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當你查分發現自己的成績被屏蔽了,先別忙著風中抽泣,也許是因為你太優秀了。從2012年開始,為了防止對「狀元」的惡意炒作,廣東省對全省前十的考生實施技術屏蔽,今年更是對70名優秀的考生屏蔽了,但是這項舉措已經和當初的初衷背道而馳,某些領導恐怕要哭暈在廁所了。
這些年媒體年年炒作「狀元」,在社會造成很多歪風邪氣,有給狀元送房子的,有送出國旅遊的,有讓人家走紅地毯的,還有讓人家搞巡迴講座,自己謀取利益,可謂是花樣不斷翻新。
廣東教育部是想通過這樣一個技術操作,讓媒體找不到「狀元」了,找不到人,等熱點過去,自然就沒有人炒了。可事與願違,既然狀元找不到了,那這70人都有可能是狀元,來吧,都來吧,一時間,這些學霸們的信息被媒體扒了個底朝天,每個人都是被炒的對象。媒體的死磕精神恐怕是教育部門始料未及的吧?
「猶抱琵琶半遮面」最是動人,你把人家成績屏蔽了,更是引起外界獵奇的心態,形成更大的炒作熱點,反而讓這個事情熱度下不來。
廣東的屏蔽技術一直得到媒體的一致好評,認為它有效地防止了惡意炒作。而這些媒體又不顧屏蔽的初衷,對這些屏蔽生鋪天蓋地的報導,屏蔽生已經成為狀元的新的身份標籤,這和炒作狀元有什麼不一樣嗎?只是人數從一人變成了七十人…
教育部門一直在採取措施,禁止惡意炒作,並禁止學校公布升學率,如何禁止其方式和目標卻背道而馳,換句話說,教育部門最多只能表達自己的態度。 至於學校和媒體是如何做到的,他們基本上視而不見。
至於禁止措施,教育部門會說我們已經禁止了,並對「狀元」炒作持明確態度。教育部門在屏蔽方面做得很好,他們也沒有洩漏信息。 因為高考成績必須向考生公布。 只要考生向學校報告考試成績,學校也將獲得信息。 然後,學校將信息告知媒體,媒體將很快匯總信息。 這樣,完全消除了屏蔽措施。
一方面是教育部門防止炒作,把分數屏蔽了,另一方面媒體和學校第一時間把這些學霸曝光出來,將某個學校出了多少個屏蔽生作為熱點瘋狂的炒作,所有屏蔽生的信息全部被曝光,試問,這樣的屏蔽意義何在?
儘管使用技術手段可以屏蔽分數,但實際上,社會仍然對追捧狀元抱有極大的熱情,因此,僅憑技術手段就無法完全遏制社會對「狀元」的惡意炒作。
個人愚見:與其藏著掖著,不如大大方方的,炒作狀元比炒作小鮮肉要好多了,同時,把「炒作」變成一種激勵,讓狀元們分享自己的學習經歷,把他努力和奮鬥的過程拿出來跟大家分享,重點不是強調他得到狀元這個結果,而是他努力的過程,給學弟、學妹們起到一個正面的榜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