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訪快慢節拍下的中國(新春走基層·聽真話 寫實情)

2020-12-12 人民網傳媒

  人勤春來早,新春走基層,我們上路了!

  從哈爾濱到廣州、從江蘇連雲港到新疆阿拉山口,踏訪縱貫橫穿華夏大地的鐵路大動脈,記不清穿過多少隧道,數不清停靠多少站臺,更尋不到一個簡單的故事穿插其中,但無數多維度的活劇天天上演,構成民族復興的一個個激越音符;綠皮車、和諧號,普快和高鐵的多樣性呈現,恰如共和國的前行旅途註定差別多異,感染激勵著新聞工作者傾聽民聲奮筆疾書:面臨的問題、隱憂甚至改革的瓶頸,今天的堅守開拓付出和犧牲,都是為了共同的明天更好;有理由堅信:無論快慢,路在腳下,沒有到不了的春天。我們繼續向著基層進發……

  

  記者全程體驗G79次京廣列車、D30次京哈動車

  高鐵時代的冷暖與期盼

  本報記者  田  豐  李  強  袁  泉

  1月25日10點,北京西站。隨著一聲汽笛鳴響,G79次列車駛出站臺。列車將途經石家莊、鄭州東、武漢、長沙南等車站,於7小時59分後抵達終點站廣州南站。

  1月26日,D30次動車也開始了從哈爾濱到北京大約8個小時的旅程。

  與此同時,本報記者兵分兩路,分別乘坐G79次京廣列車、D30次京哈動車,全程體驗採訪,感受高鐵和動車上不同人群的冷暖與期盼。

  「不光省時間,主要是方便」

  採訪對象:武漢某公司銷售人員劉國慶

  1月23日從武漢到北京,25日從北京回武漢。頻繁出差對從事銷售職業多年的劉國慶而言是「家常便飯」。

  當記者問他這些年乘火車的感受時,老劉打開了「話匣子」。

  「最早時是坐綠皮車。1988年,我剛參加工作。單位在湖北武漢,家在河南駐馬店,這兩個地方就得走6個半小時。現在坐高鐵,北京到武漢才4個多小時。」劉國慶說,「更可怕的還不是時間長,而是沒有座。那個時候出差坐火車,每次都要提前準備好報紙。為啥?就是用來鋪著好有個地方躺著啊。躺車座底下那都不算什麼,我最厲害的一回還躺行李架上呢。」

  「行李架?」記者不禁抬頭看了眼列車行李架。劉國慶笑了,「那時火車的行李架可不跟現在的一樣,是一根根鋼管排著的,能擔動人。」

  「第一次坐空調車也很有趣,感覺既舒服又新鮮。」老劉接著說,「具體哪年記不清了,好像是從宜昌到襄樊,那之前我也沒見過空調車。上車前就看見車廂頂部並排著幾個『大箱子』,後來才知道那是外置的空調機。」

  劉國慶告訴記者,他還坐過鄭州鐵路局的「中原之星」,「鄭州到武漢只有4小時,不僅速度快了,列車員服務也好多了,當時特愛坐那趟車。」

  2009年,武廣高鐵開通。從那以後,武漢出差到廣州,劉國慶基本都坐高鐵。「時間是一方面,主要還是因為方便。廣州南火車站出來就是地鐵,不用擔心堵車。」

  「希望退休金,能再多漲點」 

  採訪對象:北京退休職工王治國夫婦

  「終於也有記者問我了。」當得知記者身份時,70歲的賈阿姨有些興奮。

  老兩口都是上世紀60年代初大學畢業,先是到部隊農場鍛鍊,後來支援「三線」建設,1992年輾轉回到北京。「現在退休了,每月退休金3000多元,看病有醫保,門診超過1300元的部分能報銷90%。」王治國說,「兩個兒子也都已成家,我們先到廣州待3天,然後飛三亞,春節前回北京。」

  「是去度假啊,咋不直接北京飛三亞呢?」記者問。「這不是要感受一下高鐵嗎。速度真快啊,跟我們年輕時坐的火車,根本不能相提並論。」賈阿姨說,「我常跟老伴說,孫女也快上小學了,我們現在也沒啥任務了,有時間就找機會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到我們這歲數,健康、開心最重要。」

