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基層幹部改進文風:從會講話、講真話開始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讀者熱議】

  文風,體現了對人民群眾的態度與感情。對人民利益高度負責,寫文章、講話就會帶著真情實感,就能夠或力求切中要害與實質。

  禹振華

  有些官員說出了老百姓愛聽的話,因為他們「以人為本」,站在了群眾的立場上。

  王子明

  改進文風,要從告別「秘書代筆」開始。領導幹部寫文章,寫下的不只是文字,更重要的是思想、是主意、是點子。改進文風,膚淺還是深刻,刻板還是灑脫,讓領導幹部自己的筆頭「說了算」。

  何解

  當記者多年,參加大大小小會議無數,聽過很多領導講話。有的枯燥乏味讓人昏昏欲睡,有的拿著秘書準備好的稿子一念到底,有的空話套話連篇,聽眾轉身就忘,有的盛氣凌人讓人反感。

  也有一些領導的講話讓人印象深刻、聽之難忘。濟南市委書記焉榮竹就是其中一位。他講話,幹部愛聽,有真知灼見,不時引來掌聲陣陣;群眾愛聽,沒有空話套話,句句說到心裡去;記者愛聽,妙語連珠,可圈可點可用,令文字生輝,報導生色。他有些話,口口相傳,個別竟成了順口溜和「名言」,經常被濟南的幹部群眾轉述和引用。

  我發現,領導幹部講話想要受歡迎,一是會講話,二是講真話。

  會講話,不一定要講漂亮話。記者認識一位曾當過共青團幹部的區長,自誇說他早已練就講話的硬功夫,大會小會,從來不怵;講一上午,意猶難盡。他以為會講話就是能說會道,說漂亮話。我卻擔憂,不知他佔用大家那麼多時間,有多少話真正講到了點子上。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梁衡寫過一篇短文,批評一些幹部不會說話,具體表現為「離了稿子不會說,交流性的話不會說,舉例說明不會說」。這位區長,就是文中所批評的一類,「就像一個人去澆花,卻譁啦啦地把水倒在花盆外面,還自鳴得意」。

  對一些謹小慎微、總怕說錯的幹部來說,會講話是基本要求,講真話則是高要求。會講話需要能力,見出智慧;講真話則需要勇氣,見出境界。講真話,是求真務實、追求真理的體現。一個不能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幹部,講不出真話;一個沒有高遠境界、寬闊胸懷的人,不敢講真話。記者曾接到某地群眾反映政府強制拆遷的事,打電話詢問該縣一位領導,他打著官腔說:「我們這裡拆遷非常順利,沒有發生一起群眾上訪。」這樣睜著眼說假話、說瞎話的幹部多了,我們的事業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設想,以此次改進文風為契機,領導幹部都會講話了,接下來該怎麼辦?記者不禁想起焉榮竹一年前的談話,他說:「對個別幹部來說,不是不善於講,而是不善於聽;講起來不困難,聽起來困難。」既會講,又會聽;既改文風,又改作風,這不是每個幹部都應該具備的素質嗎?

  「能說不能做」與「能做不能說」

  本報記者 彭波

  在形形色色的採訪對象中,最難採訪的便是領導幹部。不是因為他們說不出什麼,而是他們能洋洋灑灑說上半天,最後卻發現,其實什麼都沒說。

  這樣的經歷,在採訪中曾多次遇到。

  有一次,我去某市發改委採訪該市的交通建設,一位正處級領導接待了我。對方對這次採訪很重視,準備了厚厚的發言提綱,並找了一間會議室,要專門「匯報工作」。

  我至今記得他發言的第一句話:「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經濟發展的血脈,是人民生產生活的重要支撐。」接下來一個多小時裡,他不斷介紹交通對於城市的重要性,該市交通建設取得的成就,以及各級領導是如何重視,省裡領導對此有什麼評價等等。我數次很不禮貌地打斷他的講話,請他談一談該市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典型做法以及還存在的問題。但他聽而不聞,堅定地按照他的思路繼續「匯報」。最後,我無奈地合上了筆記本。因為我發現,他的講話,只要換幾個名詞,幾乎能用在所有行業上。

