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0至6周歲兒童自閉症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2020-12-23 人民政協網

11月9日下午,汕頭市龍湖區自閉症篩查中心為5名兒童進行自閉症復篩,其中有一例懷疑為高功能自閉症,需進一步詳細檢查,另外4名兒童在生長發育等方面存在輕微的問題,有待持續觀察和追蹤。汕頭市龍湖區第二人民醫院(珠池醫院)兒科主任、龍湖區自閉症篩查中心主任何永忠表示,自閉症的帽子,輕易不敢給孩子們戴,必須慎之又慎。

原來,為進一步做好兒童健康指導服務工作,將自閉症作為篩查重點,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今年年中,龍湖區出臺《龍湖區0—6周歲兒童自閉症免費篩查工作實施方案》,自今年7月起為轄區內6周歲以下兒童進行免費自閉症篩查。

三個月過去了,篩查工作成績斐然,被確診的個案與篩查人數的比例之高,也讓負責該項目的醫生和龍湖區衛計局有關人員覺得有些觸目驚心,更加確定了自閉症免費篩查工作的推進刻不容緩,也盼望能在更多地區開展此類普惠項目,給予更多患兒康復的希望。

完成兒童自閉症初篩3622人次

其中呈陽性120例

何永忠告訴記者,兒童自閉症也稱兒童孤獨症,是一類起病於3歲前,以社交障礙、溝通障礙和特異性行為為主要特徵的心理髮育障礙,是廣泛性發育障礙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1943年,美國精神科醫生Kanner首次在報導中提到有11例兒童自閉症病例,為世界自閉症的研究揭開了序幕。1982年,我國的陶國泰教授首先在中國大陸地區報導4例兒童自閉症。70年過去了,醫學界很遺憾地告訴大家:雖然一直在努力,但病因仍未找到,然而自閉症的診斷率卻呈逐年迅猛增加的趨勢。」何永忠說,研究表明,自閉症若能早期發現,並在兒童發育可塑性最強的時期(一般為6歲以前)對其進行長期系統的幹預,就能改善症狀,促進其智力發展,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勞動能力,以期最終回歸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社會財富創造者。

《龍湖區0—6周歲兒童自閉症免費篩查工作實施方案》中規定:凡夫妻雙方至少一方為龍湖區常住人口者,其6周歲以下子女均可到轄區內醫院的兒童保健科免費接受相關項目檢查。

按照我國《0—6歲兒童健康管理規範》要求,0—6歲的兒童共有11次到各醫院的兒童保健科進行體檢的機會,分別在3歲內的3、6、8、12、18、24、30、36月齡,共8次機會;以及4、5、6周歲各1次,共3次機會。

「家長們可利用每次去體檢的機會,向兒童保健科的醫務人員免費索取《兒童行為發育問題預警徵象表》認真填寫,並提交。」何永忠說。

據統計,汕頭市龍湖區自閉症篩查中心自今年7月26日正式投入運作後,截至10月15日,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共完成轄區內兒童自閉症初篩3622人次,其中發現陽性120例。對於初篩呈陽性的兒童,該中心按照工作流程致電家長,召回復篩,但是遵照約定前來復篩的僅有44例。

「復篩的44個孩子中,檢查結果仍呈陽性的有34例。經過評核,其中自閉症患兒11人,語言、動作、社交等智能發育遲緩22人。而於11月9日前來復篩的5位兒童,還有待進一步檢查才能最終確診。」何永忠說。

著重提高兒童自閉症

早期診斷率早期幹預治療率

對於復篩結果呈陽性的兒童,篩查中心將其介紹到汕頭大學精神衛生中心等機構進行專業評估,對確診的患兒將轉介到專業的康復機構進行長期系統的治療。

何永忠告訴記者,2002年5月,美國《時代》周刊曾報導,美國10歲以下的兒童中,每150人就有1名自閉症兒童,到了2014年,該數據比例增長到1.5/100。我國尚未將自閉症列為一種單獨的病症進行統計,因而還沒有準確的官方統計數字,但據全國殘疾人普查情況統計,兒童自閉症已佔我國精神殘疾首位。

「相較於美國的數據,我們在3個月內初篩了3622個孩子,120例呈陽性,僅44例按時復篩,後確診自閉症11例、21三體徵1例,疑似高功能自閉症1例,還有20多例發育遲緩的患兒,這些還不算那些未按照約定時間回來復篩的兒童,這樣的數據已經足以讓醫生感到揪心。」何永忠說。

龍湖區衛計局局長鍾子明表示,此前,在研究此項政策的時候,我們當時的初心就是希望通過建立兒童自閉症免費篩查服務網絡,對全區0—6周歲兒童進行全面篩查,著重提高兒童自閉症的早期診斷率、早期幹預治療率,以期改善其症狀、培養能力、掌握生存技能,最終回歸社會,減輕自閉症患兒家庭的負擔。

