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新片區發布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布局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2021-01-09 界面新聞

「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的前沿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6000億元左右,形成3~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12月18日,臨港新片區舉辦了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會暨2020年人工智慧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儀式上,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專職副主任吳曉華介紹,「十四五」期間,新片區經濟規模和經濟密度要明顯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同時加快建立自主可控安全的前沿產業集群,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期間,臨港新片區提出「4+2+X」的前沿產業體系。其中「4」是指屬於新片區重點發展、享受所得稅優惠的四大核心前沿產業集群,包括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和航空航天產業。「2」是指具有良好發展基礎、需要固本強基的兩大先發產業集群,包括智能新能源產業集群和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X」是指適應新片區未來競爭和產業發展需要、急需著力培育和超前布局的若干新型特色產業,包括數字經濟引領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循環價值引領的綠色再製造產業和氫能產業、智慧機器人產業等。

吳曉華介紹道,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將推進100個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在重大技術裝備或核心部件實現100個首臺(套、批)突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不少於1000家,建成不少於30家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開放型產業創新平臺(公司);前沿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6000億元左右,其中工業總產值5000億。

根據發展規劃,臨港新片區將努力打造開源創新賦能的人工智慧產業,依託應用場景優勢,吸引國際創新元素不斷積聚,加快人工智慧核心基礎技術創新,打造以智能網聯汽車車載試驗區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新興增長極,形成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示範應用的新典範,為上海形成人工智慧發展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具體來說,2025年,臨港新片區的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高端裝備製造集成電路產業均要實現千億級產業集群,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甚至要達到2000億元。

人工智慧核心產業及相關產業規模要達到9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到800億元,民用航空產值達到600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軟體和信息服務實現營業收入200億元。綠色再製造2025年實現總產值50億元。

儀式上,恆玄科技智能系統級晶片研發中心項目、第一太平洋人工智慧中心項目、禾苗智能AI研發中心項目、浪潮雲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項目等9個重點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業務涵蓋了核心晶片設計、智能終端應用、算力算法、創新性平臺等多個領域,總投資額超過100億元。這批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推動臨港新片區人工智慧核心產業集聚發展,同時賦能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與人工智慧、數字經濟進一步融合、加快提升產業能級。

「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有個企業家提出『哪裡能解決人才的後勤保障,我的企業就落戶在哪裡』。這句話反映了企業的心聲和訴求,是十四五期間我們的重點工作。」吳曉華表示,臨港新片區將提供「六個度」的保障措施:提高制度創新的開放度、增強基礎設施的匹配度、強化高端人才的集聚度、提升資金扶持的精準度、增強資源指標的扶持度和提升營商環境的舒適度,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相關焦點