  「希望退休金能再多漲點,哈哈。」賈阿姨笑答:「其實國家挺關心我們的,已經連續幾年給企業職工漲退休金了。不過有一點我不太理解,企業退休職工的工齡每年是3.5元,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是4元。這錢相差雖是不多,但同樣都是為國家做了貢獻,這標準也該一樣才是啊。」

  「車速提高,感情變淡了」

  採訪對象:列車長張曉丹

  1月26日是「春運」第一天。記者乘坐D30次動車,開始了從哈爾濱到北京大約8個小時的旅程。D30次動車是2012年12月才開通的,從哈爾濱西到瀋陽北這一段走哈大高鐵的線路,未來的京哈高鐵也將走這條線。

  列車長張曉丹雖然是80後,卻已有10年工齡了。他清晰地記得,2004年京哈之間開通Z16次列車,一站直達北京時的情景。「那時候剛上班不久,要去軟臥車廂競爭很激烈。自打有了動車,就不覺得軟臥新鮮了」。

  動車的開行,帶來了人流、物流、財流,也帶動了沿線的經濟發展。張曉丹告訴記者,東北人喜歡穿皮衣,以前人們買貂皮都要去哈爾濱,現在有了哈大高鐵,一個叫佟二堡的小鎮迅速地火了起來。「以前去遼陽那邊不方便,來回要三四天,現在基本上兩天就可以了,如果熟門熟路,知道去哪裡買貨,一天就可以來回。」

  談起車廂的環境,張曉丹說:「以前能擠上車就不錯了,有的還找不到座位號,行李堆在哪裡的都有,乘客間為了拿取行李吵架拌嘴是常有的事。現在旅客出行大包的行李少了,車上有專門的大件行李存放處,素質也提高了,車廂內幾乎沒有吵架之類的事。」

  記者環視了下車廂,旅客有的在看書,有的在玩電腦,有的在閉目養神……

  「也有不好的地方,以前的車廂裡很熱鬧,大家在路上可以聊天、打牌,現在車速提高了,人和人之間的感情也變淡了。到站時間大大縮短,人們之間說話的少了。如果是初次相識,就算坐在鄰座也不說話,」張曉丹說,能坐上一趟車就是緣分。 

  

  春運首日,記者登上「和田玉龍號」

  綠皮車滿載維漢情誼

  本報記者  胡仁巴

  5828/5次列車,由新疆和田開往烏魯木齊,是列簡陋的不能再簡陋得綠皮車,寄託著沿線500多萬人民的美好希望,被冠以「和田玉龍號」的美名。

  1月26日,春運首日。記者來到南疆最大火車站之一——和田站。9時30分,列車車身披著一層薄薄的細沙,隨著內燃機的轟鳴聲緩緩起步,穿越黎明,行進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邊緣。  

  14車廂75號座位上的阿卜力提普·麥麥提與對面的張成成聊得正酣。他倆都是80後,一個來自南疆墨玉縣阿克薩拉依村,另一個家在湖北荊門東寶石橋驛鎮白馬村。他們一個去往烏魯木齊就醫,一個來南疆考察市場。

  「自火車通了之後,我們外出打工的成本下降了一大半。我在周邊縣市工地幹活兒或撿棉花,打工養活自己,還能補貼家用。一個月用節省下來的路費買四五本書。這幾年我收藏了120多本書呢。」阿卜力提普說。

  「你有關於李嘉誠的書嗎?我喜歡讀寫他的書,裡面講了很多創業的故事。」張成成回應著這位十分健談的維吾爾族小夥。

  阿卜力提普與張成成都因家裡供不起學費,初中畢業就打工掙錢。一個轉戰南疆打工,而另一個南下廣州輾轉到烏魯木齊。

  「現在出行條件這麼便利,我要努力打工,讓妹妹好好上學,爭取完成學業。不能讓她再像我和弟弟一樣,因貧困早早打工掙錢。」阿卜力提普兩眼炯炯有神。

  「我這次是受老闆派遣,來喀什考察電器銷售市場。」張成成透過車窗看著遠處的戈壁荒漠,眼中充滿期盼。

  列車在交談中不覺到了中午用餐時間。

  後堂裡,維吾爾族廚師阿斯克爾一邊忙著配菜,一邊介紹:「我們這趟車大多是少數民族旅客,吃飯比較講究,他們看到我做飯就放心了。如果遇到穆斯林群眾的封齋月,我們要尊重太陽升起之前和落山後才能進食的習慣,凌晨4點鐘就要準備一頓開齋飯。」 

