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小郭已是市財政局頗有實權的業務科科長,後有機會調去市府辦工作,但只能先任副科長兼主任科員。小郭竟然二話不說,果斷選擇調入市府辦,讓同事們好生詫異。
市財政局可是掌管政府「錢袋子」的權重要害部門,其業務科長也是外單位幹部爭先巴結的對象,找上門來尋求支持關照者眾多。小郭竟然甘願放棄實權大、更實惠的財政局科長一職,降職調入市府辦任副科長兼主任科員,難道真是崗位實權越大越燙手?
後有知情人士分析,小郭此舉雖然暫時吃了虧,看似領導職務降了半級,崗位實權也大幅縮水,但級別還是正科級,尤其小郭才30歲出頭、能力又頗強,還是市府秘書長看中調過去的,恢復正科實職是指日可待的事。
更為關鍵的是,市府辦作為市政府的「中樞」機關,主責主業就是為市長、副市長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其幹部在近身服務保障市領導的過程中,能更快熟悉經濟民生全面,提升個人綜合能力,也更易獲得市領導的賞識和青睞。從以往慣例來看,市府辦的科長比市財政局的科長發展空間更大、提拔機會更多,在市府辦科長崗位上踏踏實實幹幾年,有很大概率提拔到縣區任副縣(區)長,或者提任市直單位副職的也不少見。相比之下,市財政局還是要遜色一籌。
後來的發展也驗證了這一點,小郭調入市府辦不到一年時間就轉為了科長。再過了兩年,又在市領導力薦下,提拔到縣裡任副縣長,實現了仕途晉升上的大跨越。到了這時,昔日財政局的同事們方明白過來,小郭才是眼光長遠、有大智慧啊,要知道局裡不少比小郭資歷更老的科長們都還在原地踏步呢。
小郭的經歷也讓人深受啟發,在體制內個人努力很重要,但單位平臺更關鍵。市財政局無疑也是好單位,就實權而言,實際上還要壓過市府辦一頭,但其不足就在於專業性較強,其幹部多為業務型幹部,發展空間和出口出路受限較大。而市府辦作為綜合部門,其幹部能力素質更全面,對經濟民生和政府工作的熟悉程度,比之市財政局幹部更有優勢,因此出幹部也更多。體制中人常說,好單位比好崗位更重要,看來此話不無道理啊。
歡迎關注職場李論,更多精彩內容期待與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