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發力動能轉換 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2020-12-17 瀟湘晨報

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山東加力產業轉型,推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秋末冬初,聚力培育壯大「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的山東又有大動作:11月6日至12日,第二批山東省「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領軍企業庫擬入庫領軍企業名單公示,45家企業入圍。加上首批60家企業,山東「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領軍企業數量達到105家。

山東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5大優勢產業作為突破點和發展方向,堅持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雙輪驅動」,推動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推動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初步建立以「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四新」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16年的22%提高到2019年的28%,預計今年將突破30%。

「6個1」推進體系,高效構建「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

握指成拳凝聚推動產業發展合力

總資產達到5.85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9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山東世紀開元電子商務集團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閃亮的成績單。公司辦公室主任亓偉倩說,這離不開省文化創意產業專班的支持:「公司去年成為『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領軍企業後,被省文化創意產業專班重點聯繫幫包,特別是公司在濟南市萊蕪區的智能印刷中心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在第一時間得到協調解決。」

世紀開元的經歷並非個案。「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涉及山東主導產業、優勢產業、潛力產業,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能否做優做強做大關係到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為此,山東創新推進辦法,建立協調推進體系,逐一構建「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6個1」推進體系,即由1名省級領導牽頭、1個專班推進、1個規劃引領、1個智庫支持、1個聯盟(協會)助力、1隻(或1隻以上)基金保障。

省領導靠前指揮,統籌推動專班、智庫、規劃、基金、聯盟(協會)等運作。專班牽頭抓總,制定了每個產業的專項規劃。「省領導牽頭能發揮領導和協調的作用,專班由與產業相關的各部門工作人員組成,可以高效地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山東工商學院副院長、省現代海洋產業智庫專家劉冰說。

匯聚245位國內外一流學者,其中「兩院」院士26位,2018年7月30日,山東公布「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智庫首批專家名單,高規格的「智囊團」令人矚目。「文化創意產業智庫聚集了全國文化產業領域的頂級專家,21名專家中近半數來自省外,他們能從更客觀的角度為山東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出謀劃策。」省文化創意產業智庫聯絡員張振鵬說,智庫通過參與產業規劃編制、開展課題研究、提供諮詢指導等方式,為全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行業協會對市場信號最敏感、對市場反應最敏銳、對行業政策最清楚、對行業走勢最了解。推動「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山東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去年3月,「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協會全部組建完畢並完成法人註冊登記。山東省精品旅遊促進會擁有400多家會員單位,主導的分餐制實踐經驗上升為國家標準,充分發揮了政府和企業間的橋梁紐帶作用。

今年5月6日,濟南金現代信息產業公司成功登陸創業板,融資3億多元。金現代能實現快速發展,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的投資發揮了關鍵作用。截至目前,山東共設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545隻,認繳規模達7371億元,已投資項目1977個,基金投資2036億元,帶動其他金融和社會資本投資4740億元,實現了對「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的全覆蓋。

「『6個1』推進體系構建了各方合力推進『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的高效機制。」劉冰認為。在高效機制的推動下,山東「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快壯大,傳統產業「有中生新」、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擴容倍增。2019年,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現代金融5大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4%左右。今年1月至10月,新一代信息製造業、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高端化工增加值分別增長13%、17.9%、7.2%和5.3%,分別高於規上工業9.3、14.2、3.5和1.6個百分點。

加強政策引導,注重合理布局,以產業龍頭帶動若干企業「群星璀璨」——

夯實優良產業生態「四梁八柱」

11月20日,萬華煙臺工業園,總投資470億元的二期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在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以萬華化學、泰和新材、中節能萬潤等企業為龍頭的高端化工產業集群強勢崛起,「十四五」期間將成為新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要突出先導性和支柱性,優先培育和大力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產業體系新支柱。」山東加強政策引導,注重合理布局,以產業龍頭帶動若干企業「群星璀璨」,逐步夯實優良產業生態「四梁八柱」。

為培育形成百億級、千億級乃至萬億級產業集群,山東以高水平規劃引領產業集群發展,系統謀劃產業布局和產業生態,圍繞優勢產業細分領域,逐個策劃、分析、論證,推動產業鏈條式集群發展。建立「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推進機制,遴選公布兩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試點示範項目370個,總投資480億元,為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新興產能的培育壯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分兩批組建了73個「雁陣形」產業集群,7個集群入選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優勢產業集群帶動下,產業向園區化、集聚化、高端化發展。

聚焦「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必須打造產業龍頭。山東把重大項目作為培育優良產業生態的有力抓手,加快實施一批具有牽引性、示範性、帶動性的重大工業項目。

