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廣東對口幫扶雲南脫貧攻堅——迢迢援滇路 悠悠山海情

2020-12-27 環球網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雲南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雲山自然寨村民張大友的新家裡,民族風情與海派元素融合交織,別具風格。「這房子,可是上海設計師設計的呢!」搬進新家,張大友十分欣喜。

過去,村民們住的是漏風漏雨的籬笆房。如今,在上海和廣東的對口幫扶下,越來越多像張大友一樣曾經的貧困戶過上了好日子。

產 業

不是單向幫扶,而是優勢互補

雲南昭通,烏蒙磅礴。雲南天宇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無塵車間裡,生產線正高速運轉:三層無紡布合併成一層,縮進鼻夾,歸攏層疊結構,壓片、裁斷、縫邊、焊接耳帶,一隻口罩便做成了。

就在今年初,雲南昭通市還一隻口罩也生產不出來。如今,這裡已具備日產口罩24萬隻的生產能力。

1月,廣東東莞市政府詢問當地企業負責人去昭通發展的意願。了解對口扶貧優惠政策後,夏舉文下了決心,將東莞的機器設備和技術西遷至烏蒙山區。

18天後,廠房建成。工廠153名員工中九成是昭通本地人,從大山裡搬出來的貧困戶工作有了著落。「一般員工最低工資有3500元,技術工種最多能到1.5萬元。」夏舉文說,離家近、收入高,大多數員工來了都不願意走。

看到廠子發展情況好,夏舉文想要追加投資。「東莞電價一度一塊多,這裡兩毛八;稅費、建檔立卡貧困戶員工的工資,政府還有補貼。在這裡投資,成本優勢很明顯。」

冬日晴好,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的壩子上一片忙碌景象。在這裡種植的蔬菜,不少將進入上海市民的「菜籃子」。

2017年,上海青浦區與芒市結對幫扶後,選定馬鈴薯、甜脆玉米、茭白等十幾個品種,帶動當地2000多戶農戶參與發展蔬菜種植。上海的市場與雲南高原綠色生態農產品無縫對接,形成供銷雙贏格局。

通過出臺《雲南省東西部扶貧協作投資項目優惠政策措施的實施方案》,雲南全力支持上海和廣東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到雲南貧困縣投資興業。上海和廣東引導企業在滇投資162.03億元,帶動貧困人口41.08萬人,共建26個產業園區,入駐企業63家,累計援建698個扶貧車間,吸納就業5.05萬人。越來越多雲南的產品走進上海、廣東,形成產銷對接長效機制,僅今年扶貧產品銷售額就超過66億元。

就 業

不是單純「輸血」,而是著力「造血」

上海寶山區盛橋鎮馮源建設發展公司辦公室裡,21歲的郭敦雄正忙著填寫工程竣工報審表。「我現在還是學徒,但是每個月也有3000元工資呢!」郭敦雄對新工作很滿意。

郭敦雄是雲南曲靖市會澤縣老廠鄉雅地窩村村民。今年初,村幹部召集大家開會,鼓勵大家外出務工,「自己聯繫得到最好,聯繫不到,政府推薦崗位,路費報銷!」

大專畢業後在家「閒」了一年半的郭敦雄算了筆帳:母親在家種地,辛苦一年也就收入四五千元;弟弟讀初三,每年要花一兩萬元。郭敦雄決定出去試試,幫家裡減輕負擔。

在雲南,像郭敦雄這樣到上海務工的不在少數。今年年初,上海市寶山區和雲南省宣威市人社部門在落水鎮聯合舉辦專場招聘會,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工作。上海市人社部門組織用工企業開展「點對點」「門對門」「一站式」服務,包車包機、分期分批組織務工人員返崗復工。據統計,雲南赴上海務工4850人。不僅送崗,人社部門還千方百計穩崗,成立勞務服務站,幫助務工人員解決實際困難。

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子里甲鄉,2017年赴珠海務工的僅15人。珠海援滇幹部走村入戶一家家摸情況,發現怒江群眾外出務工少,主要是因為怕語言不通、怕不能適應崗位、怕工資沒保障。扶貧幹部積極採取對策:協同當地人社、教育部門開展語言培訓;在怒江州建立企業培訓基地,根據用工市場需求、勞動力意願開展技能培訓;完善權益保障,確保企業員工的合理薪水。

近年來,雲南聯合東部用人企業、職業院校、培訓機構,開展訂單式培訓,開發「雲上就業」和滬滇信息合作交流平臺,已幫助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51.43萬人。

專 業

不僅要完成任務,更要留下帶不走的隊伍

3年前,溫衛軍所在的廣東東莞市茶山中學下發通知,招募教師前往昭通支教。教地理的溫衛軍,早想去地形地貌豐富的雲南看看,於是立馬報了名。

到了之後,溫衛軍發現這裡老師上課「滿堂灌」,學生不願意聽。於是,他在自己教的4個班率先進行課程改革。一年以後,他帶的班成績平均提高了10分。

光自己教得好不夠,溫衛軍還想要提升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為此,他組織了豐富的教研活動:同一節內容由不同老師講,先聽課後評課,教學設計、學生反饋都拿出來討論。今年9月,包括溫衛軍在內的東莞市學科帶頭人走進昭陽區,與學生互動,與老師交流。

