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會上表彰了2019年度在上海科技創新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電院電子系2項科研成果獲表彰。
其中,由鄒衛文教授為第一完成人的項目獲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由吳林晟教授為第一完成人的項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祝賀所有獲獎老師。
鄒衛文教授和唐旻副教授在頒獎現場領取獲獎證書
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
項目名稱:寬帶微波光子信號處理關鍵技術及應用
項目介紹:雷達系統正朝「看得更清」的趨勢發展,其關鍵是實現寬帶化的信號處理。傳統電子技術受限於電子器件帶寬瓶頸,相比之下,微波光子技術有機融合微波精細和光子寬帶優勢,可大幅提升信號處理的帶寬。然而,寬帶微波光子處理技術存在「寬帶下微波與光波有機融合與高效調控」的關鍵挑戰。本項目針對上述挑戰,發明了可調諧發射與接收、高精度識別與偵測、高效率調控與整合方法。共授權中國和美國發明專利20餘項。技術指標國內領先,局部關鍵指標處於國際一流水平。部分成果在雷達和超高速示波器等中進行應用驗證。
發明的信號處理樣機及在大陣列預警雷達中的應用效果
項目第一完成人 鄒衛文
上海交通大學 教授,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碩士,東京大學博士、博士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獲得者,IEEE和OSA高級會員。主要從事智能微波光波融合技術研究,承擔JWKJW重點項目(首席科學家)、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負責人)等項目。在Light :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50餘篇,以第一完成人授權中國/美國發明專利20餘項。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項目名稱:射頻電路EDA的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項目介紹:射頻電路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是射頻電路系統準確高效研發的必備要件,在無線通信、自動駕駛和國防等領域有廣泛應用。然而,我國射頻EDA軟體市場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嚴重製約了我國射頻電子技術的自主發展。本項目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針對射頻電路跨尺度多物理場耦合、功能/結構多樣性和參數敏感性、晶片/封裝/系統跨層級一體化集成等特點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解決了高效電磁和多物理仿真建模算法、多物理/多功能自動化協同設計、可製造性/可靠性設計等EDA關鍵技術難題,聯合研發出首套國產射頻EDA商用軟體,成功培育出國內唯一射頻EDA軟體供應商芯禾電子,基本實現我國射頻EDA軟體自主可控;並推廣應用於移動通信、衛星通信和國防領域,近3年新增產值8.65億元,走出了一條射頻EDA國產化的產學研創新「突圍」之路。
項目第一完成人 吳林晟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導。上海交通大學博士(2010年),留校擔任博士後、講師、副教授、教授至今,2010年和2013年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擔任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微波電路與器件、射頻系統級封裝、碳納米電磁學。已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4項、軟體著作權9項,申請發明專利3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年)、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等,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資助(2016年)和日本大川情報通信基金會研究助成。現為中國電子學會微波分會委員、IEEE高級會員,IEEE T-MTT等10餘種國際學術期刊審稿人。