  這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在我所接觸的領導幹部中,幾乎人人都有一手做「官樣文章」的能力。有些幹部私底下跟我交流,他們也很反感官話、套話,但是身不由己,「最重要的是讓領導知道,你對這件事情很重視,首先就要在思想覺悟上體現出來。至於這件事情怎麼解決,採取什麼措施解決,那倒是其次了。」正是這種思想下,官話、套話、空話逐漸成為官場文風的典型代表。

  其實,講官話的幹部並非真的少才幹、沒水平。我認識一位主抓環保的副市長,他不僅對全市汙染排放企業的情況瞭然於胸,而且對汙染減排、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等見解獨到。每次和他聊天,我都能聽到全新的、讓人振奮的觀點。但是我也參加過由他發表主旨講話的會議,在會上,他一反常態,大談「各級領導幹部、各單位各部門要在思想上重視起來」,「要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而那些閃光的、充滿創造性的觀點,卻一點也聽不到了。

  我曾經問過他,為什麼不把他的好想法在會上講出來?他想了一下說:「有些話能說卻不能做,同樣,有些事情能做卻不能說。」這句話,一下子讓我陷入深思。

  什麼樣的「嗑兒」最撩人

  本報記者 何勇

  東北地區,管談話、聊天叫「嗑兒」。

  因為職業原因,經常聽領導講話,看各種材料;也經常聽基層幹部介紹情況。有的「嗑兒」聽著,是如痴如醉,生怕漏掉一句,超過時間也愛聽;有的「嗑兒」聽著是如坐針氈,惟恐多聽一句,甚至忍不住去打斷。基層幹部群眾,最歡迎簡短、實際、新穎的講話,這種「嗑兒」極富創造性感染力。

  撩人的「嗑兒」,有這麼幾個特點。

  語言生動樸實,有泥土氣息,能打動人,沒有一句陳詞濫調,這就做到了「實」。能嘮這樣「嗑兒」的幹部肯定經常接地氣。有一次到遼寧法庫縣採訪新農村變化。一位縣領導隨口引用了新民謠:「千年等一回,種田不納稅。走進新農村,就有新感受。吃穿不再愁,網絡處處有,蓋起安居樓,騎著摩託到田頭,帶著手機去放牛,家和人富樂悠悠。」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變化,描摹得讓人身臨其境。後來一了解,這位領導每周至少下鄉一次,對農村情況滾瓜爛熟,農民想啥盼啥,瞭然於胸。

  帶有真情實感,有感而發,這樣的「嗑兒」才能閃現真知灼見——真思考,真調研,真情感,當然也是真內行。聽過遼寧盤錦市教育局部署2009年工作的講話,精彩處一字不落,全部記下。講到「加強德育教育」,提出:「愛祖國要從愛家鄉愛班級做起,愛人民要從愛父母做起。中小學生要做適量家務。父母過生日時為父母繪製生日賀卡。」講話結尾要求:「全市教育系統幹部、教師,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快節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實實在在的事情。學會把平凡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如詩如畫,如舞如歌。」沒有一句套話,卻蘊含著人生的哲理。講話者是盤錦市教育局長魏書生。

  角度新、思想新帶出內容新;新思路、新經驗形成新措施。具有創新精神的幹部,多半勇於探索,敢於擔當,是天生的改革家。面對同樣的工作、形勢,有的思路、做法,經他們一講,既能推動工作,又讓人耳目一新,茅塞頓開。

  只要有真思考、真行動、真落實、真創新,講話、總結體現出來的文風,多半是吸引人的。在基層,這樣「嘮嗑兒」的幹部不在少數。(記者 劉成友)

