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春節即將到來之際,大眾網全體編輯記者開展「學批示 踐『四力』——新春走基層」活動,連續第十年新春走基層。編輯記者們將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大眾日報創刊 80 周年的重要批示精神為動力,自覺踐行群眾路線,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在春節前夕、在回家的過程中,通過記錄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展現祖國各地欣欣向榮、人民群眾歡度佳節的美好景象,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營造喜慶祥和的濃厚氛圍。
我們將在大眾網、海報新聞客戶端、山東手機報、「兩微」及商業平臺,同步推送相關報導。敬請關注。
時間:2019年1月28日(農曆臘月二十一)
地點:(青島-成都)K208/205次列車
記者:毛道光
正在檢票中的吳雲仙。
在青島客運段成都車隊,臨近退休的列車員吳雲仙即將踏上她人生中的「最後一次」春運旅途。正值春運期間,乘坐青島-成都K208次列車的旅客也愈加密集,吳雲仙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接這場「春運大考」。
1月28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青島客運段成都車隊,剛走到辦公室就聽到,「車長,讓我跟完今年的春運吧,我想和大家一起過年」。推開門後,記者看到了一位穿著紅色大衣、面色泛黃、身材微胖的中年婦女,這就是吳姨——吳雲仙。
作為34年奮戰在鐵路上的「老兵」,吳雲仙每次跟車還是會倍感興奮。從下午三點開始,她就忙活了起來,拖著一個不大不小的行李箱,跟隨小組在站臺上等待列車到來。在站臺上,她和一幫90後、00後的年輕人有說有笑,甚至一起自拍慶祝,完全看不出這位年近50的人與他們任何的隔閡與代溝。
吳雲仙在工作間內翻看工作表。
下午3點30分,列車行進的轟鳴聲越來越響,吳雲仙與同事們便迅速站好隊,靜靜地注視著這趟伴隨她多年「專列」緩緩駛入站臺。由於還沒到旅客的上車時間,吳雲仙先到車上將自己的行李放好。透過車窗,記者看到狹小的工作間僅為一平米左右,裡面僅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此刻,吳雲仙正在裡面查看著當日的工作目標。「其實這個我早就背過了,只不過習慣了上車之前必須看一遍。平日我們工作間時,門必須是打開的,主要是方便乘客諮詢與求助。但列車員絕大部分時間是不在這裡的,需要下到車廂裡流動檢查,往往有需要的乘客都會在車廂內。
下午3點40分,大批的旅客開始進站檢票,吳雲仙與其他乘務員一樣拿出登車的腳踏板放置在站臺與車廂之間。面對著朝站臺湧來的返鄉大軍,吳雲仙的眼裡卻充滿了堅定,「您好,請出示您的車票。好了,你可以上車了。您的車廂是15車,請到前面一節車廂上登車」。她的檢票長隊排列的井然有序,檢票流程相當熟練,全程面帶微笑,不時還會幫著旅客搬一下行李。
檢票結束後,吳雲仙開始巡場車廂、整理車內行李、收旅客在桌面上的垃圾。看到有帶小孩的旅客,就會囑咐家長看緊孩子,不要在車廂內嬉戲打鬧,避免發生危險。幫助身體不便或年紀較大的旅客接熱水看到吳姨忙前忙後的身影,很多旅客也主動幫吳姨清理衛生,維護車內秩序。吳姨總是用自己的熱心關懷、影響著每一位旅客。
熱愛鐵路工作 從各方面緊張到從容應對
吳雲仙告訴記者,「我是1985年加入鐵路客運的,如今已經度過了34個年頭。我們的工作是是兩班制的,工作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安全、服務、衛生。當初選擇這個職業,也是比較喜歡,當時的制服是藍色的也沒像現在這麼好看,就是感覺這一身制服穿上去有一種責任,更感覺自己的精、氣、神都提起來了」。
