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楊建正 攝
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加速發展,世邦魏理仕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自新片區設立至今累計已籤約項目達246個,臨港新片區與浦東機場及上海東站的15分鐘經濟圈將形成,有望成為長三角一體化東部龍頭樞紐。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於2019年8月揭牌,目前,招商引資、配套建設、產業發展等均在快速推進之中。今年年初至5月底,臨港地區土地市場持續放量,累計有14幅商辦土地、5幅工業用地、2幅科研用地以及5幅住宅用地掛牌,出讓土地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已成交面積近16萬平方米。6月23日,新片區將有近百萬方的滴水湖環湖綜合地塊開標。
圖說:部分可達臨港新區的交軌建設時間 採訪對象供圖
臨港新城發布的產業地圖日漸清晰,在核心先行區域劃分出了前沿產業區、國際創新協同區、生命科技產業區、綜合區先行區、特殊綜合保稅區、現代服務業開放區。今年以來截至4月底,臨港新片區高新產業新接洽實體項目157個,在談項目271個,其中已籤約包括進平新能源在內的重點產業項目29個。目前,新片區累計已籤約項目達246個,總投資額約2080億元。
在不到一年時間內,臨港片區便已集聚了一批全球頂尖企業和國產領先品牌,園區需求急速上升。比如,新能源汽車領域,臨港地區已落地上汽、特斯拉、奔馳等十餘家業內頂尖企業;高端裝備製造類,如三一重機、上海昌強重工機械、新奧能源動力、中船三井、科尼港口機械等各類領先製造企業均已安家落戶;航空航天領域,如中國商用飛機、奧科賽通用航空等優質品牌也已入駐;而醫療健康行業覆蓋了醫藥研發及前沿器械,如君實生物、NAMSA醫療、東軟控股等大型民營企業;物流配套服務則引入了中海、中儲、普洛斯、馬士基、DHL等全球行業龍頭。目前,臨港產業集群基本形成一個國產自主品牌、中外合資企業以及外資頂級品牌共生的協同平臺。
產城融合推動下,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完善,其城際與市內的公共交軌可通達性也在不斷提高。除16號線外,未來,臨港新片區將新增一條從臨港到浦東機場的軌道交通線;正在建設中的18號線南起浦東新區航頭站,終點為寶山區長江南路站,延長線也會連接到新片區。在高速公路方面,目前從上海市區到達臨港新片區的最主要交通路線是S2高速公路;正在建設的S3高速公路,從浦東的羅山路立交一直往南走,再往東到達臨港,建成後預計從臨港到陸家嘴的車程縮短至40分鐘。據預計,到2021年,臨港新片區與浦東機場及上海東站的15分鐘經濟圈將形成,成為長三角一體化東部龍頭樞紐,並以此輻射全國和國際主要經濟體。
今年,新片區出讓的商業類用地面積佔比達五成,將進一步完善商辦等功能配套,吸引全球高端產業鏈進駐的核心向心力將進一步增強。世邦魏理仕華東區產業地產部主管繆博文分析認為,產業定位明晰、空間上各有錯位的發展模式對臨港新區產業集聚效應的加強作用明顯,上下遊產業鏈及創新鏈的協同作用將大大助力其形成影響全球的產業集群鏈。臨港自貿新區的意義已經不僅是一個特殊經濟功能區,更是一個產城融合的現代化新城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