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公司證實 齊柏林為《看見臺灣2》勘景失事
臺灣導演齊柏林搭直升機失事,花蓮地檢署及臺「飛安會」昨前往墜機現場實地鑑定、採證,直升機殘骸則送往臺北進行拆解,查明確實墜機原因。(楊漢聲翻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6月10日下午,齊柏林創立的臺灣阿布電影公司證實齊柏林空拍意外辭世的消息。阿布工作人員表示,齊柏林和助手是為《看見臺灣2》至花蓮勘景,失事消息讓公司震撼。
據花蓮地檢署指出,綜觀已獲取的證據,仍不排除直升機因機械故障、駕駛操控、或氣候風向等因素造成不幸,後續將由「飛安會」移動直升機殘骸、發動機及相關重要零件,送往實驗室拆解比對,查明確實墜機原因。
對於失事原因,航空界人士認為排除天候因素,因為當天花蓮天氣良好,能見度高、風力不強,不會造成飛行障礙,事故應為機械故障或人為因素。
不願具名的資深航空界人士表示,天候看起來的問題應不大,但失事地點是山海交界處的河流縱谷地形,可能產生下沉氣流與側風;且直升機機體小、飛行高度低,遇到突發狀況,駕駛員有可能反應不及,這是當地特殊環境,需列入考慮。現役徐姓民航機師說,Bell-206屬於小型直升機,對於氣流、風切等外在環境影響的承受能力較低。 {詳細}
齊柏林空勘任務失事 機齡15年
齊柏林墜機 勘驗指向3可能原因
為拍花蓮長虹橋之美 齊柏林不幸過世
特殊路線空拍 齊柏林每次都像在「玩命」
齊柏林好友貼出齊柏林的側寫照。圖/摘自臉書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灣成大航天系特聘教授苗君易表示,輕型直升機在失事時,還可以保持一點升力,讓飛機較輕地著陸,減少傷亡,但如果是載人的重型直升機,就沒有這種功能,即使乘客或駕駛背有降落傘,跳出機外也可能被氣流再捲入,逃生困難,一旦失事後果都很嚴重,除非是有訓練過的駕駛員,比較有逃生的機會,「乘客逃生的機率微乎其微」。
苗君易指出,一般直升機載客有固定的航線,駕駛比較能夠掌控,但像齊柏林為了特殊任務而飛行,航線不固定,山區的地型與氣象變化又都相當大,即使是經驗老道的駕駛,可能都會有失誤的時候,齊柏林自己應該也很清楚風險,所以才每次上機都不敢告訴家人,下機才報平安,「每一次升空都像在玩命」。 {詳細}
齊柏林生前兩封信曝光
臺灣作家、自然觀察解說員劉克襄於11日晚間在臉書公開齊柏林2008年5月時寫給他的兩封信,當時齊柏林下決心要空拍記錄臺灣影片:希望讓更多人可以看見臺灣土地的真實面貌,才會去珍愛臺灣。{詳細}
好友心痛:齊柏林是屬於天空的
齊柏林的好友陳文茜第一時間得知消息,形容自己的感覺是「心痛如絞」,並告訴記者,齊柏林曾多次向她敘述空拍任務的危險,沒想到平安度過那麼多次亂流、危機,卻沒能逃過這一次的意外。作為他的好友,陳文茜說她心疼齊柏林,也捨不得他的家人現在必須面對如此的不幸。
陳文茜讚許齊柏林「他馬不停蹄,他屬於天空,他奉獻一生。向他偉大的家人致敬!致意!」,而齊柏林在給陳文茜的訊息中,附上金山萬裡的火山口空拍全景,美不勝收。{詳細}
網友淚目:謝謝你讓我「看見臺灣」
齊柏林失事消息傳出令網友不舍,紛紛湧入齊柏林經營的粉絲團「齊柏林的飛閱臺灣」悼念他,有網友留言,「齊大哥,我們多希望這是假的新聞,你給我們開的一個玩笑。」、「真的好希望您能完成這部影片,好希望您不是新聞裡的那個罹難者。」