「記得那時的車速感覺也就七八十公裡,現在應該都到來一百五左右了吧。第一次上車真的是各方面緊張,看到旅客也緊張,有時候車晃也緊張,也有站不穩的時候,跟「暈車」似的,後來時間長了也就不緊張了,各項工作也能完成的很好。
說起第一次春運,吳雲仙回憶,「我大概記不太清是哪一年了。但當時感覺春節不在家,心裡不太好受,尤其是想我的女兒。因為大家都是輪班制的,春節不在家過年也只是剛好輪到了而已。其實,我也挺喜歡在車上過年的,三十的晚上,全車單位工作人員也會忙年。年夜飯有餃子、肉、雞、海鮮,反正七八個菜可豐盛了」。
工作中的吳雲仙。
34年9900天的鐵路生活 裡程可繞地球212圈
說起吳雲仙的工作,她早就把列車的信息背的滾瓜爛熟,「這輛從青島發往成都的K208/205次列車共31個站點,經停12個省份,全程約2866公裡。我每8天跟一趟車,一趟來回約80個小時,近5732公裡」。聽到這裡記者在驚嘆之餘,也為吳雲仙算了一筆帳。按照每4個月能跑15趟來算,一年需要跑45趟車,33年頭共跑了1485趟車,鐵路生涯也達到9900天,折合裡程約8512020公裡,而赤道的周長約為40076公裡。自1985年至2018年的33個年頭裡,吳雲仙的鐵路裡程可以繞地球212圈。到今年退休為止,這項裡程數還在繼續被刷新。
對家人充滿虧欠 理解就是對她最大的支持
在交流中,當記者提到「家庭」這個詞時,吳雲仙感到愧疚並稍帶一絲哽咽。她告訴記者,「自己有一個女兒,但由於工作時間的關係,不能時常陪在女兒身邊,只能讓其爺爺奶奶幫忙照看。在女兒小的時候,經常哭著喊著找媽媽。對於女兒,吳雲仙心裡充滿了虧欠。每次出車時,都會先問問女兒想要什麼東西,女兒也是什麼都不挑,帶點好吃的就行。但是,父母生病時,自己無法再他們身邊照料,親人去世連最後一面也沒見著,其實當時心裡挺難受的,但是也沒辦法趕回去也來不及。總之,對家庭不能向別人一樣第一時間到位。
談到這裡,吳雲仙說,這麼多年幸虧女兒懂事,家裡人也支持,要不然上班都要擔心家裡事。不過現在也好了,女兒也結婚了,我更可以無憂無慮了。
吳姨是個好老師 同事眼裡也是知心大姐
吳雲仙在忙完車廂的巡查後,就開始為新的列車員講解知識,在鐵路裡也叫做「老帶新」。她帶著新同事劉佳再次巡視整個車廂,手把手的教他們如何與乘客溝通。劉佳告訴記者,「今天是第一跟車,剛才聽了吳雲仙的講解,才發現列車員的工作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有好多小細節需要注意」。
吳姨在車廂內教徒弟
列車員於秒然告訴記者,「吳姨帶我時候,都是她先示範一遍,然後帶著我做一遍,最後再看我自己做一遍,真的很認真。吳姨在教我的時候,做到不好也會兇我,挺嚴厲的。但是在私底下,她非常隨和,待人也很好。」記得有一次,隔壁車廂有個小姑娘和乘客發生點誤會,當時聚集了很多人,吳姨第一時間衝過去把小姑娘拉出來,自己和乘客耐心解釋。她還經常教導我們,要多站在旅客的位置想事情,這樣就能避免很多誤會發生。」
列車長王寶秀告訴記者,「吳姨是一個工作嚴謹的人,也是一個很熱心的大姐。新來的列車員都會向她請教列車知識,女同事遇到煩心事也會找吳姨聊天,她都會儘量的進行心理疏導,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事,她也會主動向車長報告,我們也能了解到廣大職工的需求,有利於團隊建設」。
馬上就要離開鐵路工作崗位,吳雲仙心裡也有一些不舍:「離開了熟悉的車廂,熟悉的同事,不再待在車上為旅客忙前忙後,真有些捨不得,怕是到時候不習慣。現在一定要珍惜這最後一個春運,幹好每一班崗,服務好每一位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