶三基地」的布局框架。「一核」即產業園龍安核心園區(其中建設用地68畝),「一帶」即石窟河沿岸四個鎮休閒觀光及產業快速發展帶,「三基地」即長潭白馬絲苗米標準化種植區、新鋪尖長富硒稻米種植區、蕉城龍安三產融合發展區。

「通過強二產,帶動一產,延伸三產,輻射帶動蕉嶺絲苗米產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戶共同發展。」該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耕「一粒米」事業是蕉嶺縣立足「富硒長壽」品牌效應、卯足農業發展勢頭的一個縮影。為加快培育打造百億長壽健康產業,該縣正深度開發打造一杯茶、一瓶水、一粒米、一棵筍、一瓶蜜「五個一」富硒長壽食品產業鏈,全面推動長壽健康產業在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截至目前,該縣共培育了農業龍頭企業41家、農業類廣東省名牌產品6個、農產品生產基地7個,已開發出富硒大米、富硒紅茶、富硒礦泉水等富硒長壽食品70種,長壽健康產業今年第一季度產值達19.2億元、比增7.8%。

「民生項目」是向心力

刷新三宜城市品位

以項目為抓手,有效推進蕉嶺各項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是該縣著力改善民生福祉、提升「三宜」城市品位的重要舉措。

在石窟河西岸,該縣重點項目之一世紀大橋至晉元大橋公路改建工程進展順利。記者看到,此沿河公路路基鋪設基本完成,6.5米寬的路面已經形成。「這條路與東岸道路連接形成環路,溝通石窟河兩岸。目前已完成50%的道路工程,自行車道等慢行系統將於明年竣工。」工程項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石窟河「壽鄉畫廊」建設項目之一。為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蕉嶺依託石窟河的山水脈絡和特色風光,著力打造「壽鄉畫廊」城鄉融合載體,全力打通連接縣城與鄉村、特色小鎮與特色小城鎮的關鍵節點,鋪就一條富民景美的沿河公路。

在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項目施工現場,記者看到施工工人正忙著鋼筋加工、模板安裝等工作,塔吊也緊張有序地運送著材料,室內負責裝修的工人也在馬不停蹄地砌牆、抹灰,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該項目位於石窟河畔的長潭鎮蕉子窩,佔地3.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7萬多平方米,總投資3.05億元,是該縣「十大重點工程」之一。項目內含數理人文展館、遊客服務中心、博物館、長壽文化展覽館以及相關配套商業及設備用房等多項功能。目前,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完成,進入室內裝修和布展階段。「現在進行內部的裝修,目前砌磚已經完成了70%,抹灰也完成了30%。總體形象進度完成約73%。」該項目副經理甄育新說。

據悉,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建築的外牆部分採用「竹編技藝」和石刻石雕工藝,既能展示客家文化,又能傳承蕉嶺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建成後,將成為該縣城市發展及城市面貌的新名片,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對擦亮「世界長壽鄉」品牌具有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蕉嶺三家公立醫院的遷建工程也在順利進展當中。蕉嶺縣人民醫院遷建工程,預計8月份主體工程封頂;蕉嶺縣中醫醫院遷建工程目前已完成三通一平、板房搭建、施工道路硬底化、住院大樓CGF樁等各項建設; 蕉嶺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縣級公立醫院遷建工程預計2020年底完成二次裝修投入使用。這三家醫院遷建完工投入使用以後,將大大改善該縣人民群眾的就醫環境。

新建成的桂嶺學校,以及即將建成的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縣中醫醫院及婦幼保健中心遷建工程、自來水廠、石窟河「壽鄉畫廊」旅遊景觀配套等大批重點項目,是蕉嶺加快提升交通、教育、醫療、旅遊等基礎設施的重要體現。通過聚力項目建設、改善民生福祉,一個具有城鄉融合發展和國際盛會風採的精緻壽鄉正在呈現。

數據

初步核算,蕉嶺縣第一季度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12307萬元,同比增長7.1%,居全市第1位。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7723萬元,同比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60406萬元,同比增長5.5%,其中工業增長3.9%;第三產業增加值124178萬元,同比增長8.7%。