許多網友也表示遺憾與不舍,並在最新貼文留言處寫上「R.I.P.」,說「齊導,謝謝你讓我們認識臺灣這塊土地,望你一路好走,心無掛念」、「願您在您最愛的這片土地好好安息」。 {詳細}
要助齊柏林拍霧霾 彭啟明:曾問能拍出汙染物流動嗎
空拍旗山、美濃平原美照成遺作 居民感傷悼齊導
齊柏林遺體運回臺北 臺灣各界悲慟哀悼
臺軍弟兄派出兩組機組人員及100名花防部空軍、陸軍協助家屬移靈。(張祈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軍送行
拍攝《看見臺灣》的導演齊柏林在10日勘景發生意外,直升機墜落身亡。齊導與助理、機師等三人的遺體12日由軍機運回臺北,於早上8:40降落松山機場,有52名軍人在場列隊等候,隨後移靈至臺北第二殯儀館。
為讓儀式莊嚴肅穆,臺灣地區防務部門共派出兩組機組人員及100名花防部空軍、陸軍協助家屬移靈,並由空軍401聯隊長姜光華和花蓮縣長傅昆萁帶領行舉手禮與注目禮。
政界哀悼
哀悼齊柏林 蔡英文:看著新店溪空拍照彷佛他仍同在
馬英九:齊柏林像啄木鳥 抓出害蟲
洪秀柱:齊柏林是國民黨優秀黨員
吳敦義:齊柏林是很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齊柏林罹難 「藍委」:感謝他為這塊土地付出的一切
柯文哲:少掉一位好朋友 哀悼齊柏林驟逝
悼齊柏林 朱立倫:謝謝你對這塊土地的愛
齊柏林在花蓮墜機亡 傅昆萁深表遺憾與不舍
胡志強:齊柏林像英雄 提前向臺灣告別
因為齊柏林 看見臺灣「國在山河破」
南投九十九峰美景 圖/阿布電影公司提供
桃園觀音汙染。 圖/臺灣阿布電影公司提供
無論是因採礦而遭開腸剖肚的山脈、被廢水染成彩色的河流,或違「法」民宿林立的清境農場,2013年上映的紀錄片《看見臺灣》,逼使臺灣民眾正視被破壞的環境、揭發大企業汙染行徑,齊柏林催生礦業、水汙防治等多項「環境法規」,他人雖逝,但遺志仍待接力。
《看見臺灣》讓觀眾看見臺灣的美,也看見美好壯闊景致背後的「國在山河破」。紀錄片中第一個怵目驚心的場景,就是亞洲水泥公司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採礦場,透過空拍,赤裸裸地呈現遍體鱗傷、宛如被斬首的山頭。{詳細}
齊柏林的提醒:這塊土地正飽受摧殘
臺灣政治評論人兼電視節目主持人黃智賢說,齊柏林感動了我們,用他的一生。鞠躬盡瘁,為了這片土地。看見臺灣,看見一個無暇的靈魂。看見了深沉的愛。
她轉而指出,可是心傷之外,有沒有什麼事,是齊柏林窮盡他短暫的一生,用力的,大聲的要傳達給這個社會的訊息?難道他不是一再的提醒我們,這塊土地,正在受到鋪天蓋地的傷害與摧殘。
蔡英文當局應關注廢核後環保問題
前任臺灣「行政院長」江宜樺表示,對齊柏林辭世深切悲慟與不舍,呼籲蔡當局不要停下腳步,共同守護臺灣生態環境,讓齊導用心與努力不要白費。
江宜樺指出,齊柏林透過鏡頭,讓我們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土地的破碎,激發他在臺灣「行政院長」任內成立項目小組,嚴厲要求各部門積極處理土地保育問題;在安全、共生與永續理念下,也承諾「未來不再新開闢高山公路,並且已開闢者不輕易進行拓寬工程」。
齊柏林去世 《看見臺灣》更顯珍貴
齊柏林空拍罹難 桃園藻礁遺作成絕響
——>>>>點擊進入圖集:【 齊柏林眼中的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