相關焦點

  • 聚焦:中央新聞單位進一步改進文風的思路和做法
    微博用戶「愛生活的小宇宙」也認為一版文風在改變:「堅持這種文風、會風到底,相信不遠的未來,中國的風氣會煥然一新。」  大家一致認為,文風上要有實質改進,必須把「走轉改」當作長期任務和追求,千方百計在新聞上「抓活魚」。國內分社記者要把走在發現新聞的路上作為常態,活躍在火熱的基層,忙碌在生動的現場。切不可關在辦公室裡聽電話、看材料、扒素材,做會議記者、文件記者、「剪刀糨糊」記者。
  • 改進文風,需要寫好這幾句「話」
    習主席高度重視文風問題,曾批示指出,「文風改進永遠在路上」。言由心生,文以載道。黨員幹部改文風、轉話風、樹新風,要堅持寫實在話、寫家常話、寫管用話。要寫實在話。
  • 基層幹部「欲言又止」,為什麼?
    基層幹部「講真話」為什麼如此重要?部分基層幹部為何「不講真話」?如何讓基層幹部「想講真話」「能講真話」「會講真話」「必講真話」?另一方面,個別基層幹部分不清眼前利益與長期利益,錯把「不講真話」當成成熟、懂事、情商高的表現。一些基層幹部不是「胸中無真話」,而是抱有「老好人」的心態,認為講真話特別是那些能夠暴露問題、揭示困難的真話,不僅會得罪人,也會影響組織團結、妨礙工作開展。於是,「真話」到了嘴邊,就變成了圓滑無毛病的廢話、套話。
  • 習近平文風求「短、實、新」 多次引用古文經典
    要凝聚全中國的力量、為全民族的理想奮鬥,就要用百姓聽得懂、聽得進、喜歡聽的話講。  2012年11月,履新之初的習近平,在記者見面會上談起自己肩上的責任時,念茲在茲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而從2013年6月開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文山會海」的文風、會風的整治力度也可謂空前。
  • 上海召開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專題推進會 應勇講話
    東方網6月1日消息:昨天,本市召開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專題推進會,明確下一階段基層隊伍建設的任務要求。市委副書記應勇出席並講話,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徐澤洲主持會議。  應勇指出,上海經濟社會要做到持續健康發展,基層基礎要做到穩如泰山,關鍵在於有一支堅強有力的基層隊伍。
  • 走出基層幹部「匿名化」困局
    走出基層幹部「匿名化」困局——為基層減負、為實幹賦能漫談⑤陳廣江「千萬別讓人知道是我說的」「別寫進去啊,咱可是兄弟,我才跟你說這些的」「領導可能嘴上不說,但會給我小鞋穿」……如今,「不提名字」已經成為不少幹部打開心扉講真話的前提。
  • 返璞歸真寫新聞 新媒體環境下改文風淺談
    多年來,新華社記者大力繼承和發揚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的優良傳統,在新聞採訪實踐中,察實情、講實話、求實效,不斷推出具有情感溫度、思想深度、時代高度的精品佳作,既深化了對改文風的認識,又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  改文風是對人民至上新聞理念的執著堅守  人民至上,基層是根。
  • 江蘇幹群熱議總書記講話:為基層鬆綁減負 促幹部擔當作為
    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大力糾治「四風」,把廣大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為擔當者擔當,讓履職者盡責。連日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江蘇引起強烈反響,大家結合前不久江蘇省印發的《關於深入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持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談看法、說體會、提建議。
  • 培養國人講真話,就先從倡導小學生寫作文講真話開始吧