為培育龍頭企業,山東實施「領航型」企業培育計劃,甄選105家「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領軍企業,集中政策資源,給予重點支持。助推潛在龍頭企業發展,鼓勵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等多種方式做強做大、快速成長,造就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瞪羚」和「獨角獸」。同時,開展靶向招商,引進一批世界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2016年底,山東沒有1家市值過千億元的上市公司,今年已有7家;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總量達到216家。濟青煙國際招商產業園目前已落地富士康、西門子等世界500強企業項目10個。

為培育現代產業鏈,山東立足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繪製好產業鏈、技術創新、雙招雙引三張「導航圖」,大力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在謀劃綠色建設產業集聚區過程中「無中生有」,新建了一條集綠色設計、綠色建材、綠色智能施工、綠色低碳運營、綠色基礎設施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目前已招引中交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項目落地。德州市率先實行產業鏈「鏈長制」,書記、市長任總鏈長,市級領導任33個重點產業鏈鏈長,著眼於打造完整產業鏈條,統籌謀劃建設了一批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的產業集群和重大項目。

目前,山東「參天大樹」與「灌木叢」共生的良好產業生態逐步形成,初具規模的產業集群達到103個,2019年營業收入約5.5萬億元;集聚規模以上企業近1.6萬家,其中,具備領軍能力的企業140家,2019年營業收入約2.1萬億元,佔集群總規模的38.4%。

推出1577個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完善政策保障體系——

用優質項目支撐「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壯大

11月19日上午,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首臺整車下線。從開工建設到第一輛整車組裝下線,這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只用了280天。隨著二期、三期項目的推進,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將打造全產業鏈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

重大項目對產業集群發展具有乘數效應。圍繞「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突出引領性、支撐性要求,山東推出四批共1577個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總投資3.5萬億元,其中5大新興產業項目佔全部產業項目的比重達65.6%。日照精品鋼基地、世界高端鋁業基地、山東重工綠色產業城等領航型項目正加速推進。

支撐「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的優質項目源源不斷,得益於山東注重用改革的辦法推動項目落地。「十三五」期間,山東創新建立「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努力破解要素瓶頸制約,協調234個項目累計獲得授信3267億元,收儲1000萬噸能耗指標和1000萬噸煤炭消費指標,統籌用於重點項目建設。出臺「標準地」改革指導意見,正式啟用「畝產效益」評價系統,2020年年度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畝均投資強度648萬元,同比增加150萬元。今年9月10日,濟青煙國際招商產業園首宗「標準地」在萊西出讓,中安芯界(青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拍得土地使用權後,當天施工隊伍就進入了項目施工場地,進行了地勘、圍擋等工作。

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密不可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山東集中優勢資源,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著力增強領軍企業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帶動提升產業集群的創新活力。圍繞「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鏈條,連續實施兩批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拿出4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了126個關鍵核心技術課題攻關。各地也紛紛拿出真金白銀、硬核舉措,支持領軍企業實施重大科技攻關。

棗莊市高新區睿諾光電項目生產的柔性電子元器件是新一代顯示技術的關鍵材料。項目技術創始人高裕弟說,在棗莊市提供的全程「保姆式服務」幫助下,項目於2019年3月8日奠基,12月份設備搬入,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建成。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促進產業發展、推動產業集群壯大的「軟實力」。「十三五」時期,山東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出臺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的指導意見及12個配套實施方案,形成了「1+N」制度體系,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推行「負面清單」放權管理模式,制定推進「一窗受理·一次辦好」26條措施和流程再造10條意見,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多「陽光雨露」。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實現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是必須要翻過的一座高山,是必須要打贏的一場硬仗。展望「十四五」,山東聚焦打造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培育以「領航型」大企業為引領、中小微企業蓬勃發展的優良產業生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取得突破、塑成優勢。(王建 張依盟 常青)(完)

