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區委書記唐川
渝北區委書記唐川介紹,渝北區對標重慶建設「兩中心兩地」目標,提出打造現代產業集聚區、協同創新引領區、內陸開放先行區、城鄉融合示範區的「四區」發展定位,聚力發展智能終端、現代消費走廊、兩江國際商務中心、軟體和信息服務、航空物流「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公園城市。
現代產業集聚
五個新產業成經濟新增長點
渝北區是全市最大的汽車製造業基地、重要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和進出口基地。當前,智能終端、現代消費走廊、兩江國際商務中心、軟體和信息服務、航空物流這五個新培育的產業,已經開始成為渝北經濟新的增長點。
2019年渝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48億元、增速1.9%,人均GDP達到11萬元。戰略性新興製造業產值佔比50%,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18.7%。實現進出口總額1504億元、增長6.4%。開通直飛非洲、南美貨運航線,國際航線增至95條,江北國際機場旅客和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4479萬人次、41.2萬噸,分別增長7.7%、7.8%。
唐川介紹,下一步,渝北區將聚力發展「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在智能終端產業方面,加快構建「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全面提速前沿科技城建設,加快建設OPPO研發中心、中光電二期等智能製造,大力發展智慧型手機、智能穿戴、機器人、3D設備等新產品,加快智能終端產品種類拓展和檔次提升。
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方面,加快建設軟體名區和軟體名園,新引進軟體企業50家;兩江國際商務中心方面,新城吾悅廣場、龍湖公園天街、中糧大悅城、合景泰富悠方、萬科智匯谷等城市綜合體項目正加快建設;將提速建設居然之家智能家居小鎮、時裝小鎮、聖名世貿城等項目,打造環山美食休閒公園,完成三亞灣海鮮美食城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服裝城等片區「退二進三」,加速產業集聚、人氣集聚和消費集聚的現代消費走廊。
據了解,截至目前渝北區已投入6000多萬元整治三亞灣海鮮美食城,今年6月完工亮相後,將成西部最大的集海鮮批發、貿易、物流、倉儲、餐飲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交易市場。
此外,在航空物流園方面,圍繞航空貨運、快件快遞、保稅倉儲等領域,完善物流網絡和貨物集散樞紐,高標準打造國際航空物流分撥中心,培育壯大現代物流產業。
「我們計劃到2025年,基本形成『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成為渝北區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唐川說。
新增城市綠地100萬平方米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公園城市
五一小長假期間,經過改造升級的渝北區沐仙湖溼地公園、獅子山公園正式對外開放,水清岸綠,美景如畫的城市公園為市民休閒提供了好去處。
渝北是重慶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的縮影,有500多平方公裡的四山保護區。據了解,渝北區大力推進城市品質提升,去年投資約5.01億元,實施各類綠化項目43個,新建改建社區公園遊園14個,新改建各類綠地242萬平方米,打造山、水、田、園、城融合發展的山水美麗渝北。
唐川介紹,下一步,將圍繞創建全國「兩山」基地,在城區,通過「增綠添園」加快建設公園城市。據了解,渝北區今年將開工建設鹿山公園、兩江東湖公園,推進方家山公園、花卉園提升工程,實施渝航大道沿線等9個城區邊坡治理,加快建設環多寶湖景觀帶,新增城市綠地100萬平方米。
在農村,創新實施「雙十萬工程」,新栽種10萬畝生態林、10萬畝經果林,為生態留白、給自然種綠、讓農民增收。「目前,已完成土地宜機化整治4.7萬畝,規模化種植近10萬畝。」唐川介紹,到2022年渝北區森林覆蓋率可達到55%以上,讓主城都市區北部生態屏障更加牢固、更加秀麗。
此外,今年渝北區將統籌實施113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椿萱大道、悅港大道、甘悅大道、春華大道、數據谷北立交、春華立交、金山立交、新牌坊立交、機場快速聯絡道等項目工程將提速推進,還啟動2萬個路邊停車位智能化改造,促進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高效。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