「但是我們意外地發現,在篩查工作中,不僅把自閉症的孩子篩查出來了,還把一些其他類型的發育異常兒童也篩查出來了,如語言發育遲緩、兒童腦性癱瘓等,對這些孩子進行早期評估、早期幹預,治療效果也是很好的。」鍾子明說,「這對一個兒童的健康成長,一個人的一生,一個家庭的幸福來說,意義太大了,我覺得這項工作應該在更大的範圍上推廣。」

粉色表格內藏「玄機」

記者在龍湖區第二人民醫院(珠池醫院)看到粉色的篩查表,背面為《致家長的一封信》,正面是《兒童行為發育問題預警徵象表》,在表格中,比如,年齡3個月一欄對應的預警徵象有:對很大聲音沒有反應;不注視人臉,不追視移動人或物品;逗引時不發音或不會笑;持續頭後仰;俯臥時不會抬頭。

何永忠解釋,「俯臥抬頭,嬰兒兩個月左右就應該會了,如果3個月還不會,就要詢問孕產史,如懷孕過程中有無異常、產程中有無窒息等,因為要排除腦損傷。3個月大的嬰兒還沒辦法確診自閉症,但可以了解他是不是存在大動作發育異常等情況。」

「比如第一個選項,小孩對『嘣』的一聲沒有反應,那是不是聽力有問題,就應該詢問出生後有沒有按規定做聽力篩查,如果有,在哪裡做的,把結果調出來給我看,確實沒有問題,那就繼續觀察,必要時做腦幹誘發電位檢查。如果沒做聽力篩查,就趕快去做,新生兒聽力篩查也是免費的。先天性聽力障礙的患兒,3個月內必須確診,之後按不同情況進行幹預,實在嚴重的,還可以做人工耳蝸手術。」何永忠說,「這就是為什麼要把這個選項放在『3個月』這一欄裡的原因。」

何永忠介紹,「我們人類大約在4個月時開始學習語言,這個時候主要靠聽。所以聽力沒問題,就保障了語言學習能力。而且,人的大腦很奇怪,一個時期學習一樣技能,在其敏感期內學東西是事半功倍的,但過了這個時期就比較糟糕了,可能怎麼學也學不會。打個比方,吞咽,如果一個嬰兒在4—6個月時,家長沒有給他添加輔食,到了一歲才開始添加,他其實就錯過了練習吞咽的最佳時機。」

「像注視人臉,追視移動人或物品,逗引時是否會笑等,這些選項是在檢測小孩的視力,應人、應物的能力。」何永忠告訴記者,「這樣一張看似簡單的表格,其實代表了整個兒科的發育學。」

多次復篩評估才會確診是否為自閉症患兒

據了解,龍湖區自閉症兒童篩查工作主要由龍湖區第二人民醫院(珠池醫院)負責,轄區內各醫院、衛生院的兒保室負責發放《兒童發育問題預警徵象》問卷給篩查對象其父母填寫,在每月15號和30號集中送往珠池醫院兒保室匯總。何永忠將對《兒童發育問題預警徵象》進行評估,初篩為陽性者進行多次復篩。

在珠池醫院兒保科,記者看到,現場有近20多位母親帶著小孩坐在凳子上排隊等候,並聽取護士講解表格怎麼填寫,大約耗時2、3分鐘。

鍾子明表示,這項工作並不需要很多額外的投入,因為在國家的重視下,0—6周歲的兒童保健網絡已經非常健全。「就像『網際網路+』一樣,兒保網絡也可以『+』,這個網絡可以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對於未按約定時間來復篩的孩子,龍湖區衛計局工作人員表示,希望這些孩子的家長能夠密切觀察孩子的發育情況,儘快接受復篩,無論是自閉症還是其它智能發育遲緩,早期發現早期幹預,治療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記者 宋芾)