從三次產業看,三次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結構更加合理,由上年同期14.4:25.6:60優化為13.1:28.5:58.4,第一產業比重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比上年上升2.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上年同期下降1.6個百分點。

【來源】南方日報·蕉嶺視窗

【文】陳萍 林劍湧 廖靜宜

【作者】 陳萍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日報·蕉嶺視窗

相關焦點

  • 前三季度,梅州蕉嶺經濟持續向好,增速全市第一
    今年以來,蕉嶺縣科學統籌推進疫情常態化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有力有效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市場活力動力復甦加快,就業民生較好保障,全縣經濟延續上半年穩中有進的加快態勢。
  • 梅州8縣區經濟匯總:梅江第一,蕉嶺將超大埔,平遠墊底
    梅州地處江西廣東福建三省交界處,梅州總面積15925平方公裡,常住人口438.3萬人,梅州2019年GDP1187.06億元,廣東第17名,低於韶關高於潮州,人均GDP2.71萬元。梅州下轄的8個縣區中梅江區GDP最高,245.16億元,比第二名梅縣區多42億元,梅江是梅州的政治經濟中心。梅縣區GDP203.84億元,全市第二。梅縣是2013年才撤縣設區的,但並沒有改名,所以才會出現名稱中即有縣又有區。
  • 六大新產業引領支撐 貴陽高新區一季度七大經濟指標開門紅
    央廣網貴陽4月27日消息(記者王珩 通訊員齊鳳麟 易穎)記者從貴陽高新區產業發展局獲悉,在先進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製造業、新材料產業等六大新產業的引領支撐下,貴陽高新區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位列全市前列。
  • 調研報告範文: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範例三篇
    一、「**」以來縣域經濟蓬勃發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發展,特別是「**」期間,堅持以縣域爭先進位為統攬,以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為抓手,打破行政區域,推進板塊融合,不斷增強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增強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動力,全市縣域經濟呈現出總量壯大
  • 內江市威遠縣:工業挑大梁 建設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錨定產業發展這一基準航線,「十三五」期間威遠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聚力發展特色農業優勢產業,大力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現代服務業發展引擎,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  發展再上臺階,再造一個產業威遠風帆正高揚,為建設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夯基壘臺。
  • 莊河市主要經濟指標「轉正」 居大連市首位
    12 月 16 日,記者從莊河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以來,莊河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大力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全年,70 個重點項目開復工 56 個,完成投資 68 億元,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比例的 85%。
  • 全市一季度經濟運行已實現止滑回升 扭負為正
    引 號 008450030/2020-03536 關 鍵 詞 全市一季度經濟運行已實現止滑回升
  • 看看「富春山居圖」的梅州蕉嶺版有多美
    原標題: 長壽鄉中鄉 富美村連村 梅州蕉嶺著力打造長壽鄉中鄉美麗鄉村精品遊線,打響長壽品牌,實現美麗與發展共贏 一縱帶三橫
  • 大連GDP在東北各市排名第一,那麼今年上半年全市經濟如何?
    另外,雖然大連並不是遼寧省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但工業、製造業、消費市場、進出口貿易等主要產業相對發達,因此,GDP在東北各市排名第一,比如19年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7001.7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個百分點,經濟總值比瀋陽、長春與哈爾濱省會城市均較高,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既然大連GDP在東北各市排名第一,那麼今年上半年全市經濟如何?
  • 長沙的縣域經濟為何能「獨步」中西部?
    在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排名中,分別位列第四、穩居前五。瀏陽市一河詩畫,滿城煙花。瀏陽在去年成功挺進縣域綜合發展前十強後,今年高位再進位居第9位。同時,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列第11位,兩項排名均比去年再升1位,「十三五」期間強勢上揚。
  • 九江市縣域經濟巡迴看變化活動走進彭澤縣湖口縣廬山市
