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隨著雲南最後一批貧困縣脫貧摘帽,彩雲之南歷史性地告別了延續千年的絕對貧困,跨入蓬勃發展的新篇章。雲南貧困群眾告別絕對貧困,離不開這些年這些人的幫助,他們是木材「換」來的人才,是雲品出滇的引路者,是跨越山海的親人……點滴相助,匯成前進坦途,感恩幫扶,感謝有你。今天,讓我們把這句感謝說給你們聽!
「海安舅舅」
感謝你
32年的奉獻與堅守
「清晨天沒亮,老師就在門口等著我們,數一數有沒有學生沒到。在那個年代,沒見過那樣的老師,太特別了!」1990年曾就讀於寧海中學,如今任寧蒗縣信訪局局長的楊才華,深深記得海安老師的負責、那種不一般的負責。
貧窮落後的寧蒗彝族自治縣,用木材換人才,與江蘇省海安縣達成「寧海之約」。1988年,33名海安教師拖家帶口近百人,4天3夜輾轉八千公裡,來到以寧蒗、海安兩地地名命名的「寧海中學」,開啟中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與西部民族貧困地區教育扶貧的歷史先河。
來自海安的老師在輔導寧蒗學生完成作業
20世紀80年代
寧蒗與海安因木材貿易往來頻繁,結下了密切的關係
1988年4月28日
寧蒗、海安籤署了教育合作協議,共同創辦「寧海中學」
1988年8月25日
由海安抽調33人支教團來到了寧蒗,開始首輪支教
1991年
寧海中學中考成績位居全縣第一
1993年
海安對寧蒗的幫扶從初中拓展到高中,23名海安教師承擔教學工作
2016年8月
寧蒗與海安再次達成教育合作協議,包括創辦「海安班」
2019年
首屆「海安班」學生高考成績680分以上達4人,全班平均分605.4分,居麗江市第一
2020年
「海安班」再創佳績,全班44人參加高考,全班一本上線率達98%
經過和海安教師的學習交流,寧蒗當地教師的教學經驗得以豐富
32年來,累計有10批286名海安教師來到「小涼山」支教,培養了20000餘名合格的初、高中畢業生,輸送了10000多名大、中專生。32年的堅守,海安教師用先進的教育理念給寧蒗帶來了新觀念、新思維、新氣象。
海安老師王秀雲正在給孩子們上課
上海
感謝你
用產業鋪就致富路
「結對幫扶永勝以來,通過實施滬滇扶貧協作項目,有效帶動當地食用菌、軟籽石榴、肉牛等種養業發展,本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增強帶貧能力,從而帶動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穩定脫貧。」上海援滇幹部,永勝縣委常委、副縣長王晨接說。
上海市楊浦區與麗江市結對幫扶,通過「展銷平臺+組團採購」的消費扶貧模式,以銷促產。2019年,雲品在滬銷售額達到10億元,帶動2.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今年預計將超過10億元,帶動3萬多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增收。
1996年
中央確定上海市對口幫扶雲南省
2016年
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召開以來,雲南省委、省政府成立滬滇扶貧協作領導小組
2017年
上海企業在滇投入產業合作類資金26.6億元,較2016年增長7倍有餘
2018年4月27日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率領的上海市代表團赴昆明,並舉行上海雲南扶貧協作聯席會議
2019年
上海企業在滇投資項目200餘個
雲品在滬銷售額達到10億元,帶動2.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
2020年
隨著23個在建提水工程項目投入使用,20.65萬人的「飲水難」問題將得到解決
截至2020年5月底
西雙版納州通過「點對點、一站式」直達服務的方式,有組織輸送了4批155名農村勞動力到上海務工,其中貧困勞動力達151名
捐資助學儀式
2019年,上海市投入幫扶資金2.88億元,組織赴上海就業2817人,幫助7.14萬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2020年,將投入幫扶資金2.09億元,計劃幫助我省5.2萬貧困人口實現就業。滬滇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全方位開展扶貧協作,為雲南經濟社會發展、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民族團結進步和邊疆繁榮穩定注入了新動力。
滬滇扶貧協作培訓
廣東
感謝你
跨越山海來相聚
「沒有珠海親人的幫助,我現在還只懂種包穀,永遠也脫貧不了。感謝珠海親人幫我找到這條致富門路。」去年冬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鎮甲生村村民陳永福種植4畝羊肚菌,收入4.8萬元。
2017年,珠海採取「分散組織生產、集中規模經營和以獎代補」模式,引導怒江各族群眾種植羊肚菌。3年來,珠海幫扶怒江發展了2000多畝羊肚菌,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900餘戶3000多人,羊肚菌種植已成為怒江眾多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好項目。其中,僅貢山縣羊肚菌種植面積就超過1000畝,惠及1000餘戶。
珠海幫扶獨龍族群眾發展羊肚菌種植業。供圖
2016年9月
廣東省東莞市、中山市幫扶昭通市,珠海市幫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2016年9月3日
雲南、廣東兩省在昭通召開扶貧協作工作聯席會議
2016年10月22日至24日
昭通市黨政代表團先後赴東莞、中山市,三市正式籤署《扶貧協作框架協議》
2018年11月
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率廣東省黨政代表團一行赴怒江調研對接粵滇扶貧協作工作,並召開雲南廣東扶貧協作工作聯席會議
2019年4月
廣東省引導94家企業到昭通怒江,帶動11.33萬名貧困人口
截至2020年4月
廣東省東莞市累計向昭通投入16.38億元
截至2020年7月
珠海市已累計向怒江州投入各類援助資金13億元
扶貧現場。怒江扶貧組供圖
自2016年8月開展對口扶貧工作以來,珠海市選派近500名優秀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奔赴怒江,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超過13億元,實施幫扶項目400多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群眾2.1萬人脫貧。從人才支援、資金支持到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珠海與怒江攜手勾畫「江海情深、攜手共贏」的最大同心圓。
對口幫扶昭通3年多來,東莞將產業合作扶貧作為對口幫扶的重中之重,3年來共為昭通引進企業項目131個,實際投資19.13億元,1.5萬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從中受益,為昭通的脫貧奔小康貢獻出了東莞力量。
東西部扶貧協作永善籍學生赴中山入學歡送儀式
山風見海浪,幫扶顯真心
千山萬水阻不斷,數載心手兩相牽
一句感謝道不盡數十載的幫扶情誼
雲南定將不負所助 攜手奮進
奮力書寫全面小康精彩答卷
策劃 自然
編輯 毛雪勰 綜合整理自雲南日報、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