相關焦點

  • 兒童個子矮不一定是發育晚,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兒童個子矮不一定是發育晚「增高」保健品不可亂吃指導專家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兒科主任醫師 聶亞玲衡量兒童生長發育的指標有身高、體重、頭圍、胸圍等。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兒科主任醫師聶亞玲說,醫學上,在相同的生活環境條件下,身高低於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健康兒童身高的兩個標準差以下,稱之為矮小。有資料顯示,90%的矮小兒童有自卑、抑鬱等心理障礙。身材矮小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兒童生長發育有規律,正常兒童不同時期生長速度不同。
  • 關愛自閉症兒童,早發現早幹預「星寶行動」公益項目在順德愛博恩啟動
    來源標題:關愛自閉症兒童,早發現早幹預「星寶行動」公益項目在順德愛博恩啟動 5月25日,由順德區殘聯指導、愛博恩婦產醫院和湧蓮兒童基金共同發起的「星寶行動」自閉症兒童公益篩查及救助項目在順德啟動,「星寶之家「自閉症兒童救助中心落地順德愛博恩婦產醫院兒童保健中心
  • 專家提醒:自閉症兒童要早發現、早幹預
    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記者林苗苗、屈婷)自閉症兒童又被稱為「星星的孩子」。在4月2日世界自閉症日當晚10點,一顆衛星將專門為自閉症兒童閃爍。專家提示,作為家長也應留意自閉症兒童發出的「訊號」,爭取早發現、早幹預。
  •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防蚊隔離
    原標題:早發現 早診斷 早治療 早防蚊隔離 7月25日,海南省疾控中心針對登革熱防控,再次面向公眾發布相關預防知識。 海南省疾控中心有關專家介紹,目前登革熱尚無經審批註冊的疫苗上市,既無法通過注射疫苗預防登革熱,也尚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採取支持及對症治療措施。
  • 自閉症兒童最早在什麼時候可以被診斷?
    的確,如果能早重視,早診斷,意味著可以早做幹預,甚至可能對孩子未來的成長發育產生很大影響。那麼自閉症兒童最早在什麼時候可以被診斷呢?一項發表在JAMA Pediatrics 的大型研究就做了這個探索。並得出結論:在18個月之前對自閉症譜系障礙進行準確診斷是可行的。也就是說,家長有機會在更早的時候就發現沉睡在孩子身體中的這頭「猛獸」。
  • 新生兒遺傳代謝病基因檢測: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
    每個寶貝都是天使 寶貝的健康是所有爸爸媽媽的心願 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作為三級預防 給孩子更貼心的呵護 我國是出生缺陷的大國,我國每年的出生人口約為1600萬到2000萬之間,出生缺陷發生率達到5.6%
  • 胎膜早破診斷及治療
    五、鑑別診斷 1、陰道液酸鹼度檢查:陰道液pH為4.5~5.5,羊水pH為7.0~7.5,尿液pH為5.5~6.5。用石蕊試紙或硝嗪試紙測定,如果pH≥7,胎膜早破的可能性大。
  • 腹膜癌很「狡猾」早發現早診斷是關鍵
    腹膜癌很「狡猾」早發現早診斷是關鍵 擅長肝膽疾病的治療,包括不規則肝葉切除術、規則肝葉切除術、膽囊癌根治術、胃癌根治術、結腸癌根治術等較高難度手術。是為數不多的能熟練掌握腹腔鏡、膽道鏡和內鏡的「三鏡」醫生。 大部分屬於癌症的轉移性惡性腫瘤 問:腹膜癌(腫瘤)是新發現的惡性腫瘤嗎?
  • 關注孩子智商(IQ) 早發現早幹預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
    為了關注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及早幹預孩子的智力問題,梅州市人民醫院兒童康復中心引入了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 IV)。這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使用的智力測試標準之一,適應範圍最低可至2.5歲,最高可至18歲。
  • 警惕兒童矮小症,早發現早治療!
    發現孩子矮小,家長應該避免的誤區 1、孩子身高完全取決於父母,父母高,孩子一定高;父母矮,孩子一定矮,從而盲目樂觀或聽天由命。 5、不知道孩子長得慢也是病,等到孩子不長了,發現身材矮小才來求治,但此時骨骺多已閉合,再無長高可能,一切為時已晚,後悔莫及。 6、很多家長談激素色變。其實,人體激素有很多,分為四大類。生長激素是人體腦垂體分泌的一種促進生長的肽類激素。它不同於強的松等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故沒有肥胖、免疫抑制等副作用,完全不必緊張。