  擔任此次運輸任務的和田五組列車長侯高旗說:「自火車開通以來,僅玉龍號的旅客發送量已接近270萬人。喀和鐵路路段條件非常艱苦,旅客以沿線居民為主,我們不僅要會雙語服務,而且要有愛心與耐心。」

  

  版式設計:蔡華偉

  欄頭題字:謝小青

相關焦點

  • 深入基層收穫感動——新華社"新春走基層"記者感言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新華網北京2月18日電 從1月25日到2月17日,120多名新華社記者,兵分88路,奔赴全國各地開展「新春走基層」採訪報導活動。在體察民情、傾聽民意、傳遞民聲的同時,自己也收穫了人生百味。以下是「新春走基層」部分記者從基層回來後的感言。
  • 聚焦脫貧攻堅 展示奮進中國——2020年「新春走基層」活動暨「脫貧...
    新聞戰線「新春走基層」活動7日在河北張家口市康保縣啟動。全國廣大新聞記者將深入踐行「四力」要求,聚焦脫貧攻堅主題,把新聞寫在大地上、寫進群眾心坎裡,展示好奮進的中國、美麗的中國、溫暖的中國。  「新春走基層」活動已進入第10個年頭,成為新聞戰線的年度重要行動、響亮新聞品牌。
  • 人民日報新春走基層 雙腳丈量時代筆墨記錄變遷
    原標題:雙腳丈量時代 筆墨記錄變遷(新春走基層·特別報導) 新春時節,本報記者深入基層,觸摸前進中國的脈搏和律動,用筆墨和鏡頭描繪、捕捉人們生活的變化,反映群眾最真實的幸福與願景……在採訪中,記者也收穫了不少感悟和體會,現摘編如下,以饗讀者。
  • 人民日報:領導幹部要敢於講真話說實情,起示範帶頭作用
    總書記強調領導幹部一定要本著「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原則,歡迎和鼓勵別人講真話。「忠言逆耳,良藥苦口」的道理誰都知道,可真要實踐起來卻沒那麼容易,尤其是領導幹部,如若習慣了「聽好聽話」,想要聽幾句「真話」、喝幾口「良藥」就難了。
  • 【新春走基層】90歲老人堅持認真活著 每日聽英語獨立買菜做飯
    【新春走基層】90歲老人堅持認真活著 每日聽英語獨立買菜做飯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天增歲月人增壽,每個人都有變老的一天今天的中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也最重。新春走基層,央視記者選擇在北京的一個老社區蹲點採訪,希望通過這樣一個窗口,來觀察當下的城市老人的生活狀態:他們有著怎樣的人生態度?生活中有什麼樣的需求?政府和社會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今天起,新聞頻道《新春走基層》系列報導推出《吾老吾幼》第一季《小區養老記》。
  • 全國人大代表梁益建:讓更多人重獲健康(新春走基層·代表委員履職...
    全國人大代表梁益建:讓更多人重獲健康(新春走基層·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原標題:   2月12日中午12時,記者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見到了剛結束門診的梁益建。他步履匆匆,聲音有些嘶啞。「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
  • 基層幹部「欲言又止」,為什麼?
    只有基層幹部敢講真話,才能保證改革的措施有的放矢,所辦之事確為「實事」。其次,「講真話」能夠保證「辦實事」不走偏。頂層設計確定了改革開放的大方向、總目標,但也需要落實過程中的動態反饋調適機制來保證其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正確的目標前進。
  • 湖北書記應勇再與16市州負責人連線:要講真話、報實情、幹實事
    應勇強調,要頭腦清醒,保持定力,不動搖、不鬆懈,大力弘揚「萬眾一心、緊跟黨走、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紅安老區精神,把當前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堅持實事求是,講真話、報實情、幹實事「在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前,必須摒棄任何私心雜念,堅持實事求是,講真話、報實情、幹實事!
  • 新春走基層 | 青島港無人碼頭的遠程操控員: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今天的新春走基層,就為您講述他們的奮鬥故事。清晨,伊萬船長駕駛的貨輪駛入青島港,停靠亞洲第一個全自動化貨櫃碼頭。距離碼頭600多米之外的這間操控室,王崇山和同事們正遠程控制著貨櫃落地前的最後2米,它的快慢,直接影響著整個自動化橋吊系統的效率。
  • 新春走基層·特別策劃④︱新時代的畫面美不勝收
    新春佳節,記者分赴大江南北、沿海邊陲,進農村、入社區、走企業,傾聽工農商學兵所思所想、所盼所願,描摹新時代的一幅幅動人畫面……江蘇常州雕莊街道回遷安置中心,記者尹曉宇(左)在採訪村民變居民後的新生活。「新春走基層」活動近尾,我們約請記者小結「走」的感動、體會和心得,銘記「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一起感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砥礪奮進和磅礴力量……走到湖北大巴山中——盡職盡責幹事 方能不負芳華從幕阜山區的扶貧一線