【來源:大眾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山東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山東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5大優勢產業作為突破點和發展方向,堅持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雙輪驅動」,推動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推動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初步建立以「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 大報大新聞|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乘風破浪」的秘籍被我們找到了!
    山東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5大優勢產業作為突破點和發展方向,堅持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雙輪驅動」,推動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推動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初步建立了以「十強」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 山東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原標題:山東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山東加力產業轉型,推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山東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5大優勢產業作為突破點和發展方向,堅持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雙輪驅動」,推動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推動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初步建立以「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塑強現代產業新優勢,這些產業被點名了!
    近日,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自2018年1月獲批全國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以來,山東奮戰3年,省新舊動能轉換初戰告捷,高質量發展厚積成勢。
  • 山東壯大產業集群 激發醫養健康產業新動能
    山東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把培育壯大「十強」產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著力點,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5大優勢產業,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 大眾日報重磅述評|動能轉換,奮力趟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山東...
    兩年來,浪潮聚焦世界智慧產業新趨勢,深化雲計算3.0戰略,通過強化技術引領優勢、提昇平臺生態能力,成為領先的「雲+數+AI」新型網際網路企業。得益於新舊動能轉換,越來越多的山東企業正做強做大。山東地處我國南北交界地帶,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謀新篇:加速打造新動能 傳統產業煥新顏
    來源:中國經營報原標題:加速打造新動能 傳統產業煥新顏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謀新篇本報記者/吳靜/盧志坤/濰坊報導作為國內第三大經濟體的山東,近年來正不斷吹響新舊動能轉換的號角。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同意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山東隨即提出新舊動能轉換「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工作目標。被寄予厚望的山東,承擔著新舊動能轉換的使命與責任。
  • 人民日報聚焦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初戰告捷 騰出新空間跑出加速度
    過去的一年,山東省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相關經濟增加值佔比達28%,投資佔比達44.8%。快速崛起的經濟新動能,僅是一個橫切面。自2018年1月獲批全國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以來,山東奮戰3年,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初戰告捷。
  • 新動能·新山東|歷經三年濟南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交上了這樣一份答卷
    今年,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探路人」「先行者」,濟南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攜河發展」濟南黃河隧道東隧工程現場今年10月30日,「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東線隧道貫通。
  • 新動能·新山東丨歷經三年 濟南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交上了這樣一份答卷
    今年,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探路人」「先行者」,濟南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攜河發展」  根據《規劃》,先行區將以「四新四化」為主攻方向,聚焦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務、新消費,培育⼀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引領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  具體來看,在新智造方面,以推進新⼀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加快培育發展智能製造產業。
  •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謀新篇
    山東隨即提出新舊動能轉換「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工作目標。被寄予厚望的山東,承擔著新舊動能轉換的使命與責任。如何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提升產業層級,完善產業鏈條,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山東答卷,不僅關乎自身,更是北方經濟格局發展的關鍵。
  • 山東第一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試點示範企業及項目名單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的工作部署,充分發揮人工智慧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的技術優勢和「頭雁」效應,促進「十強
  • 新舊動能轉換助力旅遊成全省支柱產業
    山東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把培育壯大「十強」產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著力點,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五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五大優勢產業,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今天,本報推出「十強」產業之一的精品旅遊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專題報導,全面展示3年來旅遊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階段性成果。
  • 周連華:全力跑出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度」
    周連華說,近幾年來,山東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騰籠換鳥、鳳凰涅磐」、「在高質量發展上奮力趟出一條路子來」的重要指示要求,緊緊抓住2018年1月獲批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重大機遇,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 澎湃新動能——株洲市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高質量發展解碼(上)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株洲從清水塘破局做「減法」,向「中國動力谷」發力做「加法」。這個承載新中國工業榮光的老工業城市,正從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強烈陣痛中重獲「新生」,躍升為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新城,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迸發出澎湃新動能。把握新方位——不看短期看長遠,為發展闖關,為未來蓄勢清水塘,曾是中國版「魯爾區」。
  • 努力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中走在前列
    努力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中走在前列——日照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李在武談新舊動能轉換建設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是黨中央交給我省的重大政治任務,是山東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也為日照在新一輪轉型發展中突破瓶頸制約、塑造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廣闊空間、提供了更高平臺
  • 山東十強產業巡禮·醫養健康篇丨山東醫養健康產業全面起勢 產業...
    隨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等文件陸續出臺,十強產業發展規劃明晰。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醫養健康等五個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綠色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等五個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
  • 曲阜把項目建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主戰場 率先完成改革試點任務
    曲阜市深入學習貫徹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現場觀摩會議精神,將園區項目建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聚焦科技創新、產業集群、雙招雙引,強化要素保障,釋放發展新動能。今年,東宏管業持續加大技改投入,通過優化生產工藝,提升產品性能,確保城市、農村排水排汙設施安全無滲透。
  • 新舊動能轉換|「比」出項目建設加速度「賽」出產業發展高質量
    ,呈現著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結出的累累碩果,迸發出積極進取的幹事創業熱情。12月9日至11日,濟寧市2020年新舊動能轉換項目現場觀摩會舉辦,集中對各縣市區新舊動能轉換項目進行了現場觀摩。此次觀摩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十強」產業項目為主,共現場觀摩項目42個。這批觀摩項目全面展示了各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新面貌,集中展現了全市各級、各企業面對疫情迎難而上的氣勢和幹勁,充分彰顯了我市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主戰場」上昂揚奮進的堅定步伐。
  • 山東將組建產教融合聯盟 學科專業與十強產業對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產教融合充分體現了新舊動能轉換「跨界融合化」的要求,在解決產業發展需求與教育供給之間不匹配問題上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途徑和抓手,有利於對接新技術、新產業和新業態發展對人才供給的需求,實現「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的「四鏈貫通」,將我省的教育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