「人或許會走,但要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留下來。」溫衛軍說。

如今,雲嶺大地到處活躍著上海、廣東專業技術人才的身影。來自珠海的「背簍醫生」管延萍在怒江幫扶3年,年逾五十的她行走於懸崖峭壁間,送醫進山達300多次。丙中洛高山峽谷間的46個村小組,她整整走了4輪。上海市協調拼多多公司先後在雲南武定、勐海等地建設「多多農園」,引入博士專家示範種植。「過去種棵果樹,幾年不見長。博士種的沃柑,像喝了牛奶似的,天天長。」跟著專家種沃柑的怒江州瀘水市老窩村村民王祥說。

2016年以來,雲南累計接受上海、廣東財政援助資金141.08億元,完成幫扶項目6614個;上海和廣東累計選派837名幹部、3680名專業技術人才赴滇幫扶,為脫貧攻堅注入新動能。滬粵280家醫院與雲南259家衛生醫療機構結對,413所學校與雲南422所貧困縣學校結對,3284家企業與雲南3768個貧困村、441家社會組織與雲南471個貧困村結對,留下一支支「帶不走」的隊伍。

迢迢援滇路,悠悠山海情。上海、廣東精準幫扶、傾囊相助,雲南群眾振奮求進、主動作為,滬滇、粵滇實現了產業互補、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鑑,共同抒寫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壯美篇章。