  • 【新春走基層】新春夜市年味濃!勝利路步行街「美食夜市年貨節...
    【新春走基層】新春夜市年味濃!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迎接農曆庚子鼠年新春
  • 應勇要求疫情防控工作講真話、報實情、出實招、求實效
    」應勇強調,要頭腦清醒,保持定力,不動搖、不鬆懈,大力弘揚「萬眾一心、緊跟黨走、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紅安老區精神,把當前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堅持實事求是,講真話、報實情、幹實事「在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前,必須摒棄任何私心雜念,堅持實事求是,講真話、報實情、幹實事!
  • 新春走基層丨聽場新春音樂會,濰坊人過年要有「儀式感」
    今年春節期間,大眾網·海報新聞將連續第11年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全體編輯記者將繼續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大眾日報創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進一步錘鍊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圍繞「脫貧攻堅」主題,在春節期間、在回家路上,用手中的筆、話筒和鏡頭記錄時代變化,集中反映山東幹群一鼓作氣、迎難而上的精神風貌和實際行動,充分展現欣欣向榮、歡度春節的美好景象。
  • 【新春走基層】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新春走基層】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2月06日 13:37 A-A+   今天,《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將為您講述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的故事。安徽省六安市從2014年有70.96萬貧困人口,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脫貧達到62萬人。舒城縣五顯鎮梅山村的紀道明就是其中的一個。
  • 【新春走基層】三都澳的「海上郵遞員」
    三都澳是我國大黃魚養殖的主要區域,漂浮在海上的漁排小屋就是漁民的家。如今,石進全也已經在這條郵路上走了二十年。
  • 【新春走基層】多才多藝的「美麗遜讓」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多才多藝的「美麗遜讓」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2月06日 08:58 A-A+   今天,《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將為您講述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的故事。安徽省六安市從2014年有70.96萬貧困人口,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脫貧達到62萬人。舒城縣五顯鎮梅山村的紀道明就是其中的一個。  早上五點,舒城縣五顯鎮梅山村,還在沉睡中。此時,村民紀道明家裡的燈已經亮了,連續16年,老紀每天要準時起來給妻子做早飯。
  • 「金牛奮蹄舞新春」2021年春聯網絡書法展暨傳統文化走基層公益...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和提升春節期間群眾性文化活動內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基層,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將舉辦「金牛奮蹄舞新春」2021年春聯網絡書法展暨傳統文化走基層公益活動。
  • 記者觀察基層幹部改進文風:從會講話、講真話開始
    對人民利益高度負責,寫文章、講話就會帶著真情實感,就能夠或力求切中要害與實質。  禹振華   有些官員說出了老百姓愛聽的話,因為他們「以人為本」,站在了群眾的立場上。  王子明   改進文風,要從告別「秘書代筆」開始。領導幹部寫文章,寫下的不只是文字,更重要的是思想、是主意、是點子。
  • 福地溫暖行,執筆畫浮沉——「溫暖中國」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
    2017年1月10日至16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溫暖中國」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在福建省部分地區展開。來自全國的54名網絡媒體記者走向春運一線,來到田間地頭,深入海島漁村,圍繞八閩大地上的溫暖事跡,講述了一個個鮮活樸素的感人故事。   歷時7天,行程近1500公裡,網媒記者們在十分緊湊的行程中完成了所有採訪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