  • 臨港前沿產業「十四五」規劃:形成3-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12月18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布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12月18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布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期間,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6000億元左右,其中工業總產值5000億,形成3-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支持中國商飛、中國航發商發、特斯拉等龍頭企業加強長三角產業鏈一體化布局。
  • 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 9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
    央廣網上海12月18日消息(記者傅聞捷)今天上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了《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 臨港新片區「十四五」:形成3~5個千億級前沿產業集群
    2025年,臨港新片區的前沿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6000億元左右,形成3~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12月18日,《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發布。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專職副主任吳曉華表示,「十四五」期間,新片區經濟規模和經濟密度要明顯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同時加快建立自主可控安全的前沿產業集群,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 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十四五」規劃發布,重點聚焦集成電路等產業
    12月18日,《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 《規劃》指出,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將推進100個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在重大技術裝備或核心部件實現100個首臺(套、批)突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不少於1000家,建成不少於30家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開放型產業創新平臺(公司)。
  • 打造戰略增長極:臨港新片區要形成這幾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來源:一財網臨港新片區揭牌一周年之際,前沿產業的發展目標鎖定為要加快形成若干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上。8月20日發布的《關於以「五個重要」為統領 加快臨港新片區建設的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下稱《行動方案》)提出,新片區要推動產業規模能級跨越發展,全力打造智能汽車、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千億級產業集群。
  • 上海臨港新片區首發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將建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記者 方卓然2020年12月11日,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的《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全球首發,根據規劃,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要基本形成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多維度
  • 上海舉行以「五個重要」為統領加快臨港新片區建設《行動方案...
    二是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在智能汽車、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領域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累計新增各類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機構1500家以上;引進和培育總部型機構20家以上、各類金融及投資機構200家以上;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突破500件。三是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 【臨港一周觀察】6千億規模的產業一年要打多少官司?需求必須立刻...
    話雖如此,臨港新片區顯然不打算放任這些糾紛「自生自滅」。臨港新片區日前發布了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新片區前沿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6000億元左右,其中工業總產值5000億,形成3到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這意味著未來五年,臨港新片區還將加碼引進企業。幫企業解決法律需求一定是臨港新片區的重要課題。
  • 一批人工智慧產業項目在臨港集中簽約
    現場,恆玄科技智能系統級晶片研發中心項目、第一太平洋人工智慧中心項目、禾苗智能AI研發中心項目、浪潮雲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項目等9個重點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這批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推動新片區人工智慧核心產業集聚發展,同時賦能新片區前沿產業與人工智慧、數字經濟進一步融合、加快提升產業能級。
  • 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出爐!下一個五年上海會怎麼變化?
    不知不覺「十三五」已然走到尾聲,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也於日前正式發布啦!意義非凡的「十四五」,第二個百年起點!12月10日,《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十四五」規劃建議)正式發布!和往年不同的是,這一次的五年規劃,有著十分特殊的意義!
  • 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到2035年生產總值達1萬億元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七部門關於印發《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的通知( 2020年09月24日 )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奉賢區人民政府、閔行區人民政府,各有關單位:《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執行。
  •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以「五自由」鍛造開放排頭兵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從便利到自由 金融機構「搶灘」新片區  最新發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明確了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要以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和人員從業自由等為重點,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 臨港新片區已出具228人次「居轉戶」年限縮短推薦函,辦理160人次...
    截至目前,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已出具228人次「居轉戶」年限縮短推薦函,辦理160人次直接落戶審批,推薦14位海外高層次人才申辦永居。這是今天市政協開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情況」委員年末專題視察活動時,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的信息。
  • 「未來之城」臨港新片區加速發展 15分鐘經濟圈呼之欲出
    資料圖 楊建正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加速發展,世邦魏理仕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自新片區設立至今累計已籤約項目達246個,臨港新片區與浦東機場及上海東站的15分鐘經濟圈將形成,有望成為長三角一體化東部龍頭樞紐。
  • 渝北區:蓄力現代產業 2025年形成「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重慶晨報-蓄力現代產業 2025年形成「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渝北區委書記唐川渝北區委書記唐川介紹,渝北區對標重慶建設「兩中心兩地」目標,提出打造現代產業集聚區、協同創新引領區、內陸開放先行區、城鄉融合示範區的「四區」發展定位,聚力發展智能終端、現代消費走廊、兩江國際商務中心
  • 長葛產業新城引爆「河南版崑山」,千億產業集群落地大鄭州
    左手魔都上海,右手天堂蘇州,優越的地理區位讓崑山承接大上海產業外溢紅利,成長為長三角製造業中心,連續十多年雄居中國百強縣市榜首位置,名動天下。樓市資本論發現,鄭州市中心正南50公裡,正在崛起新一座河南版「崑山」。樓市資本論研究院稱之為「河南版崑山」的長葛,作為一個內陸縣級城市,正落地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撬動中原城市群現代製造業時代的來臨。
  • 北海市鐵山港區打造臨港產業集群觀察
    近年來,鐵山港區以產業集群為抓手,促進要素集聚,謀劃臨港大產業,初步形成石化產業、新材料產業、玻璃產業、林紙產業等四大千億元產業集群。今年1—10月,鐵山港(臨海)工業區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757.9億元,同比增長7.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億元,增長123.6%。
  • 上海臨港新片區9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超100億
    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今日組織舉辦了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會暨2020年人工智慧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儀式上,恆玄科技智能系統級晶片研發中心項目、第一太平洋人工智慧中心項目、禾苗智能AI研發中心項目、浪潮雲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項目等9個重點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業務涵蓋了核心晶片設計、智能終端應用、算力算法、創新性平臺等多個領域,總投資額超過100億元。
  • 渝北:蓄力現代產業 2025年形成「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渝北區委書記唐川渝北區委書記唐川介紹,渝北區對標重慶建設「兩中心兩地」目標,提出打造現代產業集聚區、協同創新引領區、內陸開放先行區、城鄉融合示範區的「四區」發展定位,聚力發展智能終端、現代消費走廊、兩江國際商務中心、軟體和信息服務、航空物流「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公園城市。
  • 「十四五」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打造「五大新支柱」的七大發力點
    五、上海在「十四五」應當加快調整製造業重點發展的行業門類,努力形成「新六大製造業」重點發展行業框架,儘快形成「上海製造」新優勢、新品牌。「十四五」時期,上海要以夯實產業基礎能力、打造重點產業集群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基於科技、人才、智慧財產權的現代化製造業體系。首先力爭在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