相關焦點

  • 山有所呼 海有所應 紀錄片《山海之戀》還原滬滇幫扶情
    紀錄片《山海之戀》通過「滬滇幫扶歷史沿革」「援滇幹部視他鄉為故鄉」「以消費扶貧為主的產業幫扶」「醫療教育合作以及志願者幫扶」四方面敘事,全景式展現上海助力雲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點點滴滴。  昨晚,四集紀錄片《山海之戀》在雲南衛視播出。電視畫面裡,雲山村如今已是一派「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世外桃源景象。幫助當地拉祜族群眾實現山鄉巨變的,是來自上海的援手。  事實上,雲山村只是滬滇對口幫扶的一道縮影。1996年,黨中央確定上海市對口幫扶雲南省,「山」與「海」正式牽手。
  • 滬滇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16日播出
    供圖 人民網昆明7月14日電 (朱紅霞)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收官之年,在此關鍵年份,由雲南廣播電視臺製作的四集大型紀錄片《山海之戀》將於7月16日在雲南衛視播出,謹以此片全面回顧梳理
  • 雲南首席新聞主播眼中的滬滇情深,《山海之戀》蕩滌靈魂,幫扶事跡...
    「一頭一尾,一東一西,山眺望著海,海依戀著山。山把海攬進懷裡,海將山裝在心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四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山海之戀》中,講述人崔爽以一段富有詩意的「情話」,把觀眾帶到了山海之間,共同感知美好且炙熱的滬滇真情。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山海之戀》在雲南衛視播出後,反響強烈。
  • 「今晚21:30」四集滬滇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第四集《山海...
    △點擊觀看《山海之戀》預告片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收官之年,在此關鍵年份,由雲南廣播電視臺製作的四集大型紀錄片《山海之戀》今晚21:30繼續在雲南衛視播出。謹以此片全面回顧梳理24年滬滇扶貧協作路,記錄「從山到海,共飲一江水」的滬滇情。今晚21:30將播出第四集《山海相依 同舟共濟》敬請關注東西協作,滬滇同心。這不是一句空話。
  • 「心願15分鐘脫貧攻堅微電影」以上海援滇幹部、武定縣扶貧辦副...
    影片《心願》以上海援滇幹部、嘉定區安亭鎮城管中隊黨支部委員、團支部書記、四級主辦、武定縣扶貧辦副主任顧誠為原型,以滬滇扶貧協作決戰脫貧攻堅為主題,講述了8歲女孩佳佳起初對遠在異鄉扶貧的父親表現出的種種「不滿」到後來漸漸理解父親的感人故事。
  • 粵滇協作,廣東幫扶雲南交出脫貧攻堅高質量答卷
    粵滇協作,廣東幫扶雲南交出脫貧攻堅高質量答卷金羊網  作者:林曦 楊奇  2020-12-24 【粵滇扶貧協作】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曦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 上海打造對口幫扶廉潔工程 扶貧項目在哪 監督就跟進到哪
    圖為上海市援滇幹部聯絡組臨時紀委監督檢查對口幫扶資金項目進度情況。宣哲聖 攝前不久,雲南省人民政府發布公告,會澤縣等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上海市對口幫扶的雲南、新疆、貴州等7個地區98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上海市對口幫扶時間跨度長、任務重,涉及項目多、資金量大、幹部遠在千裡之外。如何才能強化監督,確保工作責任落實、政策精準落地?
  • 【援滇周記】一年援滇路,勇擔使命;兩地青宏情,永難相忘
    【援滇周記】一年援滇路,勇擔使命;兩地青宏情,永難相忘 2020-07-09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強率上海市代表團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與陳豪等舉行上海·雲南...
    原標題:全力以赴助雲南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本報訊(記者 談燕)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率領的上海市代表團昨天下午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與雲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豪等雲南省黨政領導舉行上海·雲南扶貧協作聯席會議,並看望慰問上海援滇駐滇幹部人才代表。
  • 「雲嶺戰貧」涓流匯海 合力戰貧 雲南「朋友圈」真給力!
    一直以來,雲南脫貧攻堅離不開各方社會力量的支持。記者從12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昆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脫貧攻堅以來,社會各界紛紛攜手,助力雲南"戰貧":中央部委傾力支持、兄弟省市真情幫扶、民主黨派既督又幫、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各界力量形成大扶貧格局,為雲南貧困地區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 雲視角丨今天,給幫助過雲南的你們一封感謝信
    不久前,隨著雲南最後一批貧困縣脫貧摘帽,彩雲之南歷史性地告別了延續千年的絕對貧困,跨入蓬勃發展的新篇章。雲南貧困群眾告別絕對貧困,離不開這些年這些人的幫助,他們是木材「換」來的人才,是雲品出滇的引路者,是跨越山海的親人……點滴相助,匯成前進坦途,感恩幫扶,感謝有你。今天,讓我們把這句感謝說給你們聽!
  • 昭通這些集體 個人入圍,雲南2018脫貧攻堅獎候...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關於舉全省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見精神,根據《雲南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印發雲南省2018年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活動方案的通知》,經州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及省級推薦部門初審推薦,省評選辦公室覆審,省評選委員會評選,擬將以下445名個人(集體),27名東西扶貧協作單位個人(集體)作為全省2018年脫貧攻堅獎候選人(
  • 【砥礪奮進的五年】上海衛生援滇:把健康夢想帶到彩雲之南
    如今,上海市醫院對口支援雲南省縣級醫院項目已走進第7個年頭,正在開展第3輪對口幫扶。截至今年4月,上海累計向雲南派出15批醫療隊共1515人次,在當地共開展門急診59.88萬人次、手術5.61萬例,建立特色專科400多個,開展新技術、新業務4545項。 十八大以來,全國範圍內,一場脫貧攻堅戰正在全面打響。
  • 劍川:滬滇情濃共演「山海之戀」
    在滬滇幫扶中,以浦東新區為主的上海「親家」,在產業發展、基礎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對劍川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幫扶,有效助力劍川脫貧摘帽。  精準幫扶 助力增收  不久前,西南片區最大的奶牛養殖場——雲端牧場在劍川縣羊岑鄉投入運營。
  • 滬滇幫扶「金種子」開花結果 大理提前一年完成脫貧目標
    據記者了解,大理是全國唯一的白族自治州,位於雲南中部偏西,是雲南北進川藏、南接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通道,是連接滇西8州(市)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十三五」以來,大理州委、州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全州工作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緊抓實,同時,大理州殘聯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發揮部門優勢,整合各類資源,積極擔當作為,通過深入實施殘疾人助殘扶貧基地培育、自主創業就業扶持、職業技能培訓、助盲脫貧行動、無障礙改造、建檔立卡殘疾人基本輔具適配全覆蓋等脫貧攻堅重點工程,積極幫扶農村貧困殘疾人提高能力、發展生產
  • 專題片《援夢》上線,展現廈門對口幫扶成果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廈門市委網信辦以「全面脫貧奔小康」為主題,製作宣傳專題片《援夢》,聚焦廈門扶貧攻堅、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的工作成就,展現廈門對口援建幫扶甘肅、寧夏、西藏等地的「東西部扶貧協作」經驗,凝聚「全面脫貧奔小康」的網上正能量。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寬城區領導到九臺區開展脫貧攻堅對口幫扶工作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寬城區領導到九臺區開展脫貧攻堅對口幫扶工作 2020-12-25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滬滇深化扶貧合作 「紅河梯田鴨」直送上海家庭餐桌
    近年來,上海市長寧區和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進一步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增強對口幫扶項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力推動產業扶貧工作,先後投入大量滬滇項目資金,建成生豬、肉雞、梯田鴨等養殖重點項目,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
  • 農發行雲南省分行對口幫扶暖人心 東西部協作助脫貧
    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總行黨委關于堅決助力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工作部署,農發行雲南省分行持續深化與上海、遼寧等分行的合作,多措並舉、合力攻堅,通過招商引資、消費扶貧、愛心捐贈等方式,有效提升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質效,有效助推了雲南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點對點,開展扶貧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