  • 我國貓眼病死亡率高達四成 如何早發現早治療?
    這樣慘痛的代價完全可以避免,兒童眼癌早期症狀明顯,篩查方便。遺憾的是,很少有家長聽說過這種病。   如何實現兒童眼癌早查早治?近日,由中國大型海外醫療服務機構盛諾一家與英國大奧蒙德街兒童醫院(GOSH)聯合主辦、中國SOS兒童村協會特別支持的「看見未來:關注眼癌兒童」公益活動在北京舉行。各方呼籲全社會關注兒童眼癌,推動眼癌「早發現,早治療」,讓更多的患兒看見未來。
  • 預防出生缺陷日| 新生兒疾病篩查 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第一級預防對象是準備生育的夫婦,通過優生科普教育、遺傳諮詢、婚前檢查、孕前保健、預防有毒物感染、謹慎用藥等措施,防止出生缺陷兒的發生;第二級預防的對象是已懷孕的婦女,通過孕期篩查和產前診斷、高風險人群羊水染色體檢測、影像學檢查等措施篩查胎兒是否存在嚴重先天缺陷,及早發現畸形兒並終止妊娠,避免嚴重致殘缺陷兒出生;第三級預防是對已出生的新生兒進行先天性疾病篩查、診斷和幹預,避免兒童殘疾,包括新生兒疾病篩查及對畸形兒的治療和康復
  • 婦幼常識微課堂(五)|重視聽力篩查,早發現、早幹預。
    婦幼常識微課堂(五)|重視聽力篩查,早發現、早幹預。如果出生時就被診斷出聽力障礙並得到康復治療的聾兒,到3歲時幾乎能夠與一個正常聽力的同齡兒童有一樣的詞彙量(正常聽力的3歲兒童一般能夠掌握600-1000個詞彙,而出生時就得到康復治療的聽力障礙患兒,治療後一般能夠掌握300-700個詞彙)。如果孩子在兩歲時才發現有聽力障礙,屆時進行康復治療到三歲。那個時候,他掌握的詞彙將不超過100個。
  • 矮小症不容忽視 要早發現早治療
    超過半數家長不知道0歲至3歲就需要觀察兒童身高;1/3的家長沒有科學測量兒童身高的習慣;三成家長誤認為只要營養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趕上;70%以上的家長對矮小症缺乏足夠的了解,不認為矮小可能是一種疾病,在發現孩子矮小後固守「早長晚長」、「二十三竄一竄」這樣的錯誤觀念盲目等待。 其實最佳治療時機是在10歲之前。
  • 上海都市醫院解讀:兒童自閉症不治療,長大以後會怎麼樣?
    他一度以為自閉症就只能像傻子一樣,需要大人照顧一輩子。  後來,他拿著一些圖片教森林認字,沒想到,森林說出的第一個字是「魚」(和森林的姓「餘」同音),頓時讓他熱淚盈眶。看著森林這十幾年來,一點一點地在進步,森爸也從中明白一個道理:自閉症孩子家長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及時治療,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
  • 早發現早治療
    通過磁共振,我們進一步的檢查,發現,雙側的骨頭其實都有缺血性壞死,且右側程度更重,分期為iii期,左側輕一些分期為i期。股骨頭壞死作為一種慢性的進行性的疾病,在早期時由於症狀淺顯,常常被患者們所忽視,但如果能夠早期發現,那對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都會很有幫助,同時能夠更好地保護我們的髖關節,延遲進行關節置換的時間。
  • 社區義診乳腺癌早發現早診斷 芝罘區婦幼保健院獲贈錦旗
    5月9日向陽街道友誼社區舉辦了「婦女兒童家醫成立儀式」活動,芝罘區婦幼保健院作為芝罘區婦兒聯盟牽頭單位,選派技術骨幹參加現場義診,醫院超聲科巨春娜主任在為袁阿姨進行乳腺超聲檢查時發現異常—高度懷疑為乳腺癌,活動結束後巨主任本著對居民負責的態度,申請院裡安排車輛帶袁阿姨到醫院本部進一步檢查。袁阿姨當時很恐慌,始終不願相信——那麼小的病灶真的是乳腺癌嗎?
  • 求證:HIV,專家倡導早發現早治療
    雖然早檢測、早診斷有利於後續的早治療,但不感染才是最好的結果。那麼,如何才能不感染?一旦感染該怎麼辦?本期我們就邀請求證專家為大家答疑解惑。首次預防用藥的時間應在暴露後72小時之內,越早越好,超過72小時的不推薦進行預防用藥,建議抓緊時機,儘快就診。
  • 濟南神康醫院提醒:精神分裂症自測,早發現,早治療
    濟南神康醫院張淑芹院長指出,精神分裂症如果不治療或治療不當,會遷延性發展,病程可長達數月或數年,嚴重影響病人的正常生活,甚至引發病人自殺和他殺行為。【自測】精神分裂症自測,早發現,早治療精神分裂症越早發現,治好的機率就越大。很多精神分裂症病人由於沒有及早發現精神分裂症,從而錯過了佳治療時間,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
  • 【會診通知】4月2日-6日,2020「世界自閉症日」廣東省《兒童疑難病...
    公益篩查 專項補貼權威數據顯示0-3歲是自閉症患兒治療黃金期3-6歲是幹預期6-18歲是改善期越早幹預治療患兒語言、行為等功能恢復效果越好所以,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早治療很重要人民網《走進醫師》特訪專家、廣州天使兒童醫院石春雷主任曾多次呼籲,要儘早對自閉症孩子進行幹預,這樣孩子回歸校園和社會的機率就越大,生活自理能力就會提升得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