    全市縣域經濟巡迴看變化活動進入第二天:走進彭澤縣湖口縣廬山市最美岸線風光美 產業項目日日新林彬楊謝一平熊永強馮靜楊小華等參加觀摩●彭澤縣:聚焦產業美加快淘汰落後產能1月6日,全市縣域經濟巡迴看變化活動走進彭澤縣、湖口縣和廬山市,實地感受沿江沿湖縣市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根本遵循,著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實現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的生動實踐。市委書記林彬楊,市委副書記、市長謝一平,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熊永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馮靜,市政協主席楊小華等市四套班子領導參加了現場觀摩活動。
  • 縣域經濟發展論壇
    [ 2017-01-07 09:41 ] [主持人苑茵子]由新華網聯合泓谷(北京)技術諮詢有限公司共同編著的《2016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白皮書(發展評價篇)》和2016中國縣域科學發展競爭力指數,以數據為基礎構建模型開展評價,評價指標採用公開的統計指標,評價方式可追溯、可還原,確保公正、客觀。
  • 17秒丨上半年經濟運行成績單公布!東營生產總值增速居全省第2位...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4.47億元,增速由一季度下降1.2%轉為增長1%;第二產業增加值761.21億元,增速由一季度下降5.1%轉為增長2.1%;第三產業增加值517.5億元,下降0.8%,降幅較一季度收窄4.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比重為4.8:56.7:38.5。
  • 打造高質量開放平臺載體,威海培育全新經濟發展增長極
    打造高質量開放平臺載體,是集聚新動能、實現新發展的重要基礎。通過建設綜保區跨境電商「五中心一平臺」,上半年我市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增長54.4%,佔全省41.8%,逆勢增長勢頭強勁。越開放,越會形成發展的「強磁場」;越發展,越需要開放的「加速度」。
  • 山東滕州:五大體系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山東省政府公布的「2019年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差異化評價結果」中,滕州市獲評「高質量發展先進縣」稱號。加強領導,構建推進體系    山東省滕州市把深化擴權強縣改革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議事日程,通過強化領導、明確職責和高位推動,構建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體系。    成立擴權強縣領導小組,負責統籌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
  • 泰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排前列
    從一季度下降6.7%,到上半年增長0.3%,GDP走出先降後升、企穩回升的曲線。上半年,泰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由負轉正,多項指標增速排全省前列,經濟發展逆勢飛揚,令人振奮。難中保穩定、難中求突破。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泰安全力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場硬仗。當前,泰安復工復產加快推進,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六穩」「六保」保障有力,經濟運行企穩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聚力攻堅打好硬仗越是非常之時,越要穩住經濟基本盤。
  • 3地進入縣域綜合發展20強,長沙縣域經濟何以獨步中西部
    2019年,長沙縣位列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第5位、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百強第4位,繼續領跑中西部。2020年,長沙縣緊緊圍繞「強園富縣、優二興三、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面對疫情大考及經濟下行壓力,縣域經濟仍保持高質量發展。在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排名中,分別位列第四、穩居前五。
  • 蕉嶺:美麗經濟增動力 鄉村振興堂新路
    撰文 廖靜宜 祝銀清  汪敬淼 林劍湧攝影 汪敬淼 廖靜宜  從絲苗米產業園豐收到蓮子、鷹嘴桃、葡萄各類蔬果新鮮上市,從「一碗三及第」到「蕉嶺一桌菜」的品牌化打造,拉開了夏日蕉嶺鄉村振興如火如荼的新徵程。
  • 濟南縣域規模以上工業營收已佔全市半壁江山
    此前,記者從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截至2019年,濟南縣域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已佔全市半壁江山。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長清、章丘、濟陽、萊蕪、鋼城等新城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成為工業強市主要承載地;平陰、商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明顯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農業主要指標不低於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總量突破1000億元的縣域達到3個以上,不少於3個區縣進入全國百強行列。
  • 梅州蕉嶺發揮壽鄉優勢,開發富硒長壽食品謀劃健康產業
    經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對蕉嶺全縣8個鎮的園地、旱地和水田取出的土壤樣品進行檢測,土壤平均含硒量為0.7mg/kg,高的達0.939mg/kg,比國家富硒標準高出75%。培育出健康環保的富硒食品,成為蕉嶺的長壽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