    她的可愛,是她敢於在自己的作文中講真話、講心裡話、講她思考的話——也恰恰就是被她的語文老師指責、批評沒有「傳遞正能量」的話。我們看看她講的話,就知道她是一個多么正直、善良有獨立思考的孩子:「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裡,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都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 走出基層幹部「匿名化」困局——為基層減負、為實幹賦能漫談⑤
    「千萬別讓人知道是我說的」「別寫進去啊,咱可是兄弟,我才跟你說這些的」「領導可能嘴上不說,但會給我小鞋穿」……如今,「不提名字」已經成為不少幹部打開心扉講真話的前提。據媒體調查,幹部在面臨各類採訪或詢問時,不管主題是正面還是負面,都希望能在事後的新聞報導或者調研報告中隱去名字,基層幹部「匿名化」傾向正在加劇。
  • 「解局」講真話的鄉村女教師:基層形式主義何時休?
    再次,基層的朋友雖對扶貧工作的形式主義深有體悟、多少都有怨言,但理性分析,覺得這也難免;況且只要脫貧摘帽後,事情就完了,也就「忍」了,所以說,扶貧幹部一般是不會公開抱怨甚至反抗的。按照李老師在文中所言,她算是「忍」了很長時間,私下應該是表達過不少意見的,以至於還有同事勸解和開導她要有「政治覺悟」。
  • 為基層幹部的「作業本」減負
    前不久隨同檢查,基層幹部搬出來一大撂記載本:有公務員日誌、黨員學習筆記本、中心組學習記錄本、主體責任記錄本、意識形態記錄本、黨風廉政記錄本、綜治工作記錄本等等,多的大概有八九個本本。這些本本基本上是上級機關和部門印發下來的,作為專項記錄用。由於作業本太多,有的幹部戲稱像「讀書時代用書包裝」。
  • 多地出招為基層減負:文件限制字數 調研杜絕群演
    青海則明確了「無會周」和「無會月」:確定每月第一周為「無會周」,確定每年4月份、10月份為「無會月」。「無會周」「無會月」期間,原則上不安排全省性會議。資料圖:姜山 攝  文風會風怎麼改?  ——陝西要求省內會議活動對領導稱呼不加「尊敬的」  在多地減少發文、開會數量的同時,改進文風會風同樣也被多地提上日程。  其中,在文風方面,河北提出,各級各類文件要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堅決壓縮篇幅,防止穿靴戴帽、冗長空洞,突出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 以清新的文風匯聚傳播力量
    通過記者在基層的調研,結合會內會外報導,充分詮釋重要政策。 三、以創新豐富文風新內涵 (一)突出新聞價值 文風的改變,最重要的是新聞理念的轉變,重點在於視角的轉變。2012 年6 月21 日,全市水土流失治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電視會議召開。
  • [改文風系列談·方法論]重積累重錘鍊重調研 力戒語言乾巴巴
    力戒乾巴巴的文風,首先要打好語言文字基礎,二是學好理論,三是幹部下基層要踩出「回聲」,多深入實際幹實事。這樣的文風才生動感人、擲地有聲、實用性強,才有助於我們實現「中國夢」。     力戒乾巴巴文風從「兩會」代表委員開始,這就要求代表委員們要有一定調研總結、歸納概括和語言寫作能力。
  • 杜絕「應景文章」是文風改革「好兆頭」
    中宣部近日發出《關於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切實改進文風的意見》,要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把改進文風作為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中央政治局八項規定的重要任務,作為改進工作、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重要機遇,下大決心大氣力抓緊抓好。
  • 堅守講真話的公心正氣
    黨員領導幹部應當帶頭涵養講真話、道實情的政治品質,錘鍊黨性、純正思想,勇於正視問題,敢於揭短亮醜。同時,採取有效措施健全完善建言獻策、容錯糾錯、監督懲戒機制,推動形成堅持原則、堅守真理、敢於直言、敢講真話的良好政治生態。  講真話是一種能力素質。講不講真話,既有立場問題,也有方法、能力問題。
  • ...關於關心關愛基層幹部減輕基層工作負擔的意見(試行)》答記者問
    近日,《關於關心關愛基層幹部減輕基層工作負擔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正式頒布實施。市委政研室負責同志就有關問題,接受了記者採訪。問:請介紹一下《意見》起草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